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絕席而坐

如前所說,百官登朝,聯席而坐。以品秩爲序。通常而言,文左武右,萬石居首。

然,今漢卻有特例。另設“三獨坐”。

“三獨坐”指: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中丞,在朝會時均專席而坐。百官朝會皆接席,唯此三官獨坐一席,以示優寵。亦省作“三獨”。

此三獨坐,乃位卑權重之典範。

時人席地而坐,一般均聯席並坐。唯尊長獨席而坐。《禮記·曲禮》:“羣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鄭玄注日:“席以四人爲節,因宜有所尊。”孔穎達又疏日:“古者地敷橫席而容四人,四人則推長者居席端。若有五人會,應一人別席,因推長者一人於異席也。”因此“父子不同席。”鄭玄注日:“異尊卑也”。

一言蔽之:一張草蓆最多隻坐四人。四人若平輩,長者居首。若有五人,長者異席而坐。且父子不同席,以示尊卑。

故漢人眼中的尊卑,不僅有地位之高低,還有傳承之先後。正如漢字,往往具有空間和時間的雙屬性。

除三獨坐外,還有“絕席”。

朝會時,除去三獨坐,百官均依照秩次,接席而坐。然尊者,卻可與他人隔席而坐,是爲“絕席”。

《後漢書·張禹傳》:“延平元年,遷爲太傅,錄尚書事。鄧太后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乃詔禹舍宮中。給帷帳牀褥,太官朝夕進食,五日一歸府。每朝見,特贊,與三公絕席。”《通鑑》胡注日:“絕席者,朝位獨在百僚上,不與三公聯席也。”

“建武八年,中郎將來歙襲略陽,殺隗囂守將而據其城。”光武甚悅,“於是置酒高會,勞賜歙,班坐絕席,在諸將之右。”來歙攻城拔寨,立有大功。故在諸將之上獨坐。

換言之。勞苦功高,立有大功者,得陛下特賜,可於朝會中專席而坐。

先前薊王獨佔鰲頭,正是“絕席而坐”。

陛下榮寵是其一。薊王功大是其二。亦遵循今漢舊制。

陛下翌日下詔,許薊王興建函陵。

薊王在城西前大將軍樑冀菟園中大興土木,於是便依法依規,合情合理。

“陵寢”又稱“陵園”。足見其大。亦足見其美。尤其時人事死如事生,興厚葬風俗。地下爲陵寢,地上爲宮殿。陵園的制式爲:“東帝西后”。東爲帝陵,西爲後陵。帝陵東側,多爲陪葬墓羣。園中除去預留足夠墓地,陪葬先帝老臣。還就近建有陵邑,安置守陵人。

《漢書·宣帝紀》載:本始元年(前73年)正月,募郡國吏民訾百萬以上徙平陵,二年又“以水衡錢爲平陵,徙民起第宅”。

換言之。劉備在王陵內大興土木,符合時人厚葬風俗。且將王陵修在洛陽西郭,用意不言自喻。薊王欲效仿周公,輔佐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能爲國君守陵,亦是莫大的榮譽。待函陵建好,薊國高官、富商、豪傑,便會紛至沓來。遷居陵邑,爲薊王守陵。此,亦是祖制。無可指摘。園中囤聚守陵兵丁,更實屬平常。一切都如此完美。

有了函陵,劉備便可置“函園貴人”。函園貴人,屬於“諸園貴人”。

話說,陛下繼位後,追尊父劉萇爲孝仁皇,因皇陵名“慎陵”,故尊母董氏爲“慎園貴人”。

於是乎,必先有陵園,後才能封諸園貴人。

諸園貴人,即是枕邊人,又是守陵人。劉備已想好,函園貴人,自當封給以希雷婭女王爲首的亞馬遜。

修建王陵,非一日之功。甚至窮畢生之力,亦不在少數。陛下初登基,便着手修建皇陵。足見一斑。然,函陵卻是距洛陽城最近的一座陵邑。不過五里之遙。陛下將這塊前朝的不毛之地,高價售出,看似佔了大便宜。然對薊王而言,在帝國心腹之地有一座專屬自己的城邑,其獲利又何止千百倍。所獲利益,不僅有實物,還有看不見的政治影響力。

大國營城,氣象自不一般。待園中陽港建成。鹽漬大木成船運來。凡洛陽市面上能夠買到的諸材,就近裝車、裝船,源源不斷運入園中。薊王當面,何必談錢。

薊國能工巧匠,隨船而來。

園中景象,可謂日新月異。

草創的幕府大營旋即被雄偉的障城“九阪塢”團團包裹。順山阪而下,東西二阪,共計十八衢,已被築好的青石大道,縱橫分隔。

初步估算,山底平地能建宅邸萬餘戶。納民十萬有餘。函園橫八豎六,面積雖大。奈何還有二崤土山,宛如長龍,制霸正中。佔據園中頗多土地。若向阪上挺進,便要如督亢那般,排建幹欄重樓。先不急。預留規劃,先把平地建齊。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

平地建樓,自然事半功倍。

先時,殖貨裡大商家,再爲薊王設流水長席。薊王頗多感激。

問商人何所求。

商人皆言,聞王上在城西興王陵。可否容我等搬入園中,世代爲王上守陵。

有何不可。

劉備欣然點頭。

殖貨里豪商,伏地認主。各捐資百萬,成爲首批入園的洛陽大商家。

劉備遂在靠近陽港的街衢,建重樓列肆,稱“陽港市”,又稱“港市”。園中數千兵士,數萬工匠。皆頗有身家,豪商日進斗金。各個喜笑顏開。若等陵邑建成,引數十萬人入住,獲利何止百倍。更何況,此園地處洛陽西郭,園外還有百萬洛陽人家,以王上的性子,自不會園門緊閉,若能引洛陽百姓入園……

