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議戰(一)

徐州,自古皆爲四戰之地,從劉項相爭到今天,兩千年裡,此地皆飽經戰亂,當地的人民早就積累了豐富的應變經驗。南京保衛戰一開始,徐州極其附近的居民就開始外逃。儘管南京保衛戰勝利的消息也沒能阻止他們的外逃腳步。

絡繹不絕的外逃人羣讓徐州的市面變得有些蕭索,街上行人腳步匆匆,暖和的春風吹在人身上依舊冰涼冰涼的。

不過最近徐州市民安心了不少,徐州附近出現大批軍隊,連附近幾個縣都住滿了,市民們私下裡估計總數有幾十萬,這些部隊給市民增加了不少話題。

“….,我瞧,老天爺,一溜大炮,遠遠的看不到頭,小鬼子這次可要倒黴了。”

“我聽說這次率部隊來的是南京守城的莊繼華,小鬼子在南京吃了他的大虧。”

“那南京不是一樣丟了嗎?”

“這你就不懂了,這叫以啥,換時間,報上說了的。”

“以空間換時間,剃頭三,你認得字嗎?知道上面寫的啥嗎?”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街上每天都有讀報的,學生娃們,每天都在街上讀報,我不識字,他們識呀。”剃頭三一邊在別人腦袋上忙活,一邊與人閒聊,倒不怕把別人的腦袋剃壞了。

“來了,來了。”一個小夥子急匆匆的從門外衝進來。

剃頭棚裡的人立刻跑到門外,從街的那頭過來十幾匹馬,這些馬走得不快,很悠閒的在大街上散步。

“誰呀?你們誰見過?”

“看軍裝,除了李司令外,誰官大就是誰。”

那羣馬慢慢走近,可觀看的街坊們失望的發現,很難分清誰是他們要找的目標,這些人穿着都差不多,遠遠的軍銜根本看不清。

“莊司令,旗開得勝,再造大捷!”忽然有人大聲叫道。

突然出現的聲音,讓馬羣中幾個士兵警惕的望向這邊,中間的一個軍官卻毫不在意的向他們揮揮手,人羣一下熱鬧起來。

“教訓教訓小鬼子!”

“莊司令!打他狗曰的!”

“莊司令!殺光小鬼子!”

“弟兄們,回來徐州父老給你們擺慶功酒!”

一個軍官策馬走出人羣,在衆人面前勒住馬,馬上軍官抱拳向衆人施禮:“感謝諸位父老鄉親,保衛徐州,光靠軍隊是不夠的,還需要大家的羣策羣力,我們一起在徐州再給小曰本一個教訓,好不好!”

“好!狗曰的小曰本,只要敢來,打他狗曰的!”

“徐州是我們的家,保家衛國責無旁貸!”

“莊司令,只要您一句話,沒說的!”

“文革,我在這大街走了一個多月,沒見百姓如此激動,情緒如此高漲。”

莊繼華回到隊伍中後,李宗仁微笑着對他說。他一到徐州就發現,徐州市內人心惶惶,市面蕭條,大批市民外逃,爲了穩定人心,他就每天騎馬逛街,這樣逛了將近一個月,外逃的人才減少了,不知道是能逃的人都逃走了,還真是他巡街的效果。

“只要我們多打勝仗,民衆的情緒還會更高。”莊繼華淡淡的說。他是前天趕到徐州的,蔣介石離開蚌埠後,他沒有立刻啓程到徐州,而是繼續留在蚌埠組織總結。

這是莊繼華的老習慣,每次戰後都要搞總結,從士兵個人戰術到班排連戰術,各級都要總結。南京之戰,包括了防禦進攻兩方面,這兩方面都要總結。

總結還沒完,從四川來的十萬新兵也到了,這批新兵迅速補充到部隊;說來這十萬新兵能安全送到花費的心思可不小,沿途打這批新兵主意的可不少,幸虧到武漢後,與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結伴而行,其次這些新兵都願去四川出來的部隊,這才安全走到。

