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彪

這是從外邊走進來一名懷抱嬰兒的美貌少婦,仔細一看竟是林沖之妻,大家此時還以爲林沖家中發生了什麼要緊之事,只見林沖走到門前接過孩子後,對大家說道:“小兒出生之後,衆位好漢就匆匆忙忙趕往在江州了,至今我還未給小兒取名,今日我叫賤內抱着孩子前來,一是讓他見見各位叔伯,二來就是想請小天王爲小兒取個名字。”

什麼,讓我給孩子其名,不是開玩笑的吧,就我這文學水平還不是要出我的洋相嗎?這個林沖也真會出主意,也不私下裡先問問我再說,現在當着梁山衆好漢的面,叫我怎麼下臺呀?再說古人對起名字要比一千年後的我生活的那個年代麻煩多了,不像後世男孩隨便起一個什麼偉、輝的就行了,雖然重名的比較多,但起名字的時候,就比較簡單了,不用像這時候如此的費腦筋,不僅名字要有深意,還要有什麼字之類的,不推掉不行呀。“林教頭太擡舉我了,我纔讀過幾本書呀,昨天父親還在批評我讀書差勁還不知道努力呢?你還讓我來起名字,就我這點文學水平,能起什麼好名字呀,還是請吳用先生來吧。”

“小天王此話差異,賤內的性命拜你所賜,如果不是你,哪會有這個孩子呀,這個名字非你來取不行。”林沖倒是很堅持。

“我實在是不行呀,還是請吳用或公孫勝來起這個名字吧?”

“小天王,看來林教頭今天是一定要你來起這個名字的,你就不要在推辭了,這樣下去不好呀。”坐在身邊的吳用拉了拉我的衣角後悄悄地提醒了我一句。

雖然我知道他在提醒我不要太不給林沖面子,但仍然推辭道:“我不是不行爲公子起這個名字,而是我實在是能力不夠,起不好這個名字呀?”

誰知我話音剛落,林沖夫人卻抱着孩子突然跪下講:“吾命乃小天王所救,林家纔有後,望小天王不要在推辭。”

“這個名字就有你來取吧。”父親晁蓋終於看不下去,發話了。

哎,事情都到了這個份上,我還能推辭什麼呢?只好一邊伸手講林夫人扶起,一邊答應:“夫人容我思考片刻。”

後世林家的名人開始在我腦海裡飛轉,連著名的林黛玉我都想到了,現在我身邊最需要的就是軍事家和政治家了,後世給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欣賞的軍事家就是林彪了,可是他的原名育蓉太過於女性化,而且幼年的林彪總是體弱多病,小病連連,大病不少,每天像只生病的小母雞,晚年由於抗戰時留下的病根形成怕風、怕水、怕光、怕冷的毛病,生命似乎又回到了“育蓉”的年代,所以這“育蓉”字是不能作爲他的字的!其他的軍事家我就不記得有什麼姓林的了,只能考慮政治家了,可政治家雖然比較多,姓林的也就只有一個是林則徐了,正好兩個人一個是單字一個是雙字,而且林則徐又被後人稱作“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願這個孩子能夠接受一些我從二十一世紀帶來的思想吧。看來這個孩子今後不成爲一名千古留名的戰略家,都對不起我起的這個名字呀!想到這我自己都微微一笑。

這一微笑的動作沒能逃過衆人的眼睛,尤其是爲父已經倆月的林沖,趕忙問道:“小天王是不是想到了好名字。”

我點了點頭說:“我們在江湖上被人尊稱爲好漢,這個孩子今後看來也要走我們的老路了,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希望他能像他父親一樣身邊有一羣願爲兄弟而死的好漢,彪有強悍之意,虎虎生威,而且是三隻老虎,這不僅是說他身邊要有一羣仗義的老虎般的兄弟,還要林夫人爭取在添兩隻小老虎呀!”

衆人聽完一陣大笑,林夫人臉色潤紅,一臉羞澀之意,隨沒有開口,我反倒爲自己的這句玩笑有點後悔了,這畢竟不是我來的二十一世紀呀。林沖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嘴裡連續重複了幾聲“林彪”二字後,連聲較好,詢問起好字沒有。

“我看就叫林則徐,林夫人你看怎麼樣?”

“林彪字則徐,這個名字很不錯。”林沖可能知道夫人這時候不會拿定這個主意,就搶先答道。

我一聽林沖同意了,就趕緊說道:“那就這麼定了,秦明和王矮虎一定也要爲梁山添兩隻老虎呀,但一定不要再是矮腳虎了。”

話音剛落,大堂內又是一番鬨笑,王矮虎站起來想說什麼,看到大家善意的笑臉,撓了撓頭皮有坐了下來。

我看衆人正在興頭,就對林沖二人說道:“大家還要繼續吃,林沖你就先送夫人回房吧,小孩不宜在這個地方。”

林沖和夫人答謝之後,就想晁蓋和衆頭領話別退除了大堂。

其實我不是趕着他們走,而是我是在沒有辦法,“則徐”這個名字是林則徐出生之時,正好爲官清廉而頗有作爲的福建巡撫徐嗣曾巡查歸來路過家門,其父林賓日十分高興,認爲這是個吉照,於是便給孩子取名“則徐”。“則”是效法的意思,“則徐”就是要孩子長大成人以後像徐嗣曾那樣做官———爲官清廉,爲民辦事,做一個爲老百姓所擁戴的好官。如果林沖要問起這個字的來臨我就傻臉了,而“彪”字連林彪的父親都認爲有兇悍之意,乃不祥之兆。況且林彪隨成就了一番事業,但是最終卻落了個叛逃領袖的下場,就算這孩子今後取得多大成就,也不會超過我這個領袖呀。雖然我認爲這只是可巧合,可是古人可是信呀,這個字暗含的不詳之意是林沖這樣的魯莽之人看不到了,但也絕瞞不過吳用等人,先把林沖一家打發走,名字也就正式定了,量吳用等人也不會前往林沖哪裡拆我的臺,畢竟林沖自己和衆多在場的頭領都叫好了。我不禁爲自己這個陰毒的想法打了一個冷戰,來到這個世界兩年來,我原來在書本上看到了政治陰謀,已經逐漸演變成自己的權術了。

吳用、公孫勝自然也不是傻子,雖然品出了“彪”字的深意,而且我的解釋又太過於表面化,可是都知道林沖對我的忠誠,他們又和林沖沒有特別的深交,自然不再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此時宋江倒是有心借這個機會拉攏一下林沖,可是他也清楚林沖對我的忠心,尤其是青州一戰時,謀害秦明卻要陷我與險境的時候,林沖是堅決的反對,宋江提出來異議後,如果吳用這個梁山的大儒不出面支持的話,一切都是白搭,林沖和衆多頭領絕對不會對我這個如此重情的小天王,會取不祥的名字。相反會給別人以口實,說他小心眼,是對青州之戰中林沖反對他的報復,拉攏林沖不成反會落一個心胸狹窄、挑撥離間的罵名,而當時的情況吳用絕對不會出面指責我的,宋江考慮之後也只能選擇沉默了。

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七章 李雲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七十章 談判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十二章 祝家莊(三)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六十四章 曾頭市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七十章 談判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四章 林彪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
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七章 李雲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七十章 談判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十二章 祝家莊(三)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六十四章 曾頭市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七十章 談判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四章 林彪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