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摻沙子

胡萬里預料到開發小琉球會引發一場開海禁海的激烈爭論,卻怎麼也沒想到這場開海禁海之爭會如此猛烈,僅僅兩日後,金陵報刊載的邸報上就出現了開海禁海的激烈交鋒,開海派三大論點——餉足民安,官民同利,通則寇爲商,禁則商爲寇,而禁海派則以四大論點——祖宗之法不可亂,無補國計,通商釀禍,人口流失,來駁斥開海。

龍江驛碼頭,臨江的一座茶樓上,胡萬里看着手中的金陵報,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看這架勢,這場爭論怕是比他預料的更爲激烈,略微想想,他便釋然,前番爲保張璁的首輔之位,他拋出了月港開海的建言,已經在朝廷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最後不了了之,一衆官員看來是早就做足了功課,卯足了勁等着這場爭論。

略微聽了幾句茶樓中衆人關於開海禁海的爭論,見了無新意,他又低頭閱讀手上的金陵報,細看雙方的論點,以瞭解這些精英們的思想,不的不說,敢於上疏的官員,都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禁海派的幾個論點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祖宗之法不可亂,不僅只是單純的抱殘守缺,而是強調高皇帝朱元璋防外、防海的思想,強調嚴華夏之防的春秋之意。

無補國計論,則是從流出流入商品入手,大明流出的是絲棉緞布綢、瓷器、鐵料等有用之物,販回大明之物卻多是寶石珊瑚、象牙犀角、胡椒蘇木之類,用之不多,食之有限,販來既多,價值必輕,商人無利。勢將自息,徒有開稅之名,未見開稅之利。

通商釀禍論,則是開海導致內外勾結,容易招致外夷做亂,且引發逐利之風氣。助長衛所兵丁逃逸之風,敗壞兵制,敗壞海防,加大朝廷對武器,特別是火器的管理難度,不利於穩定地方。

這三點,胡萬里都頗不以爲然,他完全可以信口駁斥,獨獨人口流失論。他卻是有些傷神,一旦開海,人口流失,這是在所難免的,大明如今災荒多,土地兼併的現象也開始嚴重,無地的流民逐年增加,而南洋之地。卻是氣候適宜,土地肥沃。開海,豈有不流失人口的。

再則,東興港一直就在大量的不間斷的遷移人口,他之所以不願意在小琉球立國,而是選擇招安,爲的也就是人口!這個論點拋出來。朝廷怕是會加強對人口的控制,對他來說,未必是好事!

薛良輔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爲胡萬里續了杯茶,他才沉吟着道:“人口是賦稅徭役的根本。若無妥善法子解決人口流失的問題,朝廷怕是下不了開海的決心,少爺可有法子駁斥,或是有妥善的防範之法?”

胡萬里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道:“防範之法自然有,但對咱們卻是大爲不利。”斯條慢理的呷了口茶,他才緩緩開口道:“人口的流動,特別是自由的流動,對朝廷而言,不是一件壞事,但這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大明的地方官三年一任,談及長遠?只能是奢望!

這場爭論纔開始,隨着金陵報的介入,這場爭論可能會大爲擴展,咱們不急,先觀望看看。”

一聽要觀望,薛良輔生怕胡萬里要在南京逗留,當即便試探着道:“少爺何時動身?”

“爭論不關咱們的事。”胡萬里輕嘆了一聲,道:“呆會就動身吧。”

回到東興港,胡萬里就一頭扎進了火槍鍛造作坊,徵安南,僅靠火炮是不行的,那地方平原不多,山倒是很多,火炮笨重,不利於機動,東興港沒有弓箭手,而且弓箭在安南那個潮溼悶熱的地方,威力也會大打折扣,蒙古大軍徵安南,之所以三徵三敗,不僅是因爲氣候不適應,弓箭威力大幅削減,也是原因之一,但火槍卻可以不受影響,他必須對火槍進行改良。

隨着大量的倭人鍛冶工匠的到來,東興港西頭的火槍鍛造作坊已是一擴再擴,如今僅是車間就有六個,工匠亦是達到了驚人的地步,足有五百餘人,熟練的鍛冶工匠也足有三百之多。

作坊後院,胡萬里熟練的擺弄着一把原裝的弗朗機火銃,火槍作坊總管張四器在旁輕聲道:“大人,弗朗機人的鐵材比咱們的好,咱們就算精工細作鍛造的火槍,槍管的使用壽命都及不上弗朗機的。”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道:“漳州的鐵礦是貧礦,而歐洲的鐵礦是富礦,含鐵量高,再一個,漳州鍊鐵,多用煤,這也影響鐵的質量,還是用炭鍊鐵,質量更好,倭刀的質量之所以好,也與他們用炭鍊鐵有關。”

