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過猶不及

諺言:“貴易交,富易妻。”又曰:“窮改門,富遷墳。”

富貴後,恨不能連祖墳都遷往別處。究其原因,與貧賤一刀兩斷,老死不相往來。試想,若只遷居,逢忌日,還需回鄉祭祖。不可避免,與舊友親朋相見。

若是遷居時,連祖墳一併遷走。此生當再無往來。

光武問宋弘:人情乎?

人之常情也。

又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呂布亦不例外。

先前初來乍到,舉目無親。唯仰人鼻息,庇人羽翼。今手握十萬精兵,貴爲車騎將軍。再寄人籬下,已不合時宜。

正因深知人情世故。陽安長公主,這才先行示好。城中宅第,位於貴裡。毗鄰(三)公府。先前寸土寸金。如今,天子闇弱,賊臣當道。洛陽屢遭兵亂,二宮血流成河。更加西園大火,滿目瘡痍。今季薊王近十億獻費,半數用於修繕此地。任其荒廢,漢室顏面無存。

董卓之死,不其侯夫婦,牽連甚深。今十萬大軍,雖換門庭。然有多少心腹死士,欲爲賊臣報仇雪恨,無從分辨矣。

不忍棄京師繁華之地。又心憂死士翻牆行刺。唯舉家避入函園。先前西園八校並萬五精兵,今已悉數改弦更張,侍奉新主。再加軍門都尉華雄,麾下三千銳士。更加薊王春秋鼎盛,尚不及而立之年。

足可保一世平安。城中老宅,遂成雞肋。不如趁機贈於呂布,亦是人情一件。

呂布並王允,同掌朝政。不其侯伏完,今爲侍中。朝中有人照應,得免牢獄之災,二全齊美。不求位列三公九卿,只求不死於非命。

話說,不其侯先前與王允同謀,誅殺董卓有功,增封至萬戶。幾將不其縣,納入囊中。金市子錢家,重訂券書。夫妻二人,入手一億薊鈔,坐享十年食俸。

朝廷俸祿,可有可無。只需保住性命,一世吃穿不盡。

長公主結好嚴夫人,便等同於不其侯結好呂布。何況本就是同謀。稍後,不其侯亦得少年天子所賴。行走二宮,掌禁中財權,爲王允、呂布二人,調劑緩衝。三人號:“贇臣”。

贇,文、武、貝,也。文臣王允,武臣呂布,財臣伏完。

贇(yūn),美好也。

稍後,朔望朝會。

百官聯名請命,欲尊王允爲丞相。

王允伏地陳情,不願與賊臣比肩。

言辭懇切,伏地叩首,乃至血流。

百官無不嗟嘆。

車騎將軍呂布進言,可罷丞相,尊太師。

太師乃上公之首。位在三公之上。如此各退一步。百官點頭稱是,王允亦不強辭。董侯遂下詔命,拜王允爲太師。

又令不其侯伏完,補太僕之職。

如此,皆大歡喜。

黨魁,平樂會。

大將軍董重,屈尊赴宴,令黨人頗多訝異。

黨魁卻卓爾不羣。與董重談笑風生。罷筵後,共入內室密談。

董重以心腹害事相問:“董賊授首,撥亂反正。然‘過猶不及,有餘猶不足也’。陛下年幼,遠未及元服。且二宮太皇北巡薊國,歸期未定。更加靈思皇后,葬身火海。六宮無主。主弱臣強,終非大漢之福。”

張儉反問:“大將軍意欲何爲?”

“少府當知,陛下本王美人貴子,自幼養於永樂宮中。人稱‘董侯’。”言罷,董重試言道:“贇臣之中,豈無我一席之地。”

張儉笑道:“三人合贇,豈有大將軍立錐之地。”

董重焉能甘心:“可有轉圜。”

深看董重一眼,張儉似答非所問:“老朽聽聞,史門弟子,之所以甘爲王允所用,乃因……”

“如何?”董重忙問。

“王允曾私語弘農王,待事成,行撥亂反正。”

“如何……”董重一閃靈光:“莫非……”

“然也。”張儉雖未說破,二人卻心知肚明。

董重霍然站起。疾行數步,又附身問道:“今王允得償所願,又當如何?”

“日前,王允遣使張種,撫慰山東。不去關東,直往薊國。大將軍以爲如何?”張儉循循善誘。

“弘農王本是薊王所立,後爲董卓所廢。王允若要反正,必問計薊王當面!”董重如何能不醒悟。

“王允既有廢立之心,陛下焉能坐以待斃。”董重大喜過望:“某當入宮告知詳情。”

正欲辭行,忽又心生忌憚:“敢問少府,薊王當何爲?”

“薊王如何行事,老朽豈能先知。”張儉避而不答。

“若薊王亦有撥亂反正之意。(董侯)大勢去矣。”董重這便泄氣。

“成敗興廢,在此一舉。大將軍可願一試?”張儉一語中的。

“多謝張公。”董重大禮參拜。而後起身自去。

張儉目光深邃,莫測心機。

東郭,建陽裡,王允府邸。

自下朝。王允藉口頭疾未愈,閉門謝客。將獻禮百官,悉數拒之門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謂樹大招風,明哲保身。王允一日千里,王佐之才。豈無先見之明。

不料,家中老僕,竟捧書入內。

王允面露不悅:“何以違命。”

老僕目光呆滯:“投帖之人……言自弘農而來。”

“哦?”見老奴狀貌,王允這便了然。必是中了史門之術。

“速請來一見。”

“喏。”解鈴還須繫鈴人。老僕此去,當可解術。

果不其然。

少頃,老僕恢復如初,領一胖大豪商入室。

“太師,別來無恙乎。”正是女扮男裝史夫人。

“夫人請上座。”王允表情自若。

聽其言,觀其行。史夫人稍得心安,這便就坐。

“賊臣已除,社稷得安。太師總領朝政,何不撥亂反正?”

