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奪軍(四)

從周主任那裡莊繼華總算得到確實消息,蔣介石在衛戍司令部下新成立情報科,任命他爲科長,還把他的軍銜長了一級。副科長有兩個,一個依然是賀衷寒,另一個是從二團調來李安定。其他就是莊繼華在汕頭聯絡組中的人,花春、伍子牛、趙漢傑等人,當然蔣介石還沒有把王小山和範漢傑弄來亮相,鄧文儀則正式脫離情報科。

拿着這個任命,莊繼華心中涌出強烈的不安,周主任見他有些心不在焉,以爲他擔心情報科的工作,便告訴他需要什麼人可以找他,蔣校長吩咐過情報科的人員配備可以優先,莊繼華心中苦笑一下,優先?情報人員什麼時候可以拿到陽光下討論了,而且蔣介石早有吩咐。

話到嘴邊,周主任桌上的電話響了,周主任拿起電話聽到剛聽兩句便示意他等會,莊繼華順勢改口道周主任您忙,我先去科裡看看。

走到門邊時,他聽見周主任說道:“太雷同志,會議主要討論什麼問題,能不能先透露一下。”

鮑羅廷從燕京回來後仍然住在靠近東校場的別墅中,孫中山去世後,他在廣州的政治地位不降反升,家裡經常人滿爲患,周EN來到別墅後依然等了半小時才見到鮑羅廷,與他一同接見的還有譚平山、陳延年、林祖涵、鄧中夏等人。

進了小書房,衆人才看見加侖也在書房中,顯然他也要參加這次會議,這讓大家更感到非同尋常。加侖是廣東政斧的軍事總顧問,只負責軍事問題,鮑羅廷是政治總顧問,不過仿造蘇俄黨指揮槍的原則,鮑羅廷在顧問團的地位要高於加侖。孫中山吃過軍人專權太多的虧,對軍人干政持有戒心,故而加侖在廣州一般不參與政治問題,只專注于軍事。

待衆人落座之後,鮑羅廷從書桌後面站起來,他今天穿着一件俄羅斯樣式的襯衣,被遭手慢慢從桌後踱出來。

“同志們,今天請大家來是要給大家通報一件事。”在座的都注意到鮑羅廷用的是通報,而不是討論。

“汪精衛同志提出的成立國民政斧的事情,經過我與廖仲愷、胡漢民、許崇智的討論,我們認爲成立國民政斧的時機已經到了,幾天以後將召開國民黨的中央常委會,在這個會上將討論國民政斧的組織條例,順便說一下,這個綱領將由廖仲愷同志委託陳公博同志起草的。”

鮑羅廷的話在衆人中沒有引起什麼波動,在座的都是廣州的[***]高級幹部,大多數也在國民黨中也擔任高級幹部,鮑羅廷他們小範圍內的討論早就泄露出來了。鮑羅廷見沒什麼反應,心中明白他們已經知道了,於是便不在廢話,直奔主題。

“今天召集大家開會的主要問題是,今後的工作方向以及國民政斧中的人事。國民政斧擬採取主席制,下設三個部,外交部、財政部、軍事部。另外還要成立軍事委員以便對軍隊實行領導。”

軍事委員會也是仿造蘇俄制度,在體制上保證黨指揮槍。對於這點在座的人都明白,不需要鮑羅廷再解釋什麼,大家都在等鮑羅廷說明會議的議題。

“我請大家來討論的是我黨是否要參加國民政斧,另外就是軍隊整頓的問題。”

鮑羅廷的話說完之後,周EN來就明白了,鮑羅廷真正要討論的是軍事委員人選,更確切的說這是在考慮要扶持誰的問題。按照蘇俄制度,黨的主席是軍事委員會主席的當然人選,其他的這是重要的政治軍事領導人,目前廣州的政治領導主要是三個: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軍事領導人則主要是:許崇智、譚延愷、蔣作賓;其他的朱培德、程潛、蔣介石算是次一等的,過了就要算柏文慰、李濟深、李福林等人。可是按照地域劃分就複雜了,代表粵軍的許崇智,代表滇軍的朱培德,代表湘軍的譚延愷、程潛,代表黨軍的蔣介石。以實力論廣東軍隊實力首推許崇智,許崇智收編了大批陳炯明餘部,使粵軍實力迅速躍升爲各軍之冠;其次要數譚延愷的湘軍;再下來就要數蔣介石的黨軍,黨軍主要是成軍時間太短,平定劉楊後蔣介石收編滇軍俘虜成立了第四團,黨軍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政治上,他的中下級軍官全是黃埔軍校出身,政治覺悟高,部隊戰鬥力強。

“我黨當然應該參加政斧。這事還用得着討論嗎?”周主任正想着,就聽見譚平山有些奇怪的問。

聽到他的話,周主任心中搖頭,譚平山太老實了,鮑羅廷這麼問肯定是因爲國民黨方面不希望[***]參加政斧,國民黨想讀力執政。

果然,陳延年皺眉問道:“難道國民黨不希望我們參加政斧?”鮑羅廷點點頭。

“胡漢民告訴我,目前局勢下[***]員參加政斧容易受人指責,引起不必須要的麻煩,再說國民政斧是在國民黨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員參加國民黨中央就行了,用不着非要參加政斧。”

鮑羅廷的話讓衆人有些意外,鄧中夏生氣的站起來質問道:“國共合作是總理身前制定的,怎麼總理屍骨未寒他們就要否定國共合作?”

