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

“我們現在只有四五百名小嘍羅,除去水兵、警衛、打雜等人之外,劉唐等三位頭領每人真正能指揮的部隊只有六七十人,所以我們現在指揮起來沒有任何難題,但是繼續發展下去,尤其是大幅度招兵買馬之後,每個頭領都要指揮數千甚至上萬人,我們這種指揮方式絕對不行,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建立一整套現代化軍事體制,以保證我軍今後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編制問題。”晁春先從思想工作做起,以便統一認識。

“什麼編制問題,我們現在的指揮不是很好嗎?”劉唐首先提出反對。

“晁春,劉唐說的很對。”老大晁蓋接着說道,“我們不是剛剛取得一場勝利嗎?如果今後真的因爲人員太多的話,到那個時候在說也不遲呀!”自從東京回來之後,由於大家已經對晁春佩服的五體投地,所以爲了維護兒子的尊嚴,替兒子樹立威信,老大晁蓋在正式場合一律不在叫兒子的小名。

“小天王說的很對,如果我們真的想好好發展,那我們必須改變現狀,尤其是軍事上。畢竟今後我們所面對的將是大宋朝廷的正規軍,我們也只有擁有自己的正規軍,纔可能擁有打敗朝廷的實力呀!”林沖堅決站到晁春這邊。

“小天王的擔憂很正確,歷史上所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都是首先通過各種方法攪亂軍心,攪亂部隊的指揮系統,使整個部隊完全羣龍無首的狀態,然後弱者再利用自己軍隊齊心協力的特點,集中優勢兵力,將指揮混亂的敵軍各個消滅。”吳用對軍事確實有一翻了解。

“所以,我們才說‘勤賊先擒王’,就是要先破壞敵軍的指揮系統。”晁春趕緊順着往下說。

“既然軍師和教頭都這麼說了,那就進行編制改革吧,只是我們該怎麼改呀!”晁蓋沒有繼續堅持下去,畢竟這方面他可以說根本不懂。

“我看我們就完全按照大宋禁軍的編制進行吧?”林沖的岳丈張教頭來到梁山之後,就協助林沖擔任梁山士兵的棍棒教頭,這次會議他也列席參加了。

“不行,這樣的編制仍然有點亂,很多戰役的失敗,都是因爲主要將領與部下失去聯繫,而部下各自爲戰,互相不服氣,消弱了部隊的整體戰鬥力。”

“那該怎麼辦?”

“我的意思是設立一級一級的、金字塔式的層層管理模式。”

“什麼是金字塔?”

壞了,晁春忘了這時候的中國人還沒有到過遙遠的非洲大陸,根本沒有見過金字塔。晁春隨手拿起毛筆,在宣紙上畫了一個上小下大的三角型,然後在中間又畫上幾條直線說:“這就是金字塔的樣式,實際上和我們現在一樣,我是塔頂,軍師是第二層,衆頭領是第三層,上級指揮下級。”

“那不是和我們大宋的軍隊編制,甚至和我們現在一樣嗎?”林沖發問道。

“不錯,從整體上看是這樣,但是我們與他們只有一個差別,而且是最根本的差別,那就是把部隊劃分的很小很細,而不是向過去的編制那樣,幾百人聽命於一個人。而士兵必須聽命於自己的上司,如果自己的上司不在了,就必須臨時聽命於其他的上級將領,也就是說不能部隊不是某一個人的。”

“我明白了,很多正規軍由於常時間聽命於一個將領,到最後很可能就成爲這個將領的私家軍,從而會將自己小範圍的利益置於整體利益之上是嗎?”吳用問道。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雖然我們不會有這種思想,但是部隊壯大的話,下面很容易產生小的利益集團。”

“那還不好說,只要我們嚴加管理,對軍隊的中層將領不時地進行輪換就是了。”張教頭不愧是禁軍的老教頭了,對部隊的問題一目瞭然。

“再一個就是我們將領的稱呼,不太容易記,所以我建議我們每個單位只用一個字,然後在後面加上一個長字就行了,比如軍長、師長等。”沒辦法,晁春實在是無法記住古代軍隊複雜的稱謂。

“那就按你說的辦吧,我沒有意見。”晁蓋首先開口了。“我也沒有意見。”“我贊同。”隨着天王的點頭,大家沒人在公開反對了。

但是晁春仍然不敢直接把後世的連、排編制照搬上去,因爲他自己都沒有完全搞清楚到底該多少人。所以他就按照十位進位法來搞了個編制,每十人爲一小組,五個小組即五十人爲一小隊,十個小隊五百人爲一中隊,五個中隊二千五百人爲一大隊,我們現在人員較少,暫時有林沖人大隊長,劉唐、杜遷、宋萬暫爲中隊長,劉唐同時兼任副隊長,每個中隊下面先設四個小隊,今後隨着部隊人員的增加逐漸恢復滿員狀態。晁春還又專門成立了自己的保鏢——警衛連,雖然編制是五百人,但是由於梁山實在是缺乏人手,暫時只有不足百人編入了警衛連,但這些人絕對是最爲強悍的。

隨後晁春還根據後世的參謀制度成立了參謀部,只是爲了大家的習慣,沒有將參謀長提出來,只是任命吳用、公孫勝爲正副軍師。而晁蓋則繼續當他的“君主”天王。

其實軍事改革的成功是在晁春的預料之中的,“父親”根本不是什麼統帥之才,軍事上的事情他根本不懂,劉唐等人也是如此,改不改革、怎麼改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吳用林沖等人雖然對軍事比較瞭解,但他們認爲只要便於指揮,怎麼稱謂都無所謂,畢竟他們造反本身就不符合當時時代應該遵守的規則,何況他們對前途也沒有什麼大的信心;三阮的水軍、朱貴的酒店根本不在改革之列,自然也沒有反對或贊成的理由了。

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三十二章 血戰江州(四)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三十二章 血戰江州(四)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四十章 中箭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七章 李雲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七十章 談判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五十章 對話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
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三十二章 血戰江州(四)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三十二章 血戰江州(四)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四十章 中箭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七章 李雲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七十章 談判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五十章 對話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