張四器沒想到胡萬里對鐵質也如此清楚,暗忖這讀書人就是讀書人,好像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微微沉吟,他才道:“少爺,咱們的鐵質能否提高,否則火槍槍管的壽命太低,一旦護衛隊規模擴大,就是個大問題。”

提高鐵質?這可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胡萬里略微頓了一下,才問道:“現在鍛造的槍管能夠射擊多少發子彈?”

張四器張口就回道:“大人,按標準裝藥量,百發左右,槍管就會出現細微的裂紋,基本就廢了,南京軍器局鍛造的槍管更不濟,一般五六十發,就的報廢。”

百發就報廢?這消耗也太大了點,胡萬里不由露出一絲苦笑,這玩意,沒錢還真是玩不起,確實得想法子將使用壽命提高,否則艦隊遠征,火器的補給就是大問題,想到這裡,他微微皺了皺眉頭,火槍是鍛打的,似乎除了提高鐵的質量,別無他法。

不過,當想到見過的火炮炮身的炮箍,他微微揚了揚眉頭,道:“槍管出現細微裂紋的部位應該都是後端吧?”

“正是。”張四器點頭道:“大人有辦法?”

“在槍管上加箍,加兩道鐵箍套在上面可成?”胡萬里微微笑道。

加鐵箍?張四器一拍大腿,興奮的道:“這法子怎的沒想到?”意識到胡萬里在跟前,他頓時有些訕訕的道:“讓大人見笑了。”

“不要拘束。你們又不是護衛隊的官兵,在我面前不要講究那麼多規矩。”胡萬里微微擺了擺手,道:“槍管上加鐵箍不麻煩吧?”

“不麻煩,燒紅了套上去就行。”張四器連忙說道:“不過,要逐步嘗試,才能定下來。”

微微沉吟。胡萬里才道:“加套箍應該有些效果,不過,效果不會很顯著,還是要從鐵質上入手,在工匠中摸摸底,看看有多少熟悉鍊鐵的工匠,抽調起來,組建鍊鐵作坊。”

東興港自己鍊鐵?這攤子可不小,張四器也不敢多嘴。忙不迭的道:“小的馬上安排人摸底。”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這才一將手中的弗朗機火槍立在地上,道:“這弗朗機火槍也需要改進。”說着,他指着槍管,道:“你看這槍管前面雖然有準星,但尾端卻沒有照門,根本就不能夠進行瞄準,這後面。不管是在槍管,還是在槍托上。必須加設一個照門,才能夠進行瞄準,照門,知道吧?”

照門?張四器不由一愣,照門是什麼玩意,他是真不懂。聽的這話,他不由求助似的掃了一眼身後的衆工匠。

胡萬里也跟着掃了衆人一眼,估摸着沒人懂,便提起槍,準備簡單講解一下。再畫圖紙,不料一個年輕的工匠怯怯的道:“大人,這所謂的照門,是不是就是弩機上的‘望山’?也是用於瞄準的。”

望山?胡萬里也沒見過什麼弩機,不知道望山是不是就是照門,當即便笑道:“你製造過弩機?”

那年輕工匠忙回道:“回大人,小的是火器匠,不過有好友是製做弩機的工匠,因此對弩機的構造較爲熟悉。”

如今的弩機就裝有照門了?胡萬里略微頜首道:“好,你將弩機的望山仔細畫一張圖紙出來。”說着,他便指着槍托道:“還有這槍托,也的改進,圖紙,我來畫,這些東西不用你們操心,你們要用心的是。”

胡萬里一手拈起火繩,道:“改進火繩,這玩意太不方便了,改成火石,用火石擊發。”

火石!衆工匠都是一愣,火石這東西他們都太熟悉了,在沒有打火機,沒有火柴的年代,不論男女老少,基本都能熟練用火石引火,這是與火鐮、火絨配合點火的專用工具,乃是家家必不可少的常備之物,誰都知道用火鐮擊打火石,就能產生火花,卻是從來沒人想到用火石來取代火繩來擊發火藥。

胡萬里那是實實在在的極少用火石,見衆人發愣,他不由有些擔心的道:“有難度?”

