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

1935年9月7日,胡適被推舉爲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10月26日,中基會第九次常會在上海舉行,胡適提議修正中基會章則案獲得通過。

10月,日本陰謀策劃華北五省自治,11月17日,胡適作《用統一的力量守衛國家》一文。

11月19日,宋哲元在北平招待教育界人士,報告日本人策劃“華北自治”的陰謀,胡適與傅斯年都慷慨陳詞,堅決反對“冀、察特殊化”。

11月24日夜,胡適作《華北問題》一文。

爲了反對日本侵略者策動親日派漢奸搞所謂“華北自治”的陰謀活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的愛國青年學生,舉行了轟轟烈烈的愛國示威遊行。

隊伍在天安門集齊,經新華門,繞什剎海,到王府井大街,秩序很嚴整,沿途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反對華北自治”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迎着凜冽的寒風,爲中華民族的生存而呼號。沿途遭遇到的卻是“上了刺刀的步槍,大刀,橫衝直撞的摩托警車,落地即成冰的自來水激射”。有的學生受傷,有的被捕。第二天,全市學生總罷課,接着全國各地學生也舉行愛國示威遊行,這便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胡適對學生運動,有他自己的看法。

1920年5月4日,五四運動一週年紀念,胡適和蔣夢麟聯名在《晨報副刊》上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他們認爲: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裡,政治太卑劣腐敗了,國民又沒有正式的糾正機關(如代表民意的國會之類),那時候干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生的。他們舉了古今中外的例子,說,“漢末的太學生,宋代的太學生,明末的結社,戊戌政變以前的公車上書,辛亥以前的留學生革命黨,俄國從前的革命黨,德國革命前的學生運動,印度和朝鮮現在的獨立運動,中國去年的‘五四’運動與‘六三’運動,都是同一個道理,都是有發生的理由的。”

1922年10月21日,胡適在北京大學作了關於《學生與社會》的演講。其中說:“不過在文明的國家,學生與社會的特殊關係,當不大顯明,而學生所負的責任,也不大很重。惟有在文明程度很低的國家,如像現在的中國,學生與社會的關係特深,所負的改良的責任也特重。”他說因爲中過受過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所負的改良的責任,則當更加重大。

1928年5月4日在光華大學,胡適在紀念“五四”演講中稱:“‘五四’運動也可證明歷史上的一個公式,就是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裡,政府腐敗,沒有代表民意的機關,干涉政治的責任,一定落在少年的身上。譬如宋朝太學生,明朝東林黨,都是在變態的國家裡干涉過政治。一八四八年的全歐洲的革命,法國俄國的革命,也是學生鬧起來的。常態的國家就不然了。英國美國的學生從來不幹政治,就是因爲他們國家的政治上了軌道,用不着他們來干涉。要想避免學生干政,就得要“智識高深、體力強健、經驗豐富的中年出來把政治幹好”,使政治早日上軌道,否則禁止學生干政是不可避免的。

1932年,胡適在《論學.潮》中又提到,“凡能掀動全國的學.潮,都起於外交或政治問題。這是古今中外人同的現象:凡一國的政治沒有上軌道,沒有和平改換政權的制度,又沒有合法的代表民意的機關,那麼,鼓動政治改革的責任總落在青年智識分子的肩膀上。”

“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裡,政治太腐敗了,國民又沒有正式的糾正機關(如代表民意的國會之類),那時候,干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生的。”

胡適通過中國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和外國現狀的對比,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他一生中屢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

爲什麼是青年學生呢,他說這個道理很簡單:“中年老年的人,壯氣早消磨了,世故深了,又往往有身家之累,所以都容易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不肯輕易參加各種帶有危險性的政治活動。只有少年學生的感情是容易衝動的,膽子是大的;他們沒有家室之累,理智也不曾完全壓倒情緒,所以他們一受了義憤的鼓動,往往能冒大險,做出大犧牲,不肯瞻前顧後,也不能遲徊猶豫。……因爲青年人容易受刺激,又沒有家眷兒女的顧慮,敢於跟着個人的信仰去冒險奮鬥,所以他們的政治活動往往是由於很純潔的衝動,至少我們可以說是由於很自然的衝動。”

