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經過數日激戰,解放軍的損失已達3萬6千人,其中尤其是空降兵部隊和機降部隊的損失比例爲最,不過解放軍成功登陸,並站穩腳跟。至10日中午,第1、12、15、31、50集團軍已完成登陸,第27集團軍開始登陸,第42、47軍也開始於沿海各港口登船。

解放軍已經控制了相當大地區,包括數個城鎮及居住其問的數以萬計的臺灣居民,管理控制區的居民生活已成爲解放軍的又一重要工作。工兵部隊開始修復被戰火破壞的各種設施,醫護人員搶救受傷人員,隨軍登陸的3個武警機動師及行政人員在這個時候開始發揮作用。由於臺灣的治安系統已崩潰,加之許多地方還有散兵遊勇,因此治安情況非常不好,武警部隊擔負起社會治安的工作,及配合行政人員的開展工作,隨軍登陸的行政人員在武警部隊的配合之下,很快就接管了地方工作,打仗並非軍隊的本職工作。這些行政人員的任務是重建社會秩序,那就是讓原有的當地政府部門恢復工作。行政人員將因戰亂的當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找回來,讓他們繼續辦公。不久臺灣警察部門恢復起來,熟悉當地的臺灣警察開始隨武警人員上街巡邏,醫務人員重返醫院,參與人員的搶救工作,部分商店也恢復營業,社會秩序在一點點好轉。

最初臺灣民衆對於解放軍的到來有着一種無法言表的恐懼,隨着時間的推移,解放軍的表現讓他們越來越放心了,眼中的敵視沒有了,人們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這個時候最高興的要說那些統一派人士,他們因支援統一受到當局的壓制,甚至迫害,現在這些都結束了。

對於解放軍來說當前的關鍵問題是,由於一直沒有取得大型港口,人員與物資的卸載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經過連續的大規模行動之後,後勤系統已無法保障再一步行動的需要,鑑於此種情況,臺南戰役一結束,俞登即不得不下令暫停攻勢,以免已不堪重負的後勤系統陷入崩潰。

這無疑給了對手一個喘息的機會,可惜夏健無法利用這個機會,臺灣軍隊已無力發動攻勢了!數日之間,臺灣軍隊的損失已高過30萬,其中約20萬人被俘。臺軍各軍種中以陸軍的損失爲最,損兵折將近28萬,其中多爲精銳部隊,從臺南地區撤出的部隊大多數建制已亂,人員與裝備損失慘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相對於臺灣陸軍140萬的規模而言,這點損失只能算傷筋動骨。最慘重的是臺灣空軍,原本就處於劣勢的臺灣空軍經過幾天的殘酷戰鬥之後,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再也無力爭奪制空權了,實際上已退出戰鬥。損失最小的是臺灣海軍,不過由於失去了制空權,所能發揮的作用已經不大。更可怕的是,臺灣軍隊士氣下降了,除了“保衛家園”的口號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號召人們的東西,開小差與主動投降的人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

臺灣軍隊失去了與解放軍一決高下的機會,不過夏健依然還要打下去,他要爲美軍出兵爭取時間,因此他的作戰方針已經變爲“拖”,根本沒有考慮到美國人可能不會出兵的問題。

美國人在是否出兵的問題已經基本上有了結果,以美軍方爲主的主戰派佔了上風,軍事幹涉已經進入倒計時,不過美國人又陷入了另一個爭吵之中,政府與軍方在採取何種軍事幹涉方案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主流是實施有限干涉,但支援全面干涉的力量也不小。政府方面支援有限干涉,攻擊登陸臺灣島的解放軍部隊,最終迫使中國大陸方面同意停火,軍方則極力主張全面干涉,要求全面進攻中國大陸,佔領中國沿海地區,不能徹底消除中國這個潛在的敵人,也至少要迫使中國放棄臺灣。中國陸軍主力部隊不是集中於東北,就是正參與解放臺灣的行動,整個東南沿海地區已無主力集團軍存在,兵力非常單薄,同時中國海空軍力量也不足以與美軍對抗,這讓在中國沿海地區實施登陸的方案非常具有吸引力。

正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泄秘事件,某個記者經過秘密通道接得了記述有關在中國沿海登陸計劃的文件,並於12月9日成爲某大報的頭版頭條新聞,一時間有關“要與中國開戰了!”的消息傳開了。接着又傳來轟動性的消息,9日當天,中國實施了5次核試驗,並再次宣稱一旦受到核打擊,將以全部核武器實施反擊,一時間核戰爭的陰雲密佈。與此同時,中國又以美國增兵亞太地區,違反朝鮮停火協議爲由,下令增兵朝鮮,當天第16、40集團軍越過中朝邊境,第三次朝鮮戰爭的陰雲又起!

