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試探

“甘教官,我能耍什麼花樣,真是就想賺幾個稿費花花。您給引見引見。”

“《民國曰報》是什麼報,廣東省黨部的機關報,賺稿費不用上這裡吧。國華報,越華報,七十二行,不行嗎。”

“那些都是小報,廣東第一大報是誰,《民國曰報》首當其衝,咱黃埔的人要上就上第一報,否則不是給咱黃埔丟人嗎。”

“你就那麼肯定你的文章能發表。”甘乃光笑着問他

“嗯,當然啦,我的文筆連巫山都很佩服的。不信,你問他。”

“是…..嗎?我怎麼從不知道你寫過什麼呢?”那個是嗎拖得老長。

“那….不能怪我,得怪巫山,君山他們,每次寫好就被他們拿去了,然後….”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然後怎麼啦?”

“然後…就被鎮壓在兩座大山下了,我是有苦難言呀。”

哈哈哈,蔣先雲首先笑起來,甘乃光隨後也大笑起來。

周主任也不禁莞爾,這個莊*有些意思。

“那你就起來革命,推翻兩座大山嘛”周主任笑着走進去。

見他進來,莊繼華和蔣先雲立刻站起來向他敬禮,同聲說道:“報告,學員莊繼華(蔣先雲),奉命前來報道。”

“坐,坐下,你們在聊什麼,這麼熱鬧。”周主任笑着問。

“呵呵,沒什麼,就是開玩笑,周主任,您剛來還不知道,只要莊*在,就是想不熱鬧都不行。”甘乃光笑着解釋道:“我不是在《民國曰報》當過編輯嗎,這小子,纏着我要我引薦一下《民國曰報》的編輯,要寫文章賺稿費。”

“哦,那行呀,你就給他引薦一下嘛,不過稿費嗎,當然要共產了。”

“那當然好了,*,你說是吧。”甘乃光揶揄道。

“周主任,長工還管吃管喝,您比地主老財還厲害,我投降還不行嗎”莊繼華抱拳求饒。

“哈哈”衆人又是一陣大笑。

“到我辦公室去吧,就不打擾甘教官備課了。”周主任看看甘乃光桌上翻開的書本,知道他是在備課。

與此同時,在校長辦公室裡,蔣介石正拿着一份文件與何應欽談教導團。

“敬之,我看過你的訓練計劃和軍官配置,這個,需要作出些調整。”說完看看何應欽,何應欽老實的坐在那裡,沒有一點表示。

“二營的營長不變,還是陳繼承,三營營長我看由劉峙擔任。”

“至於黨代表,第二營茅延楨,三營蔡光舉。”任命黨代表本不是蔣介石職權範圍之事,不過蔣介石沒打算遵守。

“蔡光舉?”何應欽有些驚訝,他當然知道這個人,這是他的貴州老鄉,因爲這層關係平時與他走得比較近,而且這次分配他也有心把這個老鄉調到他的麾下,好好培養,將來也就是他的一個臂膀。但他沒想到蔣介石居然會讓他擔任營黨代表,要知道現在總共才三個營,營長無一不是黃埔教官,蔡光舉擔任營黨代表,那麼他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擔任營級職務的人。如果是莊繼華或者蔣先雲,他何應欽絕不會吃驚。

看到何應欽有些驚訝的表情,蔣介石有些得意,便說:“蔡光舉我是瞭解的,雖然不如莊*和蔣巫山,但也是黃埔一期的佼佼者,而且也是我們國民黨中少有的擅長宣傳的人才。哼”說到這裡蔣介石鼻孔哼了一下:“我看並不是只有[***]纔會宣傳。”

何應欽這纔有點明白蔣介石爲什麼破格使用蔡光舉,但他還是有一個疑惑。

“爲什麼不用莊*呢?校長是不是擔心他是cp?”

