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天經地義

“雖與太妃素未謀面,卻神交已久。遙想當年,二八之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家三口雖不敢稱豐衣足食,卻也衣食無憂,其樂融融。奈何先夫早亡,剩我孤兒寡母,慘淡度日。解瀆十里,地窄民寡。豐年尚可足食,奈何連年水患,鄉民流徙他鄉,可憐我母子,困守舊宅,整日轆轆飢腸,常分食一杯菜羹。宏兒聰慧至孝,貴爲漢室嫡宗,卻整日爲三餐所愁。天可憐見。一朝登基,貴爲天子。然,往日種種,歷歷在目。終不敢忘。常言,母子連心。想來,太妃亦如我這般着想。

今漢自先帝以來,災異頻生。我兒初親朝政,便遇黃巾大亂。今百廢待興,忠臣志士,當齊心勠力,共赴國難。薊王乃漢室宗親,天縱英才。輔佐我兒,中興炎漢。指日可待。

先賢曾言:‘下不倍(背)上,臣不殺君,賤不逾貴,少不凌長,遠不間親,新不間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凡此八者,禮之經也。’又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既天經地義,當順應而行。今董氏有女,相者曾言‘後必大貴’。與薊王正是良配。還望太妃體恤,盼兩家結秦晉之好。”

聽左國令士異,朗聲誦讀。

簾後,母親不置可否:“諸君以爲如何?”

“回稟太妃,董氏貴女,還是童子。需十餘年方能落落初成。永樂董太后,非爲結親,而爲結盟也。”左國相崔鈞起身奏對。

“臣以爲。此舉,亦爲權衡之策。”薊都尹婁圭一語中的:“竇太后與何皇后,先後結親我主,貴爲大漢三宮之一,永樂宮自也不甘人後。”

右丞耿雍乃少年好友,深知薊王秉性:“主公當世雄主,千金一諾。若訂立婚約,自不會輕易毀約。以十年長約,結二家之盟。乃爲董氏外戚長遠計。”

“諸君言之有理。”太妃又問:“當如何作答。”

羣臣皆看向簾后王妃公孫氏。薊王后宮添人進口,作爲正宮王妃,當一言九鼎。

公孫氏言道:“王上曾言,添人添箸。如今家大業大,又豈差董女一人。”

“王妃明見。”羣臣下拜。

王太妃輕輕頷首,卻語透深意:“永樂太后爲董氏一門長遠計,結十年之約。‘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諸君奮起,十年再看。”

“臣等,遵命。”百官附和。

數日後,薊王再入宮。登雲臺殿,覲見竇太后。

“臣,劉備。拜見太后。”

“免禮,賜座。”竇太后自簾後言道。

劉備上呈禮單,便有一老內官,鶴髮童顏,近前接過。

忽覺面熟。劉備擡頭細看,不由一愣:“程大人。”

“正是老奴。”程璜笑不露齒:“王上別來無恙乎?”

“一切如故。老大人安否?”劉備笑問。

“尚可一用。”短短數語,毫不遲疑。程璜將禮單,轉呈簾內。

竇太后接過,柔聲問道:“涼州苦寒之地,一去經年,王上一切可好。”

“回稟太后,隴右寒而不苦。臣頂風冒雪,卻甘之如飴。能爲我大漢牧守一方,乃平生所願。”劉備答曰。

“王上赤膽忠心,令朕欽佩不已。孤家寡人,別無他物。唯一牽念,便繫於王上一身。”竇太后言語,頗爲動情。

劉備旋即醒悟:“英姐姐,少時來投,獨居高閣,清心脫俗。寒暑易節,與臣並肩。俯瞰樓桑,一磚一瓦,世事變遷。今結爲夫妻,當珍之惜之。太后足可放心。”

“王上乃長情之人。千金易得,情義無價。能得王上垂愛,竇氏一門感激不盡。”竇太后又道。

“此乃臣義不容辭,分內之事。”劉備再拜:“聞陛下重修永安宮,爲太后寢宮。臣亦多欣喜。宮內所需,臣已命人加緊製備,待太后壽辰,當可齊備。”

“王上有心了。”竇太后道謝:“延熹八年,懵懵懂懂,及笄之年,入宮爲後。眨眼已過一十九載。今漢太后之中,算是長壽。早已看淡生死。了此殘生,若能爲炎漢國祚,略盡綿薄之力。亦足可含笑九泉。”

“太后如日正中,春秋鼎盛。當長命百歲,何談九泉?”劉備對曰。

“長命百歲……”竇太后雖言止,卻意無盡。

長樂少府程璜尋機進言:“正如王上所言,太后今不過三十有四。論福壽綿長,再有十九年,易耳。”

竇太后這纔回神:“王上但有所需,儘管言來。孤家寡人,又何惜此身。”

“臣,遵命。”劉備告退。

竇太后言道:“程常侍,替朕送行。”

