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天佑吾王

薊王雖早歸。仍身在蜜月中。故侍寢皆是甘後、甯貴妃等七美。

薊王情長之主。家國天下,情義兼顧。少時羈絆,今日情牽。爲時人津津樂道。甯貴妃之事,茶館、酒壚,說書人亦時常,隱晦提及。傳聞,薊王與長姐相識,乃出甯貴妃牽線。換言之,甯貴妃與薊王相識,猶在公孫王后之前。

家門舊事,必語出樓桑宗人。尤其少時玩伴,曾與三墩,相伴長大。又說,樓桑稻作,便始於右國令。奈何悠悠二十載,物是人非。前情往事成追憶。再想細究,已不可得。

棉花出西域,並非最大發現。

恰逢王子館會。國中大儒齊聚。爲王學少師,兼領中雍令,國老劉寵祝壽。

薊王亦遣宮人賜飯食,祝壽。

謂“益愧千金少,情將一飯殊”。典出“漂母飯信”:韓信年少家貧,受餐於漂母,及其達志,投千金爲報(注①)。一飯之恩,千金愧少。便是所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正因時人有此報効,更助義舉之風,盛行不衰。

薊王家米,王田壽鯉。薊王家百畝美田,君臣同食,早成慣例。粒粒皎白欣長,清香四溢。劉寵薊國宿吏,久食君俸,自當如數家珍。

不料開釜一觀,竟驚呼出聲:“咦?”

聞香氣四溢,便知是一釜好飯。儒宗笑言:“祖榮,何故驚聲?”

劉寵細細端詳,這便反問:“諸公,可曾見赤米乎?”

“哦?”論博學廣識,與會國老,難分伯仲。米腐呈紅,稱“赤米”。《國語·吳語》:“今吳民既罷,而大荒荐饑,市無赤米。”便是指腐米。

莫非,薊王竟用赤米,爲國老賀壽。

心念至此,便是國老,亦不淡定。急忙離席圍觀。

見粒粒分明,香氣濃郁。不似腐壞之相。

蔡少師言道:“何不分食。”

“一試便知。”司馬徽這便親盛。

一衆萬石國老,分食一釜米飯,可還行。與會大儒,各個瞠目結舌。

“好飯。”衆目相對,異口同聲。

“此米何來。”劉寵慈眉善目,名師風範。

女官乖巧答曰:“乃出主公象林苑。”

“原來如此。”無怪衆國老,皆不識此米。

不料宮女又道:“此稻亦爲壽禮。”

“速速取來。”

“喏。”

少頃,便有宮中四健婦,合力搬上堂來。

只見,赤金琉璃罩下,一株巨禾,通高一丈。引來驚呼無數。

“此便是赤稻?”衆國老仰望巨禾,將信將疑。

“正是。”女官答曰。

“此禾何來?”蔡少師追問。

女官這便娓娓道來。

年初。將作寺良匠,於蘭滄苑,金甌半島南端紅樹林。偶然發現一株看似蘆葦,卻結着穗的海水稻。

據信,“海稻”乃爲一年生禾本。晚種早熟,生育期極短。自立夏種下,到霜降收割的五個月中,甚至無需田間管理。漲潮後的鹽滷海水,便會自行鋤草、殺蟲。只需汲取海水養料,便可旺盛生長。

灌漿期的海稻,稻穗青白,遠望如蘆葦蕩。稻穀具芒刺,稻米呈紅色。稻苗長勢快、再生力強。株高根深,不易倒伏。即便漲潮,海水倒灌。高達一丈的海稻穗,亦難被海水淹沒,退潮後仍是青苗如栩。

且海稻根系發達,極利灘塗紮根。又因好似蘆葦,故常被錯認。若非將作寺良匠,偶然得見。需二千年後,才被國人發現。

“竟是海水稻!”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蔡少師忙問:“莫非,當真生於海中?”

“非海中,而是岸邊淺沼水澤。”女官如實答曰。

“鹽滷之地,寸草不生。”蔡少師又問:“此禾可獨活乎?”

“然也。”女官答曰。

聞此言,與會衆人,無不稱奇。蔡少師又命人揭去赤金琉璃罩。取根下土壤一觀,果是不毛鹹土。

“天佑我主。”衆國老,竟衝南海巨禾,肅容下拜。再起身,皆老淚縱橫。

此乃無上祥瑞也。

東境,安昌、遼海諸郡,海岸綿長。無從闢爲鹽田之灘塗泥沼,若遍植海稻。其利之大,可想而知。不論產量如何。若能足食,無需販糧。亦是大功一件。更有甚者,海外荒洲,如州胡島、對馬島、中山洲、鬱洲山等,環島灘塗,若皆遍植海稻,可補耕地不足之困。

薊王取海稻赤米,爲國老祝壽。粒粒貴如金珠。“南海壽米”,遂遍傳天下。

正忙於東境鹽田的大夏令劉曄,聞訊入宮。求見薊王當面。

劉曄乃薊王同門師弟。自掌鹽府,已歷數載。學以致用,知行倍增。各式鹽作機關器,不斷脫穎而出。反哺薊國機關術,劉曄功不可沒。

劉曄所求,薊王焉能不知。環渤海灘澤,鹽田不足一半。餘下近海泥沼,因晝夜潮汐交替,起起伏伏,潮漲潮落,不宜曬鹽。然若遍植海稻。鹽府百五十牢城,三百萬口鹽戶,足可自食。再無需販糧。尤其薊國九河下梢,入海處水質稍鹹,地稍鹽鹼。正宜海稻生長。更加海岸漫長,地利盡顯,獲利之豐,無可計數。

