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投石問路

劉備豈能不知。太傅陳蕃與大將軍竇武合謀剷除宦官,卻兵敗身死,引發二次黨錮之禍。甚至陳蕃之子,陳逸,就隱居在樓桑邑中。

見劉備點頭,士異又道:少君侯樓上女道,不姓買,而姓竇,名瓊英。乃竇武之妹也!從比景接回的,正是竇武之妻,當朝皇太后之母也!

劉備相視無言。

藏一個陳逸也就罷了。怎還有一尊大仙,深藏不露?

等等……

劉備又問:既已接來太后之母,爲何言謝?

士異這纔將隱情娓娓道來:隨船有家翁手書一封。書中言道:若少君侯能納潘鴻、朱蓋二人,便將其中隱情和盤托出。若少君侯不納二人,則……

微微停頓,士異擲地有聲:則太后生母偶感風寒,一病嗚呼!

劉備眉頭一皺:可是要滅口。

士異點頭:然也。

劉備嘆了口氣:殺與不殺,又與我何干?

士異流淚笑問:其中關竅,少君侯豈能不知?

不愧是世家大族。想的那叫一個周全。其中關竅,劉備已然想通。自己若無容人之量,不納二賊。自也不會收留竇氏後人!如此,久必泄露。爲防引火燒身,士氏一族便一不做二不休,殺人滅口。

如此說來,先獻上兩賊酋,多半是投石問路!事若不成,二賊亦死不足惜!

好個世家大族!

陳蕃、竇武皆有美名。救其後人,義之所向。

然,與九族相比,如何取捨,士氏一族心知肚明。趨利更要避害。

劉備表示,理解。

做事滴水不漏。世家大族能趁亂坐大,成後世頑疾。從此事,便可見一斑。

領潘鴻、朱蓋二人返回樓桑。這便讓呂衝、魏襲兩位刺奸,送到校場。交由黃忠悉心調教。

又命耿雍量身定做盔甲武器,安排酒食,住宿不提。

晚上入學,見劉備意興闌珊,恩師盧植這便問道:事已盡知?

劉備一愣,跟着嘆氣道:恩師也知?

盧植點頭:藏匿陳逸,是崔(寔)尚書之意。事後曾寫信與我。信中言道,護陳逸者,非你不可。又聽你諸多傳聞,爲師這便趕來。後面的事,你都知道了。

貌似,盧植並不知竇氏後人之事。

話說,女刺客爲何會識得竇武之妹,竇瓊英?哦,想起來了,竇瓊英也是仙修之人。

士人、閹人、賊人……

自己的封邑,是不是有些暗流涌動啊!

都不把本侯當成外人是嗎?!

潘鴻、朱蓋頗通武藝。能聯手步戰黃忠十餘合。可若換成馬戰,只能勉強撐過三合。水戰或許能久持。當然,前提是黃忠不射箭。

二人本以爲,自己身經百戰,來樓桑邑做個侯府護衛,還不手拿把攥。不曾想,別說萬人敵的黃忠,就連呂衝、魏襲兩位刺奸,也只能打個平手。還有時不時來串個門的崔霸,身有怪力,與其對戰實在苦不堪言!

這便收攏了傲氣,倍加小心謹慎。

白日校場練兵,晚上又去聽大儒陳寔講禮宣道。潘朱二人漸漸磨去匪氣,知恥而沉勇。

劉備曾答士異:“樹德務滋,除惡務本。”這句話的深意,便在於此。潘朱二人先是匪賊,故而‘除惡務本’。今已痛改前非,棄暗投明,因而‘樹德務滋’。

果如劉備所料。

不久,兩人主動喚來隱姓埋名,避入深山的親族家眷,舉族定居樓桑,加緊操練舟船不提。

北岸水軍校場建好,南岸船塢也已建造完畢。

船塢圈地甚廣。

有兩個並排而建的造船臺,和一處木料加工場地。

船臺和滑道相結合,外形與鐵軌相似。由枕木、滑板和木墩組成。枕木分大小兩種。滑板寬距亦可調節。能造載重一百石的商船。滑板之上,平置兩行承架船體的木墩,共十三對,兩兩相對排列,高四尺有餘。此高度正合適船匠在船底鑽孔、打釘、艌縫。船臺南側,另置一處木料加工場。場地上有用於烘彎木料的‘彎木地牛’,以及下料、劃線、鋸木等諸多工具。

