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欲蓋彌彰

“此乃反·欲蓋彌彰之計也。”袁紹喜道:“俗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何後既知‘衣帶詔’,爲求自保,必會密報薊王。料想,事關三宮鼎立之大局,薊王必慎重以待。且詔出竇太皇,薊王亦需謹慎行事。非不得已,必不會公之於衆。我等,只需坐看時局變幻,雖箭在弦上,卻引而不發。待價而沽。爲制衡黨人,何後並董太皇,必有所動。”

“結好名門豪右,世家大姓。”袁術脫口而出。

“只需薊王就國。朝堂之上能與黨人相抗者,唯剩我等。”袁紹一語中的。

“那時。黨魁之,計成矣。”袁術亦面露得色。

“三宮鼎足而勢不兩立。”袁紹目光深邃:“乃亂之始也。”

言及此處。袁術不無擔心:“那時,我輩能興否。”

“事在人爲。”袁紹豪氣自生:“若不奮起一擊,天下必爲玄德所得。那時,我等名門大姓,家破人亡,存續無望。”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袁紹、袁術等人,自幼耳濡目染。皆以家門利益爲重。豪門大姓之所以在魏晉蛻變成世家,乃至門閥。“門第觀念”之根深蒂固,更加推波助瀾。正如羅馬將異族,皆歸爲野蠻人。此舉,爲奴隸制大行其道,佔據道德及法理高地。並自上而下,擁有良知豁免。故將奴役和剝削,視作天經地義。

“門第”的作用,亦是如此。

“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

於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有些人,生而高貴。有些人,天生卑賤。兩漢“布衣卿相”,再不見蹤跡。出身寒庶,不爲士族所重,甚至被高門華閥罵爲“傒狗”。“尚有餘臭”,惡語相向。

劉備竊以爲。“門第”,便是後世飽受詬病的“種姓制度”。階級固化的後果,太過可怖。五胡亂華,與其說是外族入侵,不如說是寒門倒戈。

正因看到這點,劉備無論如何,也不允許“種姓制”在華夏生根發芽。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以草芥待我,我當以仇寇報之!”

再想薊王年少時,南下平亂。夷黃穰三族前,發問:我家待你如何。

待你如此之厚,何以仇寇報之?

見袁術無語。袁紹略作思量,這便了然:“你我與玄德,莫逆之交。先前相聚於胡姬酒肆,席間我試言道,若玄德有意大位,我等當鼎力相助。奈何玄德心意已決,不欲與我等,共分天下。‘道不同,不相爲謀’。公路,切莫因私廢公。”

袁術忽問:“兄長,當真只出‘公心’否?”言下之意:與劉備爲敵,可夾有私怨。且還另有一問:兄長當真如此在意宗族否?

目視袁術,袁紹忽笑:“公路以爲然否?”

“弟,實不知也。”袁術答曰。

西園,長樂宮,長秋殿。

“下臣,拜見太后。”守丞劉平,趨步近前,肅容下拜。

“守丞免禮,賜座。”簾內何後,如沐春風。

“謝太后。”劉平再拜落座:“敢問太后,召臣何事?”

“乃爲‘衣帶詔’。”何後直言相告。

“這……”劉平表情,說明一切。再做遮掩,已不及也。兵法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何後脫口而出,劉平始料未及。這才露相。

何後輕輕頷首:“守丞果已知曉。”

“不敢期滿太后。”劉平言道:“多日前,下臣便知此事。乃後將軍董卓,邀袁紹等人,洛陽相聚。湯池沐浴時,趁機將密詔縫於衣帶之內。”

“此詔,出自何人?”何後明知故問。

事已至此,騎虎難下。劉平唯有硬着頭皮,繼續答曰:“許,詔出竇太皇。”

“太皇意欲何爲?”何後再三追問。

“下臣,不得而知。”劉平再拜答曰。

“朕,竊以爲。竇太皇既發密詔,必有私謀。”何後循循善誘:“否則,何不堂而皇之,公之於衆。”

“太后所言極是。”劉平無話可說。

“今三宮鼎足,二戚並黨人,分立朝堂。既是徇私,必爲時政。”何後心平氣和:“竇太皇先父,前大將軍竇武,乃黨人之首,並稱‘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位之下。黨錮興時,太皇便常爲黨人鳴不平。今黨人勢大,蔓延朝野。黨魁張儉,居九卿高位。位列三公,指日可待。太皇,何其急也?”

“下臣,惶恐。”劉平竟不知,何後有此真知灼見。便是幕府中丞賈詡,亦未曾告知此間詳情。今借何後之口,劉平這才醒悟。竇太皇與黨人之間,必有勾連。若果真如此,竇太皇剪滅外戚,非是公心,而出私慾。

“也罷。”何後言道:“大兄已故,二兄亦恐難保。若只剩朕與阿斗,孤兒寡母。時薊王又歸國。該當如何?煩請守丞,待朕向薊王一問。”

“下臣,敢不從命!”劉平曾懷抱阿斗,焉能不知何後語中深意。

劉平不敢耽擱。車架出西園,直奔函園水砦。升船宮,面見薊王。

細說前後諸情,又轉述太后之問。靜待劉備定奪。

“此事就此作罷。”劉備實言相告:“孤已與竇太皇約定,衣帶詔,就此作罷。先前奉詔之人,竇太皇自會告知。且回稟太后,無需憂心。劉備自當護太后,母子平安。”

“臣,遵命。”劉平再拜而出,馬不停蹄,折返西園。

將薊王之言,一字不漏,告知何後。

少頃,何後忽言道:“守丞且近前來。”

“喏。”劉平趨步近前,跪於簾下。

何後耳語道:“大漢深宮,爾虞我詐。薊王磊落,威信天下。然天下又能有幾人,可與我薊王比肩。爲防萬無一失,守丞當爲朕母子,慎加斟酌。”

略作思量,劉平躬身問道:“太后欲使(劉)平,何爲?”

