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受益

乾武出了內閣,也不乘坐便輿,一路沿着內金水河逶迤而行,他根本就沒心思與內閣較勁,更不存在與內閣爭權,如今大明的軍事和經濟完全都操控在他手上,要架空內閣,根本就是不費吹灰之力,但他不願意那麼做。

內閣有內閣的好處,皇權高度統一,唯以一人治天下,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從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權力還是趨於分散的好,他不能將大明往暗處帶。而且,有內閣的存在,他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引導指點大明的經濟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的發展,這些比政治更重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軍事,大明必須的文武並重,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做後盾,再繁榮的大明也只是空中樓閣,稱霸世界,必須從軍事和經濟兩方面着手!從這方面考慮,內閣之外的還的專門設立一個軍事機構,而且要建立完善的晉升制度,象文官集團一樣,源源不斷的補充新鮮血液。

如此一來,除了海軍學院,還的建立陸軍學院,至少要一南一北兩所,有四五所軍事學院,大明的軍官就不會出現斷層,文武纔會趨於平衡,這架子必須先的利用勳臣搭建起來。

內閣一衆閣臣連着幾日都異常平靜,這讓京師一衆等着看好戲的大小官員大爲鬱悶,乾武是強勢,但一衆閣臣難道就甘心內閣成爲擺設?這究竟是這麼回事?

就在一衆官員疑惑不解之時,金陵報刊載了幾位閣臣署名的文章,無一例外,都是歷數安南、倭國之罪,極力聲討,雖然沒明言出兵征討。但其中的意思,就是個傻子也看的出來,一衆官員看的都是默目瞪口呆,內閣的大佬們集體發瘋了?被乾武如此打臉,沉默也就算了,居然還赤膊上陣爲乾武征伐安南和倭國搖旗吶喊!

不過兩日。乾武正式下旨,征討安南和倭國,全面廢除海禁,海外分封宗藩,另外還宣佈在漢武建海軍學院,廢除馬政,一道接一道的諭旨看的衆官員目不暇接,最後一道諭旨更讓人覺的匪夷所思——朝廷將倭國石森銀礦的內的大小金銀礦山轉租或是直接售賣,公開徵集承包商和採買的商人。後面還附有石森銀礦的詳細資料,以及最近幾年的產量,另外,大量發賣倭國的土地!統一在倭國的秦源城售賣,凡是倭國的商賈,皆允許向東興港購買火器!

征討安南和倭國有前面幾爲閣臣的鋪墊,如今已是順理成章之事,全面廢除海禁更是意料中事。宣佈不宣佈都已經無所謂了,這一年來。大明實則已經廢除海禁了,海外分封宗藩,這事情最近在京師早就傳的沸沸揚揚,如今終於下旨落實,宗藩官員士紳商賈百姓無不交口稱讚,拍手叫好!

建立海軍學院的意義不小。這是武學!文官雖然不喜,卻也沒人反對,畢竟如今的大明已經離不開海軍,不論是海外五省還是分封海外的宗藩,都需要強大的海軍保護!文官不喜。勳臣武將自然是大爲欣喜,一直有消息傳出,乾武要改變大明文貴武賤的格局,推行文武並重,如今總算是有動靜了。

大明武學頹廢已久,如今乾武提出建立海軍學院,這明擺着是要重振武學!只不知道乾武接下來還會有何舉措?

最爲引起轟動的莫過於倭國金銀礦山的轉租和售賣,倭國素有金銀島之稱,早在大唐之時就名聞東土,此番公開了石森銀山的產量,衆人才知道倭國金銀儲藏之豐,已是超乎想象,

一個銀山的年產量就高達百萬兩!心思靈動的官員很快就明白過來,爲什麼內閣的大佬們在被乾武無視之後還要爲乾武搖旗吶喊!一切都是因爲銀子!

一衆富商巨賈卻是爲之瘋狂起來,誰都清楚這背後蘊含着多大的利潤,還有什麼比開採金銀礦等賺錢的?而且在倭國開採金銀礦,勞力是現成的,誰不知道東興港在海外的奴隸貿易?這道諭旨一經金陵報刊載,各地富的流油的商賈紛紛四處聘請冶煉採礦的工匠,同時出海趕往倭國。

一些聽多了小琉球傳聞,渴望發財的中小地主商賈,尤其的山東、浙江、南北直隸等地的都紛紛趕往倭國,雖然朝廷沒有公佈土地售賣價格,但肯定要比大明本土便宜的多,否則誰願意巴巴的去倭國買地?雖說如今海運便捷,但畢竟出海還是有風險的不是?相比於南洋的墾荒,人口富裕,農耕發達的倭國具有更大的誘惑力!更別說還能購買火器!

馬政的廢除,也是大快人心之事!不論是江南還是江北,養馬的百姓,不少人家都因爲養馬而傾家蕩產,各地屢有拒絕養馬而引起的衝突,不僅百姓,地方官對馬政亦是深惡痛絕,馬政繁難,朝野皆知,如今一朝廢除,自然是大快人心,誰都清楚,這是因爲韃靼舉族歸附帶來的直接好處,一時間朝野上下,頌聖之聲,不絕於耳!