張四器忙陪着笑臉道:“大人,按理說,用火石引燃火藥,毫無問題,不過,這要反覆嘗試,小的不能確定扳機的力度能不能在火石上打出火星,而且,火石大小不一,不規則。”

胡萬里掃了衆人一眼,微微笑了笑,道:“你們知不知道,用火石擊發的火槍將遠遠超越現在這種火繩槍,能夠大大的提高射擊的精度和減少啞火的情形,而且,裝填後可隨時待命發射,而且不怕風,不用擔心火繩,優點太多了,不管有多難,都要想法改進。”

“小的們遵命。”張四器忙躬身道。

“火槍可以不斷進行改良。”胡萬里看了衆人一眼,道:“凡是能夠提出合理可行,能夠提高火槍射擊的速度、威力等建議的,我都有賞,賞銀最少二十兩起底,在鍛造工藝方面,有創新的,同例。”

聽的這話,衆工匠都是一陣興奮,不僅僅是因爲賞銀,而是因爲胡萬里這個東興港的大東家,朝廷二品總兵官對工匠的重視,這在大明是不可能的,但在東興港,他們工匠不僅能夠豐衣足食,而且能夠挺起胸膛做人,再不會覺的工匠是賤民,處處低人一等。

待的衆人謝恩之後,胡萬里才隨意道:“都散了,火槍鍛造作坊最近會有一系列的獎勵鼓勵的舉措。你們留心大門口的告示。”

待的衆人躬身行禮告退,胡萬里纔看向張四器,道:“倭人工匠是什麼情況?是否安心?”

“很安心,很賣力。”張四器一連用了兩個很,對於倭人工匠,他確實是沒什麼可挑剔的。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倭人做事認真,大多都是熟練的鍛造工匠,手藝不錯,上手很快,他們在倭國估計日子也難過,一個個都很滿足,從來沒聽到過抱怨。”

聽的這話,胡萬里微微笑了笑。道:“倭國連年混戰,日子自然難過,都是些苦哈哈,將他們的管事叫過來。”

很快,一個四十多歲,體形矮小,但很精壯的工匠便被帶了過來,隨行的還有一個年輕人。張四器介紹道:“這是堺港的鬆尾志保。”

鬆尾志保連忙上前跪下叩首,嘰裡咕嚕的說了一串。不聽翻譯,也知道是在見禮,微微沉吟,胡萬里便道:“你們雖是倭人,但東興港並不會外待你們,在作坊裡做工。你們和大明的工匠同等待遇。”

待的翻譯完,他才接着道:“前些年,倭寇時常騷擾大明海疆,大明百姓對倭寇並無好感,你們既然來了大明。就要入鄉隨俗,髮式、服裝、語言都要逐步改過來,尤其是語言,同在作坊做事,避免不了要打交道,要交流經驗,語言不通,是一大障礙。”

待的翻譯完,他便對張四器吩咐道:“學習語言,需要環境,將倭人工匠中年輕機靈的都調過來,與大明的工匠一起幹活,這樣,他們才能儘快的掌握漢語。”

“是,大人。”張四器忙躬身道。

“我剛纔的話,你也聽見了。”胡萬里接着道:“不管是大明的工匠,還是倭人工匠,都要一視同仁,不分彼此,要多交流,相互取長補短,記住,他們現在已經不是什麼倭人工匠,都是我東興港的工匠,在作坊裡宣傳一下,有不聽話的,踢出作坊。”

聽他語氣嚴重,張四器忙躬身,肅然道:“是,小的遵命。”

聽的翻譯,鬆尾志保忙連連叩首。

揮手着鬆尾志保退下後,胡萬里正準備去各個車間工坊轉一圈,唐金寶卻陪着李健找了進來,敬禮之後,李健便朗聲道:“稟少爺,駐小琉球參將、遊擊、都司等一衆武將前來東興港赴任。”

嘉靖給他弄了一大票軍官來?胡萬里微微一愣,才道:“副總兵是誰?”

“回少爺,沒有副總兵。”李健忙回道。

沒有副總兵?胡萬里略一沉吟,便問道:“他們有多少人?”