“夫人稍安。老朽已遣使北國,詢問薊王當面。”王允實言相告:“弘農王廢於董卓,立於薊王。得薊王上表,大事成矣。”

“原來如此。”王允遣使之事,史夫人亦有耳聞。然畢竟夜長夢多。史夫人又道:“今百官就位,董侯臨朝。歲不我與,遲恐不及。”言下之意,若待木已成舟,約定俗成。再難轉圜。

“少則十日,多不過半月。當有定論。”王允言盡於此。

“如此,我便等上半月。”史夫人起身告辭。

193 應運而生115 死而復生1.95 本末倒置111 鳴蟬蛻殼1.88 立象林苑1.88 母行子效1.4 買一饒一1.224 鬥戰取將153 情亦動人130 紅塵濁世1.77 女王駕臨174 生死交替1.67 冬季攻略174 夜半十分130 瑌石武夫198 絕席而坐1.257 美事將近1.82 捷足先登1.60 伏波定海1.53 前朝舊事1.39 名臣歸京136 借刀殺人1.68 西林大建158 含笑九泉1.33 同舟共渡183 長史女衛100 與我一戰153 經營西域159 畢生之年214 亂中求存100 與我一戰162 畢生所願122 破而後立1.23 痹體之術174 去蕪存菁1.72 涉海鑿河1.36 計中之計197 福莫大焉149 蝴蝶效應139 治國有術1.88 高手雲集1.59 開疆闢土1.79 圍湖造屋164 奴隸貿易61 語破天機150 萬石國老1.58 夾縫求生185 天經地義170 自斷股肱1.58 夾縫求生173 合浦珠還1.77 女王駕臨1.33 同舟共渡187 貨幣戰爭1.250 天下之始1.246 假有天下186 鬼火焚街128 堂議三問14 興師動衆173 合浦珠還103 人力秧機1.7 無郭之都1.44 降集氐羌1.257 珠璣深藏183 天佑吾王1.8 拍案驚奇116 奇兵襲城1.28 奇貨可居1.90 海島傳聲179 蠢蠢欲動1.23 三千珠履171 事出有因16 破敵爲先173 合浦珠還1.54 五齊之甘1.98 正大光明194 先聲奪人1.24 家國同構108 禮不可廢51 樑冀金山1.3 摔杯居首1.282 不擇手段108 禮不可廢1.83 以綏四方144 田貴如馬183 瓦釜雷鳴187 良平之奇125 校場演武104 滄海遺珠1.7 小夥伴們17 輕徭薄稅1.84 王道治國163 佛道先後131 胡雜騎兵1.22 薪盡火傳133 往甯難了1.85 推己及人122 溫室藥圃129 棋逢對手81 投石問路
193 應運而生115 死而復生1.95 本末倒置111 鳴蟬蛻殼1.88 立象林苑1.88 母行子效1.4 買一饒一1.224 鬥戰取將153 情亦動人130 紅塵濁世1.77 女王駕臨174 生死交替1.67 冬季攻略174 夜半十分130 瑌石武夫198 絕席而坐1.257 美事將近1.82 捷足先登1.60 伏波定海1.53 前朝舊事1.39 名臣歸京136 借刀殺人1.68 西林大建158 含笑九泉1.33 同舟共渡183 長史女衛100 與我一戰153 經營西域159 畢生之年214 亂中求存100 與我一戰162 畢生所願122 破而後立1.23 痹體之術174 去蕪存菁1.72 涉海鑿河1.36 計中之計197 福莫大焉149 蝴蝶效應139 治國有術1.88 高手雲集1.59 開疆闢土1.79 圍湖造屋164 奴隸貿易61 語破天機150 萬石國老1.58 夾縫求生185 天經地義170 自斷股肱1.58 夾縫求生173 合浦珠還1.77 女王駕臨1.33 同舟共渡187 貨幣戰爭1.250 天下之始1.246 假有天下186 鬼火焚街128 堂議三問14 興師動衆173 合浦珠還103 人力秧機1.7 無郭之都1.44 降集氐羌1.257 珠璣深藏183 天佑吾王1.8 拍案驚奇116 奇兵襲城1.28 奇貨可居1.90 海島傳聲179 蠢蠢欲動1.23 三千珠履171 事出有因16 破敵爲先173 合浦珠還1.54 五齊之甘1.98 正大光明194 先聲奪人1.24 家國同構108 禮不可廢51 樑冀金山1.3 摔杯居首1.282 不擇手段108 禮不可廢1.83 以綏四方144 田貴如馬183 瓦釜雷鳴187 良平之奇125 校場演武104 滄海遺珠1.7 小夥伴們17 輕徭薄稅1.84 王道治國163 佛道先後131 胡雜騎兵1.22 薪盡火傳133 往甯難了1.85 推己及人122 溫室藥圃129 棋逢對手81 投石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