1.245 更始決裂

盧暒所謂“四面合圍”。便是曹孟德所言『反·遠交近攻』之計也。

薊王立四方都護,隔絕四裔,拱衛中夏。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先中西域而立幕府。又開漠北、東瀛、嶺南都護。分設四輔將軍領銜。各陳精兵五萬。再加天下屬國,漢室宗王,薊王可輕鬆組建百萬大軍。四面齊攻,天下可定矣。

“爲夫所慮,乃是利弊。”劉備言道:“所謂‘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今合肥侯割據壽春,董卓立帝洛陽。即便董卓死於非命,尚有合肥侯領關東羣雄。大江上下,宗賊遍地。天下宗王,虎視眈眈。稍有不慎,羣賊蜂起,亂舞羣魔。”

盧暒這便醒悟:“天下皆以夫君馬首是瞻。是尊王攘夷,還是另立社稷。羣雄皆拭目以待。夫君需權衡利弊。一意孤行,反授人以柄。”

“美人所言極是。”劉備不置可否。

胡旋舞罷,薊王遂與諸妃共浴。稍後寬衣解帶,同赴巫山雲雨。

月朗星稀,寒霜滿地。安車駟馬,回城車駕。

儒宗鄭玄,與雙博士祭酒服虔,暖爐對坐。薊國安車,大利機關。車廂闊長,華室生香。

席間未能盡興。服虔再溫美酒,與鄭玄對飲閒話。

“先生席間似有未盡之言。”服虔爲太學壇並王子館,雙博士祭酒。且與儒宗相交莫逆。說是心腹,亦不爲過。故深知儒宗。

鄭玄落杯笑道:“卑不謀尊。主公心意,我等臣下,豈能妄自揣測。”

服虔心領神會:“先生已知主公行事矣。”

鄭玄嘆道:“我主既全甘夫人母子性命,心意不言自明。”

所謂一語破天機。服虔略作思量,這便醒悟:“我主當效光武矣。”

鄭玄言道:“遙想當年,王莽篡漢,天下大亂。光武隨兄起兵於南陽,號‘舂陵軍’。(更始)三年,與更始決裂,即位於河北鄗縣南千秋亭,尊(漢)元帝爲皇考,光復漢室,定都洛陽。歷經十二載,滅四方割據,拾祖宗神器。後勵精圖治,『柔道』治國。整飭吏治,省減吏員;厚賞功勳,休養生息;大興儒學,教化萬民,遂成‘光武中興’。”

“更始決裂。”服虔一語中的。

鄭玄笑嘆:“少時,盧少保斷言,我主‘可比光武’。時至今日,何必見疑。”

“原來如此。”服虔亦嘆道:“《書》曰:‘惟克果斷,乃罔後艱(惟果斷在先,方無後難)’。我主歷來如此。此事焉能例外。”

“誠如子慎所言。”鄭玄舉杯與之共飲。

落杯後,服虔又問道:“許攸其人,究竟若何?”

“乃足智多謀,才智高絕之士。”不料儒宗評價竟如此之高。

“何以見得?”服虔求問。

“甘夫人之事,足見端倪。”鄭玄言道:“不惜以身涉險,正本溯源。沉舟障道,自斷後路。斜趨漢津,已料知我主心意也。”

服虔慨嘆:“斷漢水上溯樊城航路,又領甘夫人斜趨漢津。便是料定我主,必自漢津登岸。”

“能有此謀者,當可與賈文和比肩。”鄭玄言道。

“無怪我主重用。”服虔信服。

“謀略只有優劣之別,並無善惡之分。爲主設謀,必投其所好。爲握勝算,而無所不用其極。能爲謀主者,皆不世之奇才。因時而變,因人而異。故曰,上行而下效是也。”鄭玄深知謀主也。

服虔嘆道:“謀主,非我輩可及也。”

“子慎精於學識。非謀略見長。”鄭玄寬慰道:“故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注①)。’”

儒宗言下之意,治國並非只憑謀略。士農工商,各有所長;文經武略,皆有裨益。治大國,如同烹製鮮美:酸、苦、辛、鹹、甘“五味”;春酸、夏苦、秋辛、冬鹹,兼有滑、甘“六和”;需與一年十二月之食,相輔相成,調和相濟。故治大國,五味、六和,缺一不可。

“服虔受教。”

董卓尚未授首。然薊國上下,已論其身後事。

遠見卓識,可見一斑。

薊王利落果決,從不拖泥帶水。先前,與恩師促膝長談。

恩師問:爲帝可乎?

薊王答:可也。

只需權衡利弊。於國於家,於人於己皆有裨益,何樂而不爲。即便不能全其美。只需利大於弊,亦可稱帝。

天下民心所向。便有豪強宗賊障道,又有何懼。

再者說來。薊王春秋鼎盛,何必心急。

北宮,瑞麟閣。

一夜酣暢淋漓。神清氣爽,飽食更衣,薊王入閣理政。

士貴人等,領瑞麟博士,恭候多時。

“可有要務。”薊王笑問。

“今日無急。”士貴人答曰。宋貴人昨夜侍寢,必然遲睡。

“國策何去何從,衆皆議論紛紛。”馬貴人進言道。

“有何異見。”不出薊王所料。

安貴人答曰:“尊王攘夷,獨握神器,兼而有之。更有‘中夏地薄,譬如雞肋’之言。”

