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

“清兵果真堅利!”

郝搖旗用力將面前的八旗兵掃落下馬,他見到經過博和託、何洛會兩人的努力,潰散的清軍已然重新聚合成陣,不得不對清軍的堅韌程度感到分外佩服。

張洪在激戰之中已將馬槊這段,現在手持雙刀,在陣中飛來殺去。他身上同樣負創數處,連面甲都已掉落,臉頰上沾滿鮮血,好幾名八旗兵一起圍了上來,想要殺死張洪,卻讓他輕易衝殺了出來。

張洪把雙刀橫在身體兩側,立馬陣前,他是全軍的先鋒將,率領一支尖兵又猛衝向前。郝搖旗本來想把張洪所部撤下來,可是見到張洪這樣慨然的鬥志以後,又不禁感到軍心可用。

闖軍騎兵數量極多,陷入清軍層疊的陣線中以後,衝擊力受到削弱,又不便於發揮機動穿插的優勢,攻擊力量立即遭到相當削弱。

郝搖旗針對這點情況,又不斷將陷入陣中的騎兵部隊依次調動出來。有一些衝入清軍縱深太過的部隊,一時間難以重新衝殺出來,郝搖旗就親自帶上身邊的親兵突入陣中,強行撕開敵人的陣線,把這些騎兵依次救出。

他如此往復陣中,凡有五次,浴血奮戰,連慣用的棗木棒都已碎於敵陣之中,不得不重新換上了一杆長矛。

但這裡的戰鬥激烈程度,同博野城城牆缺口處的激戰相比較,依舊是天淵之別。

博和託在那裡負責殿後,率領一羣精銳的巴牙喇甲兵,堅守不退,死死地抵擋住了闖軍一波接着一波的反撲。

博和託身上全是血跡和傷口,鮮血從他的身體上一直流入靴子裡面,有他自己,也有其他清軍士兵的,還有許多鮮血是闖軍的。

這些鮮血流入博和託的靴筒裡,慢慢灌滿,接着又溢了出來,傾灑一地。遠遠望去,博和託就像是屹立在血海中的一尊修羅魔像,看着使人心驚膽戰。

顧君恩同樣是拼了命地在進行反擊,可是守軍的力量相當有限,參軍司的文職人員、臨時動員的守城民兵、李世威調來的炮標兵丁,這些人都缺乏足夠的白刃格鬥訓練。

和巴牙喇甲兵相比,他們雖然士氣高昂,進攻精神極端旺盛,可在武藝上卻是在差距太大。

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清軍的、闖軍的,雙方將士的屍體就鋪滿了這一處本來還算寬闊的城牆缺口。

很快,人們不僅僅是在缺口處奮戰,而且是踩踏在戰友的屍體上奮戰。因爲地面上的每一寸土壤,沒有留下絲毫餘地,全都讓將士的屍首鋪滿了——還不僅僅是鋪滿一層,而是鋪滿了高過小腿的好幾層。

真正的修羅戰場!

城牆下人頭攢動,戰場上的密集度已經高到了清軍分辨不清楚闖軍,闖軍同樣也分辨不清楚清軍的地步。

雙方的士兵完全在憑藉潛意識作戰,人們只是在本能的驅動下,去砍殺面前的敵人,誰前進就殺死誰,誰後退同樣就殺死誰。

紅色的血液濺滿顧君恩一臉,這個狂悖自傲的清高文人,此時比起世界上任何一個殺豬的屠夫,都更要顯得斯文掃地。

他的瞳孔差不多已經失去了焦距,眼裡看到的只有面前的敵人。還是在曹本榮的拼命拖拽下,顧君恩才從狂亂的進攻浪潮中清醒了過來。

曹本榮拉扯着顧君恩,大聲吶喊道:“敵人穩住了陣腳!敵人已經穩住了陣腳!我們衝不過去了!”

顧君恩用力甩了甩自己的腦袋,趕緊清醒過來,恢復冷靜,洞察戰場的全局。

他望着博和託身先士卒,撐起來的清軍防線,感嘆道:“東虜數十年來未遭逢過大敗,屢次以小博大,幾乎使得大明朝所有軍隊在它的面前傾覆。清軍之中,肯定是充滿了這樣不畏死的悍勇之士。”

“顧司馬,我看清軍在城外遭到我們援兵的襲擊……他們一定也想撤出城去,只要我們稍稍後退,清軍肯定不會再繼續前進,而是會整隊回撤的。大人,我們撤一步吧!”

