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亂中求存

襄陽,本下縣。自劉景升單騎入宜城,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與謀。

定“南據江陵,北守襄陽”之策,“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劉表遂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衆,或即授部曲。江南悉平。

先前,江夏賊張虎、陳生擁衆據襄陽。恰逢宋奇南下,舉龐季爲長沙太守。龐季遂單騎往張虎、陳生水砦說降。十日後,張、陳,率大小船隻數百艘,水賊三千來投。拜爲左、右治粟司馬。

襄陽,重歸劉表治下。劉表遂命人擇址,另築新城。以備遷州治於此。新城在舊城以東,俗稱“大城”,又稱“州城”。尚未完工。

“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是水當即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陽縣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陽矣。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壘是也。”

大城,便指劉表新修州城。西壘北津戍,便是襄陽故城。

甘夫人挾流民南下。便有車馬,日行亦不過數十里。更加沿途墟中老弱,被賊人所驅,不斷裹入。隊伍綿延,越發壯大。

至夜晚宿營時,已不下數萬衆。

華雄本欲攻佔沿途塢堡,以便甘夫人母子棲身。然甘夫人卻以塢堡無法容納,與流民夜宿曠野。

華雄無奈。唯將馬車首尾相連,圈建營地。老弱婦孺,皆車居。流民屯於外。營內爲甘夫人營地。華雄自領五百王騎,坡上紮營。互爲犄角。

內營由趙雲、陳到,領三百義從,並二百北地傭兵護佑。足可抵擋流寇殘兵。

卻不知一萬秦胡鐵騎,已悉入宛城。

端坐前榻,何苗言道:“車行一日,不過數十里。此去襄陽,二百五十里。輕車快馬,一日可達。今裹挾流民,足需十日。追兵便在身後,夫人裹足不前,何其不智也。”

待哄阿斗安睡,甘夫人這才答曰:“秦胡新敗,賊寇破膽,如何敢再追。”

何苗卻答曰:“不知爲何,心中總覺不安。”

甘夫人眸生異彩,轉身即逝:“二兄且安心,此去襄陽,有驚無險。”

“險從何來?”何苗忙問。

甘夫人輕笑:“知我母子,輕車南下。合肥侯近在咫尺,又豈無爲?聞合肥侯出兵,董卓焉能不遣人馳援。料想,此時涼州四大人,一萬秦胡鐵騎,已合兵宛城。”

“這可如何是好。”何苗大驚失色,轉而又問道:“既如此,夫人因何緩行?”

“二兄可還記得,因何南下。”

“乃行假死脫身苦肉計也。”何苗脫口而出,便已有所悟。

甘夫人遂坦誠相告:“追兵至時,十萬流民,奔走呼號。待‘三人成市虎’,流民皆說我母子二人,葬身亂兵之下。便可脫身也。”

“亂中求生,險中求存。”何苗如何能不領悟:“果然苦肉計也。”

甘夫人輕言首:“若單車南下,何其醒目。是死是活,如何能瞞過。唯有裹挾流民,四起戰亂,方能假死脫身。此計關竅,便在‘假死’之上。”

“只需夫人‘假死’。董卓火燒西園,逼死太后母子,大逆不道之罪,便可坐實。那時,薊王振臂一呼,天下諸侯羣起響應,聯兵討賊。重壓之下,董卓必死於非命。”

“董卓暴戾寡恩,喜怒無常。必死於近臣之手。”甘夫人一語中的。

“夫人神智。”何苗歎服。忽又轉念一想:“然以十萬流民性命,行此苦肉計。若被天下所知,夫人如何自辯?”

“二兄能慮及此處,我心甚慰。”甘夫人遂道破天機:“故令華雄屯兵坡上。若追兵至,必先破華雄,再縱兵掠殺。華雄遂非萬人之敵,足可一騎當千。”

“五百當千,如何能敵一萬。”何苗存疑。

“華雄領五百王騎,可衝中軍,斬董卓上將。秦胡不過賊兵也,見主將落馬,大旗斬斷,必如鳥獸散。”甘夫人答曰。

“原來如此。”何苗渙然冰釋。倍思前後,搖頭自笑:“某,果是中人之資。比夫人,差之遠矣。”

“能成大事者,必神光內斂,不露鋒芒。”甘夫人口出剖心之言:“若非爲阿斗計。又何必如此顯露。爲人所忌。”

聞此言,何苗又生一念:“爲立功自効,許子遠可比賈文和乎?”

甘夫人言道:“許子遠,五星連珠苦肉計,比賈文和,平羌連環計,當在毫釐之間。”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何苗又問:“所差何處?”

