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先聲奪人

得關東羣雄扶持,新帝穩坐大位。尤其南陽宛城,天下四都,今漢帝鄉。

南陽盆地,山環水繞,土地豐饒。外有伏牛、武當、大復、綠林諸山脈,三面拱衛,乃天然屏障;內有丹水、湍水、淯水、比水諸河流,排列成扇,貫穿南北。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以宛城爲中心,北經葉縣,可通洛陽;西過武關,可達長安;西經漢中,可入巴蜀;南過襄陽,可通荊揚;東過比陽,可達江淮。

今漢於南陽置工官、鐵官。工官制金、銀、銅、漆器,鐵官產各式鐵器。計有匠戶,四萬七千五百餘戶,足見興盛。郡治宛城,累經擴建,“城週三十六裡”,內中居民,約二十萬餘,足可與洛陽媲美。

城中離宮規模,稍遜洛陽一籌,卻也足可爲天子居。

細看後將軍董卓上疏,新帝不置可否:“速傳中丞入殿。”

“喏。”便有新任黃門令黃綱,出殿傳命。

少頃,新任御史中丞袁紹,自入殿內:“臣,袁紹,叩見陛下。”

袁氏兄弟,乃新帝外戚。此次重登帝位,二人居功至偉。故暫由二人總領朝政。

“中丞免禮,賜座。”新帝和顏悅色:“後將軍自幷州上疏,所陳機密,是否可行。中丞但說無妨。”

“哦?”袁紹這便接過董卓上疏,細觀之後,面露疑色。

“洛陽八關,固若金湯。又得飛將呂布鎮守,兵法雲:‘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即便發關東健勇,傾力共擊之。關內尚有二戚五萬精銳,如何能破。故臣(竊)以爲,後將軍此計,斷不可行。”

“中丞所言,正合朕意。”新帝輕輕頷首:“然,後將軍疏中,似有未盡之言。”

“請陛下明示。”袁紹並未察覺。

新帝誦道:“後將軍言,‘只需大軍叩關,天下唾手可得’。”

袁紹焉能不知此句。本以爲,不過是董卓自賣自誇,言過其詞。得新帝指出,遂覺似另有深意。

袁氏兄弟非智謀見長。能與薊國謀主比肩之關東智者,皆在曹孟德麾下。

於是,袁紹遂六百里傳往兗州。

曹操不敢怠慢。遂開府議。

別駕陳宮,細看之後,傳閱治中荀彧、主薄程立。三人乃曹操智囊。亦是心腹肱股之臣。

“如何?”曹操問道。

“新帝果然機辨。”無外人在場,陳宮直言不諱:“此中隱秘,饒是二袁,亦未曾窺破。”

“然也。”荀彧亦言道:“此乃董卓之計也。”

“計從何來?”曹操忙問。

“關東聯軍,若攻洛陽。料想,關內二戚兵馬,必傾巢而出,守備雄關。至洛陽郭下,防備空虛。只需伏奇兵一支,莫約千衆,趁機伏殺二戚於城下。洛陽必亂。”陳宮答曰。

“原來如此!”曹操幡然醒悟。略作思量,又問道:“二戚彼此爭鬥不休,出入皆陳列重兵。如公臺所言,需千人方能得手。京畿之內,天子腳下,董卓何來一千私兵?”

“此處存疑。”陳宮言道:“然疏中後將軍言之鑿鑿,似有必勝之握。莫非,私兵已混入京師。”

“洛陽八關鎖固。進出皆需傳證。急切間,如何能伏千人衆。”曹操搖頭:“自大將軍何進改造薊式關津。八關遍置守城諸器。斷難強攻。卻不知,董卓如何伏兵城下。”

“左中郎將呂布。”荀彧足智多謀。

“呂布?”曹操一愣。

陳宮已醒悟:“正是呂布。”

曹操疑道:“呂布遂數赴黨魁平樂會,卻非赤誠。此次勸進,亦未見其署名。薊王忠犬,如何能爲董卓所用。”

荀彧言道:“先前《衣帶詔》乃出薊王暗中授意。誅二戚,前後並無不同。”言下之意,此刻與董卓合謀,共刺二戚於城下,亦是不負薊王所託。與《衣帶詔》一脈相承。

“呂布手握八關,麾下有健將數員,驍騎一千。巡視八關,往來如風。正當大用。”曹操言道:“若是呂布,此計可成。”

“明公可去信董卓,一問便知。”荀彧言道。

“宜加修飾,不可直言。”陳宮又道。

“也好。”曹操這便依計行事:“南陽又當如何答覆。”

“待董卓回書,再做定奪。”陳宮再進言。

“甚好。”如此二全齊美。曹操能得三人輔佐,何愁諸事不成。

史道人宅,後院閣樓。

董卓乘夜再來,與史道人對面而坐。

“曹孟德,身旁必有高人。”史道人笑道:“聞荀氏一族,皆出仕薊國。唯一人例外。能窺破後將軍所設奇謀,必是荀彧其人。”

眼是史道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與先前窘迫,不可同日而語,然,那股隱隱的屍臭,卻揮之不去,經久不散。每次得見,董卓皆怯意暗生。究竟是死是活,是人是妖。唯天地神鬼可知也。

不等史道人來看。董卓急忙收攏心神,吐氣出聲:“道人所言極是。二袁尚且未能窺破,卻被曹孟德先知。曹操此人,素有大志。心機莫辨,忠奸不分。今雖夥同關東羣雄,行大逆之事。然若見事不可爲,必會改弦更張,轉投明主。官宦子弟,大略如此。”

見董卓面露不屑,史道人亦不說破:“聞六月初,巫山女神降爲試兒之禮。今時不同往日。二戚並二宮太皇,皆受邀出席。以示親密無間,爲天下表率。此乃天賜良機。後將軍宜當擇機行事。”

“喏。”

見董卓有求必應。史道人微微撇嘴,得意一笑。

三日後,南陽新帝宮。

得曹操手書,二袁急入宮相見。

新帝細看之後,終有笑意:“若依後將軍之計,勝算幾何?”