戰船不能建,太過招搖。現今開建的都是扁舟。用於農人往來於清溪和渠道之間。所謂扁舟,就是一人撐篙的小船。遠遠看去,彷彿一片柳葉飄在水面上,所以順其形,稱之爲扁舟。且常用‘葉’來形容,即一葉扁舟。此舟長不過丈五,寬不過五尺,載重不過十餘石。造此等小船,兩座船臺大材小用。

除了建屋,還要修渠。十里之內,讓清溪水皆能灌溉。本以爲十里亭侯實在是上不得檯面。然,事情真正做起來,方知需要操心的實在有很多。依律,劉備對封邑並無管轄權。仍以亭爲架構,由亭長、亭佐、亭父、求盜等擔任。且人員皆由縣中調配,劉備甚至無權過問。

然,作爲本地豪強,漢室宗親,又有哪個縣吏,敢不給少君侯面子?

所以,亭長、亭嗇夫、亭佐、亭掾、校長、求盜、亭父、亭卒、鼓吏等,皆爲劉備宗人附民出任。

分封不限戶。

樓桑邑無論聚集多少附民,都是劉備的邑民。前提是劉備要有足夠的錢糧去養活他們。樓桑水田畝產五石,加之寢墊大賣,邑中集市大興,收入頗豐。兩萬餘口,足夠吃喝。

此也有例證。

《後漢書·卷五十·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中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陳王劉寵)寵有強弩數千張,出軍都亭。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衆十餘萬人。”

黃巾之亂時,郡縣官兵都棄城逃走,當時陳王劉寵擁有數千張強弩,於是徵召境內兵士,屯駐都亭,守衛陳國。陳國人平素知道劉寵善射,因而懼怕他,不敢叛變。陳國得以保全,劉寵擁有部衆達十餘萬人。

陳王劉寵和大儒劉寵,只是同名,非同一人。

即便有兩萬餘口,武卒也不過入選兩百人。部曲一千八:刀盾手五百,弓手一千。連弩手百人。水軍一百。刺奸、賊捕各五十。

武卒中,順陽衛人數最多。其次是附民,宗人最少。數百順陽衛,餘下分入刀盾弓弩、刺奸賊捕,皆是隊中精銳。

‘部’四百人,‘曲’兩百人。設曲長,部將。

黃忠統領弓弩手。呂衝、魏襲統帥白毦武卒。潘鴻、朱蓋領水軍。耿雍領刺奸、賊捕。刀盾手的部將一時難找。

劉備心中有個人選。

正是清河崔霸。

本以爲出身大族的崔霸,不屑做一個亭侯的家將。不料劉備剛一開口,八尺大漢納頭便拜。口呼:少主。

崔霸一身怪力。校場廝鬥,除黃忠外,無人能敵。弓馬俱佳,也善步戰。領五百刀盾手,衆人皆服。

問過方知。崔霸自幼習武成癡。對樓桑部曲讚口不絕。平日對黃忠等將亦是眼熱不已。話說,還有什麼能比統領一支裝備精良的部曲更讓武癡所喜。所以,到處尋人比武,便是獻技於前。好讓劉備知曉,自己也是一員猛將。