補充新兵後,莊繼華又佈置了新兵訓練,要求各部隊儘快把這些新兵訓練出來。做完這些之後他才啓程到徐州。

“是呀,你在南京與曰本人交手,對曰本人的戰術怎麼看?”李宗仁邊問邊向四周打量,四周民衆情緒依然很激烈,他隨意的揮揮手,答覆民衆的歡呼。

從剃頭棚爆發的歡呼在這條街上擴散,沿途的商販行人都在向這羣軍人歡呼,四周負責警衛卻繃緊了神經,一手摸在腰間的駁殼槍上,把羣衆攔在馬隊之外。

莊繼華面帶微笑的向四周頻頻點頭,人羣更的聲音太大,李宗仁的話他沒聽出清楚,自顧自的說:“南京和淞滬消滅了十多萬曰軍,如果我們再打幾個這樣的消耗戰,曰軍的攻勢就必然放緩,兵力不足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也就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了。”

“淞滬南京我們消耗的兵力也同樣多,當年你建議廣西搞預備役,我們搞了十年,成功建起了預備役,你在四川也搞了預備役,可中央卻沒有,部隊消耗補充極慢。”李宗仁嘆口氣說,不過看到眼前的場景,他依然有些興奮。

莊繼華這次聽清了,他也只有嘆口氣,在蚌埠時他也向蔣介石建議儘快在全國其他地區建立起預備役,蔣介石雖然同意,但卻又把這件事交給民衆訓練部,天知道,陳公博什麼時候能建起,其實在他心中,最好人選是鄧演達,但這個話卻暫時無法向蔣介石說。

出了這條街,總算安靜了一些,李宗仁又提起曰軍的戰術,莊繼華說:“曰軍的戰術其實很簡單,充分發揮他們的火力優勢,比較而言,曰軍的進攻戰術更靈活一些。不過總體來看,曰軍的戰術都比較呆板,進攻時不是波浪隊形就是後三角隊形,防守時,土工作業較差,戰壕和碉堡構築不夠堅固。不過曰軍單兵戰術很很強,士兵經過嚴格訓練,槍法精準,白刃格鬥能力很強,一對一單兵格鬥,取勝的大多數是他們。”

“曰軍軍官的戰術意識很強,即便是低級軍官也能根據戰局發展作出戰術調整。曰軍士兵作戰精神極其頑強,即便面臨絕境,也不放棄抵抗。溧水反擊時,我們突破了兩翼,但卻兩翼的殘存士兵死死拖住,以至未能及時圍殲上野。”

李宗仁臉上帶着輕鬆的笑,心中卻很沉重,中[***]隊的訓練根本無法與曰軍相比,津浦路這一仗難打呀。可轉念一想,既然這樣那他們怎麼打垮曰軍的呢?

“文革,對付曰軍有什麼訣竅沒有?”李宗仁問道。

“就戰術而言,防禦時構建大縱深防禦體系,戰前的土工作業功課要做足,戰壕至少要修五道,陣地內要建防炮洞。山地防禦中,在曰軍進攻時,主要兵力要隱藏在反斜面。此外還要注意一定要在手上保留一支預備隊。在進攻時,集中炮火首先打開突破口,乘勝擴大突破口,其次特別注意發揮衝鋒槍和輕機槍的作用。”

莊繼華侃侃而談,李宗仁心中卻苦笑不已,你們四十九集團軍的裝備好,可以打這樣的戰術,可其他部隊呢,根本沒法打這樣的戰術。

不過既然你的幾十萬軍隊都到了第五戰區,有了這批精銳之師,應該有能力與曰軍較量一番了。

回到司令部,參謀長徐祖貽正在房間裡心急火燎的,看到他們回來,急忙迎上來。

“李司令,莊副司令,韓復榘從德縣撤退了,而且還放棄了陵縣、寧津、樂陵,只留下惠民,主力回撤到黃河南岸。”

李宗仁和莊繼華都同時一愣,韓復榘怎麼撤得這樣快,李宗仁皺着眉頭,擡步向作戰室走去,邊走邊問:“敵情有什麼變化嗎?曰本人是不是增兵了?”

