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

“河邊正三?”孫震的語氣透着輕蔑:“這傢伙不過一跳樑小醜,我倒很想再與中島那傢伙交交手。”

孫震一提中島康健,宋希濂的的神色也變得有些凝重,聊城之戰,曰軍的實際指揮者是中島康健,在宋希濂、孫震看來,聊城之戰不是一場勝利而是失敗,五萬曰軍被包圍在聊城,不但讓他們突圍而出,千里追殺,居然還讓他們逃掉,這讓宋希濂和孫震非常不滿。

“上次這小子是好運氣,這次…,”宋希濂一想到第五師團不在廊坊,不由得有些喪氣:“這小子要再撞到老子手上,哼哼,再讓他跑掉,老子的宋字倒着寫。”

戰爭打到現在,中國將領無論從心態到信心都有了很大轉變,如果說以前是躲着曰軍走,現在已經是找着曰軍打,一般的曰軍還看不上。

宋希濂指揮的中集團,包括了他的第二集團軍,二十二集團軍,三十六集團軍,另外還有配屬的71軍(前文有誤,王敬久爲十一集團軍司令,71軍軍長爲劉安祺),72軍(軍長馮聖法),暫編十九軍(軍長馬法五),除了暫編十九軍裝備比較差外(全軍爲曰式裝備),其餘部隊裝備精良,71,72軍更是半美式裝備,除了炮兵外,還有一個坦克團,裝備四十二輛謝爾曼坦克。

另外還有讀力第二坦克師,讀力坦克第三第四旅,三十六集團軍和二十二集團軍還各有一個坦克團,總共有坦克四百三十輛,裝甲車兩百餘輛,自行火炮一百一十門;火箭炮第二第三第六第八團。空軍第三師負責爲他們提供空中支持。

無論是地上,還是天上,宋希濂都佔絕對優勢,河邊正三手中只有六個師團一個混成旅團,就算加上固安的三個師團一個混成旅團,河邊正三能動用的兵力也不過十四萬。

根據情報,河邊正三集團的九個師團中,有五個丙種師團,四個乙種師團,丙種師團1.2萬多人,乙種師團1.5萬人,讀力混成旅團爲五千人,加上其他配屬部隊,總兵力不過十四萬,宋希濂的兵力是他的三倍多,技術兵器和空軍對比更是壓倒姓優勢。

正是有這樣的優勢,宋希濂和下面的集團軍司令和軍師長們纔有如此信心。

“莊司令要求我們開戰便要切斷固安和廊坊的聯繫,孫司令,你有什麼問題沒有?”

戰區在前兩天召開作戰會議,這個會議只有四個總指揮參加,湯恩伯、宋希濂、杜聿明,還有便是原本在平漢線以西作戰的衛立煌。對中線,莊繼華最關心的便是能不能按時拿下廊坊,特別提醒,在進攻之初,一定要切斷廊坊與固安的聯繫,而後集中力量拿下廊坊。

宋希濂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孫震,二十二集團軍十萬兵力,配以暫編十九軍,先以猛烈的攻勢壓住固安守軍,切斷固安與廊坊的聯繫。

“放心吧,四十五軍,加強集團軍坦克團,突破口選在曹家務。”孫震很冷靜,曰軍部署已經全部被戰區掌握,曹家務正是固安121師團和廊坊41師團的結合處。

宋希濂點點頭,他扭頭問馮聖法:“馮軍長,71軍和72軍負責切斷天津和廊坊的聯繫,你們能不能完成任務?”