近代中國,正是胡適所說的那種內憂外患、王綱解紐、軍閥割據的變態社會。因此,胡適上是同情、理解學生運動的。他說,“許多學生都是不願意犧牲求學的時間的;只因爲臨時發生的問題太大了,刺激太強烈了,愛國的感情一時迸發,所以什麼都顧不得了:功課也不顧了,秩序也不顧了,辛苦也不顧了。”

然而,他又很反對知識分子“心有旁鶩,荒置學業,動不動就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痛哭流涕,請願遊行”。他主張知識分子應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稍安勿動,鎮靜向學”。

1920年紀念五四一週年時,胡適就說過,“單靠用罷課作武器,是最不經濟的方法,是下下策。”192年在一次講話中,胡適也曾說過,“這幾年的經驗給我們的教訓是:一切武器都可用;只有罷課一件武器,無損於敵人而大有害於自己,是最無用的。”

對於學子,胡適的基本主張是“安心向學”。退一步講,“倘實在忍不住了,也不要罷課、遊行、請願此類‘合羣的愛國’的事情,而應“用個人運動代羣衆運動”。

1920年,10月11日,胡適在北大開學的演講中說道:“學生宜有決心,以後不可再罷課了。今年事變無窮,失望之事即在目前,我們應該決心求學;天塌下來,我們還是要求學。如果實在忍不住,儘可個人行動;手槍,炸彈,秘密組織,公開行動,都可以。但不可再罷課。”

1923年,蔡元培因政治清明無望憤而辭職後,胡適用個人行動表示了堅決的支持。但是,他說:“北京教育界中的人,自然有許多對於蔡先生抗議的精神極端表示同情的;但同情的表示儘可以採取個人行動的方式,不必牽動學校。如有贊成他的不合作主義的,儘可以自行抗議而去。如有嫌他太消極的,儘可以進一步作積極的準備;個人行動也好,秘密結合也好,公開鼓吹也好,但都不必牽動學校。”

他認爲集體行動會給學生“養成倚賴羣衆的噁心理”,“個人自己不肯犧牲,不敢做事,卻要全體罷了課來吶喊助威,自己卻躲在大衆羣裡跟着吶喊。這種倚賴羣衆的心理是懦夫的心理。”

魯迅亦對此類“合羣的愛國”有過不留情面的論述,他說,“大凡聚衆滋事時,多具這種心理,也就是他們的心理。他們舉動,看似猛烈,其實卻很卑怯。”

魯迅也認爲學生運動實屬無益。“比年以來,國內不靖,影響及於學界,紛擾已經一年。世之守舊者,以爲此事實爲亂源;而維新者則又讚揚甚至。全國學生,或被稱爲禍萌,或被譽爲志士;然由僕觀之,則於中國實無何種影響,僅是一時之現象而已;謂之志士固過譽,謂之亂萌,亦甚冤也。”

罷課證明無益無用,學習方是正事正業,這是胡適的主要觀點。那麼,在時事危急之時,胡適開出“鎮靜主義”的藥方。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全國學校罷課後,胡適給那些受不住外面刺激的學生講了歌德的故事。

德國文學家歌德(Goethe)在他的年譜裡曾說:“他每遇着國家政治上有大紛擾的時候,他便用心去研究一種絕不關係時局的學問,使他的心思不致受外界的擾亂。所以,拿破崙的兵威逼迫德國最厲害的時期裡,葛德天天用功研究中國的文物。又當利俾瑟之戰的那一天,歌德正關着門,做他的名著Ess.e.x的‘尾聲’。”

他屢屢給人家講歌德的故事,但效果至少在一個德國學人身上得以實現。1942年,一個叫ZuLoewenstein(H.P.勒文施泰因)的德國學者痛心於中國所受戰禍,遂寫信給胡適要來中國投軍爲中國而戰。胡適覆信給他,給他又講了他的本國文豪歌德的故事。