“‘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袁紹答曰:“陛下受禪稱帝,天下無聲。若能先發,則可奪人心也。無論勝算,只需兵進洛陽,便已佔儘先機。”言下之意,聲高有理。越主動,便越顯“據大義”。

袁術亦道:“此舉,裡應外合。只做佯攻。待事成,雄關不攻自破。事便不成,班師回朝。不費一兵一卒,亦立不敗之地也。”

新帝欣然點頭:“傳詔徐豫諸王,依令行事。”

“喏!”

1.60 伏波定海132 生死兩難1.284 宜若登天1.56 一戰成名1.23 真骨舍利210 破繭成蝶160 孕大含深186 董君一念137 如左右手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83 天佑吾王1.82 逢凶化吉1.92 萬世太平1.86 學壇祭酒17 同軌畢至107 三日得仙1.83 紛華靡麗1.80 十萬樓臺171 朝令夕改81 忠奸莫辨1.86 學壇祭酒174 恰如其分19 半渡而擊1.7 舊友重聚1.20 互不相識100 難爲人臣1.83 以綏四方185 董卓無文161 獵殺遊戲151 天作之合1.205 請君入徐1.39 善罷甘休119 濮陽之戰102 避易就難143 以食爲天1.63 仰吞北斗1.52 空空如也1.79 心願終了188 舉火爲先1.77 望洋興嘆1.77 望洋興嘆176 隔岸觀火1.240 苦心孤詣107 三日得仙1.90 沉月女校1.77 各有封賞130 不可定期125 校場演武147 絕非等閒1 末路之難137 和親典禮157 定不辜負210 喧賓奪主1.35 南州士首179 蠢蠢欲動149 半壁江山1.63 福禍相依1.22 其道大美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16 我有一計191 世衰道窮1.33 功敗垂成81 融爲一體1.274 有鳳來儀1.86 枕山跨海1.60 八關都邑1.98 南港新城151 便宜行事1.83 銳不可當159 蟬蛻龍變1.52 母子相見1.69 張飛劫親1.72 雌雞化雄1.67 畫地爲牢121 非此即彼1.246 弄劍踏杯165 往昔之約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4 陰陽連環131 胡雜騎兵1.38 明日爲王1.249 幸有一子1.95 崔烈買官1.55 洛陽一日117 水淹三軍1.39 一棒成名147 事大而急1.2 圈地爲邑15 平輩相交130 輔車相依1.46 鷹擊長空166 猛獸鬥場196 百年大計168 有求必應138 盡如人意19 半渡而擊165 動則滅國140 不可思議177 青鳥傳信1.98 千金之軀
1.60 伏波定海132 生死兩難1.284 宜若登天1.56 一戰成名1.23 真骨舍利210 破繭成蝶160 孕大含深186 董君一念137 如左右手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83 天佑吾王1.82 逢凶化吉1.92 萬世太平1.86 學壇祭酒17 同軌畢至107 三日得仙1.83 紛華靡麗1.80 十萬樓臺171 朝令夕改81 忠奸莫辨1.86 學壇祭酒174 恰如其分19 半渡而擊1.7 舊友重聚1.20 互不相識100 難爲人臣1.83 以綏四方185 董卓無文161 獵殺遊戲151 天作之合1.205 請君入徐1.39 善罷甘休119 濮陽之戰102 避易就難143 以食爲天1.63 仰吞北斗1.52 空空如也1.79 心願終了188 舉火爲先1.77 望洋興嘆1.77 望洋興嘆176 隔岸觀火1.240 苦心孤詣107 三日得仙1.90 沉月女校1.77 各有封賞130 不可定期125 校場演武147 絕非等閒1 末路之難137 和親典禮157 定不辜負210 喧賓奪主1.35 南州士首179 蠢蠢欲動149 半壁江山1.63 福禍相依1.22 其道大美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16 我有一計191 世衰道窮1.33 功敗垂成81 融爲一體1.274 有鳳來儀1.86 枕山跨海1.60 八關都邑1.98 南港新城151 便宜行事1.83 銳不可當159 蟬蛻龍變1.52 母子相見1.69 張飛劫親1.72 雌雞化雄1.67 畫地爲牢121 非此即彼1.246 弄劍踏杯165 往昔之約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4 陰陽連環131 胡雜騎兵1.38 明日爲王1.249 幸有一子1.95 崔烈買官1.55 洛陽一日117 水淹三軍1.39 一棒成名147 事大而急1.2 圈地爲邑15 平輩相交130 輔車相依1.46 鷹擊長空166 猛獸鬥場196 百年大計168 有求必應138 盡如人意19 半渡而擊165 動則滅國140 不可思議177 青鳥傳信1.98 千金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