“妄人!”

顧君恩怒斥曹本榮道:“堵在缺口上的這支東虜部隊,如此堅韌,一定是敵人精兵裡的精兵。我們不死死抓住他們,靠着一腔血勇,靠着氣勢壓倒他們。等這些精兵撤到城外,稍作休整,重新整軍再戰,我們難道還能打得過他們嗎?也要爲援軍平添無數的麻煩!”

“曹本榮,你給我盯住這裡。我和李將軍去調動炮兵,用重炮來炸……這種時候顧不上了,戰線犬牙交錯,我也要炸死他們……”

顧君恩下定了不讓博和託和精銳的巴牙喇甲兵撤出城去的決心,城外的李來亨,也在郝搖旗的要求之下,把闖軍剩下的兵力陸續投入戰場。

除了郭升帶着一千名騎騾步兵,守住清軍可能逃亡的北道以外。闖軍六千騎兵,二千步兵,這時候也差不多悉數入場。

連李來亨本人都縱騎衝入亂軍之中,他和張洪殺到一處,手裡用綠鯊魚皮裹好的遏必隆腰刀,迅猛砍殺,雖然沒能殺死幾個八旗兵,但也砍傷好幾個敵人。

“大張撻伐!”

闖軍兵力越聚越多,在方以仁要求下,李來亨多帶來的那些騾子步兵,這時候更起到巨大作用。

這些步兵騎騾馬趕到戰場以後,迅速下馬。他們把騾子放在身前,用布矇住騾馬的眼睛,綁住騾子的四蹄,把這些騾馬拼湊成了一道身前的防線。

接着步兵們就紛紛架起重型鳥銃,他們從容裝填火藥,然後輪流發射,立即形成了不間斷的火力,像浪潮一樣,一波接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拍打在了清軍的側翼上。

何洛會很快就發現清軍側翼動搖,他看到那驚人的“騾城”畫面以後,馬上派兵強行突進,試圖驅散闖軍的鳥銃步卒。

可是清軍剛剛靠近“騾城”,才發射了一波銃彈,就遭到闖軍步兵密集的槍炮還擊,死傷慘重。少數勇士衝過火力封鎖,抵進到闖軍步卒戰線附近時,又受到“騾城”的阻擋,被闖軍步兵用長矛和大刀殺傷無算。

何洛會心中大驚,清軍久經戰陣,這纔在接連的打擊下維持住陣腳,沒有立即崩潰。可是全軍的士氣,現在很明顯在急轉直下,他再不想出扭轉局面的辦法,真的是全軍覆沒,指日可待啊。

或許……

或許現在及時逃離戰場,還不至於付出太大傷亡!

可是博和託還扛在前線,何洛會能夠就這樣把阿巴泰的兒子,愛新覺羅家的輔國公,丟在戰場上嗎!

“輔國公,你是爲大清國而死,我不如你!”

何洛會含淚揮別了尚在城牆缺口處浴血奮戰,和顧君恩做殊死搏鬥的博和託,他斷定清軍想要取勝,已經完全沒有可能。

因此轉變想法,改以儘量多地保存清軍現有兵力,儘量多地把八旗兵們帶回北方去。

爲此,只好犧牲博和託了!

他沒有時間等博和託撤下來了,更何況,一旦博和託撤下來,那麼城中守軍勢必尾隨追擊過來,裡外夾擊,清軍還能有幾個人逃出生天?

何洛會痛苦地閉上眼睛,沉重道:“我們只能撤退了……大清的勇士,不能白白地爲明國死在這裡……所有人都跟我走,我們立即撤出戰場,留住有用之身,大汗還要用到你們!”

“我們走!”

清軍旌旗北指,何洛會壯士斷腕,輔國公博和託犧牲在這裡,何洛會自己將遭到什麼樣的懲罰?

他是顧不上那麼多啦!

自己的性命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大清在碭山之敗以後,實在承擔不起又一個博野大敗了!

碭山之戰大清國折損四千餘人,如果博野之戰,又折損八千餘人。豈非在流賊手上,就折去了一萬數千人之多?

大清國纔有幾萬人的軍隊啊!

這樣的仗,就算是勝仗,大清國也是打不下去的,何況這是敗仗呢?

“撤、撤、撤……輔國公,對不住了!我是爲了大清國,爲了滿洲人的前途着想啊。”

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
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