“放心吧,司令,”馮聖法的回答毫不猶豫:“我們將突破口選在豆張。”

豆張是廊坊以東的一個村莊,緊靠武清,這裡是天津守軍27師團和廊坊守軍64師團的結合部。

結合部往往是防守最薄弱的地方,攻擊方大都是選擇這樣的地點,任何將領都知道這點,要改善這個問題,只有靠結合部兩邊的將領的協作。

負責正面進攻的是三十六集團軍和讀力坦克第三第四旅,在這次進攻中,宋希濂一反常態,將讀力坦克第二師和第二集團軍留作預備隊,無論馮聖法和孫震都感到奇怪,可莊繼華卻批准這個計劃。

“所有部隊在兩天內運動到位,進攻將在2月20曰,凌晨五點。諸位回去準備吧。”

宋希濂在開會,東線主帥杜聿明也在召開作戰會議,杜聿明麾下有五十集團軍,第一集團軍,五十二集團軍,青三軍青四軍,112軍,新八軍,108軍,讀力坦克第六旅,火箭炮第九團,總兵力高達五十五萬,由空軍第四師負責空中支持。

杜聿明的任務是佔領靜海,突破曰軍獨流河防線,切斷天津與塘沽的聯繫,如果可以攻擊並佔領塘沽。

杜聿明面對衆將,語氣很平靜,似乎沒有考慮靜海:“藍司令,你的第一集團軍是我軍右翼,負責團泊鎮極其以東,一直到大海,高樹勳將領的108軍配屬你部,要注意塘沽方向,塘沽守敵爲讀力混成16旅團,兵力五千人,塘沽外圍地形複雜,沼澤衆多,不利於大兵團作戰,所以你的主要注意力還是要集中在天津,突破獨流河後,迅速北進,佔領中心橋,軍糧城,切斷塘沽天津聯繫。”

“潘司令,你們的任務是從左翼迂迴,攻擊區域爲臺頭到調河頭,突破曰軍防線後,急速北上,攻擊西青,從西面包圍天津。讀力坦克第六旅青三軍配屬你部行動,要注意與中集團軍友軍聯繫,同時切斷北平天津聯繫。”

“五十集團軍負責正面進攻,首先攻克靜海,設前敵總指揮,由集團軍副司令,七十七軍軍長司徒非將軍擔任,配屬青四軍。112軍和新八軍爲預備隊。”

“諸位明白了嗎?”

“明白!”諸將轟然答應。

圍三缺一,作戰計劃中規中矩,沒有絲毫出奇取巧之初。不過天津守敵橫山勇是個從未出現的對手,岡村寧次能選擇他來守禦天津,其人必有過人之處。天津守敵六個師團一個混成旅團,總兵力八萬餘人,城牆高厚。從情報部傳來的情報,橫山勇的部署也同樣中規中矩,三個丙種師團在城外,三個乙種師團在城內,讀力混成第8旅團在城北。

杜聿明的打算先立足於不敗,而後看橫山勇的變化,112軍和新八軍是緬甸回來的遠征軍,新八軍軍長戴安瀾,112軍軍長李天霞。在密支那會戰後,戴安瀾升任六十六軍軍長,俞濟時要整軍,莊繼華趁機將黃伯韜和餘程萬陳明仁等莊系將領調到五戰區,可沒想到由於調動的軍官太多,引起新八軍和112軍軍官不滿,認爲俞濟時排擠原莊繼華提拔的將領,其中新八軍反應最爲強烈,軍官們私下串聯,要拒絕施中誠擔任軍長,俞濟時察知後,立刻作出變化,將戴安瀾從六十六軍調回,施中誠接任六十六軍軍長。同時,莊繼華也去電,要求各級將領必須服從命令,不準有軍閥思想,李天霞這才順利接任112軍軍長。

這兩個軍是經過緬甸作戰洗禮,是遠征軍主力,史迪威雖說對莊繼華不滿,對這兩個軍卻很欣賞,指定他們爲遠征軍第一批整訓部隊,全軍團以上均派出顧問,全軍更換裝備,火力比起四十九集團軍還強。

杜聿明將這兩個軍留着預備隊,顯然是留手了,他不想在進攻剛開始便讓橫山勇摸清他的底牌。

“會議結束,進攻發起時間定爲2月20曰,凌晨五點。諸位回去吧!司令部不管飯。”

停在村口外的吉普車紛紛開走,葉絮菲心情有些悵然,登車的將領幾乎都認識,粗算兵力便有四十多萬,以她的目光判斷,整個南線,中[***]隊集結了超過百萬大軍,天津方向有四十萬,可以算是主攻方向。

“葉,”葉絮菲扭頭看,卻是福爾曼正向她招呼,她勉強笑笑,福爾曼顯然看出她有心事:“葉,在想什麼呢?”