這些消息立即引起巨大震動,原本處於震盪中的美國股市立即以全面下挫表示出對戰爭的擔憂,剛剛好所有轉的美國經濟再也承受不起打擊了,經濟危機擴大了!還沒有出兵就引起如此大的靂動,如果真出兵了,還不知有什麼結果。中國方面已經表明了其準備打核戰爭的決心,而且美國方面還沒有做好準備,臺灣的價值還沒有漲到可以打一場核戰爭的地步。中國出兵朝鮮也再次提醒美國,“不要只想着臺灣,還是想一想韓國吧!”這一切令美國人再次陷入猶豫不決之中。

俞登也沒有多多休整的想法,臺灣戰場上僅僅“安靜”了一天,12月11日,新攻勢開始了!

以第15、31、50集團軍約34萬人組成北集團,發起北進攻勢。

以第12集團軍主力擔任預備隊。

以第1集團軍及第12集團軍所屬第34師約10萬人組成南集團,目標直指臺灣南部重鎮高雄市,解放軍太需要一個大型港口了!臺灣方面也非常清楚這一點,爲此於高雄集結了大約25萬大軍,周邊地區還有約10萬部隊,共約35萬大軍。

要以10萬完成殲滅敵35萬的任務看上去有點不可能,然而領受任務的江淚一點也不擔心,“35萬?不多!”進攻的第一天,第34師將約1萬敵軍包圍於岡山鎮,守軍於當晚在第70師師長楊浦的率領下投降。

與此同時,第3師攻克旗山鎮,然後第1師沿屏東溪南下,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欲對高雄之敵實施合圍。12日第10師裝甲師與第1師合擊屏東市,不過他們沒有立即攻城,而是採取圍城打援之計。正如江淚所預料的收樣,臺軍不會輕易放棄屏東,因爲屏東一旦失守,高雄將陷入包圍。臺軍立即投入重兵反擊屏東,欲解除屏東守軍的危機。結果兩軍於屏東市外圍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交戰,這正合江淚之意,將敵人主力引誘出來,在預定的地點與其決戰,儘可能避免與敵人進行巷戰,避免破壞城市。經過3天激戰,擊潰增援之敵,殲敵約5萬,並於14日迫使屏東市守軍投降,此戰被人們稱爲屏東血戰。15日,解放軍南集團完全切斷了高雄與外界聯繫,形成了合圍圈,包圍敵軍近20萬。攻勢就在這個時候中止了,因爲如果在強攻,那麼高雄將成爲一片廢墟,這是絕對不能被接受的,於是軍事攻勢結束,宣傳攻勢開始了!

解放軍北上集團則以第31集團軍爲先鋒發起了猛攻,以裝甲部隊實施快速突破,沿路所遇城鎮如不能馬上攻克,裝甲部隊立即繞城而過,由後繼部隊負責攻城。11日下午,第86師攻克嘉義市,當晚11時,第92師取北港鎮,第91師取斗南鎮,不戰而取梅山,而第31集團軍裝甲旅已經推進到更遠的地方。

13日凌晨,空降兵第45師攻克竹山鎮,當日即由第15空降軍組成東進集團,任務中穿過臺灣中部的山脈,向臺灣東海岸推進。剛剛登陸的第27集團軍也緊隨着第15空降軍踏上東進之路。