“不,*絕不會參加cp的。*我想讓他去帶兵,他是個帶兵的料,你看看他搞的那個訓練方法就知道了。另外,把莊*與蔣先雲分開使用,莊*先讓他當連長,蔣先雲的宣傳鼓動能力很強,讓他當黨代表是人盡其才。”

“明白了,校長。”何應欽這下明白蔣介石的意圖了,cp分子不能當軍事主官,只能作黨代表。這樣既防止[***]掌握軍權,也對各方面有所交代,讓[***]無話可說。

“明白了?我看你是誤會了,”蔣介石掃了他一眼,然後淡淡的說:“cp擅長宣傳鼓動,我們國民黨員在這方面就是不如人家,黨代表是發揮他們的長處。”

何應欽見蔣介石虛晃一槍又收回去了,心裡知道這是蔣介石不願落人口實,他的真實目的還是不讓cp帶兵。可是何應欽還是漏算了蔣介石的一個意圖,那就是蔡光舉的任命中還有一個目的是對何應欽的警告。

何應欽私下籠絡學生的小動作,蔣介石洞若觀火,但他不想制止,不過今天他要告訴何應欽,你的那些小動作我都知道,你不是在籠絡蔡光舉嗎,好,我就提拔他。我已經出價,下面就要看你的回報了,回報自然是忠誠,這樣你和你籠絡的人我都可以放手使用。

何應欽讀懂了蔣介石的前半部分意思,卻沒有讀懂後半部分。

蔣介石看看他,然後又說:“教導團的訓練一定要抓緊,又有一批新兵快到了,我的意思是再編一個團,讓王柏齡當團長,你們團的訓練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爲新團總結經驗,你要邊訓練邊總結。”

聽到蔣介石說王柏齡將擔任二團團長,何應欽嘴角輕蔑地一撇,空想理論家,他早知道學生們給王柏齡取的外號,不過他也摸清了蔣介石的意圖,王柏齡就算什麼都不是,但他對蔣介石忠誠,所以蔣一定要用他。

蔣介石把手中的文件交給何應欽:“你拿回去修改一下。”

“是,校長。”

“今天請你們來,是我對青年軍人代表會有幾個想法,想和你們倆討論一下,看能不能行。”周主任邊給兩人倒水邊說。

確實如傳說那樣平易近人,莊繼華想到前世的一些關於周主任的傳說,連忙說:“我也是第一次搞這樣的團體,沒什麼經驗,其實巫山比我強。”說完看看蔣先雲,有些歉意的說道:“我當時就對校長說,我給巫山跑腿,可是校長….”

其實莊繼華是真不想搞這麼個組織,在這方面他繼承了前世的習姓——不喜歡政治,平時學校裡有什麼政治姓的話題,他是能躲就躲,實在躲不了才發表那麼幾句。至於那些名人演講,如果能不聽,就決不去,不過他沒躲過幾次,不是蔣先雲就是賀衷寒非要拉上他,在那些慷慨激昂的會場,他總激動不起來。最讓他煩的是會後,話題總要被議論幾天,有時他惡意的設想,是不是應該在黃埔開間迪吧,讓這些精力旺盛的學生去那裡消耗一下。所以他很願意將這個青年軍人代表會交給蔣先雲來艹作,反正他也喜歡。

“*,你又來了,當初粵軍講武學校的章利民王橋生氣勢多高,要不是你舌戰羣雄,他們能這麼快加入。你再說那話可就沒意思了。”蔣先雲說道。

“以前的事就不要再說了,我想聽你們談談目前有哪些困難。”周主任拉過一把椅子坐在兩人對面。

“我感到成員發展慢了。”蔣先雲說。

“什麼事都作什麼事都沒結果。”莊繼華說道。

“對,問題找到了,那麼你們認爲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何改變呢?”

“輪值制。”莊繼華說道:“目前我們採用的是各學校輪流主持,由於各校之間互不服氣,上期未完成的事,下期不願接着作,反而願意另作一件,這樣就成了事事都作,事事無成。”

莊繼華分析過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前世的公司裡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不過那可以用物質的方式解決,現在這種情況,他有點束手無策。

不過周主任這麼說卻讓他起了些心思,青代會裡有蔣先雲,周主任不可能不瞭解情況,昨天晚上蔣先雲很晚纔回來,黃埔軍校雖然不如前世軍校管得那麼嚴,晚上學生也是不能出校的,而楊其剛始終在寢室,中間李之龍和陳賡還來串了次門,那麼蔣先雲幹什麼去了,只能是找周主任來了。想到這裡他心裡泛出些許不舒服。

“我們宣傳的力度不夠,要加強宣傳說服工作,現在的問題沒有時間,也許畢業後就能多些時間。”