八月中。軍司空田豐、軍正沮授,統領幕府剩下所部,抵達園中。

主臣見面,其樂融融。

薊王遂在新築成的九阪塢大堂,爲衆謀主將校,接風洗塵。

席間,劉備引田豐、沮授,與賈詡相見。

薊國四大謀主,五大猛將,齊聚一堂。文鼎武勝,當真羨煞旁人。

罷筵後,文武又陪薊王直升頂閣。俯瞰洛陽萬家燈火,城內金碧輝煌。

田豐深吸一口山嵐夜風,慨然曰:“我主,席地而坐。洛陽,近在咫尺乎!”

“哦?”衆謀主心領神會。皆撫掌大笑。

張飛急道:“諸位因何發笑?何不說來,與我等同樂。”

賈詡揮扇笑答:“身下塢堡,山下函園,皆‘我主之地’也!”

“所謂異地爲官,坐地爲吏。”關羽已醒悟:“賈丞是說,有了這座函園,大哥便可席地而坐,虎踞洛陽。”

“然也!”

1.83 身世成謎1.3 娘要嫁人1.57 無雙再起1.32 一線生機1.73 西林馬場19 半渡而擊1.97 鐘鳴漏盡1.34 內憂外患1.7 酈城大建194 天下共疾1.33 劍器大宗119 北海一龍1.80 關羽得子111 撤塔並港241 錐處囊中1.2 經商有道126 諸事不宜120 驕兵必敗1.58 睚眥必報1.73 西林馬場1.77 學富百車1.63 擊鞠大賽1.77 各有封賞1.33 無雙割草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67 一去不返117 盜亦有道158 常山之蛇1.63 擊鞠大賽146 何須十年231 潛龍勿用184 是個難題1.298 同聲同氣1.52 洛陽金市11 佐世之才1.79 十里樓桑211 入主小沛1.48 百善孝先1.9 策封爲王147 同類相動1.27 以身舉債130 不可定期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22 亦是豪傑193 應運而生13 民情得疏112 莫如勤王1.299 烏合之衆1.94 陽球誅暴1.280 天下貴二121 十里長筵1.84 百工居肆149 乘風而至1.83 紛華靡麗103 寡情薄義1.2 亂世苟活115 死而復生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16 我有一計104 我與爭鋒1.64 聞薊色變1.267 老謀深算1.59 亂我心曲150 幻痛未滅1.20 言稱必效1.32 一線生機1.3 亂世梟雄105 直言不罪1.247 愛屋及烏117 盜亦有道17 尊王攘夷146 心安吾鄉1.40 國之惡疾181 薊王獻寶123 坐觀風雲125 偶露崢嶸196 神智夫人1.95 互相成全105 禮樂刑政1.20 互不相識1.76 麒麟續命102 捧日而立1.200 得而誅之1.36 培肥改土1.70 青徐流民139 壟斷江山91 一人之外1.59 各有歸宿135 借兵剿匪184 心有羈絆1.63 熔金入庫15 蔣幹遺書10 多子饒妻1.33 回馬箭術210 破繭成蝶108 同舟共販1.30 鐵臂神弓1.85 得隴望蜀150 自證清白116 東部鮮卑
1.83 身世成謎1.3 娘要嫁人1.57 無雙再起1.32 一線生機1.73 西林馬場19 半渡而擊1.97 鐘鳴漏盡1.34 內憂外患1.7 酈城大建194 天下共疾1.33 劍器大宗119 北海一龍1.80 關羽得子111 撤塔並港241 錐處囊中1.2 經商有道126 諸事不宜120 驕兵必敗1.58 睚眥必報1.73 西林馬場1.77 學富百車1.63 擊鞠大賽1.77 各有封賞1.33 無雙割草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67 一去不返117 盜亦有道158 常山之蛇1.63 擊鞠大賽146 何須十年231 潛龍勿用184 是個難題1.298 同聲同氣1.52 洛陽金市11 佐世之才1.79 十里樓桑211 入主小沛1.48 百善孝先1.9 策封爲王147 同類相動1.27 以身舉債130 不可定期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22 亦是豪傑193 應運而生13 民情得疏112 莫如勤王1.299 烏合之衆1.94 陽球誅暴1.280 天下貴二121 十里長筵1.84 百工居肆149 乘風而至1.83 紛華靡麗103 寡情薄義1.2 亂世苟活115 死而復生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16 我有一計104 我與爭鋒1.64 聞薊色變1.267 老謀深算1.59 亂我心曲150 幻痛未滅1.20 言稱必效1.32 一線生機1.3 亂世梟雄105 直言不罪1.247 愛屋及烏117 盜亦有道17 尊王攘夷146 心安吾鄉1.40 國之惡疾181 薊王獻寶123 坐觀風雲125 偶露崢嶸196 神智夫人1.95 互相成全105 禮樂刑政1.20 互不相識1.76 麒麟續命102 捧日而立1.200 得而誅之1.36 培肥改土1.70 青徐流民139 壟斷江山91 一人之外1.59 各有歸宿135 借兵剿匪184 心有羈絆1.63 熔金入庫15 蔣幹遺書10 多子饒妻1.33 回馬箭術210 破繭成蝶108 同舟共販1.30 鐵臂神弓1.85 得隴望蜀150 自證清白116 東部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