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安南

南京城議論的沸沸揚揚,棲楓園卻是安靜異常,一夜歡愉,過了巳時,胡萬里才醒來,睜開眼睛,便見徐清曼梳妝整齊的坐在牀邊,支着下巴,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看,他不由笑道:“想什麼呢?”

“奴家在想。”徐清曼嫣然一笑,道:“郎君身上究竟還藏着多少謎?”

“看不透就對了,這樣才能讓你迷戀一輩子。”胡萬里說着坐起身來,笑道:“呆會叫吳亦有過來,我在南京不能久留,提親請媒的事,讓他操辦。”

“長青。”徐清曼起身爲他取過衣物,略微猶豫,還是開口道:“提親的事情是否緩緩?”

“緩緩?”胡萬里不解的看向她,略一沉吟,才道:“清曼怕對爲夫有影響?”

輕“嗯”了一聲,徐清曼才道:“長青鎮守小琉球,朝廷對此並不放心,小琉球建兩府六縣、增設三衛,應該都是衝着長青來的,徐家在南京權勢非同小可,魏國公又是南京守備,此時聯姻,朝廷難免會生出一些想法,對長青不利,奴家奴家可以不在乎名聲。”

“不娶你,朝廷就會輕易放過小琉球?”話說到一半,胡萬里便頓住了,他可以不管不顧,徐家呢?徐家也敢不管不顧?要打掉徐家的權勢,對嘉靖而言,不過就是一道諭旨的事情,這確實是個麻煩!

微微沉吟,他才道:“要不。我先試探一下徐鵬舉的態度?”

“沒用的。”徐清曼微微搖了搖頭,道:“走漏了風聲,反而壞事,給奴家一些時間,奴家自會決斷。”

微微點了點頭。胡萬里便轉移了話題,“金陵報情形怎麼樣?”

“很好。”徐清曼說着對外吩咐道:“進來吧。”隨着話音,丫鬟紅玉端着半盆水走了進來,待的胡萬里洗漱畢,她又沏了壺茶,這才款款坐下,接着話頭道:“金陵報如今已經突破二萬份,盈利不菲。特別是商號的廣告費,這都多虧長青的‘萬順和’銀號。”

呷了口茶,胡萬里才道:“既然盈利,就將報紙的售價逐步降下來。”

徐清曼一愣,驚訝的問道:“降價?”

“對,降價。”胡萬里含笑道:“金陵報銷量越大,影響就越大。廣告費用亦是水漲船高,再則。降價,可以防止有人效仿。”

徐清曼一點就透,當即含笑道:“長青若是經商,大明的商賈怕是沒活路了。”

“大明商賈,如今都是一盤散沙,對內也就算了,對外卻是要吃大虧的,抽出時間,是要好好的給他們上一課。”胡萬里緩緩說道:“朝廷開發小琉球。這事情不僅會引起朝野極大的關注,而且肯定會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論,金陵報要善加引導。”

“金陵報如何引導?”

“聘請名家撰文。”胡萬里隨口說道:“再則,拋磚引玉,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譬如,朝廷爲什麼禁海?”

徐清曼有些遲疑的道:“如此敏感的話題。不怕惹惱朝廷?”

“不怕。”胡萬里侃侃說道:“不歪曲,不攻擊,以最公允的態度剖析,朝廷不會說什麼,朝廷爲什麼禁海?這要從朝廷當初頒佈禁海令的環境說起,從以農爲本的角度、從海防需要的角度、從海貿官營,從預防海賊在海外盤踞坐大,維護朝廷統治、穩定海疆、穩定民心等各個方面解說朝廷禁海的原委。

然後,再拋出‘開海之利’,‘禁海、開海之利弊’之類的話題,不僅要引導士紳百姓正確瞭解朝廷禁海的苦心,亦要引導他們認識,如今大明已經具備開海的條件,報紙能夠引導士紳百姓,這不算什麼,若是能夠引導朝廷,那纔算是成功,要有信心,爭取將金陵報賣到京師去!”

以金陵報來引導朝廷?這纔是胡萬里要她創辦金陵報的本意吧?徐清曼不由暗自心折,當即便含笑道:“真要如此,金陵報就不僅是賣到京師,大明兩京十三省都能夠看到金陵報。”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道:“金陵報是大明第一份報紙,賺錢是一回事,還要起到引領輿論,開啓民智的作用,任重而道遠,這付擔子,你挑不起,你也不可能總呆在南京,我會讓慈善會逐步接管金陵報。”

一聽慈善會要接管金陵報,徐清曼媚了他一眼,嬌聲道:“奴家還沒賺夠嫁妝呢。”

“小心掉錢眼裡。”胡萬里佯瞪了她一眼,才道:“喜歡賺錢的感覺?”