同日,第12集團軍投入戰鬥,第2裝甲師於當晚進至彰化市郊,與臺軍第9軍團主力發生激戰。第9軍團是臺軍尚存的戰鬥力最強的重裝軍團,投入此戰的部隊有2個機械師(第*機械化師、第73機械化師)、2個裝甲師(第42裝甲師、第51裝甲師)、1個步兵師(第206步兵師)及其它部隊。原本第9軍團準備於彰化設伏,可是由於情報泄漏。臺軍實施了非常嚴格的保密,以至於解放軍的偵察部隊沒能發現臺軍的意圖,幾乎讓臺軍的伏擊計劃成功,幸運的是解放軍第73通信團1營及時從臺軍計算機系統傳遞的數份報告中發現了問題,證實臺軍的主力正集結於彰化市以上,第73通信團1營雖成功切入臺軍計算機系統,但自從開戰以來,一直沒有什麼大行動,不過他們並沒有閒着,而是密切注視着臺軍的一舉一動,獲取了許多重要的情報。伏擊計劃破產,不得不主動出擊,第2裝甲師雖頑強戰鬥,但在敵主力部隊的猛攻不得不後退。第2裝甲師並非主力裝甲師,裝備較差,基本上還59式坦克,只有少數96式坦克,還是戰前特意編入的,而且由於一路猛進,大部分部隊被拋到後面,沒有能及時投入戰鬥。相比之下,臺軍的幾支部隊都是精銳部隊,而且已經準備了好幾天。幸好第36師及時增援,次日,第179師又加入戰鬥,攻擊直升機部隊及空軍也全力配合,這樣情況纔有所好轉。戰至15日,臺軍第9軍團損失慘重,不得不撤退,臺中戰役結束!

臺中戰役結束之後,通向臺北的路上已無臺軍主力部隊,除少數阻擊部隊之外,臺軍主力已向臺北集結,準備打一場臺北保衛戰,把解放軍拖入巷戰的泥潭之中。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連續幾次大戰使臺軍損失很大,尤其是精銳部隊。剩下的部隊多爲步兵部隊,機動性很差,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於平原地區的野戰之中處於劣勢。如果進行城市爭奪戰則解放軍的優勢將大大減弱。同時臺軍的兵力也顯現不足,分兵把守各地已非易事。再說他們的目標是爲美軍出動爭取時間,重要的是時間,而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如果集中兵力於臺北,迫使解放軍攻城打巷戰,將解放軍的優勢將大大減弱。因此夏健決定放棄大部分地區,集中兵力保衛臺北地區以及臺灣西部的幾個沿海港口,那些港口將爲美軍的登陸行動提供方便。

夏健希望留下的阻擊部隊能夠爲主力重新佈防爭取足夠的時間,可惜他的希望破滅了!臺軍各部隊接到撤退命令之後,爭先恐後的撤退了,沒有誰願意留下擔負必死的阻擊任務,最後阻擊任務多落入了地方守備部隊身上,這類部隊雖在正規軍編制序列之中,但性質是地方部隊,僅是負責某一地區的警戒與守備,多是完全新組建的部隊,而非由老部隊擴編而成。人員也都就地徵集的,什麼人都有,警察、學生、工人、公司職員等等,裝備也多爲正規軍淘汰下來的,這樣的部隊戰鬥力很差,士氣也低,一旦失去主力部隊的支援或者被包圍,他們就會紛紛放下武器投降,甚至不戰而散,掉下武器回家了。這個時候戰俘又成了令解放軍頭痛的問題,俘虜的數量太多了,以至於後來只要交出武器裝備就可以立即回家,將放下武器的臺軍士兵視爲平民。這個時候臺灣民衆對解放軍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沒有人再隨臺軍部隊撤退,更沒有人拿起武器參與“保衛家圓”的戰鬥,人們以“中立”--不是敵對,也不是友好的態勢注視將解放軍的一舉一動。

夏健的計劃立即爲俞登所察覺,有關的命令被第73通信團1營截獲,爲不給敵撤退的機會,解放軍各部隊立即發起猛攻,待敵人一撤退就發起了瘋狂般的追擊,常常是一支小部隊在沒有其它部隊支援下孤軍深入。這是非常冒險的,但也是非常有效的,因爲沒有一支臺軍足夠的勇氣發起反擊,常常是阻擊一會就會撤退,根本不考慮他們遇到對手有多少。這個時候,第73通信團1營也活躍了起來,他們利用臺軍指揮通信系統的混亂,胡亂發假命令,結果臺軍還真按假命令行事,加重了混亂的局面。