“守丞可願親赴平樂館,與黨魁張儉相見……”何太后娓娓道來。

“下臣,豈敢越俎代庖。”劉平伏地叩首:“求太后收回成命。”

“黨人皆以張儉,馬首是瞻。諸如董卓、袁紹等,無非爪牙耳,實不足爲慮。唯有黨人,乃朕母子,心腹大害。若張儉知曉阿斗出身,必不敢加害。”何後言道:“守丞乃薊王族兄。此語,唯有出你之口,方能入張儉之耳。”

“下臣,需,需,稟過王上,再做定奪。”所謂“疏不間親,卑不謀尊”。事關漢室隱秘,劉平焉能擅自做主。

“不可。”何後斷然搖頭:“此事,切莫令王上知曉。”

196 神智夫人180 羅襪未染168 暫費永寧133 如有神助31 形勢大好1.28 雌雄雙劍1.2 平羌之策61 怒其不爭41 閉關鎖國131 濯纓濯足190 雲夢之野1.258 搶佔先機1.80 關羽得子1.42 兵行險着18 張家小胖1.26 敦煌六姓179 情長謀遠1.90 白身野士1.58 睚眥必報13 殊途同歸1.30 以僞亂真192 言行若一136 後果前因1.225 將星雲集1.62 一日破膽145 機關殺陣139 戶限爲穿126 甲騎具裝1.77 蜩螗之鳴126 名公之胄1.20 來去相宜1.76 以國爲家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08 同舟共販143 大展宏圖1.47 一念之差116 東部鮮卑164 盡數滅口104 有生之年166 白衣飛將120 六縣爲國193 少不言愁109 黑山飛燕158 顛倒黑白147 輕身入城145 夢寐以求1.63 築城爲先167 忠孝兩難1.87 扶危濟困1.29 迴光返照1.259 世道人心190 封賞羣臣15 平輩相交104 太平賊反17 將府五校101 明示萬里1.287 悉誅涼人186 當仁不讓147 絕非等閒1.86 枕山跨海122 西園火併31 垂綏琬琰1.277 賊臣授首106 羌胡合流158 攻城拔寨189 開立幕府101 減矢之計153 下階之梯1 十里少年1.20 互不相識130 瑌石武夫1.40 蜜蜂分箱1.87 性命相托1.26 何以解憂1.99 北疆來人143 以食爲天1.7 酈城大建128 意外之喜1.84 身陷囹圄111 鬥智鬥勇1.68 萬乘巡海162 繩之以法189 天下宗王110 連環殺局130 抗颺虓虎1.87 長樂未央1.30 洛陽小市131 深閨待嫁109 寧有種乎1.43 大軍圍城14 各奔東西189 開立幕府155 六神無主1.48 權驅寰宇171 獨步天下181 薊王獻寶1.44 輕卒銳兵1.29 奮威揚武14 死而不僵113 七國聯盟
196 神智夫人180 羅襪未染168 暫費永寧133 如有神助31 形勢大好1.28 雌雄雙劍1.2 平羌之策61 怒其不爭41 閉關鎖國131 濯纓濯足190 雲夢之野1.258 搶佔先機1.80 關羽得子1.42 兵行險着18 張家小胖1.26 敦煌六姓179 情長謀遠1.90 白身野士1.58 睚眥必報13 殊途同歸1.30 以僞亂真192 言行若一136 後果前因1.225 將星雲集1.62 一日破膽145 機關殺陣139 戶限爲穿126 甲騎具裝1.77 蜩螗之鳴126 名公之胄1.20 來去相宜1.76 以國爲家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08 同舟共販143 大展宏圖1.47 一念之差116 東部鮮卑164 盡數滅口104 有生之年166 白衣飛將120 六縣爲國193 少不言愁109 黑山飛燕158 顛倒黑白147 輕身入城145 夢寐以求1.63 築城爲先167 忠孝兩難1.87 扶危濟困1.29 迴光返照1.259 世道人心190 封賞羣臣15 平輩相交104 太平賊反17 將府五校101 明示萬里1.287 悉誅涼人186 當仁不讓147 絕非等閒1.86 枕山跨海122 西園火併31 垂綏琬琰1.277 賊臣授首106 羌胡合流158 攻城拔寨189 開立幕府101 減矢之計153 下階之梯1 十里少年1.20 互不相識130 瑌石武夫1.40 蜜蜂分箱1.87 性命相托1.26 何以解憂1.99 北疆來人143 以食爲天1.7 酈城大建128 意外之喜1.84 身陷囹圄111 鬥智鬥勇1.68 萬乘巡海162 繩之以法189 天下宗王110 連環殺局130 抗颺虓虎1.87 長樂未央1.30 洛陽小市131 深閨待嫁109 寧有種乎1.43 大軍圍城14 各奔東西189 開立幕府155 六神無主1.48 權驅寰宇171 獨步天下181 薊王獻寶1.44 輕卒銳兵1.29 奮威揚武14 死而不僵113 七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