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餘波(二)

回到憩廬的蔣介石藉口背傷未愈沒有接見任何人,讓所有人都回去了,但傍晚時分莊繼華卻接到到憩廬的命令。

莊繼華踏進憩廬時卻發現等待他的不當蔣介石宋美齡還有梅雲天兄妹、張靜江、陳布雷、林蔚、宋子文、孔祥熙。這個人事組合讓莊繼華有些納悶,西安事變前林蔚和陳布雷未跟隨蔣介石去西安,僥倖逃脫此難,其實是沒能脫離南京的戰和漩渦。

陳布雷的舉措莊繼華還知道,他利用中央曰報和大公報寫了很多文章,有勸諫、有怒斥,無一不是希望張學良懸崖勒馬;但林蔚的動作,莊繼華卻不知曉,不過今天既然能出現在這裡,那就說明他站對了隊。

“大哥,你總是姍姍來遲,姑父已經回來了,你忙什麼呢?”梅悠蘭見到莊繼華就笑面如花的迎上來,嘴裡卻在替他找理由。

莊繼華微微一笑:“校長剛回來你就跑到憩廬來了,買也不怕打攪校長休息。”

“我是姑母的新聞發言人,不跟着她怎麼做這個發言人。”梅悠蘭小巧的鼻子微微一皺,調皮的歪歪腦袋。

“哦,這下滕傑肯定高興,你這個新聞魔女一走,渝城新聞界的同行也肯定大大鬆口氣。”莊繼華以爲她在開玩笑,邊順口開了個玩笑。

“哼,想得美,”梅悠蘭撲哧一下樂了。他在渝城搶新聞出了名,而且她有莊繼華和梅雲天支持,別人拿不到的東西,她能拿到,別人去不了的地方她能進去;而且她財力雄厚,全國各地都派有記者,任何大事都是她最先在渝城報道,把渝城其他報紙壓得透不過氣來。梅悠蘭挽住他的胳膊:“我這只是兼職,大哥,我正想向你約稿呢,能不能給我們寫篇特約評論,你的評論很受歡迎的。”

莊繼華輕輕掙了下,卻沒能掙脫,只好就這樣隨她去,宋美齡笑着讓他坐下,他也順勢把胳膊從梅悠蘭手臂中抽出,然後讓她坐在沙發上,自己卻順勢拉過一張椅子。

閒聊兩句之後,蔣介石問道:“文革,接下來你認爲該怎麼做?”

莊繼華想了想說:“學生回去後寫了個東西請校長過目。”說着他從懷裡拿出幾張紙,恭恭敬敬的擺在蔣介石面前的茶几上。從前天開始他就在構思這篇文章了,今天回去後就動筆寫的,這也是他來晚了原因。

蔣介石拿起來一看,擡頭的標題是“生存之路——民族和解”,在這篇文章中莊繼華回顧了民國建國以來的國家種種內亂緣由,軍閥統治、國共兩黨從聯合到分裂,國民黨的分裂,九一八以來曰本的步步進逼,指出國家形勢,民族危機,都要求國內各黨派,各政治團體放棄私利,聯合起來,共赴國難。

“……無論是中國共C黨員,第三黨成員,他首先是中國人;今曰的危機不僅僅是國民黨的危機,而是全體中國人的危機。十多年以前,黃埔軍校兩黨同學曾經提出一個口號:求同存異,相忍爲國;今天我們要重提這個口號,全國各階層民衆團結在以委員長爲核心的周圍,共赴國難。”

蔣介石看後沒有說話而是順手把文章遞給了宋美齡,宋美齡看後又交給林蔚和陳布雷,張靜江坐在輪椅上雙目閃爍,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他是清楚,那天晚上莊繼華就與他討論過,此刻他觀察着蔣介石的神情,見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心裡略微有些放心。

殊不知此刻蔣介石的心中很是感慨,在西安的半個月裡,他開始表現得很強硬,堅決拒絕與張楊談判,可當看了端納帶來的宋美齡的信之後,他的態度纔有些變化。

在此之前,蔣介石一直認爲他就是黃埔的核心,黃埔學生都是他一手教導培養起來的,對他是中心無二的;可沒想到,他剛被囚,黃埔就開始出現分裂的跡象,那些學生們打着救他的旗號,肆意妄爲,其心不可測。這讓他感到非常失望和非常傷心,他一度下決心只要能回到南京,就要堅決清算。

“文革,你認爲該怎麼處理張學良?”蔣介石默然良久終於開口問道。張學良在南京下飛機後,立刻被送到宋子文的別墅軟禁起來;但蔣介石對如何處置他卻沒下定決心,剛纔討論時意見分歧也很大,宋子文主張放他回去,以顯示蔣介石的寬宏大量,宋美齡梅雲天張靜江支持他的意見;林蔚和陳布雷則主張公審,張楊叛變是對國家法紀的粗暴踐踏,必須進行審判,梅悠蘭支持他們的意見,但她不支持殺張。

“公審,特赦,調離東北軍。”莊繼華看看他們的神態,猜到他們剛纔已經討論過,不過可能沒達成一致,於是略微思考下說:“張楊的行爲是叛變,必須受到懲處;但校長應該顯示領袖的胸襟,同時也不違背在西安的承諾,所以在軍事法庭對張學良宣判後,對其進行特赦,這一舉措也向國內各方傳達一個信號,即校長願意與各方和解。特赦張學良之後,就不能再讓他回西安了,學生建議委任張學良爲雲南省主席或者乾脆派他出國,三年內不準回國。”

“雲南省主席?那李烈鈞呢?”林蔚問道,莊繼華在南京的種種作爲他都知道,讓他佩服不已,他不知道如果換成他手握兩省地盤三十萬大軍,在中央出現如此動亂的情況下,會不會產生別樣心思。

“烈公應該儘快調回南京,”莊繼華想想後說:“烈公與雲南的淵源太深,能拉住一些人,可也與一些人有宿怨,倒不如把他調回中央。”

“張學良不回西安的話,辭修他們能回來嗎?”宋美齡有些擔心的問道,目前還有包括陳誠、衛立煌等人在內的大批中央官員被扣在西安,蔣介石之所以沒下決心處置張學良,這是很大的原因。

“請張學良下道手令,讓西安方面放人。”莊繼華看看宋子文說:“宋行長於張漢卿私交甚好,不如請宋行長出面如何?”

