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降集氐羌

漢有五胡。

五胡者:匈奴、鮮卑、羯、氐、羌。

百年羌亂,帝國日薄西山,終致崩盤。後續五胡亂華,荼毒更烈。堪稱慘絕人寰。

如前所說。融合一統乃大勢所趨。然,誰人主導,隨人從屬,尤爲重要。切不可本末倒置。正常情況下,當由高等文明,強權一方主導。然縱觀上下五千年。因內憂外患,天災人禍,多將主導權,拱手讓與低等文明。

文明優劣如何判斷,見仁見智。卻總有共識。

總體而言: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一定低於奴隸時代。奴隸時代一定低於封建時代。封建時代一定低於工業時代。工業時代一定低於科技時代。以此類推。

話雖如此。封建皇朝卻屢遭奴隸部落覆滅。各中原因,劉備不想深究。

然身處五胡四夷皆以漢化爲榮的時下。劉備又豈能不因勢利導,融入我煌煌天漢。

論兼容幷蓄,唯我強漢。

西涼一地,單先零諸羌,便不下百萬。更何況還有西羌諸種,及各氐人種。武都一地,扼守咽喉。氐人盤踞,各自爲政。氐人盡歸氐酋所有,不爲帝國所用。故而,唯有重金結好羌渠、氐酋,方能得安。

如此既養虎成患,又令羌渠、氐酋首鼠兩端,作壁上觀。朝廷勢弱,便裹挾而反。朝廷勢強,又望風而降。是降是反,皆利益使然。如此騎牆,薊王又如何能忍。

二位謀主,順水行舟。欲借治理下辨水患,除羌、氐後患。

與流徙三百里的羌人一樣。只需氐人受僱爲工。無論治水還是鑿山,皆可爲我所用。只需離開了宗法森嚴的老寨,與漢民同吃同住,同工同酬。不出數年,當紛紛“開化”,歸於吏治。

見劉備惜民如此,曹操曾出言相問。劉備答道,大漢子民,皆是文明火種。正如後世華人仰視洋人一般無二。聽聞是洋人,無論是何出身,有何能耐,有無特長,有無隱疾,皆會引無數狂蜂浪蝶,趨之若鶩。究其原因,便是文明的力量。

一言蔽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將心比心。時下即便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漢民,在羌胡眼中,或者說內心深處,也是需仰視的“文明人”。

若能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循循善誘,又恩威並濟。何愁蠻夷不歸於王化。

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薊王治國,在和不濫殺。

收到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薊王劉備口諭。楊濮、楊騰不敢怠慢,這便輕騎入城,拜在堂前。

劉備便問,寨中有多少青壯勞力。

楊濮、楊騰如實作答。各有青壯萬餘。

劉備又問,郡中氐酋,能湊足多少勞力。

二人言道,約莫十萬之數。

劉備欣然點頭,甚好。

這便和顏問道:“十萬勞力,日薪二百。可願出寨,鑿山開道,闢水耕田?”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二人大喜過望:“可是如三十六部羌人那般!”百萬羌人,拖家帶口,遷徙各地,日賺二百“大錢”。如何能不令人眼紅流涎。薊國上幣,四出文錢。因足重五銖,又一兌五,故被時人稱爲“大錢”。

劉備搖頭道:“三十六部裹挾逆反,‘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乃是徒刑。爾等並無過錯,何來刑罰。無需扣除量刑,一日二百錢。”

饒是書生仇靖,亦忍不住進言:“如此,一月足需六億錢。”

“然也。”李儒笑答:“皆由貲庫足月支取,童叟無欺。”

“我等氐人,也可在貲庫開設戶頭?”幸福來的太過突然,楊濮難以置信。現如今,能有家庭及個人賬戶,幾成身份象徵。甚至在隴右,“賬薄”已與“籍薄”等同。

儘可能增加貲庫的信用和美譽,也是劉備有意爲之。

“有何不可?”薊王和煦一笑,如沐春風。

“我等這便回寨,聯絡同伴。”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巨財灌頂,二人一刻也不願耽擱。

“速去速回。”劉備這便放二人離去。

堂內下辯官吏,無不心折。

世人皆說,薊王天下無雙。今窺一斑而知全豹。億萬錢財,彈指一揮間。面未紅,氣不喘。風輕雲淡。果然不同凡響。

試想,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俗語又道,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各方你爭我奪,不惜刀兵相向,拼個你死我活的“蠅頭小利”。在薊王當面,渺小到不值一提!

一月六億。一年七十二億。十年便是七百二十億。

氐人又何須謀反。

這天下。不歸薊王,還能跑到哪去。

心念如此,各自嗟嘆。便又收拾心情,聽薊王向書生仇靖,詢問鑿山開路事宜。

仇靖答曰:“李公雲遊四海,不知所蹤。然麾下曾隨他鑿山開道之一衆屬吏,我卻略有耳聞。功曹李昊、屬吏仇審、李瑾,皆在郡內。”

劉備大喜:“速速請來相見。”

“喏!”