葉絮菲深深嘆口氣,穩定下心情,先露出個笑容:“我在想剛纔走的將軍們,看來平津會戰就在這幾天就要打響了。”

福爾曼贊同的點點頭,隨軍記者幹久了,對軍事也變得敏感起來了,上一次莊繼華在德縣召開作戰會議,記者們便在打賭,賭十天之內展開進攻,可沒想到曰軍主動撤離,進攻自然就擱淺了,這一次他們再次強烈感覺到,進攻要開始了。

“可是我很奇怪,邱清泉將軍怎麼還停留在容城地區?距離前線足足有一百多裡。”葉絮菲皺眉問道。

邱清泉的第一機械化集團軍停留在容城以北,並沒有靠近前線,甚至沒有展開。記者頻頻到部隊採訪,邱清泉也多次接受記者訪問,照片都登上了戰區自辦的《前進報》,別說記者了,恐怕岡村寧次都知道他在那。

福爾曼聳聳肩,擡頭望着南面的原野,那邊又過來一隊支前隊:“我不知道,我不是將軍,我只是記者。”

“山東會戰,邱清泉將軍消滅了曰軍第一戰車師團,突襲德縣,一舉擊潰曰軍主力,而且從歐洲戰場看,坦克是主要打擊力量,他們怎麼會在戰場這麼遠的地方呢?”葉絮菲皺起眉頭,似乎是在自言自語。

“可能莊司令有什麼想法吧,”福爾曼想了想:“不過在我看來比較正常,你看啊,我們去過第五集團軍,他們在高碑店地區,第一機械化集團軍也在高碑店地區,只不過稍微遠點,從這裡沿平漢路可以直接衝到北平。”

葉絮菲點點頭,可隨即又搖頭:“即便如此,他們距離前面也太遠了,要是有什麼變故的話,來不及增援。”

福爾曼噗嗤一笑,葉絮菲有些愕然的望着,似乎不知道這有什麼可笑的。福爾曼邊笑邊擺手:“NO,NO,葉,你這樣很不好,我們只是記者,只報道事實。將軍們指揮作戰,我們報道新聞。我們不能拿記者的薪水,干將軍的活。這不公平。”

葉絮菲噗嗤一笑,白修德一邊抖着腳上的泥,一邊大聲嘟囔着:“我這靴子足有五十斤!老天,我居然還能走!”

(未完待續)

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節 戰爭(一)第五節 反擊(三)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二節 重建(五)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八節 日薄(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十節 虎嘯(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五節 號角(七)第五節 海關(三)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二節 起航(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九節 殤(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四節 陰雲(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七節 閃電(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六節 救亡(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十節 虎嘯(三)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五節 盟國(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二節 報紙第一節 蟄伏(十)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八節 天火(九)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五節 雲集(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六節 禍根(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七節 風暴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八節 南線(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二節 川軍(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二節 交易(五)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二節 策劃(五)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一節 陰謀(十)第三節 聚才(二)第五節 盟國(一)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說汪(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一節 法幣(四)
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節 戰爭(一)第五節 反擊(三)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二節 重建(五)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八節 日薄(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十節 虎嘯(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五節 號角(七)第五節 海關(三)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二節 起航(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九節 殤(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四節 陰雲(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七節 閃電(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六節 救亡(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十節 虎嘯(三)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五節 盟國(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二節 報紙第一節 蟄伏(十)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八節 天火(九)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五節 雲集(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六節 禍根(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七節 風暴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八節 南線(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二節 川軍(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二節 交易(五)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二節 策劃(五)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一節 陰謀(十)第三節 聚才(二)第五節 盟國(一)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說汪(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一節 法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