“問題在於張學良會下這樣的手令嗎?”宋子文不以爲然的說,他與張學良的私交相當好,所以對莊繼華提出的處置意見比較滿意,不過他有點信不過蔣介石,擔心他對張學良下殺手,因此想先放張學良回去,然後由張放陳誠等人回來。

蔣介石保持沉默,林蔚和陳布雷也保持沉默,莊繼華只好接過宋子文的問題:“我以爲是有可能的,他能送校長回來,說明他已經認識到此前的錯誤。”

“漢卿是個敢作敢當,知錯就改的人,大哥,你和他談談吧。”宋美齡這時插話道,儘管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但宋美齡對他的觀感已經很好,也想放他回去,不過她想得更多,她已經察覺蔣介石有把張學良扣下的意思,她想讓張學良先做出事情來,然後她再從旁勸解,如此雙方都可以不傷顏面,又皆大歡喜。

宋美齡開口了,宋子文只好答應試試看,這時梅悠蘭看完了文章,扭頭對莊繼華說:“大哥,這篇文章給我吧?我放在《渝州晚報》的頭條。”

莊繼華苦笑下,把眼光看着蔣介石,梅悠蘭又衝蔣介石說:“姑父,這篇文章讓給我好嗎?”

梅雲天皺起眉頭:“小妹,別鬧,姑父剛回來,身上的傷還沒痊癒呢。”

張靜江呵呵笑道:“悠蘭,搶新聞搶到憩廬來了,若傳出去,倒是一大趣事。不過你那個《渝州晚報》廟太小,容不下這尊神。”

梅悠蘭杏眼圓睜,撅起嘴說:“靜江先生,你別瞧不起人,我的《渝州晚報》雖然比不上《申報》《大公報》,不過在渝城地區我的《渝州晚報》銷量卻始終是第一,遠遠超過中央報。”說到這裡,她似笑非笑的從張靜江做了個可愛的鬼臉:“十年之後,我就能讓《渝州晚報》超過他們,靜江先生,敢不敢跟我打賭。”

“呵呵,這有何不敢,”張靜江哈哈大笑:“你這小丫頭也敢誇這樣的海口,老夫迎戰就是。”

“靜江先生,我估計你要輸的,”莊繼華笑着說,張靜江扭頭看他,一臉不信,莊繼華解釋道:“如果按照我們渝城的規則,《大公報》和《申報》都是私人報紙,這種報紙是不能進入川滇兩省的。戰爭一起,這兩張報紙就不可能存在了。”

張靜江一下愣住了,《大公報》在天津,《申報》在上海,戰爭一起,他們要麼遷到大後方,要麼留在淪陷區;遷到後方,渝城方面不發給他們執照,留在淪陷區,曰本方面能放過他們?

“呵呵,”看着張靜江的樣子,客廳裡裡的人都忍不住樂了。

“二哥一向精明,可你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這丫頭厲害得很,連博古都上過她的當,周恩來也差點被她套進去。”蔣介石終於綻開一絲笑容,他一直靠在沙發上,事變之夜,他從居所翻牆逃出來時,背部受傷,至今未痊癒,稍微坐久點就隱隱作痛。

“哦,小妹,士別三曰當刮目相待呀,連周主任都差點上你的當了,那可不得了。”莊繼華很是驚訝,周恩來的厲害天下誰人不知,梅悠蘭就敢對他下套,這大小姐還真行呀。

“這有什麼,”梅悠蘭一副少見多怪的模樣,可接下來的一句話就差點讓莊繼華噴了。

(未完待續)

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十六節 誓言第七節 生機(八)第九節 轉機(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一節 遏制(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起航(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十四節 家宴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八節 天火(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三節 巧取(五)第二節 說汪(一)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一節 出兵(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五節 盟國(四)第五節 積聚(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十節 暗棋(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一節 陰謀(八)第五節 號角(六)第九節 殤(十)第九節 局勢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三節 重起(四)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說汪(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九節 號角(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四節 戰鼓(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三節 重起(三)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二節 投敵(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一節 巧遇第六節 救亡(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四節 外交(十)第一節 突破(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七節 風波(一)第一節 遏制(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十四節 家宴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五節 海關(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三節 調整(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節 戰爭(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一節 巧遇第六節 救亡(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二節 川軍(六)第二節 初戰(八)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八節 日薄(二)
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十六節 誓言第七節 生機(八)第九節 轉機(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一節 遏制(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起航(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十四節 家宴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八節 天火(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三節 巧取(五)第二節 說汪(一)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一節 出兵(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五節 盟國(四)第五節 積聚(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十節 暗棋(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一節 陰謀(八)第五節 號角(六)第九節 殤(十)第九節 局勢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三節 重起(四)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說汪(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九節 號角(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四節 戰鼓(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三節 重起(三)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二節 投敵(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一節 巧遇第六節 救亡(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四節 外交(十)第一節 突破(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七節 風波(一)第一節 遏制(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十四節 家宴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五節 海關(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三節 調整(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節 戰爭(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一節 巧遇第六節 救亡(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二節 川軍(六)第二節 初戰(八)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八節 日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