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成功出走

這一天,蔡鍔對小鳳仙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和境況,言道:“決計不顧生死,非要逃脫羈繫不可。”

小鳳仙處變不驚,馬上決定與蔡鍔生死相依。當場,竟把自己的舌頭咬破,血滴在蔡鍔送她的對聯之上,以示對蔡鍔的忠誠。此舉後成爲佳話,被譽爲“咬舌示忠”。

於是,蔡鍔與小鳳仙越發如膠似漆。還託樑士詒購前清某侍郎廢宅一所,大興土木,到處揚言爲小鳳仙建造華屋。

蔡鍔的這些活動更加惹惱了原配夫人劉俠貞,鬧得更加厲害。引得蔡鍔惱羞成怒,先是把不少傢俱砸得稀爛,接着對劉俠貞拳**加,棉花衚衕裡蔡宅的“戰事”升級。人都說家醜不可外揚,可蔡宅的“戰爭”卻搞得滿城風雨,朝野震動。

袁世凱看不下去了,派王揖唐和朱啓鈐兩人前去調停、勸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王揖唐和朱啓鈐費盡口舌無濟於事。

回去和袁世凱彙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民間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做勸賭不勸嫖。”

袁世凱聽了後,惋惜地搖搖頭,但最終大大鬆懈了對蔡鍔的戒心。

蔡鍔揚言要把小鳳仙接回家來,劉俠貞更加大吵大鬧,蔡鍔嚷嚷着要休掉這個潑婦。蔡老太太一開始就站在兒媳一邊,經常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數落兒子的不是。

老夫人最後傷心地說嚴冬將屆,北方天氣大冷,老年人實在吃不消,倘若媳婦要回老家,她老人家也要一齊南歸。

就這樣,蔡老太太和劉俠貞先後離京南下,這樣,蔡鍔的母親和原配夫人就離開了是非之地。

過了許久,等蔡鍔也離開虎口,世人才恍然大悟,這是他們母子、夫妻,還有小鳳仙使出的一條苦肉計。

蔡鍔和小鳳仙在一起,雖然是做戲給袁黨看,但二人還是動了真情,從而演繹成一曲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被後人藝術加工成一部電影“知音”,成千古絕唱。

當然,這爲後話。

回過頭再說,蔡鍔見到那些來搜查其宅的人,一看便知是袁的特務機關——軍警執法處派來的,知道不可理喻。

待他們搜查無着而去後,立即打電話找執法處處長雷震春。

接電話的人回答:“處長尚未起牀。”

蔡鍔真氣極了,留話對方,請雷起牀後復一個電話,然後便悶坐家中,等待雷的電話。

傍晚時候,雷震春纔有電話來。

蔡鍔把早晨軍人無理搜宅的經過說給了他,雷震春連聲說: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太胡鬧了,一定是誤會,請原諒!”

雷震春後來向蔡鄂解釋這場誤會引起的原因如下:

蔡的住宅原來是天津大鹽商何仲璟的產業,由何的親戚姓福的代爲管理。何仲璟和袁世凱是親家,袁的第四兒媳是何仲璟的侄女,慈禧死時袁避禍天津,即住何家。

搜宅的劉排長原是何家的舊僕。

宣統三年何仲璟在天津欠下外國商人一筆鉅款,鬧得幾乎要破產,何仲璟的姨太太派這個後來的劉排長攜帶珠寶細軟到北京寄存這所住宅。

事隔多年,何死了,何的姨太太也不知去向,何家的這個舊僕從軍,從士兵幹到了排長,這筆財產的來龍去脈,只有他知道得最清楚,也一直記在心裡。因賭錢輸得精光,想起了這檔子事,於是帶兵到西城棉花衚衕的這宅院大事搜查。

他不知福家早已搬家,現在住的是蔡將軍,因此發生了這一幕。

這種解釋實在不能令人滿意,何仲璟既然是袁的親家,而且何的兄弟何頤臣仍然活着,就是給這個劉排長一百個豹子膽,恐怕也不敢來發這樣的財。

雷震春所說的劉排長,後來如何結果,不得而知,但有人做了替罪羊。十月十七日一“罪犯”被綁赴西郊土地廟執行槍決,其罪名是闖入蔡公館,其姓名卻是吳寶鋆。

這件事發生後,對蔡鍔說來是大好事,因爲在蔡宅什麼東西也搜不到,使袁世凱對蔡放鬆了監視。

蔡鍔從北京的逃脫極具戲劇性,一方面由於他自己對這一幕沒有正式的記述,另一方面正史沒有相關記載,於是而被民間傳言成多種版本,現例舉如下:

