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開疆闢土

宦官是一個特殊的羣體。

試想,對自己都能如此狠絕,不惜斷子絕孫,以求出人頭地,飛黃騰達。更何況旁人。

正因如此。本朝才設“黃門”,這個特殊的羣體。

黃門宦官來源,大致有三:天生殘缺,因罪獲刑,及自願受刑。

天閹者,少之又少,卻也並非沒有。

“順帝世,(欒巴)以宦官給事掖庭,補黃門令……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欒巴因天閹入宮爲宦,“陽氣通暢”後又自行出宮。至於因何“陽氣通暢”,便不爲人知了。

第二類,乃身受“腐刑”之閹人。所謂“刀鋸餘人”,便是稱此類。自不必多說。

還有一類,便是“腐身薰子”,自行閹割入宮。類似出身,稱“黃門子弟”。

《後漢書·禮儀志·中》:“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爲侲子(逐鬼童子)。皆赤幘皁制,執大鞀(táo撥浪鼓)。”

“黃門子弟”。先前與常人無二。正常生養,娶妻生子,待富貴享盡,再“下蠶室,後爲宦者”。故有許多宦官,不僅有養子,還有親生子。

由掖庭養育的“宮生子”中,男嬰皆是“黃門子弟”。早晚要挨一刀。

這羣人,多半極度自私自利。爲達目的不擇手段。膽大包天,手眼通天,卻又謹小慎微,恪守規矩。

正因如此。當竇太后勸服程璜後。程璜當機立斷,登門與仇家曹節,暗中結盟。二次黨錮後,二人爲爭大權,斗的難解難分。如今形勢逆轉,眼看中生代宦官掌權,作爲碩果僅存的老一代宦官,二人立刻決定抱團取暖。

什麼殺婿之仇,奪位之恨。生死一線,大敵當前,一切皆可拋下。

甚至不惜重開黨錮。引黨人入朝,與十常侍相鬥!

實在是,陰狠毒辣到髓裡。

知曉曹節、程璜二人的心思。再看竇太后。

竇太后先是在與董太后遊園觀戲時,親提“重開黨錮”。後又以“合歡圓璫”引程璜入宮,定下“重開黨錮”之策。甚至可以說。重開黨錮便起始於竇太后。

解禁黨錮,爲何對竇太后如此重要?

表面上看。竇太后亡父,前大將軍竇武,素與名士黨人親善。

延熹九年,竇武拜城門校尉。任職期間,廣徵名士,廉潔奉公,不受賄賂,妻子衣食僅夠吃穿。時對羌連年用兵,糧食歉收,人民飢流。竇武便將所得賞賜,皆分給太學生。又車載飯食,施予路旁流民。

永康元年(167年),宦官專權,名士李膺、杜密等,因黨事被捕。竇武上書切諫,爲李、杜等黨人伸冤。上奏後,竇武稱病辭官,上還城門校尉、槐裡侯之印綬。先帝只好下令赦免李膺、杜密,並將罪輕的黨人盡皆釋放。

竇武因而名聲大震。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

後又因與陳蕃謀除宦官,身死族滅。爲黨人所深敬。

正因如此。懸魚太守羊續,這才書到人至,出仕薊國。

故而在曹節、程璜二人看來。竇太后舉族被滅,能依靠者,唯有黨人。若黨人重歸朝堂,竇太后未嘗不可重拾大權。因爲。她是如假包換的大漢太后。從身份上說,乃當今陛下之“嫡母”。

對將綱常倫理視如生命的黨人而言。竇太后,纔是大漢正統。

又如程璜所料。黨人若想重拾往日聲勢,何其艱難。少則十載,多則數十載。那時,二人早已駕鶴西去。於是乎:“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誠如竇太后肺腑之言:爲續十年榮華,諸位可願放手一搏。

於是曹節、程璜,一拍即合。

理由都通。然竇太后果如二人所想麼?

且拭目以待。

隴右,大震關。

派出查看隴右山川地勢的薊國良匠,紛紛返回。將隴右山水,盡數拼湊成微縮模型。

劉備目光沿蜿蜒的大河,看向西南:大小榆谷、賜支河曲、賜支河首……

“大小榆谷,一作‘二榆’。北阻大河爲固,近得西海魚鹽之利。土地肥美,宣畜牧,西羌世居於此,藉以強大。章和元年(87 年)迷唐率諸羌攻隴西塞,爲太守寇盱所敗,引還大小榆谷,即此。”都護右丞李儒,娓娓道來。

“羌地濱於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然賜支河曲、河首,地力卻次於大小榆谷。再上逆,地勢高凸,五穀絕跡。”

劉備輕輕頷首:“孤卻聽氐酋說,河首之上,仍有穀物。羌人稱之爲‘青稞麥’。能生於雪山之巔,若肥水適宜,精耕細作,畝產亦可得六石。”

“竟能耐極寒。”李儒這便問道:“主公可遣人查實否?”