17日,解放軍先頭部隊跟到臺軍後衛的腳步追至桃園市郊外,解放軍東進部隊之第44師先鋒也於這一天不戰而取臺灣西海岸的新城村,將臺軍切爲二段,南部的25萬臺軍將無法再撤向北部。不過也在這個時候,後勤系統再次無法跟上需要,整個攻勢不得不因此再次停了下來。

此時的臺軍兵力分佈:臺灣北部地區約有45萬,尚有部分精銳部隊;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約25萬,以二、三流部隊爲主,沒有什麼戰鬥力;於高雄地區被包圍的部隊約20萬,還有一定的戰鬥力,不過已陷入包圍之中。,總計還有90萬部隊。臺灣空軍在失去了大部分基地之後,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唯有臺灣海軍的主力尚存,但在失去制空權及解放軍海軍艦隊的威脅下,大部分艦艇不是躲到外海,就是退縮於臺灣西部的幾個港口之內,隨時可能被解放軍俘獲。

解放軍從12月6日登陸臺灣島開始,經過前後10天的戰鬥,幾乎解放了臺灣西部沿海地區,殲敵約80萬,自身損失約6萬,已登陸兵力超過80萬,由第1、12、15、27、31、42、47、50集團軍及數個武警師。

就整個局勢而言,臺軍敗局已定,僅剩臺北地區的數十萬部隊還可一戰,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許多人對於勝利不再表示一點懷疑,然而俞登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當有人問他什麼時,他回答道:“消滅剩下的幾十萬敵人不會遇到什麼問題。我擔憂的是美國人!”

形勢的發展迫使美國人不得不面臨一個必須立即做出決定的問題,也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是否出兵干涉。臺灣軍隊耗盡全力了,再無力扭轉局勢,甚至再拖欠幾天時間,如果再不採取行動,那麼臺灣軍隊的滅亡就是時間問題。形勢不容美國人猶豫下去了,等臺灣軍隊被消滅了再出兵將失去任何意義。雖說美國人有意出兵,軍事準備工作也基本完成了,但還沒有成功的把握,此時的準備情況僅能保證可以出兵了,但不能保證必勝,其實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再充分的準備也會顯得不足,美國人不想打一場沒有把握的仗。

美國人也確實不想與中國開戰,因此美國總統派出的特使率代表團於北京時間17日下午到達中國北京,目的與此前的數次相同--爲避免戰爭進行努力!不過這次是最後一次!是戰是和在此一舉!

第2節 第2節 第54章 第37章 第2節 第47章 第24章 第1節 第45章 第63章 第2節 第1節 第36章 第2節 第21章 第3節 第1節 第34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15章 第23章 第64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56章 第2節 第10章 第29章 第15章 第7章 第5章 第38章 第12章 第59章 作者的話第1節 第3節 第3章 第1節 作者的話第2章 第56章 第24章 第10章 第43章 第48章 第10章 第43章 第50章 第56章 第21章 第10章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64章 第2節 第2節 第51章 第2節 第31章 第5章 第29章 第1章 第25章 第1節 第59章 第40章 第2節 第39章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25章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51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63章 第13章 第1節 第3小節 第31章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27章 第1節 第51章 第1節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54章 第37章 第2節 第47章 第24章 第1節 第45章 第63章 第2節 第1節 第36章 第2節 第21章 第3節 第1節 第34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15章 第23章 第64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56章 第2節 第10章 第29章 第15章 第7章 第5章 第38章 第12章 第59章 作者的話第1節 第3節 第3章 第1節 作者的話第2章 第56章 第24章 第10章 第43章 第48章 第10章 第43章 第50章 第56章 第21章 第10章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64章 第2節 第2節 第51章 第2節 第31章 第5章 第29章 第1章 第25章 第1節 第59章 第40章 第2節 第39章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25章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51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63章 第13章 第1節 第3小節 第31章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27章 第1節 第51章 第1節 第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