賺錢的感覺?徐清曼一回味,連忙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道:“長青說的是,就是這種感覺,金陵報是奴家一手創辦,看着銷量一日日增加,那種感覺。”

“成就感。”胡萬里笑道:“還有時間,你好好享受下這種成就感,以後過門了,爲夫再另外交辦差事給你。”

午後,送走徐清曼,伍子順便送來了安南的資料,南京兵部送來的資料不僅有大明的徵安南之役,連元朝——忽必烈三徵安南的資料也送了來,看完元朝三徵安南的記敘,薛良輔臉色不由有些難看。

胡萬里也是大爲意外,他還真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忽必烈除了徵日吃了大虧,還徵過安南,而且也是吃了大虧,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威名赫赫的蒙古騎兵在安南也是損兵折將,三徵安南,蒙古第一次只出動三萬兵馬,但第二次、第三次都是出動的三十萬大軍,仍然是鎩羽而歸,平灘之會、延洪之會,雲屯之役,白藤之役,都以蒙古大敗告終。

沉吟半晌。薛良輔才道:“少爺,徵安南不能要福建的兵,得要廣東廣西的兵丁,否則怕是難以適應安南的氣候,蒙古三徵三敗。主因便是天氣炎熱,時疫橫行,再則,徵安南,還得攻心爲上。”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接着翻看大明徵安南之役,對於越南的氣候,他是很清楚的。熱帶叢林,就連美國在越南都沒討到好,他自然不會掉以輕心,不過,目前有利的是,安南是南北朝對峙,大有文章可做!

元朝的資料不是很全。大明的資料就詳細多了,費了一個多時辰看完這些資料。胡萬里對安南總算是有了個全面細緻的瞭解。

安南古稱交趾,自漢唐以來,一直就是中國的屬地,五代以後,方獨立成國,元末戰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一度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二百餘里。霸佔丘溫、慶遠等五縣。

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曾頒詔曉諭安南國王陳日昆,命令歸還,但陳朝此時已由國相黎季犛掌權,他脅迫國王陳日昆,稱兵拒命,朱元璋以戰爭方息。重在安撫,不願再起干戈,於是置之不理,安南從此處於半獨立狀態。

不過,自大明立國以來,安南安南陳氏政權已趨衰微,一直內亂不斷,永樂帝朱棣安南內亂,派英國公張輔統帥京畿兵、荊、湖、閩、浙、廣西兵、黔國公沐晟統帥蜀兵、建昌、雲南、貴州兵,兩路夾擊,大敗安南,改安南爲交趾布政使司,將安南納入大明疆域。

遺憾的是交趾布政使司僅僅存在二十一年,就因爲明宣宗的短視而罷撤,安南也由此進入黎氏王朝。

看完,胡萬里不由輕嘆了一聲,英國公張輔三徵安南,皆是大獲全勝,交趾布政使司也是建立在戰勝的基礎之上,但最後成山侯王通一戰而敗,明宣宗朱瞻基就將安南拱手讓出,實是令人扼腕嘆息。

放下手中資料,薛良輔沉吟着道:“英國公徵安南,雖不至於有八十萬之衆,二三十萬兵馬還是有的,而觀安南之傾國兵力,號稱七百萬,顯然是誇大之詞,但百萬之兵是無論如何少不了的,少爺若是要徵安南,不論採取何種方式,都有硬仗要打。”

聽的這話,胡萬里不由無語,張輔徵安南,大明建交趾布政使司,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戶三百十二萬,安南一百萬的兵力怕是低估了,傾國之兵,至少得有二百萬,確實不好徵。

微微沉吟,他才道:“再查查看,安南多大點地方,府縣地域有大小之分,尚且不說,這人口怎的會有三百十二萬戶?這豈非是上千萬的人口?”