“屬下不清楚。”李健忙道:“他們一共六艘大福船,數百人是有的。”

數百人?摻沙子也用不着如此明顯!護衛隊多少人?胡萬里手一擺,道:“不准他們進東興港,傳令,着他們前往萬里港駐紮,順帶將他們的情況都摸清楚。”

“是,屬下遵命。”李健忙敬禮道。

胡萬里也沒心思在火槍作坊轉悠,出了作坊,騎馬趕回了東春園,到的門口,就見薛良輔快步迎了上來,甩蹬下馬,他也不客氣,直接就問道:“佐卿都聽說了?”

“是,少爺。”薛良輔苦笑了下,才道:“朝廷不可能是想通過這法子來接管護衛隊,應該是以此爲藉口,堂而皇之的刺探東興港的情況。”

“我已下令,不准他們進港,讓他們在萬里港駐紮。”胡萬里邊走邊說道:“佐卿先去書房,我洗漱下就來。”說着大步流星的進了園子。

略微洗了把臉,胡萬里才趕到書房,落座後便道:“佐卿覺的奇怪不?居然沒有派副總兵來。”

“少爺。”薛良輔微微欠身道:“總兵、副總兵一職,均須有公、侯、伯、都督爵銜者充任,少爺雖是總兵,卻無爵位,是以,朝廷纔不添置小琉球副總兵。”

還有這一說?胡萬里還真是不知道朝廷還有這等規矩,難怪嘉靖要以侯爵來激賞他去徵安南,稍一沉吟,他才道:“如此說來,皇上給我一個總兵的頭銜,就是爲了要東興港去徵安南?”

薛良輔微微笑道:“這是破格超遷,也有籠絡少爺的意思。”他一直爲幕賓,對文官系統、地方系統知之甚詳,但對大明武官的兩套系統就有些含糊,對與五府及都司衛所有關的武職官系統,他倒是清楚,但對營伍及守城系統,他就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了。

胡萬里則比他更不如,對大明武官的兩套系統他基本是混爲一談的,衛所制他清楚,營伍制,他基本就是兩眼一抹黑,大明文貴武賤,他進士出身,從來就沒想過會被改成武官,以前自然也不會關心什麼營伍制,在沿海地方爲官,瞭解衛所制就已經足夠了,看了薛良輔一眼,他才道:“這批送上門來的武官,該如何安置?讓他們駐紮萬里港也不妥,萬里港是商港。”(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110章 離衙第83章 挑釁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7章 出題買僕第121章開海之爭第40章 首輔張璁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229章 紛爭起第186章長幹寺第101章 錢弊第90章 一把火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2章 少爺稱謂第53章 南京(九)第165章橫插一腳第349章 蠱惑第477章 求盟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188章刁難第 401章 動手第326章 威懾第35章 建言第176章指婚第210章 借勢第176章指婚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134章大凶之兆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4章 新授官職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481章 禪位第208章 譁變第254章 物色第146章來襲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11章 踏青賞美第138章各方反應第237章 沒白來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26章 飛剪第348章 金印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 431章 聯盟第271章 觀察第133章 引子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28章 部署第53章 南京(九)第254章 物色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95章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92章 一盆冷水第167章試探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5章 明朝銀錠第385章 暗助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44章 新授官職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174章發軍餉第 99章 錢法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307章 方案第90章 一把火第54章 南京(十)第52章 南京(八)第78章 作秀第228章 賑濟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424章 剃髮第366章 摻沙子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240章 規矩第267章 回家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482章 吉日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151章 爲那般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87章 障眼法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
第110章 離衙第83章 挑釁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7章 出題買僕第121章開海之爭第40章 首輔張璁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229章 紛爭起第186章長幹寺第101章 錢弊第90章 一把火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2章 少爺稱謂第53章 南京(九)第165章橫插一腳第349章 蠱惑第477章 求盟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188章刁難第 401章 動手第326章 威懾第35章 建言第176章指婚第210章 借勢第176章指婚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134章大凶之兆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4章 新授官職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481章 禪位第208章 譁變第254章 物色第146章來襲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11章 踏青賞美第138章各方反應第237章 沒白來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26章 飛剪第348章 金印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 431章 聯盟第271章 觀察第133章 引子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28章 部署第53章 南京(九)第254章 物色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95章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92章 一盆冷水第167章試探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5章 明朝銀錠第385章 暗助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44章 新授官職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174章發軍餉第 99章 錢法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307章 方案第90章 一把火第54章 南京(十)第52章 南京(八)第78章 作秀第228章 賑濟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424章 剃髮第366章 摻沙子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240章 規矩第267章 回家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482章 吉日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151章 爲那般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87章 障眼法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