不久,前功曹李昊、屬吏仇審、李瑾,皆趕到治所。

聽聞劉備要鑿山開道,闢水圩田。三人大喜過望。這便上陳良策,聽得劉備不住點頭。

郡中山水,皆在三人胸中。果是良吏。

聽三人言道,武都水患,皆因前漢大地震。

前漢呂后二年初(前186年),武都大地震。山崩地裂,滿目瘡痍。地震從年初,斷斷續續,直震了足足八個月。震得武都面目全非,甚至把古漢水,震成了西漢水(嘉陵水)與新漢水兩條水路。

秦漢之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全線貫通的水路交通,被攔腰切斷。失去了西漢水的漢水,河道縮短,水量劇減,舟楫之便大不如前。正因如此,諸葛丞相北伐時,不僅漢水、嘉陵水道,皆無可利用。且漢中上古大湖“天池大澤”亦消失。山勢阻斷,河道堰塞,漢軍只能用木牛流馬,在崎嶇的山道間,艱難行走,運送糧秣。丞相數次因糧草不足而退兵。

先前劉備亦不知丞相爲何如此執着,六出祁山。

待親臨武都,這才幡然醒悟。漢水已面部全非。無法興航運之便。糧草轉運何其艱。

劉備這便未雨綢繆,鑿山開路,疏通河道。還漕運之利。希望諸葛丞相,已無需用到。

人才、錢財、勞力皆有。劉備又命人送來足量器械工具,可稱萬事俱備。

事不宜遲。令涼州刺史閻忠,封李昊爲新任武都太守,仇審爲丞,李瑾爲長史。全權負責築路通河事宜。先修通武都一郡之地。再馳聘南北,暢行東西,連通各郡不遲。

至於通渠圩田,自有幕府西官負責。無需三人插手。

又封楊濮、楊騰二人爲都尉,負責管理各部氐人。

皆大歡喜。

101 管中窺豹127 徵闢天下16 降服烈馬1.88 二賊授首127 兔死狐悲168 千里投懷106 百般不利182 羣仙聚會123 呼之欲出114 闢禍樓桑31 前途未卜138 必有後報1.66 海賊中計1.26 何以解憂19 求之不得184 貪多必失162 難言之隱141 父子十祿136 悲秋盡露171 鮮卑五姓118 義重於生192 夫子之牆174 爾虞我詐181 生死兩命1.79 牽發而動1.225 斜趨漢津1.37 菟園遊獵103 寡情薄義1.87 扶危濟困1.80 毋論大小1.65 三歲見老1.256 全勝立威1.75 金闕在望17 廢長立賢91 不脛而走1.45 生死大敵1.23 三千珠履146 何須十年1.37芳蘭生門1.9 修繕祖宅143 七十二妃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7 不負韶華184 亂之道也1.76 以國爲家1.97 板上釘釘1.49 銷金洞窟1.5 捅馬蜂窩1.64 連贏三局153 情亦動人110 金聲玉振1.74 畫地作餅188 二桃三士1.59 各有歸宿111 撤塔並港1.26 再無歸期126 分胙之禮31 垂綏琬琰1.200 兼顧利弊100 難爲人臣10 多子饒妻153 情亦動人188 二日並天1.56 巡視國境218 近水樓臺1.73 衆口難調128 勢不兩立17 輕徭薄稅1.92 黃金分割1.83 以綏四方1.42 撐犁孤塗126 名公之胄1.200 兼顧利弊184 如約而娶1.59 亂我心曲1.3 貢金補全124 絕境弄險176 王田壽鯉1.25 水到渠成172 備思前後1.234 四大氐王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93 再築新城1.23 孤軍誘敵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07 無人可用123 文無第一108 天下名騎151 王者之心213 重名載半179 中舨共約1.87 開門揖盜124 獻履貢襪181 臨時改意125 偶露崢嶸131 濯纓濯足1.53 吾道東流91 不脛而走158 攻城拔寨121 一騎破萬
101 管中窺豹127 徵闢天下16 降服烈馬1.88 二賊授首127 兔死狐悲168 千里投懷106 百般不利182 羣仙聚會123 呼之欲出114 闢禍樓桑31 前途未卜138 必有後報1.66 海賊中計1.26 何以解憂19 求之不得184 貪多必失162 難言之隱141 父子十祿136 悲秋盡露171 鮮卑五姓118 義重於生192 夫子之牆174 爾虞我詐181 生死兩命1.79 牽發而動1.225 斜趨漢津1.37 菟園遊獵103 寡情薄義1.87 扶危濟困1.80 毋論大小1.65 三歲見老1.256 全勝立威1.75 金闕在望17 廢長立賢91 不脛而走1.45 生死大敵1.23 三千珠履146 何須十年1.37芳蘭生門1.9 修繕祖宅143 七十二妃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7 不負韶華184 亂之道也1.76 以國爲家1.97 板上釘釘1.49 銷金洞窟1.5 捅馬蜂窩1.64 連贏三局153 情亦動人110 金聲玉振1.74 畫地作餅188 二桃三士1.59 各有歸宿111 撤塔並港1.26 再無歸期126 分胙之禮31 垂綏琬琰1.200 兼顧利弊100 難爲人臣10 多子饒妻153 情亦動人188 二日並天1.56 巡視國境218 近水樓臺1.73 衆口難調128 勢不兩立17 輕徭薄稅1.92 黃金分割1.83 以綏四方1.42 撐犁孤塗126 名公之胄1.200 兼顧利弊184 如約而娶1.59 亂我心曲1.3 貢金補全124 絕境弄險176 王田壽鯉1.25 水到渠成172 備思前後1.234 四大氐王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93 再築新城1.23 孤軍誘敵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07 無人可用123 文無第一108 天下名騎151 王者之心213 重名載半179 中舨共約1.87 開門揖盜124 獻履貢襪181 臨時改意125 偶露崢嶸131 濯纓濯足1.53 吾道東流91 不脛而走158 攻城拔寨121 一騎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