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衝風之末

賈詡臨別贈言,“風起揚波”,乃出《楚辭·九歌·河伯》:“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之句。前漢《史記·韓長孺列傳》亦有:“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

扶余與高句麗聯姻,確有其事。然時間節點,卻耐人尋味。此消需傳出,乃是薊國橫海中郎將,率水軍三校,橫掃三韓之後。所謂脣亡齒寒。二國顯然是爲自保。

原真番郡,郡治霅縣(後世南韓首爾一帶)外,霅津港(仁川港)。

正泊滿薊國明輪大舡。

蓬頭垢面,衣不蔽體的馬韓百姓,成羣結隊,被驅趕登船。除去薊國水軍,還有一羣騎高頭大馬,身着薊國官服的原馬韓五十餘國主。頤指氣使,不時揮鞭抽打,讓隊伍加快腳步。

五十四國主,今皆爲“薊某某牢長”。“某某”,便是各自之國名。

“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各有長帥,大者自名爲臣智,其次爲邑借,散在山海間,無城郭。

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諮離牟盧國、素謂幹國、古爰國、莫盧國、卑彌國、佔離卑園、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離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闢卑離因、日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幹馬國、楚離國、凡五十餘國。

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辰王治月支國。”

如牟水國主,便是“薊牟水牢令”。牢,是鹽戶聚落之稱謂。如鹽府所在之大富牢。

換言之。薊王沿渤海上灣,長蘆與長汀二縣近海灘塗,分設五十餘座大小城邑。將“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的馬韓民衆,盡數遷入定居。城邑,亦以五十餘國名命之。“馬韓牟水國”,便是“長汀牟水牢”。因牟水是大國,有萬餘家。故牢長稱“令”。

牢長、牢令,一字之差。然食俸卻相差極多。牢令便是城令。食千石高俸,乘驂馬安車。若是牢長,只食三百石俸,乘匹馬軺車。連門籍都沒有。換言之,想入宮見薊王一面,皆難上加難。更何況薊錢的購買力,何須多言。

當得知官秩食俸與戶數息息相關。這還了得!投誠薊王,歸附薊國的五十餘國主,這便親赴半島。搜刮散佈四野的各自國遺民。

要說我家薊王,着實了得。

先前,薊國水軍兵士來回掃蕩抄掠,幾成一片白地的荒山野嶺。被各自國主立馬揚鞭,大喊三聲。竟有遺民,三三兩兩,不斷冒出。宛如土撥鼠一般,列隊下山。順國主手中鞭指,向港口而去。竟無一人脫逃。

以上種種,或可稱“舊有體系”的餘熱。不相信薊國,卻無條件的臣服於各自的“王”。

薊王善待各國主。許以高官厚祿,納入大漢官秩。薊國之繁華鼎盛,猶如夢中神國。試想,能被舉族納入大漢治下,不啻於後世舉族遷往西洋。尚處於蠻荒末期的化外野民,如何能不欣喜若狂。更何況,薊王甚至將各自國民,一個不少,盡數劃歸治下。如此豪氣干雲,利落坦蕩。如何能不令各國主,感同身受,感激涕零。於是納頭便拜,指天爲誓。從此刀山火海,刀耕火種。誓與薊國共存亡。

當然。名字亦酌情更改。比如狗盧國、狗素國、狗奚國,皆去“狗”字,或改“苟”字。

狗,禽獸也。既爲我薊國城邑,豈能再稱“狗”。

後據上計署統計。

除辰王所屬月支國外。馬韓五十三國,十萬戶,五十餘萬口,皆被運抵長蘆、長汀二縣,就地轉化爲鹽戶。沿渤海上灣,築城五十三處。從橫豎一里,到橫豎五里,大小不一而足。

人手充足,物料齊備。大夏令劉曄,環渤海大興圍海造田,闢鹽田五百萬畝。薊國由此雄踞四海。坐擁千里稻田,環抱漁鹽之利。鑄山煮海,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此消彼長。三韓半島因國民海量流失,而千里無人煙。爲三韓共主的馬韓辰王,只剩月支國數萬民衆。而被倭人垂涎已久的半島之土,引來無數眼紅窺視。

此,便是無雙連環第二環:開門揖盜。示之以弱,誘敵深入。

薊王宮,劉備設宴,款待陸康及陸氏一門。鄚縣長陸尚自陪坐在側。

陸康之忠烈,單從此次上疏勸諫,便足見一斑。獻帝繼位時,天下大亂,陸康冒險遣使進貢。後袁術割據壽春,因軍隊缺糧,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陸康以袁術叛逆,不與來往,積極整修備戰。袁術大怒,遣孫策攻廬江。陸康率軍堅守二年,城池終是陷落。之後病逝。陸氏宗族百餘人,逢此戰亂及饑荒,死近一半。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或有人問,爲何薊國皆是忠良。只因薊王亦是如此啊。

陸氏一門忠烈如斯,薊王自當重用。

酒過三巡,賓主盡歡。劉備乘興言道:“三韓百萬之衆,大半納入鄙國。陸公來時,孤已上表。請重開前漢四郡,及立三韓屬國。樂浪郡順下,便是原真番郡所轄。今,孤欲保(陸)公爲,真番郡守。不知意下如何?”

陸康起身行禮:“敢問王上。舉在下爲薊官,還是朝官?”