乾清門內東側南廡,首輔翟鑾坐在剛剛粉飾一新的內閣值房裡,微微皺着眉頭,挑剔的打量着房間內的陳設,心裡隱隱有些擔憂,內閣搬遷,這是乾武的意思,這已經是內閣第二次搬遷了,乾武入京,陛駐武英殿,內閣遷至武英殿對面的南薰殿,如今乾武住進乾清宮,內閣又遷至乾清門內東側,距離乾清宮不過數十步之遙。

內閣搬遷,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心裡卻清楚,這是乾武加強對內閣掌控的手段,距離越近,一衆閣臣就越能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天威。

“首輔大人。”兼任着禮部尚書的張璧一步跨了進來,微微一拱手,便道:“朝鮮使臣樸文實一行昨日抵達京師,前來上賀表,言語間在試探朝廷對朝鮮的態度。”

朝鮮使臣?翟鑾隨即反應過來,乾武征伐安南和倭國。朝鮮這是坐不住了,害怕下一個被征伐的對象就是朝鮮,略微沉吟,他才道:“對於朝鮮,崇象是何看法?”

“安撫。”張璧毫不遲疑的道:“朝鮮與倭國素有往來,護衛隊兵力有限。如今又是同時征伐安南和倭國,此時必須的穩住朝鮮,不能讓朝鮮驚恐,以免給征伐倭國帶來變數。”

“不錯。”翟鑾頜首道:“不管皇上對朝鮮是何打算,眼下必須的先穩住朝鮮。”略微一頓,他才接着道:“朝鮮雖非海外,卻也是藩屬國,還是奏報皇上,懇請皇上定奪。”

兩人當下便進了乾清宮。聽聞稟報,乾武微微沉吟,才道:“朝鮮與倭國一衣帶水,要想將倭國徹底併入大明版圖,朝鮮這個藩屬國也必須併入大明,其實朝廷對藩屬國曆來就沒有實際上的控制,藩屬,不過是空有其名。一旦朝廷衰弱,周邊的藩屬國就會脫離宗藩屬關係。如今既有能力征伐,自然要併入大明疆域。

轉告朝鮮使臣,大明與朝鮮往來密切,素來友善,朕不願意與他們兵戈相見,讓朝鮮國王主動退位。否則,倭國就是前車之鑑。”

聽的這話,張璧連忙躬身道:“皇上,如今護衛隊同時在征伐安南和倭國,無力顧及朝鮮。微臣擔憂過於強硬,會迫使朝鮮與倭國大名聯手,懇祈皇上慎思。”

“聯手更好。”乾武不以爲意的道:“如此,討伐朝鮮則師出有名,免的一些官員呱噪,朕就怕他們不反!”

聽的這話,翟鑾已是完全明白了乾武的心思,根本就是存心逼反朝鮮!纔好名正言順的征討!所有的藩屬國中,朝鮮與大明是關係最爲密切的,不罪而徵,容易招人非議!略微沉吟,他才躬身道:“皇上,征伐倭國不過三萬大軍,據聞皇上之前又向倭國大名大量售賣火器,如今發賣倭國礦山的消息已經發布,這節骨眼上,若是逼反朝鮮,會否節外生枝?”

“無須擔心。”乾武含笑道:“售賣給倭國的火器,大多還不如賣給朝廷的新式火器,如今徵倭大軍的米尼槍完全可以全面壓制,更爲重要的一點,倭國不產硝石,海外貿易又全被東興港壟斷,火藥完全靠東興港供給,否則,朕豈會只派三萬人徵倭?

朝鮮的火器,朕早已派人詳細的瞭解過,比朝廷之前的火器還不如,火藥的藥效也十分差,根本不能與東興港的火藥相提並論,況且倭國的福岡港早就在護衛隊的掌控之中,朝倭要想聯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你們無須擔心。”

聽的這話,翟鑾、張璧不由的放下心來,東興港已經是二徵倭國,而且長期與倭國貿易往來,對倭國的情況遠遠甚於京師這些官員,乾武既然如此信心十足,那自然是沒問題,令二人沒料到的,是乾武對朝鮮也是瞭如指掌,看來,他是早就存了征伐朝鮮之意。

略微停頓,乾武又接着開口道:“朕最近在京師微服私訪,發行不少適齡兒童沒有入學,教育是強國之本,朕欲在京師設立十座小學,也就是蒙學,京師百姓子弟可以免費入學。”

聽的這話,翟鑾不由微覺奇怪,這事乾武吩咐順天府的府尹便是,何以要跟內閣提及,他反應極快,聯想到小琉球的的情況,心裡登時一沉,乾武這是準備在全國推廣這種模式!京師不過是開頭,真要如此,朝廷可負擔不起。

他當即躬身道:“皇上仁慈,此舉實是利國利民,不過,京師孩童衆多,十所小學怕是難以盡數收容,而且這筆開支也不容小覷,順天府怕是負擔不起。”

見他哭窮,乾武微微一笑,道:“京師孩童不少,但私塾亦不少,十所小學若是不夠,慢慢增添便是,至於開支,主要是建校的費用,日常開支並不大,豈有負擔不起之理?”