其一、蔡有一天在私邸宴客,故意揚言要納小鳳仙爲妾,蔡夫人亦在座,酒酣,夫人盛怒詬誶,揪蔡,兩人歐鬥及於戶外,遂共議離婚。

夫人索取衣飾和財物,搬往天津居住。蔡則獨居北京,更形放蕩,大家都誤認蔡是絝絝子弟。

又過了幾天,蔡將軍與友人至長安酒樓,飛箋召小鳳仙,酒酣,蔡大呼腹痛,遂入廁所“尿遁”。

客人以爲蔡醉酒返家,至天明,監視蔡的人發現蔡未歸家,又不在小鳳仙處,才知蔡已搭夜車去天津了。

其二、一位姓哈同僚爲父母祝壽,蔡鍔往祝賀,參加省戰,戰至通宵。

天亮七時始結束,蔡大敗。於是蔡由哈宅側門出,直入新華宮。

袁黨所派的監視人員在哈宅徹夜未眠,見蔡鍔拖着踉蹌的步子入宮,完全失去戒心,熬了一夜困極睡在了傳達處。

蔡鍔在辦公室稍作停留,暗窺監視人皆已入睡,遂自政事堂出西宛門。喬裝人力車伕,徑奔火車站。買了一張三等車票,混跡三等車廂中,安然逃抵天津。

其三:蔡從十月下旬起,就經常稱病假不去辦公,不久藉着一個和小鳳仙乘車出遊的機會,溜到了東車站。

梁啓超早已派曹福買了兩張三等車票在車站等着,蔡上車前,曹福把一張車票偷偷地塞在蔡手中,兩人在車上裝作互不認識。

還有一個版本要玄乎得多。說蔡鍔可不是普通人,是天上的武曲星下界,是上天派來的專門懲治袁世凱這個禍亂人間“西山十戾”中的蛤蟆。

話說蔡鍔送走了老夫人和夫人後,想了好多辦法都沒能成功。這一天坐在案前苦思苦想良策,不知不覺中睡着,醒來時人已在天津樑啓超宅中。這個版本倒是圓了一些說法,比如,爲什麼他自己對這一幕沒有正式的記述?是因爲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到的天津。爲什麼護國之戰結束後他不久便離世,是完成了任務迴天庭覆命。這個版本也有問題,天庭不是一直是玉皇大帝統領,一直是封建專制嗎?沒聽說天庭搞君主立憲或共和,怎麼會派神仙維護人間的共和呢?

比較接近事實和靠譜的說法是這樣的:蔡有兩位夫人,劉氏和潘氏。劉氏俠貞是武岡人,蔡才八歲劉就來蔡家作童養媳。民國元年蔡三十一歲任雲南都督,十月月間納潘氏爲側室。

蔡由雲南內調北京,即偕潘氏同行,一年後才迎太夫人和劉氏到北京。

潘氏夫人於民國三年六月二十七日(陰曆五月初五日)在北京生下長男昆,因爲是端午出世,所以號叫端生。

棉花衚衕蔡宅被搜前,蔡的太夫人因住北京不耐寒冷,蔡乃令張介壽護送南歸王板橋。蔡宅被搜後乃令劉氏夫人攜子南歸侍母。

十一月間蔡鍔亦借病爲名入住天津的共和醫院。洪憲帝制正在密鑼緊鼓時,蔡還在天津日本共和醫院診病。月底袁特派人到天津來探視蔡的病況,同時加緊派遣特務監視蔡。蔡爲了化除袁的疑忌,於是在袁下令稱帝的當天,返北京銷假。

蔡鍔這次返京,擾亂袁黨的耳目,也極大程度的迷惑了袁世凱。

十二月一日蔡偕小鳳仙漫遊,然後溜到北京的東車站,悄悄地上了三等車,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到了天津。

蔡走後,監視蔡的人趕忙報告軍政執法處處長雷震春,雷立刻報告了袁。袁乃派蔣方震到天津的共和醫院來探視蔡,希望蔡早日回北京。蔡把醫生的診斷書交給蔣帶回,以證明病況。

蔡這次到天津是決心由天津出走,不打算返北京了,所以抵津後即派何鵬翔陪蔡的如夫人潘氏離天津到**,然後到梁啓超寓告別。

臨行蔡鍔悲壯地言道:“此次維護國體,大任落在老師和我身上,成功呢,什麼地位都不要,回頭做我們的學問。失敗呢,就成仁,無論如何不跑租界,不跑外國!”

蔡鍔在給他好友丁懷瑾(石生)的信中亦有云:“以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吾人今日處茲亂世,認定一事於道德良心均無悖逆,則應放膽做去,無所顧怯,所謂既要仁慈,又要痛快也。”

蔡鍔於十二月二日晚易和服變姓名,搭乘日本商輪山東丸赴日。

動身前留書給袁請假,說是赴日就醫,抵橫濱後還致書袁報告東渡就醫情形。

與此同時預先寫好了幾張明信片交給張孝準,叫張旅行日本各地,每到一處就寄一張明信片給袁世凱,以表示蔡鍔正在日本各地漫遊。

當這些明信片一部分到袁世凱的手上,還有一部分尚在途中,蔡鍔已經從日本過**、安南循滇越鐵路到雲南了。

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150章 復古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165章 模範團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187章 唐繼堯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44章 北歸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93章 南北議和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310章 戰與和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182章 開張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204章 勸退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38章 高密事件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10章 會考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25章 找事做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15章 挫折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39章 慶典第4章 當官真好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24章 幸運第268章 張勳第479章 新人物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8章 約定第530章 白話詩第439章 進德會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
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150章 復古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165章 模範團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187章 唐繼堯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44章 北歸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93章 南北議和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310章 戰與和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182章 開張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204章 勸退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38章 高密事件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10章 會考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25章 找事做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15章 挫折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39章 慶典第4章 當官真好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24章 幸運第268章 張勳第479章 新人物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8章 約定第530章 白話詩第439章 進德會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