“老奴領命。”程璜恭送劉備出殿。

夏去秋來,暖陽偏懸。

居高遠眺,洛陽城氣象萬千。見劉備聳立臺上,舉目四望。程璜亦含笑靜立,不置一語。

“老大人何所求?”劉備忽問。

“富貴終老。”程璜躬身答道。

“只需護太后周全,孤送你一世富貴,又何妨。”劉備言道。

“老奴叩謝王上。”程璜肅容下拜,五體投地。

再擡頭,劉備已拾級而下。

竇太后垂簾稱制,時間不長,不滿一載。然卻有一事,足以稱道。便是力排衆議,助段太尉平百年羌亂。劉備曾獲段太尉《平羌手札》。其中對竇太后頗多溢美之詞。時羌人敗而願降,大漢連年征戰,亦國力空虛。便是涼州三明之張奐,亦上疏,欲招降羌人。段太尉怒而抗辯。竇太后遂納其言,詔命中藏府調撥金錢彩物,增助軍費。助段熲逢義山一戰而勝。終平百年羌亂。

換言之。百年戰爭漢羌,決勝之年,正因有竇太后垂簾稱制,段太尉才能功德圓滿。

若非竇大將軍兵敗都亭,身死族滅。有竇太后臨朝稱制,陛下或真能如中興鑄劍,成爲難得有道明君,也說不定。

時過境遷,再談此事,已無意義。

大漢三宮。兩位太后已先後覲見。還剩劉備最不願見,又不得不見的何皇后。

提及何後,劉備總有一種難以啓齒的忌憚。

算了,先打道回府。

待養精蓄銳,來日再戰。

1.28 挹婁廬士129 琉璃易碎180 一罪足矣17 猛虎搏兔1.63 焉能見疑1.285 共分天下185 有神無鬼154 火攻破敵161 兵發關西109 突飛猛進111 鬥智鬥勇1.200 兼顧利弊1.49 生者如斯115 天下棋局195 回京在即1.86 精兵盡出125 急流勇退137 恩怨無主167 綠洲公社1.59 亂我心曲119 濮陽之戰10 義結金蘭154 以享司寒118 亂臣賊子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89 一騎絕塵131 深閨待嫁149 刀山劍樹1.33 以衆擊寡162 恩若兄弟1.82 捷足先登100 通明達照127 因時而變1.68 淮南大捷1.46 有褐有衣215 按兵不動107 無人可用1.33 功敗垂成186 福壽未央116 東部鮮卑1.43 薊國鋤奸1.29 強渡漢水1.52 二宮流血1.79 快馬輕舟122 火燒濮陽1.84 百工居肆1.54 七日血戰1.26 以直報怨1.63 築城爲先1.50 從風而服151 王者之心1.238 君有不戰1.242 兵棋演武1.94 貴不能言1.5 千家萬戶1.64 定國之謀1.48 後宮爭鬥1.22 東西合璧159 畢生之年181 未得其主133 兵鋒四起231 司馬爭先115 亡胡千家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4 光融天下1.72 炎漢控火158 太后有疾1.47 難覓仙蹤1.89 無銅身輕51 天下一國148 大義滅親1.94 規圓矩方142 斷不可棄12 再見恩師114 支渠四通181 薊王獻寶1.52 洛陽金市1.36 渾天大陣162 統一貨幣199 半天一夜112 泊樓車位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5 如湯沃雪1.55 莫不如此128 虎狼之士10 大夢初醒186 氾濫成災169 先登陷陳130 瑌石武夫111 雲龍風虎1.5 捅馬蜂窩1.35 南州士首108 積重難返19 樓桑諸技165 動則滅國1.73 血巢角鬥110 熊羆入夢1.6 飲酒四禮115 亡胡千家174 以謝天地
1.28 挹婁廬士129 琉璃易碎180 一罪足矣17 猛虎搏兔1.63 焉能見疑1.285 共分天下185 有神無鬼154 火攻破敵161 兵發關西109 突飛猛進111 鬥智鬥勇1.200 兼顧利弊1.49 生者如斯115 天下棋局195 回京在即1.86 精兵盡出125 急流勇退137 恩怨無主167 綠洲公社1.59 亂我心曲119 濮陽之戰10 義結金蘭154 以享司寒118 亂臣賊子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89 一騎絕塵131 深閨待嫁149 刀山劍樹1.33 以衆擊寡162 恩若兄弟1.82 捷足先登100 通明達照127 因時而變1.68 淮南大捷1.46 有褐有衣215 按兵不動107 無人可用1.33 功敗垂成186 福壽未央116 東部鮮卑1.43 薊國鋤奸1.29 強渡漢水1.52 二宮流血1.79 快馬輕舟122 火燒濮陽1.84 百工居肆1.54 七日血戰1.26 以直報怨1.63 築城爲先1.50 從風而服151 王者之心1.238 君有不戰1.242 兵棋演武1.94 貴不能言1.5 千家萬戶1.64 定國之謀1.48 後宮爭鬥1.22 東西合璧159 畢生之年181 未得其主133 兵鋒四起231 司馬爭先115 亡胡千家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4 光融天下1.72 炎漢控火158 太后有疾1.47 難覓仙蹤1.89 無銅身輕51 天下一國148 大義滅親1.94 規圓矩方142 斷不可棄12 再見恩師114 支渠四通181 薊王獻寶1.52 洛陽金市1.36 渾天大陣162 統一貨幣199 半天一夜112 泊樓車位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5 如湯沃雪1.55 莫不如此128 虎狼之士10 大夢初醒186 氾濫成災169 先登陷陳130 瑌石武夫111 雲龍風虎1.5 捅馬蜂窩1.35 南州士首108 積重難返19 樓桑諸技165 動則滅國1.73 血巢角鬥110 熊羆入夢1.6 飲酒四禮115 亡胡千家174 以謝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