“看來你們都清楚問題所在,不愧是黃埔雙雄,昨晚你走後,我反覆考慮很久才得出這兩條。”周主任說道。

莊繼華聞言心說名不虛傳,自己這裡剛有些不爽,周主任就看出來。其實他又想差了,周主任根本沒打算瞞,因爲他認爲以莊繼華的才幹不可能猜不出蔣先雲昨晚來找自己的事。今天他的目的是見見莊繼華這個人。

“既然我們達成共識,那我提兩條建議,你們斟酌。”周主任說的很客氣。青代會是一個學生組織,目前還不屬於政治部管轄,經費由校長辦公費中特支。

“請周主任指示。”莊繼華和蔣先雲同時說。

“談不上指示,我的想法是,既然有些人願意加入,有些人不願意加入,那麼可以先吸收願意加入的,不願的轉變態度後也可以;所以可以改目前整體加入的形式爲個人加入。”

“其次,輪值制既然不適合,那麼是否可以改爲常務制,比如成立一個常務機構,成員由會員推舉。”

牛人就是牛人,一夜之間就找到了解決辦法,莊繼華大爲歎服,這種折衷辦法非常巧妙,原有的青代會只作了少量改變,但路卻一下子通了。用前世的話來說就是轉換觀念,其實很多事情只要轉換一下思路,或者說換個角度想問題,那麼你會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是很多人喜歡一條道跑到黑。

蔣先雲也立刻認識到新方式的優點,他很些興奮,彷彿看到一個新世界的誕生。

“最後我認爲青代會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宣傳喉舌,先雲同志說要辦一張中[***]人報,我看很好。”

“這是我的幾點意見,你們看能不能行。”

“我看行。”莊繼華沒有絲毫猶豫,未來總理的指點豈有不行的道理。

蔣先雲卻說:“我建議乾脆該青年軍人代表會爲青年軍人聯合會,代表是表示整體加入,聯合則是表示自願加入。”

莊繼華想想覺得不錯,代表自然是要代表某一組織或團體,改爲個人加入,那麼代表會顯然不適合新的發展方式。

“我贊成。”

周主任滿意的笑了,莊繼華今天給他的印象不錯。

“好了事情辦完,我們說點題外話,*,我聽巫山同志說起過掌櫃和夥計的故事,我有些好奇,想和你探討一下。”

今天莊繼華沒說什麼,而且很配合,但周主任不滿意,他還想再深入瞭解莊繼華,嚴格的說這是他第一次見莊繼華,但他相信蔣先雲對莊繼華是有些影響的,所以他決定繼續談下去。

“哦,”莊繼華有些意外,蔣先雲向周主任彙報這是在他意料之中,而且也是他希望的,但周主任現在就與他談,他有些意外,他認爲以周主任的謹慎,應該還要觀察自己一段時間。

“那麼不知周主任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莊繼華決定先看看再說,他也想知道現在周主任的態度,進而窺視他們高層的態度。

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三節 魅影(三)第十節 虎嘯(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十節 餘波(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十節 風雲(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二節 川軍(四)第二節 重建(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九節 魅影(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三節 交易(一)第二節 交易(二)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五節 號角(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四節 對策(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二節 交易(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十一節 圈套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五節 反攻(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一節 黨爭(五)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一節 戰局(一)第一節 返川(六)第三節 整編(三)第九節 魅影(四)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十節 虎嘯(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三節 聚才(三)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五節 曙光(九)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十三節 冷遇第八節 九變(三)第一節 法幣(三)第八節 天火(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三節 結盟(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三節 魅影(四)第三節 調整(二)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十節 餘波(三)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一節 挽弓(三)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一節 辦學(三)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一節 突破(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
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三節 魅影(三)第十節 虎嘯(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十節 餘波(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十節 風雲(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二節 川軍(四)第二節 重建(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九節 魅影(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三節 交易(一)第二節 交易(二)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五節 號角(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四節 對策(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二節 交易(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十一節 圈套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五節 反攻(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一節 黨爭(五)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一節 戰局(一)第一節 返川(六)第三節 整編(三)第九節 魅影(四)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十節 虎嘯(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三節 聚才(三)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五節 曙光(九)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十三節 冷遇第八節 九變(三)第一節 法幣(三)第八節 天火(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三節 結盟(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三節 魅影(四)第三節 調整(二)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十節 餘波(三)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一節 挽弓(三)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一節 辦學(三)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一節 突破(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