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

在價格革命的影響下,江南、湖廣、河南一帶的城市商品經濟得到高度發展,城市繁榮,市民人口也不斷增加,相對應的糧食產量則持續下跌。

由於水稻、小麥的穀物生產利潤不大,湖廣和江南地區的許多農田,都出現了改稻爲棉、改稻爲桑的情況。

如此變化之下,便需要大量從外省進口糧食,這便爲東北、河套、華北、四川的糧食和豬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於是在邊疆屯墾地區,本來是爲了解決駐軍糧餉需要而設立的屯墾營莊,反而出現了將糧食反向銷售到內地經濟發達地區的情況。

伴隨着世祖朝對外戰爭和海外屬地的擴大,江南地區的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本地農業不斷受到衝擊,農民生產成本增加,而收入減少,大部分人無力改善農業技術,而城市人口的進一步增加,又使得歷來被稱爲魚米之鄉的江南、湖廣地區經常面臨糧食短缺問題,甚至是饑荒的威脅,引發社會動盪,所以更需要從邊疆地區進口糧食。

隨着對鄭森海盜海商集團的招安,順朝的對外貿易數額大量增加,白銀不斷流入中國市場,貨幣經濟發展,又便利了商業貿易。

這一時期在東北、河套、湖南、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淮海等省,都出現了營莊制被重新加強的情況。

各地的官府和營田司衙門,陸續發佈了不少法令,限制營莊農民的遷徙自由,增加他們的超經濟剝削,讓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加強人身依附關係,目的就是增加糧食產量,好解決江南和湖北地區的口糧缺口。

這在客觀上來看,對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長期的經濟發展是不友好的,但在當時來說,由於不少地區經過明末以來的多年戰爭,已經是地廣人稀的狀況。

又因爲移民實邊的需要,當時對順朝新擴領地的移民來源,大多都是來自於河南、山西、山東這幾個北方省份,這又進一步造成了華北土地上的人力稀缺狀況。

鄂寧地區的糧食缺口,爲一度地廣人稀的華北地區灌注了新的經濟活力,在糧食貿易的推動下,華北經濟也開始了明末以來的復興。

這之中尤其以陝西地區特別突出。

自從唐代關中地區衰落以來,至順朝初年爲止,陝西經濟的持續性衰敗已有了七八百年的歷史。

水土流亡、水源乾涸、樹木減少、土質變化和人口超過土地的承載力等等問題,都讓陝西的經濟面臨無可發展的問題。

可是陝西系大順的龍起之地,又是順朝皇室祖宗陵寢所在之地,自世祖以後,每逢大的紀念性節日,朝廷都要在天保府等地組織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如此硬性要求之下,對於陝西一省的經濟復興,也不得不重新提上日程。

明末以來,陝西的天災人禍和兵亂持續時間最久,而且吉楊之亂,還對本來較爲安定的渭南地區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擊楊之亂以後,李來亨親自組織的百萬難民大遷徙,又釜底抽薪,使得陝西原有的自然經濟體系受到了徹徹底底的破壞。

但這也就在順初,爲朝廷留下了一個百廢俱興,堪稱爲一片白紙的關中大地。

爲了復興陝西的經濟,重建行省建制,除了陸續從湖北和四川兩省進行移民以外,更重要的朝廷得以自上而下,對陝西農業進行了全盤性質的重新規劃。

因爲長期戰亂的緣故,明末饑荒和民亂、楊承祖的一把大火、多爾袞的剃髮令、吳三桂的大屠殺……陝西本地的搢紳階層,幾乎受到了毀滅性打擊,地方豪強力量也被摧殘的一乾二淨,所以在陝西實行全盤性經濟規劃,朝廷是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力的影響。

主持陝西省重建工作的節度使是福建人周祚鼎,他是明朝降官,崇禎十四年時任富陽知縣,後降大順,在山東新泰擔任縣令。

當時周祚鼎趕赴新泰,兵不血刃,進入縣城。其撫綏有方,受到了民衆擁護。後來由於獲鹿之戰的緣故,在泰安州和所屬萊蕪縣相繼發生了官紳地主的武裝叛亂,只有新泰政局基本穩定。

在另一個位面的歷史上,由於清兵入關,李自成倉皇撤出北京,山東局勢一片混亂。六月,清廷任命方大猷爲山東巡撫,進兵山東,大順泰安州牧史可保聞訊棄城西走,至肥城被土兵所殺。泰安、萊蕪、東平等州縣相繼爲清軍所據。一月之間,山東郡縣幾乎全部淪陷敵手。

當大順山東政權紛紛敗亡之時,周祚鼎仍率領一支孤軍,堅守新泰。史載:“甲申國朝(清)已定鼎燕京,‘李賊’(李自成)所置‘僞’新泰令猶爲‘賊’守城甚力”。面對清軍和響應的民團,周縣令毫不畏懼,一面率軍抗擊民團的反撲,並毅然拒絕清將的招降,新泰城成爲大順朝在山東的最後堡壘。

清順治元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將方大猷將大順軍堅守新泰事向清廷作了奏報,其在題本中哀嘆:“新泰城小而固,去省城僅三百餘里,……招撫再三,到底不服。臣思此局有何了時。”對此清廷批示:“僞官敢於抗拒,該撫自當擒拿正法!”

爲了撲滅新泰大順軍,方大猷密調臨鎮署總兵王國棟、署監軍道事張安豫分統馬步兵、回營兵及撫道官兵數千名,“借祭旗下操爲名”,兵分兩路,“星夜前往新泰爲攻剿之計”。並大張榜文,聲稱:“只要擒拿周祚鼎、馮可興、趙蘭等數人,城中盡是好百姓,一個不殺。”時原任明按院吏目新泰人牛文,聞知清軍欲攻新泰的消息後,即“自歷城日夜馳三百餘里”,潛回新泰,“射書城中”,勾結城內士紳,組織叛亂,“以城降”於清。據順治元年九月王國棟揭帖,有“抵新泰,擒僞復城”之語,知周祚鼎最後爲清軍所俘殺。

新泰大順軍雖被清軍鎮壓,但他們堅守縣城,長達四月之久,是李自成山東政權中爲時最長的一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十八章 祝捷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十八章 祝捷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