“中夏地薄,不可廢耕。宗賊禍亂,不可棄家。”自家人前,薊王遂道明心意:“大漢十三州,乃祖宗基業。錙銖必較,寸土必爭。”

“夫君明見。”安貴人眸生異彩。

“洛陽情勢如何?”薊王又問。

“王太僕暗中聯絡義士,不日當除董賊於宮門之下。”安素答曰。

“萬年公主又如何?”薊王乃漢室宗親,先帝骨血,自當保全。

“萬年由衛將軍張濟,並中郎將張繡,將兵守衛。張繡位列五鳳,當可保公主無礙。”安素又答。

“《詩》曰:‘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薊王笑道:“道聽途說,自有空穴來風。”

士貴人柔聲進言:“甘夫人,宜早入宮。”

“阿斗之母,不可棄也。”薊王亦有決斷:“待甘泉宮營畢,再昭告天下,告廟列祖不遲。”

“甘泉宮,非一日之功。待造畢,天下定矣。”士貴人心領神會。

“嫡長子並麟子,如何安置。夫君亦需早決。”士貴人又道。

“爲夫知曉。”劉備輕輕頷首。

142 上谷烏桓1.3 貢金補全1.53 攻心爲上104 掃榻以待177 拔毒食鮮186 董君一念1.78 麟不當見118 前覆後戒101 三日之義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255 非淬不銛10 多子饒妻221 非人臣也100 蛛絲馬跡141 父子十祿148 輕雲閉月1.97 玉色琉璃1.52 二宮流血103 蝮蛇螯手159 威震西域1.33 劍器大宗1.77 始料未及135 借兵剿匪145 貴麟二子1.88 暗流涌動147 絕非等閒108 同舟共販135 喜得千金124 大器免成1.25 言之尚早186 董君一念147 同類相動1.220 和合天生51 故國在望1.74 星辰少女1.69 吾家麒麟177 廣而無用1.46 大亂在即154 火攻破敵1.5 空穴來風1.48 後宮爭鬥184 羔羊之素1.90 兄弟之邦71 窮厄之寇51 以尹天下1.33 劍器大宗19 遊麟可用1.49 覆水難收125 探險搜奇184 羔羊之素1.264 又見連環1.27 出宮闢禍1.64 百練清剛123 上林冬狩130 抗颺虓虎1.98 衣帶秘詔110 棄親從曹147 絕非等閒1.200 矇混過關91 車騎填巷149 蝴蝶效應1.55 洛陽一日1.74 黃金臺上1.22 馬兒成名188 舉火爲先100 蛛絲馬跡1.63 熔金入庫1.90 沉月女校152 南橘北枳1.229 鐵骨石心127 賊臣當道1.90 麥積冬狩163 顧此失彼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42 變置社稷41 不爲已甚1.95 互相成全19 人不渡己201 廣瞻博望1.43 骨肉至親141 以一濟全157 塵埃落定1.22 勿爲禍先91 英雄同契1.83 銳不可當168 天下治術1.24 麒麟之子186 五子連臺1.63 福禍相依1.29 迴光返照1.2 亂世苟活1.48 鬼神難誣112 莫如勤王164 首尾呼應199 孤心甚慰168 絕地天通1.42 椎心泣血104 龍吟虎嘯1.257 美事將近1 羣雄上洛
142 上谷烏桓1.3 貢金補全1.53 攻心爲上104 掃榻以待177 拔毒食鮮186 董君一念1.78 麟不當見118 前覆後戒101 三日之義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255 非淬不銛10 多子饒妻221 非人臣也100 蛛絲馬跡141 父子十祿148 輕雲閉月1.97 玉色琉璃1.52 二宮流血103 蝮蛇螯手159 威震西域1.33 劍器大宗1.77 始料未及135 借兵剿匪145 貴麟二子1.88 暗流涌動147 絕非等閒108 同舟共販135 喜得千金124 大器免成1.25 言之尚早186 董君一念147 同類相動1.220 和合天生51 故國在望1.74 星辰少女1.69 吾家麒麟177 廣而無用1.46 大亂在即154 火攻破敵1.5 空穴來風1.48 後宮爭鬥184 羔羊之素1.90 兄弟之邦71 窮厄之寇51 以尹天下1.33 劍器大宗19 遊麟可用1.49 覆水難收125 探險搜奇184 羔羊之素1.264 又見連環1.27 出宮闢禍1.64 百練清剛123 上林冬狩130 抗颺虓虎1.98 衣帶秘詔110 棄親從曹147 絕非等閒1.200 矇混過關91 車騎填巷149 蝴蝶效應1.55 洛陽一日1.74 黃金臺上1.22 馬兒成名188 舉火爲先100 蛛絲馬跡1.63 熔金入庫1.90 沉月女校152 南橘北枳1.229 鐵骨石心127 賊臣當道1.90 麥積冬狩163 顧此失彼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42 變置社稷41 不爲已甚1.95 互相成全19 人不渡己201 廣瞻博望1.43 骨肉至親141 以一濟全157 塵埃落定1.22 勿爲禍先91 英雄同契1.83 銳不可當168 天下治術1.24 麒麟之子186 五子連臺1.63 福禍相依1.29 迴光返照1.2 亂世苟活1.48 鬼神難誣112 莫如勤王164 首尾呼應199 孤心甚慰168 絕地天通1.42 椎心泣血104 龍吟虎嘯1.257 美事將近1 羣雄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