薊王這便與劉曄,同車前往樓桑將作寺。琉璃暖棚,試驗田內,海稻密如蘆葦,結滿稻穗。原來,將作寺已着手栽培。

將作令蘇伯言,田中水、土,皆取自國中各縣,濱海泥澤。如泉州、柳縣、海陽、臨渝、沓氏、金州,海水稻皆可茁壯成長。

待育種成,鹽府再無缺糧之困。

劉曄大喜下拜。

就薊王所知。西域,如鄯善等“地沙滷,少田”諸國。海水稻皆可種植。

不料天下,竟有此奇物。果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薊國現“丈高海禾”,更令天下譁然。傳聞乃南極老人(南極仙翁)點石成金,用蘆葦所化。交由將作寺良工,轉呈薊王。並言,炎漢當可三興。

一時神乎其神。

須知,漢人以高爲貴,以高爲極。且喜朱丹之色。“丈高海禾”,“赤玉珠米”,無不與漢人好惡相合。更有南極老人,化腐朽爲神奇。重重利好,乃至天下皆信以爲真。

“當真一丈高乎?”甄都金鑾殿中,董侯當有此問。

1.47 難覓仙蹤145 督亢秋成1.72 天國之味1.224 碧血丹心1.20 皇命加身195 避無可避1.253 陰相與謀173 王取幾何1.75 大漢一藩141 曲水流觴198 千帆競發16 天下富貴190 半載之期171 鮮卑五姓1.207 以退爲進1.23 三千珠履1.85 興兵討賊1.37 魚龍漫衍1.44 白檀守備1.88 未盡全功1.56 巡視國境1.50 從風而服1.85 興兵討賊192 夫子之牆110 羣雄並起128 魚遊燋釜168 有求必應178 萇孝仁皇100 蛛絲馬跡128 意外之喜1.206 猛將之烈134 公之於衆139 開枝散葉1.8 周鄭交惡106 甘之如飴210 喧賓奪主195 禍福相依1.55 鬥戰決勝1.259 世道人心1.86 兵鋒所指1.259 世道人心170 列城豪俠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32 織蓆販履127 金絲毛毯1.50 宮廷之變144 光武遺脈142 東海壽麋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96 魂不守舍1.89 無銅身輕160 改造它乾1.56 巡視國境194 心生瑕釁1.226 全民參與131 胡雜騎兵167 忠孝兩難1.246 假有天下1.5 舌綻春雷1.64 連贏三局123 反目成仇1.44 輕卒銳兵140 天降流火1.72 誤打誤撞1.224 碧血丹心105 烈女龐娥1.95 本末倒置51 以命填河197 生命禮讚1.67 莫測禍福41 不爲已甚17 廢長立賢173 戰團威力176 左膀右臂1.58 狐虎之威114 貪婪無饜31 莊園我有1.36 懷真抱素16 乾坤倒懸159 名不經傳212 不請自來1.87 鯤鵬之志128 意外之喜1.200 終破隴關1.93 香餌懸魚1.277 賊臣授首1.20 生得好看174 去蕪存菁112 分戶析產1.34 旁門左道1.94 人情冷暖15 安邦定國1.64 連贏三局1.93 今冬尤寒142 投石問路217 背水一戰1.83 蓋世英雄1.33 回馬箭術1.223 陌路相逢1.43 百般不厭
1.47 難覓仙蹤145 督亢秋成1.72 天國之味1.224 碧血丹心1.20 皇命加身195 避無可避1.253 陰相與謀173 王取幾何1.75 大漢一藩141 曲水流觴198 千帆競發16 天下富貴190 半載之期171 鮮卑五姓1.207 以退爲進1.23 三千珠履1.85 興兵討賊1.37 魚龍漫衍1.44 白檀守備1.88 未盡全功1.56 巡視國境1.50 從風而服1.85 興兵討賊192 夫子之牆110 羣雄並起128 魚遊燋釜168 有求必應178 萇孝仁皇100 蛛絲馬跡128 意外之喜1.206 猛將之烈134 公之於衆139 開枝散葉1.8 周鄭交惡106 甘之如飴210 喧賓奪主195 禍福相依1.55 鬥戰決勝1.259 世道人心1.86 兵鋒所指1.259 世道人心170 列城豪俠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32 織蓆販履127 金絲毛毯1.50 宮廷之變144 光武遺脈142 東海壽麋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96 魂不守舍1.89 無銅身輕160 改造它乾1.56 巡視國境194 心生瑕釁1.226 全民參與131 胡雜騎兵167 忠孝兩難1.246 假有天下1.5 舌綻春雷1.64 連贏三局123 反目成仇1.44 輕卒銳兵140 天降流火1.72 誤打誤撞1.224 碧血丹心105 烈女龐娥1.95 本末倒置51 以命填河197 生命禮讚1.67 莫測禍福41 不爲已甚17 廢長立賢173 戰團威力176 左膀右臂1.58 狐虎之威114 貪婪無饜31 莊園我有1.36 懷真抱素16 乾坤倒懸159 名不經傳212 不請自來1.87 鯤鵬之志128 意外之喜1.200 終破隴關1.93 香餌懸魚1.277 賊臣授首1.20 生得好看174 去蕪存菁112 分戶析產1.34 旁門左道1.94 人情冷暖15 安邦定國1.64 連贏三局1.93 今冬尤寒142 投石問路217 背水一戰1.83 蓋世英雄1.33 回馬箭術1.223 陌路相逢1.43 百般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