“從容自保也。”甘夫人一語中的。

“嘶——”賈文和,智多近妖。何苗如何能,窺破天機。

“許子遠,鋒芒畢露,好大喜功。”甘夫人嘆道:“非奉薊王,不可善終。”

“薊王世之豪傑,有容人之量。”何苗信服。

“然‘芳蘭當門,不得不鋤’。”甘夫人言道:“薊王麒麟天降,身證大道。若蚍蜉撼樹,螳臂當車,逆勢而爲。薊王心有猛虎,必惡極噬人。二兄切記:投其所好,萬勿投其所惡。”言下之意,別擋薊王大道。否則勢必被“歷史的車輪碾碎”。此便是,智多賈文和,生存之道。

此亦是謀士與謀主,天壤之別。

“夫人金玉良言,臣當肺腑銘記。”

一夜無話。

翌日,隊伍再次出發。綿延十里,向襄陽緩行。

宛城大營。

斥候來報,聞流民如滾雪球般,越聚越多。

胡軫、董旻等人,不憂反喜。

“二百五十里路,竟足需十日。”楊定嘆道:“甘夫人何其不智也。”

“事不宜遲,當速追。”董旻已急不可耐。

“稍安勿躁。”楊定等涼州大人,久歷戰陣,自有計較:“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甘夫人日行不過二十五里。待九日後,再戰不遲。”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典出何處,又做何解?”董旻不解。

“《戰國策》引逸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楊定答曰。

“末路之難。”董旻似有所悟。

胡軫答曰:“末路之難,在於筋勞力盡。最後十里,人馬睏乏,強弩之末。”

“原來如此。”董旻獰笑。

151 董卓擲戟1.260 爲虎作倀1.8 北面而事1.5 舌綻春雷113 天命所歸127 徵闢天下1.57 樓桑武卒1.7 野火將熄158 太后有疾1.62 兵不厭詐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66 勝者爲王1.77 雄長一州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17 盜亦有道1.37 鰲頭獨佔131 衣錦榮歸1.40 重整旗鼓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72 誤打誤撞107 自知之明1.27 爲君離憂1.24 犁種宿野145 無人接盤172 備思前後1.74 再掠女豪1.93 香餌懸魚1.2 亂世苟活1.53 青色火焰180 烏程白虎1.57 借雞生蛋171 飛槳木蘭1.8 圍淤爲田147 不負韶華155 拳拳之心185 少不知味144 無雙后妃191 魚梁血濺114 百里之命171 南北船閘1.63 懸樓列肆115 死而復生112 不辱君命1.85 女海賊王1.25 美人無極1.86 兵鋒所指138 清波滌塵134 公之於衆107 無人可用121 怒海潮升128 孤很欣慰51 以命填河1.97 鐘鳴漏盡1.69 海賊聯盟138 故技重施190 軍師節哀1.92 相見恨晚1.292 威制天下133 往甯難了1.80 毋論大小100 通明達照106 偷天換日1.90 海島傳聲117 知子莫母120 黑山飛燕1.23 真骨舍利195 無雙連環1.2 平羌之策119 司金典農1.90 兄弟之邦1.75 蔡邕來了1.40 洛陽酒家1.64 百練清剛1.63 犬牙相錯1 末路之難1.72 涉海鑿河71 以鹿爲幟122 養虎成患189 江淮孤生134 君何所求187 都護西域172 三日獵狩1.94 不虛此行157 類同相召1.78 河北豪傑123 文無第一15 愛恨入土1.3 摔杯居首192 猛虎羣狼1.24 同流合污1.52 家恨國仇19 馬兒快跑1.97 板上釘釘1.87 長樂未央1.24 舉不避親1.62 赤麂皮尉10 義結金蘭121 書生意氣1.54 一國之主129 琉璃易碎
151 董卓擲戟1.260 爲虎作倀1.8 北面而事1.5 舌綻春雷113 天命所歸127 徵闢天下1.57 樓桑武卒1.7 野火將熄158 太后有疾1.62 兵不厭詐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66 勝者爲王1.77 雄長一州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17 盜亦有道1.37 鰲頭獨佔131 衣錦榮歸1.40 重整旗鼓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72 誤打誤撞107 自知之明1.27 爲君離憂1.24 犁種宿野145 無人接盤172 備思前後1.74 再掠女豪1.93 香餌懸魚1.2 亂世苟活1.53 青色火焰180 烏程白虎1.57 借雞生蛋171 飛槳木蘭1.8 圍淤爲田147 不負韶華155 拳拳之心185 少不知味144 無雙后妃191 魚梁血濺114 百里之命171 南北船閘1.63 懸樓列肆115 死而復生112 不辱君命1.85 女海賊王1.25 美人無極1.86 兵鋒所指138 清波滌塵134 公之於衆107 無人可用121 怒海潮升128 孤很欣慰51 以命填河1.97 鐘鳴漏盡1.69 海賊聯盟138 故技重施190 軍師節哀1.92 相見恨晚1.292 威制天下133 往甯難了1.80 毋論大小100 通明達照106 偷天換日1.90 海島傳聲117 知子莫母120 黑山飛燕1.23 真骨舍利195 無雙連環1.2 平羌之策119 司金典農1.90 兄弟之邦1.75 蔡邕來了1.40 洛陽酒家1.64 百練清剛1.63 犬牙相錯1 末路之難1.72 涉海鑿河71 以鹿爲幟122 養虎成患189 江淮孤生134 君何所求187 都護西域172 三日獵狩1.94 不虛此行157 類同相召1.78 河北豪傑123 文無第一15 愛恨入土1.3 摔杯居首192 猛虎羣狼1.24 同流合污1.52 家恨國仇19 馬兒快跑1.97 板上釘釘1.87 長樂未央1.24 舉不避親1.62 赤麂皮尉10 義結金蘭121 書生意氣1.54 一國之主129 琉璃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