“應該不會有誤。”薛良輔沉聲道:“安南既敢號稱有七百萬雄兵,總人口上千萬應該不會太離譜,安南地域不闊,卻是有名的糧倉,物產豐饒,稻穀一年兩季,而且安南還有數量龐大的蠻族。”

這時候越南就有上千萬的人口?胡萬里還是難以置信,這人口應該水分很大,三百萬戶?應該是三百萬口才對,加上蠻族,四五百萬才更合理,不過,總人口數估計也是筆糊塗賬,就是查,也未必能夠查的清楚。

薛良輔也生怕胡萬里要他調查安南的總人口數,交趾布政使司都已不復存在,這資料怕是難着的很,他當即便轉移話題道:“英國公徵安南,雖是三徵三捷,但安南卻是屢平屢反,究竟是安撫不得法,還是民風刁頑?”

“殺的太少了!”胡萬里想都沒想,便隨口說道:“數十萬大軍遠征,安南又是集結上百萬兵馬抗衡,英國公就只殺了二千人築京觀,焉能收震懾之效?”

薛良輔聽的一呆,喃喃道:“少爺,安南大多都是漢民。”

胡萬里也意識到失言,微微一笑,道:“咱們要的是奴隸,不會濫殺,即便要殺也是針對蠻族。”

“少爺還是決意要徵安南?”薛良輔有些擔憂的道:“東興港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

“以戰養戰嘛。”胡萬里不以爲意的說道,呷了口茶,他才侃侃說道:“甭看朝廷大張旗鼓的宣稱全力開發小琉球,又是建二府六縣。又是增設三衛,這些都是虛的,人口是朝廷賦稅的根本,朝廷不可能那麼好心往小琉球大舉遷移人口以迅速壯大小琉球的實力,要發展人口。還的靠咱們自己,安南百姓既然多是漢民,正適宜往小琉球遷移。”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安南如今南北對峙,對大明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出兵機會,佐卿擬一份摺子,就以氣候不適爲藉口。懇祈將福建兵換爲廣西兵丁,衛所兵若是缺額,懇祈允准在廣西招募五千兵丁,銀子咱們自己出。”

在廣西招募五千兵丁?薛良輔不由苦笑着道:“少爺,私募兵丁,這要求朝廷如何會同意?朝廷如今防咱們還來不急呢。”

“朝廷不允,咱們也不強求。不過是擺出個備戰的姿態而已。”胡萬里一副無所謂的神情,微微一頓。他才道:“護衛隊餉銀高,伙食好,摻和進來五千衛所兵,不一視同仁影響軍心,一視同仁,我還真是養不起,也不想替人做嫁衣。”

說着,他站起身來,道:“另外。還寫一份摺子——建言逐步馳禁開海。”

又提開海?薛良輔遲疑着道:“少爺,這時候提開海是否有些操之過急?”

“表態而已。”胡萬里含笑道:“朝廷必然要爆發禁海開海之爭,咱們可不能不表明立場。”說着,他緩緩的踱了幾步,這纔不緊不慢的說道:“開海,有益於民生,有益於商賈。有益於國課,有利於穩定民心,有利於白銀銅料的流入,有利於錢法革新,有利於促進商貨流通,促進航海、造船業的持續發展,也有利於緩解內河航運。”

西長安門大街北側,南鎮撫司衙門。

孫良簽押房,千戶魯高鵬、趙明燦急步趕進房間,見禮之後,魯高鵬就低聲稟報道:“大人,胡萬里有可能來南京了。”

胡萬里?孫良擡頭盯了他一眼,沉聲道:“在哪裡?”

“標下如今不敢確定。”魯高鵬沉聲道:“昨日徐清曼故佈疑陣,隨後乘馬車出城前往棲霞山,出城不遠,就有人接應,今日才從棲霞山返回。”

徐清曼與胡萬里的關係較好,孫良是聽聞過的,但關係好到什麼地步,他卻不清楚,徐清曼的身份不一般,他不想胡亂猜測,當下,他便沉聲道:“就憑這,你敢說是胡萬里來南京了?”

聽的這話,魯高鵬猶豫了下,才道:“回大人,在半途接應他的人,有人認識,是胡萬里的手下。”

微微沉吟,孫良才沉聲道:“封口,退下。”

“是,標下遵命。”魯高鵬忙躬身道,趕緊退了出去。

趙明燦卻是沒動,待的魯高鵬退出,他返身掩了房門,輕聲道:“大人,朝廷開發小琉球、擢升胡萬里,這事別人不知道是什麼原委,難道大人不清楚?眼下他自個送上門來了,這可是大功一件。”

“大功?”孫良瞥了他一眼,道:“且不說農學院、慈善會是否能離的開胡萬里,就是招安東興港,老七知道東興港開出的是什麼條件?你敢肯定這就是大功?”