“我回他一信,請他想想Goethe[歌德]自記他每遇到政治上最不愉快的情形,他總勉強從事於離本題最遠的學術工作,以收斂心思。故當拿破化戰氛最惡之時,歌德每日從事於研究中國文字。又其著名劇Ess.e.x[《埃塞克斯》]的‘尾聲’(Epilogue)乃作於來勃西之戰之日。”

大約二十多年後,1961年11月23日,胡適得到一位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的求見,而此人即是胡適曾覆信勸其稍安勿躁的H.P.勒文施泰因。

對於“一二九”運動,胡適態度鮮明的給予了肯定。12月15日,他在《大公報?星期論文》發表一篇《向學生運動進一言》的文章。指出:12月9日北平各校的學生大請願遊行,“是多年沉寂的北方青年界一件最可喜的事”。“我們中年人尚且忍不住了,何況這些血氣方剛的男女青年!……人數不算多,隊伍不算整齊,但我們望見他們,真不禁有‘空谷足音’之感了。”說那天的學生運動,“是天下皆知的壯舉”,也肯定這次運動反對華北“自治”的傀儡醜戲的功績。

同時也指出:“但是九日以後,各校學生忽然絡續有罷課的舉動,這是我們認爲很不幸的。罷課是最無益的舉動,……不但不能引起同情,還可以招致社會的輕視與厭惡。”“我們愛護青年運動的人,不忍不向他們說幾句忠告的話。第一,青年學生應該認清他們的目標。在這個變態政治之下,赤手空拳的學生運動只能有一個目標,就是用抗議的喊聲來監督或糾正政府的措施。他們的喊聲是輿論,是民意的一種表現。……一切超過這種抗議作用(輿論作用)的直接行動,都不是學生集團運動的目標。第二,青年學生應該認清他們的力量。他們的力量在於組織,而組織必須建築在法治精神的基礎之上。第三,青年學生應該認清他們的方法。他們都在受教育的時代,所以一切學生活動都應該含有教育自己訓練自己的功用。…第四,青年學生要認清他們的時代。”

12月22日夜,胡適又作《再論學生運動》一文,文章說:“關於北平學生兩次遊行的事,我們不能不認爲當局的處置是錯誤的……關於北平學生繼續罷課,我們希望他們平心考慮北平各大學校長第二次勸告同學的話。”希望學生們“即日復課”,“請求學校當局取消本學年的年假和寒假,以供補課及考試之用”。也就是說,胡適一直堅持自己的主張,可以抗議示威,但罷課是無益的。

爲此他爲北大的復課積極努力,他甚至還親手撕掉北大學生貼在一院號召罷課的通告。

2月31日,北大學生在三院召開全體會議,胡適建議學生舉手表決是否1月4日放假,是否復課。結果學生多數表決不放假,1月4日復課。

但是到了1936年1月4日北大復課那天,學生糾察隊反對上課。由於周秉琳、蔣夢麟等的勸說,當日上午有十三個班上課,下午有五個班上課。當日校務會議決議無論他校復課情形如何,北大繼續上課,照常點名。

1月6日,學生開大會,表決“繼續罷課,不達目的不止”。

1月7日,北大召開行政會議,鑑於當天上課人數太少,決定8日放假,並決定2月1日開學,6日上課。至此,胡適與蔣夢麟等人關於復課的努力宣告失敗。

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261章 張作霖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44章 肅貪治吏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70章 呼聲第158章 歐戰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65章 保路運動第89章 出師未捷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45章 張毒菌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66章 機會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章 當官真好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0章 心機第428章 大學令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310章 戰與和第30章 朋友第36章 署理山東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7章 奇遇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530章 白話詩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44章 北歸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
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261章 張作霖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44章 肅貪治吏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70章 呼聲第158章 歐戰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65章 保路運動第89章 出師未捷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45章 張毒菌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66章 機會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章 當官真好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0章 心機第428章 大學令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310章 戰與和第30章 朋友第36章 署理山東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7章 奇遇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530章 白話詩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44章 北歸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