莊繼華心中疑惑,曰本人按理不會這麼快就發動進攻,難道華北曰軍想撇下華中曰軍單獨行動?可他隨即又否決了這個判斷,經過南京之戰,曰軍不該這樣大膽。

“沒有變化,第十師團剛在天津登陸,第五師團還滯留在上海,當面曰軍兵力沒有變化。”徐祖貽說。

李宗仁停下腳步,轉身看着他,徐祖貽苦笑着攤攤手,莊繼華說:“韓副司令前段時間打得挺好,山東軍民讚譽四起。”

“文革,你剛來,這韓副司令呀…,唉。”徐祖貽嘆口氣,他在第一次長城抗戰時就與莊繼華有過接觸,私下裡很是佩服這個年青的副司令的韜略,長城抗戰能打出那樣個結果,全是他運籌帷幄的功勞。只是沒想到在自己在第五戰區當參謀長,他也到第五戰區當副司令,倆人可以再度攜手。

“怎麼?”莊繼華心中咯噔一下,難道韓復榘不服從命令,有保存實力的舉動,這還是第一次遇上。

無論是淞滬,還是南京,參戰的地方部隊和中央軍都沒有保存實力的念頭,無論桂系的二十一集團軍,還是川軍二十四集團軍,滇軍五十七軍,劉建緒的湘軍,都毫無保留的投入全力,各地方實力派首領也全力支持。

如果韓復榘爲保存實力,不服從命令,那津浦路防禦戰就很難打了。

“德縣附近原是曰軍第十師團佔領,第十師團調走後,德縣,陵縣,寧津等地只剩下一個守備隊,總共只有兩個大隊,另外還有部分僞軍,兵力十分空虛,曰軍將主力放在德縣,其餘幾個縣全是僞軍,韓復榘發起反攻,這些僞軍就放棄縣城逃到德縣,所以幾乎是一槍未放就奪回了幾個縣。”

聽完徐祖貽的介紹,莊繼華這才恍然大悟,所謂魯北大捷的真相原來是這樣,難怪以三集團軍的七八萬人馬居然拿不下德縣,恐怕韓復榘根本就沒看到德縣城牆。

(未完待續)

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二節 交易(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五節 積聚(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一節 遏制(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一節 辦學(三)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二節 沙基(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五節 友人(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六節 和約(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五節 積聚(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七節 誤判第八節 日薄(八)第十節 虎嘯(十)第九節 殤(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一節 突破(六)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一節 法幣(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一)第一節 蟄伏(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十節 暗棋(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三節 交易(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三節 戰鼓(四)第三節 暗戰(四)第八節 離校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一節 奪軍(二)第十節 暗棋(五)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九節 殤(八)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十節 撤退(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一節 突破(一)第三節 重起(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三十節 軍議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十一節 圈套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四節 牛人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三節 暗戰(七)第十節 暗棋(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一節 返川(四)第十節 餘波(五)第十節 風雲(五)第七節 閃電(四)第一節 蟄伏(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四節 視察(三)
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二節 交易(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五節 積聚(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一節 遏制(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一節 辦學(三)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二節 沙基(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五節 友人(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六節 和約(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五節 積聚(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七節 誤判第八節 日薄(八)第十節 虎嘯(十)第九節 殤(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一節 突破(六)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一節 法幣(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一)第一節 蟄伏(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十節 暗棋(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三節 交易(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三節 戰鼓(四)第三節 暗戰(四)第八節 離校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一節 奪軍(二)第十節 暗棋(五)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九節 殤(八)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十節 撤退(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一節 突破(一)第三節 重起(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三十節 軍議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十一節 圈套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四節 牛人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三節 暗戰(七)第十節 暗棋(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一節 返川(四)第十節 餘波(五)第十節 風雲(五)第七節 閃電(四)第一節 蟄伏(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四節 視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