如今心願達成。便整日領着麾下五百刀盾手,嚴加訓練。

頗具戰力。

103 兵發西進109 突飛猛進1.53 前朝舊事218 贈刀之義1.66 麒麟騰空1.249 幸有一子214 後生翹楚122 誰與爭鋒178 四氏雲霞115 帝王心聲160 兵威將膽154 衆星捧月1.99 黃雀伺蟬1.82 膂臂當車16 天下富貴1.242 兵棋演武13 虛實失度1.59 熟視無睹148 七色婢女167 綠洲公社1.35 南宮一遊1.87 開門揖盜1.225 將星雲集1.54 七日血戰194 心生瑕釁1.79 心願終了1.82 狹路相逢11 禍起宮牆197 因時而化126 壯士八百18 再起兵禍1.25 水到渠成121 萬舟齊發1.85 帝國拼圖10 桃園結義1.90 海島傳聲145 顯山露水123 溫泉別館1.28 奇貨可居151 終破鄴城1.33 天助我主1.55 鬥戰決勝1.86 好生思量1.46 蜚聲西州146 漢宮女主41 鑄山煮海1.42 鑿路先鋒171 南北船閘1.50 大河之子188 突發奇想188 封大將軍115 耕三餘一117 歸義降侯170 血矛之約163 拈花摘葉1.20 互不相識134 君何所求1.86 摒除破綻19 樓桑諸技1.58 耿雍認主1.35 西烏鐵騎151 君臣之約162 一戰揚名1.83 紛華靡麗1.2 西邸驚變1.38 祠堂傳藝1.76 舉世無雙1.3 娘要嫁人121 各取所需1.87 鯤鵬之志199 失之交臂1.93 自取其禍1.59 開疆闢土172 喜訊頻傳61 衝風之末194 先聲奪人1.295 求仁得仁1.66 海賊中計153 巧施連環1.255 非淬不銛1.79 當不至於1.82 逢凶化吉1.264 又見連環138 戰爭紅利140 不可思議144 迎刃而解178 深明大義149 乘風而至1.86 兵鋒所指13 殊途同歸176 薊王東歸1.42 天下大同1.24 同流合污1.59 班師凱旋143 孤城剿匪15 生財有術1.244 徒有虛名215 班姑蔡女133 往甯難了116 一進一出
103 兵發西進109 突飛猛進1.53 前朝舊事218 贈刀之義1.66 麒麟騰空1.249 幸有一子214 後生翹楚122 誰與爭鋒178 四氏雲霞115 帝王心聲160 兵威將膽154 衆星捧月1.99 黃雀伺蟬1.82 膂臂當車16 天下富貴1.242 兵棋演武13 虛實失度1.59 熟視無睹148 七色婢女167 綠洲公社1.35 南宮一遊1.87 開門揖盜1.225 將星雲集1.54 七日血戰194 心生瑕釁1.79 心願終了1.82 狹路相逢11 禍起宮牆197 因時而化126 壯士八百18 再起兵禍1.25 水到渠成121 萬舟齊發1.85 帝國拼圖10 桃園結義1.90 海島傳聲145 顯山露水123 溫泉別館1.28 奇貨可居151 終破鄴城1.33 天助我主1.55 鬥戰決勝1.86 好生思量1.46 蜚聲西州146 漢宮女主41 鑄山煮海1.42 鑿路先鋒171 南北船閘1.50 大河之子188 突發奇想188 封大將軍115 耕三餘一117 歸義降侯170 血矛之約163 拈花摘葉1.20 互不相識134 君何所求1.86 摒除破綻19 樓桑諸技1.58 耿雍認主1.35 西烏鐵騎151 君臣之約162 一戰揚名1.83 紛華靡麗1.2 西邸驚變1.38 祠堂傳藝1.76 舉世無雙1.3 娘要嫁人121 各取所需1.87 鯤鵬之志199 失之交臂1.93 自取其禍1.59 開疆闢土172 喜訊頻傳61 衝風之末194 先聲奪人1.295 求仁得仁1.66 海賊中計153 巧施連環1.255 非淬不銛1.79 當不至於1.82 逢凶化吉1.264 又見連環138 戰爭紅利140 不可思議144 迎刃而解178 深明大義149 乘風而至1.86 兵鋒所指13 殊途同歸176 薊王東歸1.42 天下大同1.24 同流合污1.59 班師凱旋143 孤城剿匪15 生財有術1.244 徒有虛名215 班姑蔡女133 往甯難了116 一進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