“自然是朝官。”劉備答道:“薊國千里之土,如何能將半島之地,私納入懷。”

“若如此,在下自當從命。”陸康再拜。

劉備大喜回禮:“孤,深謝。”

見薊王一言一行,不似作假。陸康這才心安。又不禁起崇敬之心。世人皆說,薊王坦蕩磊落。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真番郡,乃馬韓之土。”陸康言道:“若設‘真番(馬韓)屬國’,當取南部之地安置。如此一來,真番郡地狹民寡,並無大用。”

劉備答曰:“孤亦上表進言,分樂浪,郡南之地:帶方、列口、長岑、昭明、含資、提奚、海冥七縣,即前漢時真番郡北部故地,及馬韓北部之土,重開真番郡。”

見陸康捋須沉思,便有一人起身問道:“敢問王上,欲行借刀殺人乎?”

“哦?”見此言一出,賓客大驚。劉備不置可否:“你是何人?”

陸康連忙賠罪:“乃在下胞弟,(陸)駿,字季才。”

乃陸遜之父,陸抗之祖。只可惜陸郎早逝。天下竟未知名。

“何以知之?”劉備笑問。

138 戰爭紅利19 樓桑諸技1.2 燕燕于歸141 文昌武盛128 廢史立牧141 投水而舂143 雜羌兵諫11 檀口溫湯122 亦是豪傑1.200 窮兇奇虣196 百年大計100 喜事將近1.9 三英齊聚1.225 將星雲集216 觸類旁通128 意外之喜1.47 甲子之約1.64 連贏三局1.35 西烏鐵騎120 黑山飛燕189 夾縫偷生168 千里投懷123 坐觀風雲1.29 負荊請罪158 太后有疾1.84 王道治國1.67 勝券在握1.42 布衣爲王159 亂世之才167 綠洲公社31 垂綏琬琰193 西域使館1.39 分功之義131 美玉生煙18 再起兵禍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1 反客爲主1.3 貢金補全1.56 靜觀其變166 猛獸鬥場17 同軌畢至150 機關算盡19 與生俱來148 如期而至185 董卓無文16 破敵爲先1.24 麒麟之子1.24 犁種宿野1.252 花期正盛182 羣仙聚會1.85 得隴望蜀218 贈刀之義1.59 飽虎飢鷹1.7 小夥伴們168 英雄當出134 天下初平1.42 天下大同145 機關殺陣148 暗語絃音197 運籌決算142 請立宗廟168 有求必應1.263 羌煮貊炙212 德不配位190 一較高下15 退居其次1.240 苦心孤詣120 三英齊發1.32 潔身守道1.40 火雲如燒1.59 大興土木1.88 高手雲集182 取捨有道186 董君一念14 餘毒未了1.79 當不至於1.249 唱罷登場1.63 築城爲先1.4 買一饒一115 亡胡千家1.8 劍拔弩張1.22 薪盡火傳192 夫子之牆141 喬裝出兵125 除舊迎新1.69 父子同升111 撤塔並港1.26 何以解憂157 耕雲播雨1.27 天下瞠目41 早去早回116 奇兵襲城121 避實擊虛1.38 一日成鹽136 借刀殺人81 融爲一體180 烏程白虎1.75 愁雲散盡1.56 痛並樂極1.58 萬般皆好
138 戰爭紅利19 樓桑諸技1.2 燕燕于歸141 文昌武盛128 廢史立牧141 投水而舂143 雜羌兵諫11 檀口溫湯122 亦是豪傑1.200 窮兇奇虣196 百年大計100 喜事將近1.9 三英齊聚1.225 將星雲集216 觸類旁通128 意外之喜1.47 甲子之約1.64 連贏三局1.35 西烏鐵騎120 黑山飛燕189 夾縫偷生168 千里投懷123 坐觀風雲1.29 負荊請罪158 太后有疾1.84 王道治國1.67 勝券在握1.42 布衣爲王159 亂世之才167 綠洲公社31 垂綏琬琰193 西域使館1.39 分功之義131 美玉生煙18 再起兵禍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1 反客爲主1.3 貢金補全1.56 靜觀其變166 猛獸鬥場17 同軌畢至150 機關算盡19 與生俱來148 如期而至185 董卓無文16 破敵爲先1.24 麒麟之子1.24 犁種宿野1.252 花期正盛182 羣仙聚會1.85 得隴望蜀218 贈刀之義1.59 飽虎飢鷹1.7 小夥伴們168 英雄當出134 天下初平1.42 天下大同145 機關殺陣148 暗語絃音197 運籌決算142 請立宗廟168 有求必應1.263 羌煮貊炙212 德不配位190 一較高下15 退居其次1.240 苦心孤詣120 三英齊發1.32 潔身守道1.40 火雲如燒1.59 大興土木1.88 高手雲集182 取捨有道186 董君一念14 餘毒未了1.79 當不至於1.249 唱罷登場1.63 築城爲先1.4 買一饒一115 亡胡千家1.8 劍拔弩張1.22 薪盡火傳192 夫子之牆141 喬裝出兵125 除舊迎新1.69 父子同升111 撤塔並港1.26 何以解憂157 耕雲播雨1.27 天下瞠目41 早去早回116 奇兵襲城121 避實擊虛1.38 一日成鹽136 借刀殺人81 融爲一體180 烏程白虎1.75 愁雲散盡1.56 痛並樂極1.58 萬般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