“抓了胡萬里,好怕東興港不乖乖就範?”趙明燦不服氣的說道。

“未必見的。”孫良搖了搖頭,道:“東興港是否就範,主要還的看胡萬里的態度,老七以爲胡萬里很好對付?”微微一頓,他才道:“徐清曼是指揮僉事徐世禮的侄女,與魏國公徐鵬舉也很親近,這事容易走漏風聲不說,胡萬里也不是那麼好抓的!

上次,老七親自帶隊去抓捕,還沒領教過厲害?胡萬里這次來南京,連城都不進,足見已經相當警惕,難道會沒有防範?他可不是一般的朝廷官員!”

聽的這話,趙明燦臉上不由有些訕訕的掛不住,上次追捕胡萬里,他可是丟盡了臉面,孫良看了他一眼,放緩語氣道:“胡萬里如今的身份可不一樣,朝廷已經下旨,他如今是朝廷鎮守小琉球的二品總兵,你也知道小琉球如今是什麼情形,若是這次再被胡萬里逃脫,你說胡萬里會是什麼反應?別說老七你吃不了兜着走,就是我,也脫不了干係。”

“那就這麼算了?”趙明燦有些不甘的道。

“還能怎麼着?皇上未必會贊成抓他,張閣老是鐵定是要保他。”孫良沉下臉道:“這傢伙如今就是燙手山芋,別沒事找事,下去吧,安心歇息。”

“屬下告退。”趙明燦不情不願的躬身退了出去。

待的趙明燦退出,孫良才輕喝道:“來人。”

“大人。”門外的親衛忙躬身進來。

孫良沉聲吩咐道:“吩咐魯高鵬,這幾日絆着趙明燦,別讓他給我生事,另外告訴魯高鵬,嘴給我嚴點,如有絲毫風聲傳出,我活剝了他。”

“是,大人。”親衛忙躬身退下。

孫良輕嘆了口氣,端起茶杯啜了口茶,心裡卻是琢磨着,胡萬里在這節骨眼上巴巴跑來南京,又是爲什麼事?這傢伙還真是讓人不省心,再一個,他與徐清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瞧這情形,難道好上了?這徐清曼是什麼名聲,胡萬里難道不知?

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68章 抵達月港第208章 譁變第28章 張璁回閣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252章 揣摩第363章 有喜第123章管閒事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174章發軍餉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184章再回金陵第293章 被坑第51章 南京(七)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10章 攻心第424章 剃髮第84章 弱點第386章 丘八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313章 佈局第193章 風起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371章 送禮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06章 硬骨頭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138章各方反應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77章 求盟第203章 嚴世藩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206章 好色第185章天降祥瑞第61章 出海第129章完敗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435章 招攬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418章 來客第95章 計劃第238章 下套第111章 比較第192章另有意第138章各方反應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406章 堅守第53章 南京(九)第86章 發狠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123章管閒事第141章婚事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237章 沒白來第363章 有喜第312章 投降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159章誇耀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135章霸道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88章 各有盤算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105章 緝私錢第252章 揣摩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64章 寒心第60章 下聘第64章 聊勝於無第247章 豪賭第393章 致仕第481章 禪位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274章 激勵第427章 形勢第302章 下馬威第214章 鬧大了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207章 被逼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174章發軍餉第66章 琉球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38章各方反應第395章第256章 走親戚第108章 錢法九條
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68章 抵達月港第208章 譁變第28章 張璁回閣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252章 揣摩第363章 有喜第123章管閒事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174章發軍餉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184章再回金陵第293章 被坑第51章 南京(七)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10章 攻心第424章 剃髮第84章 弱點第386章 丘八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313章 佈局第193章 風起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371章 送禮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06章 硬骨頭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138章各方反應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77章 求盟第203章 嚴世藩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206章 好色第185章天降祥瑞第61章 出海第129章完敗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435章 招攬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418章 來客第95章 計劃第238章 下套第111章 比較第192章另有意第138章各方反應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406章 堅守第53章 南京(九)第86章 發狠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123章管閒事第141章婚事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237章 沒白來第363章 有喜第312章 投降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159章誇耀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135章霸道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88章 各有盤算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105章 緝私錢第252章 揣摩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64章 寒心第60章 下聘第64章 聊勝於無第247章 豪賭第393章 致仕第481章 禪位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274章 激勵第427章 形勢第302章 下馬威第214章 鬧大了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207章 被逼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174章發軍餉第66章 琉球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38章各方反應第395章第256章 走親戚第108章 錢法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