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

對西明的戰爭正在有條不紊地籌劃之中,各路駐軍多數向湖北和廣西兩省集結,看來李來亨已經修改了方針,改變了過去以西北駐軍爲主力平蜀的策略,轉而選擇了自楚、桂進軍的間接路線。

新的戰爭陰雲正在悄悄驟集,但對於關內的多數地區而言,安定的太平時節已經降臨。

大順委派的官吏和駐軍,已經接管了明朝絕大部分的疆域。井然有序的營莊改造也在推行之中,只不過鑑於鄉官數量的限制,對於新晉取得的土地,李來亨已經放開了清田馳禁的步伐。

營莊之禁的破壞,是從莊使開始的。

光中二年起,朝中都營田司已經陸續破獲了不少莊使私吞土地的案例。

雖然李來亨定製之初,就設置了莊使、推官、捕盜使、村長等鄉官牽制監督的權力結構。可是隨着營莊制在更廣泛地區內的擴大,莊使的貪墨違禁便難以完全遏止。

即便大順有嚴刑酷法來限制莊使,違禁過分的通常還要處以死刑。但既然制度本身隱藏了莊使侵吞土地的特權,行政懲罰的效果也就有限了。

何況營莊制需要耗費的巨大行政資源,過去僅在湖北、河南兩地,大順尚能支撐,現在一下子擴充到了十倍以上的地域內,行政資源便根本不敷使用了。

清田馳禁必然被提上日程,只是李來亨對於限制大地主兼併的想法也始終未變。

“馳”營莊之禁的同時,還要清查仗田——而清田過程中,大順又以相當傾斜的態度,默認了明末亂世期間貧民佃農對於拋荒土地私自佔有的合法性,實際上也產生了均田的效果。

此外一部分本由營田司管理的營莊土地,也被授予了耕種的佃農——至於本來擁有這部分土地的原地主,其田息收入則被李來亨直接換爲了虛無縹緲的工坊股本。

其中不服的士紳並非少數,只是在大順軍強大的武力面前,他們根本不敢升起抵抗之心。畢竟孫可望遠在四川,退守廣東和福建的鄭家小朝廷也缺乏北伐的力量,塞外的清軍則在經歷甲申之役後,不僅殘暴的面目完全被看穿了,其本身的力量也虛弱到根本不能牽制大順軍絲毫。

各部駐軍的強力彈壓之下,河北、山東、山西,以及新設立的以徐州爲省會、由原豫東一部、皖北一部和江北一部合併而來的淮海省,均完成了營莊佃農向自耕農轉化的進程。

士紳的叛亂並非少數,但動搖大順基層政權統治的叛亂,連一例都不存在。

甲申之役清軍的入寇,已經大大打擊了華北士紳的力量,使得他們在清、順之間,考慮良久以後,只能接受自己的土地被佃農奪走,而自己僅獲得一些不值錢的工坊股本的現實。

畢竟這和剃髮令之下,尊嚴被踐踏、財產被全部奪走,連家族都被整個毀滅的災難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了。

甚至不少士紳子弟,已經開始寄希望於通過科舉、鄉政學校、講武堂的途徑,進入大順朝廷之內,成爲體制的一部分以後再設法奪回家族的產業。

來自南方的士子紛紛乘船北上,自從金國被蒙古滅亡以後,已經空蕩蕩數百年的大梁運河又繁盛了起來。

天下文人悉數奔赴汴梁,東京風華璀璨又盛於從前。

興京長安府和北京北平府的重建工程也已經初步展開,大順國初時強盛的國力、嚴密的統治和清廉的政治,即便戰爭連綿不斷、巨大的土木工程也相繼興起,卻還是在各地紳民之中留下了一個光中之治的深刻印象。

雖然官員大部分都知道此時順朝的實權早已操於監國之手,但普通百姓還是隻爲光中天子李過修起了牌位。

對這位寬和天子治世的懷念,與後來世祖朝天法時代壯闊激烈的五十年相比,更加成爲貫徹了大順此後四百年曆史的一條重要脈絡。

如果太祖太宗沒有早早駕崩,大順朝會否走上另外一條不同的道路?

這注定成爲後世許多小說家創作題材的來源之一。

歷史的悲嘆和遺憾,最終停留在了光中二年十二月三日的這一天。

順太宗、光中帝李過,於長久的病痛後與世長辭。

由於對西明的戰爭還在醞釀之中,許多重臣大將都留在了前線,沒有前往太原或者開封參與國喪。

李來亨與高太后一起,默默在太原封閉了行宮,一同護送李過的靈柩前往天保府,這又爲大順朝定下了一條潛規則:

後世包括世祖在內的皇帝,所有人死後都是葬在了延安寶塔山的帝陵之中。

李過去世以前,要求不要爲自己專門修築一處山陵,而是和太祖李自成共用山體,只是單修一座陵墓而已。

後來除了孝宗爲了彰顯自己的正統身份,違背世祖遺願,爲李來亨另外堆山修成新的山陵以外,大順四百年,所有皇帝,除了客死新大陸洛京的末帝與被呆迷兒人民聯邦公審後處死的後主以外,全部都長眠在了延安寶塔山下。

李過的半生,也是扶持李來亨的半生。他爲自己活着的時間太少,更多的時間是在爲李自成活着,也是在爲李來亨鋪路而活着。

李自成尚且留下了一個女兒徽柔公主,李過在人生最後的時間裡,卻也沒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血脈。

李來亨曾暗示方以仁幾次上書,組織羣臣勸說李過納妃。但李過深知此爲取亂之道,太祖只留下一個女兒,爲大順朝第三代以後的長治久安鋪墊好了基礎,李過是顧全大局之人,他不願意爲一己之私,爲順朝的未來留下任何隱患。

彌留之際,李過將李來亨叫到御牀邊上,他握住李來亨的手說:

“朕想回商洛看看……回一次商洛山。”

李來亨還沒說話,侍立在下策的重臣們就都跪成一片,哭聲連綿地勸諫不止。

李來亨有些爲難,他知道李過的身體是不能再支撐一次遠行了,但又不想拒絕父親彌留之際的任何一個願望。

李過看着李來亨左右爲難的臉色,很是感慨,他讓李來亨記住:

“玄朗是雙喜留下的遺孤,你要善待他,不要讓人以爲我們李家不懂得寬容!”

===

大家是真的不喜歡新書嗎???

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
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