“已遣人去查。”劉備笑道:“若得青稞麥,西羌亦無患矣。”

李儒輕輕點頭:“西羌苦寒之地,並無高大樹木。無從燒炭取暖。然主公已命人挖掘石炭。只需將石炭、巨木等物漕運西海,築城易耳。再種青稞麥,足可長駐。”

“可如它乾。夯土爲牆,巨木架樑,秦磚漢瓦。水暖、水洗、水淋齊備,再行雨污分流,城外鑿渠闢田。一切,諸如西域那般。”劉備手指西海,言道:“兩漢之交,王莽遣人重金賄賂羌渠,誘卑禾羌獻地。得西海、大允谷、鹽池等地,遂設西海郡,治龍耆。環湖又置:修遠、監羌、興武、軍虜、順礫五縣。後雖屢經廢立。然西海郡卻使我大漢西部疆域,首次深入西羌西部草原。”

開疆闢土。正是一代雄主。

劉備之心,李儒焉能不知。亦早有準備:“王莽立西海後,增新法五十條。凡犯法者,皆流徙西海。短短數年,被徙者數以萬計。乃至民怨沸騰。立郡二年後,西羌豪酋龐恬,傅幡等舉兵攻打西海,妄圖奪回水草豐美之環湖地。西海太守程永棄城而走,西海重回羌人之手。次年,王莽遣護羌校尉竇況擊破諸羌,光復西海。後因綠林、赤眉之亂,王莽鞭長莫及,卑禾羌趁機奪回故土,西海郡遂廢棄。”

劉備笑問:“箇中詳情,右丞何以知之?”

與在座謀主相視一笑,李儒反問道:“主公令宋建裹挾燒當、白馬羌而反。莫非,竟不爲西海?”

“哦?”劉備欣然一笑:“知我者,文優也。”

衆皆大笑。

271 自有取捨137 和氣生財154 無從科舉195 勤王之師1.2 燕燕于歸134 玩於股掌190 且要珍惜1.93 花開七朵1.260 爲虎作倀1.63 犬牙相錯1.69 東西交會1.2 無孔不入159 亂世之才161 狐假虎威152 烏蓮白卓1.45 江淮雙生115 天下棋局1.3 亂世梟雄91 伯牙絕弦164 十夷王女19 與生俱來1.54 七日血戰1.272 董卓赴宴1.39 驚弓之鳥101 減矢之計158 攻城拔寨141 文昌武盛1.45 江淮雙生1.89 薰蕕異器186 當仁不讓1.5 何方神聖1.39 一棒成名1.70 封侯拜相134 大利匠城1.64 聞薊色變120 驕兵必敗12 爲君之道116 我有一計1.73 大雅無傷1.29 扶搖直上181 三日分曉1.62 風月常新1.85 推己及人1.6 網開一面1.277 賊臣授首1.223 陌路相逢1.5 空穴來風1.250 天下之始141 人間正道1.75 蔡邕來了1.88 大國之基1.229 鐵骨石心117 再爲羣雄149 聖上好驢1.32 一線生機1.68 燕人來也1.94 貴不能言191 另立門戶1.63 仰吞北斗19 遊麟可用1.64 聞薊色變1 天羅地網1.228 石來運轉134 君何所求1.204 猶樂思沛144 攻堅克難128 廢史立牧108 與王共治167 遙遠綠洲162 一戰揚名1.258 激勵三軍1.99 一網打盡116 如日之升106 巡視南境124 絕境弄險11 恨意叢生190 且要珍惜1.30 洛陽小市186 氾濫成災18 決心未定1.299 烏合之衆194 輕車南下1.38 誰人稱雄19 樓桑諸技163 女亞馬遜!1.22 毋需言反1.56 一戰成名11 誰主浮沉1.298 同聲同氣1.25 百鳥朝凰143 大展宏圖155 拳拳之心161 內難未弭1.36 兵亂在即160 遠見卓識1.5 唯利是圖188 封大將軍106 勿以爲念1.67 黑夜女王163 戾氣摧城
271 自有取捨137 和氣生財154 無從科舉195 勤王之師1.2 燕燕于歸134 玩於股掌190 且要珍惜1.93 花開七朵1.260 爲虎作倀1.63 犬牙相錯1.69 東西交會1.2 無孔不入159 亂世之才161 狐假虎威152 烏蓮白卓1.45 江淮雙生115 天下棋局1.3 亂世梟雄91 伯牙絕弦164 十夷王女19 與生俱來1.54 七日血戰1.272 董卓赴宴1.39 驚弓之鳥101 減矢之計158 攻城拔寨141 文昌武盛1.45 江淮雙生1.89 薰蕕異器186 當仁不讓1.5 何方神聖1.39 一棒成名1.70 封侯拜相134 大利匠城1.64 聞薊色變120 驕兵必敗12 爲君之道116 我有一計1.73 大雅無傷1.29 扶搖直上181 三日分曉1.62 風月常新1.85 推己及人1.6 網開一面1.277 賊臣授首1.223 陌路相逢1.5 空穴來風1.250 天下之始141 人間正道1.75 蔡邕來了1.88 大國之基1.229 鐵骨石心117 再爲羣雄149 聖上好驢1.32 一線生機1.68 燕人來也1.94 貴不能言191 另立門戶1.63 仰吞北斗19 遊麟可用1.64 聞薊色變1 天羅地網1.228 石來運轉134 君何所求1.204 猶樂思沛144 攻堅克難128 廢史立牧108 與王共治167 遙遠綠洲162 一戰揚名1.258 激勵三軍1.99 一網打盡116 如日之升106 巡視南境124 絕境弄險11 恨意叢生190 且要珍惜1.30 洛陽小市186 氾濫成災18 決心未定1.299 烏合之衆194 輕車南下1.38 誰人稱雄19 樓桑諸技163 女亞馬遜!1.22 毋需言反1.56 一戰成名11 誰主浮沉1.298 同聲同氣1.25 百鳥朝凰143 大展宏圖155 拳拳之心161 內難未弭1.36 兵亂在即160 遠見卓識1.5 唯利是圖188 封大將軍106 勿以爲念1.67 黑夜女王163 戾氣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