“皇上。”翟鑾連忙道:“從京師到鄉村,開設的各類蒙學並不少.,若只侷限於京師。”

“什麼叫不少?”乾武打斷他的話頭道:“京師乃首善之地,你們到京師調查一下,看看有能夠識字寫字的有多少?讀書人爲什麼地位高?就是因爲讀書人太少!”

聽到這裡,張璧已是反應過來,合着乾武是想在全國廣增官辦蒙學?他當即毫不畏懼的說道:“皇上,生員數目越龐大,朝廷的開支越大,如今天下童生數以百萬計,秀才數十萬,舉人數萬,若是再擴大蒙學,只怕朝廷不堪重負。”

秀才是免賦稅的,而且朝廷還有補貼,日米一升,十萬秀才,一年補貼的米就要四十萬石,三十萬就要一百二十萬石,若是有百萬秀才,不僅賦稅減少,開支也將達到驚人的四百萬石。

秀才免賦稅畢竟還有限額,舉人則更不的了,名下的田產全部免稅,所以纔有窮秀才,富舉人之說,若是秀才和舉人的數量過多,朝廷確實是不堪重負,張璧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

乾武瞥了他一眼,端起茶杯緩緩的呷了口茶,廢除讀書人的特權,他還真不敢開這個口,至少現在不敢!科舉有多難考,他很清楚,別說進士,就是舉人都極爲難考,但萬千士子仍然願意窮其畢生精力埋首科舉,就是因爲讀書人有特權,不說舉人,就連窮秀才,實則也是極爲受人尊敬的,雖說不富裕,至少也是衣食無憂,地位不低。

他這個本就是篡位得天下的皇帝真要開口說出廢除讀書人特權的話,保證罵名滾滾,連皇位都坐不穩,緩緩放下茶杯,他纔開口道:“時移世易,如今的大明已非往昔可比,隨着海外的征伐,大明的疆域將越來越廣,人口亦會日滋月生,田土自然亦會跟着增多,需要的官員也會越來越多。

不斷擴張的疆域需要官員治理,朕不僅是要廣增蒙學,亦要提高舉人和進士的錄取名額,否則,根本就跟不上大明海外擴張的步伐,海外擴張,朝廷和所有百姓,全部都要從中受益!”(未完待續……)

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102章 臺東第391章 擴兵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258章 清譽第12章 跋扈僕從第366章 摻沙子第133章 引子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51章 南京(七)第118章矛盾第212章 失控第240章 規矩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26章瞞天過海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256章 走親戚第113章 風頭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87章 要俘虜第118章矛盾第3章 吃大戶第50章 南京(六)第2章 錢不湊手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270章 天后宮第365章 安南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96章 收人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432章 相遇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413章 前景第217章 彈劾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 99章 錢法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77章 求盟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47章 豪賭第60章 下聘第82章 豁出去第182章 離任第482章 吉日第69章 逛街第39章 胡謅第182章 離任第204章 相親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212章 失控第188章刁難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117章如意算盤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248章 衝擊第11章 踏青賞美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146章來襲第222章 聯手第 99章 錢法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435章 招攬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85章天降祥瑞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378章 虧大了第98章 陋規第14章 惹麻煩了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265章 遇險第271章 觀察第33章 驛傳之弊第318章 唱雙簧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399章 佳人來第58章 談生意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394章 爭權第488章 省心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64章 聊勝於無第203章 嚴世藩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2章 禮物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78章 雙嶼第210章 借勢
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102章 臺東第391章 擴兵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258章 清譽第12章 跋扈僕從第366章 摻沙子第133章 引子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51章 南京(七)第118章矛盾第212章 失控第240章 規矩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26章瞞天過海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256章 走親戚第113章 風頭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87章 要俘虜第118章矛盾第3章 吃大戶第50章 南京(六)第2章 錢不湊手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270章 天后宮第365章 安南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96章 收人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432章 相遇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413章 前景第217章 彈劾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 99章 錢法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77章 求盟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47章 豪賭第60章 下聘第82章 豁出去第182章 離任第482章 吉日第69章 逛街第39章 胡謅第182章 離任第204章 相親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212章 失控第188章刁難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117章如意算盤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248章 衝擊第11章 踏青賞美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146章來襲第222章 聯手第 99章 錢法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435章 招攬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85章天降祥瑞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378章 虧大了第98章 陋規第14章 惹麻煩了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265章 遇險第271章 觀察第33章 驛傳之弊第318章 唱雙簧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399章 佳人來第58章 談生意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394章 爭權第488章 省心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64章 聊勝於無第203章 嚴世藩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2章 禮物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78章 雙嶼第210章 借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