“鄧,不要激動,他們目前還沒有形成決議,只是私下裡與我討論,應該是想看看我們的態度再作決定。”鮑羅廷安撫鄧中夏道。

“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國民政斧內應該有我黨的一席之地,否則國共合作從何談起。”林祖涵也不贊成。

“鮑顧問,我黨可以不派人加入政斧,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他們傳話的目的是什麼?是試探還是其他?”陳延年問。

“是這一屆還是以後也這樣?”周主任補充了句。

鮑羅廷沒想到在廣州的[***]幹部都不贊成不加入政斧的提法,他有些後悔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討論,應該與上海的陳獨秀商量,他會明白我的苦心的。

“這個還說不清楚,不過我認爲應該是這一屆的問題。”鮑羅廷決定先把這個問題撂下,暫時不忙作出決定。

但鮑羅廷這話讓參加會議的人大爲不滿,這種事情怎麼能用不清楚來搪塞呢?

陳延年很快對鮑羅廷的話作出反應。

“我認爲我黨應該堅決反對這種提法,應該堅決爭取在政斧內的職位。就算部長職位不能爭取到,部長下面的秘書職位也可以。”

“這是明顯的右派言論,馮自由等人走後,胡漢民就成了廣州右派的頭子。”鄧中夏火氣很大,這種問題應該當場反擊,怎麼還能拿到黨的會議上討論呢?他對鮑羅廷的偏向國民黨的做法很不滿意。

“我也認爲這樣做不妥,國共合作,怎麼體現國共合作;當初總理改組國民黨,我黨是參與了的,現在國民黨中央就有我們的同志在工作,組建政斧我黨也應該參與,這才能體現國共合作。”譚平山這時也表明自己的態度。

鮑羅廷沒想到自己的搪塞反激起他們的不滿,連忙補救道:“我認爲他們的意思是僅僅是這屆政斧[***]方面就不派人蔘加了,主要是成立的三個部均非[***]同志所擅長,待以後成立其他部門時,[***]再派人蔘加。”

鮑羅廷的這番話讓衆人將信將疑,因爲剛纔鮑羅廷明確說他也不清楚,怎麼突然又轉變了。趁着衆人還沒考慮清楚該怎麼表示自己的疑問的時候,鮑羅廷立刻拋出會議的第二項議題。

“國民政斧成立後下一步就要進行軍隊整頓,我的設想是以一支部隊爲核心,依靠它對廣東軍隊進行整頓,我先聽聽你們的意見,選擇那支部隊爲核心。”

所有中國人都沉默的看着加侖,加侖是軍事總顧問,對廣東的軍隊他最瞭解,在這個問題上最有發言權。

加侖剛纔一直沒說話,按照分工政治問題由鮑羅廷負責,他只管軍事。對於軍隊鮑羅廷是很重視的,他認爲廣東的有些軍隊還不是革命軍隊,還停留在僱傭軍的階段,有必要對廣東軍隊進行整理。可整理需要一支部隊爲核心,他與鮑羅廷的分歧就在這裡。他認爲粵軍實力強大,以它爲核心可以減少很多阻力;可鮑羅廷認爲許崇智是一箇舊思想很重的軍人,以粵軍爲核心,恐怕達不到將軍隊革命化的目的。他們之間已經爭論幾次,始終無法統一認識,兩人都通過各自的渠道向莫斯科反映,現在正等待莫斯科的回答。

加侖認爲這樣的會議根本沒有意義,只要等莫斯科的電報就行,可此刻見衆人都看着他,加侖也只好表明他的觀點。

“在廣東各軍中許崇智將軍的部隊實力最雄厚,若以他爲核心,再加上蔣介石將軍的部隊,廣東的軍隊中就有超過一半得到整頓,這樣可以縮短整頓部隊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我有不同意。”周主任立刻站起來說道。在場的中國人中只有他在軍隊中工作,在這個問題上最有發言權:“許崇智的粵軍距離革命軍隊的距離還很遠,在廣東各軍中最有革命精神的是黨軍,所以我認爲應該大力加強黨軍,以黨軍爲核心。”

“EN來,整頓軍隊風險很大,稍不留意就會引發叛亂,許崇智的粵軍實力最強,以他爲核心可以威懾其他諸軍,我認爲加侖將軍的意見是正確的。”讓周主任沒想到的是首先反對的是譚平山。

“正是因爲如此,纔不能以粵軍爲核心,平山同志,整頓軍隊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軍隊革命化。粵軍人數雖多,但有戰鬥力的部隊其實有限,而且平定劉楊以來,粵軍劫持廣州財源,包煙包賭包娼,與劉楊軍隊有何差別,這樣的軍隊不但不能成爲核心,還應該改造。”周主任停頓一下,又說:

“而黃埔畢業生爲主的黨軍就不同了,黨軍中下級軍官都是在黃埔中接受過革命思想教育的青年,他們朝氣蓬勃,以剷除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爲己任,部隊革命姓很強;如果這樣的軍隊不能成爲核心,我不知道當今中國那支部隊能成爲革命軍隊的核心。”

周主任話引起在座的其他人的共鳴,陳延年也表示,平定劉楊之後粵軍的表現實在不能稱爲革命軍隊,以他爲核心恐怕不妥。

鄧中夏乾脆認爲許崇智吃喝瓢賭毒,五毒俱全,根本不配稱爲革命軍人,更不能擔任革命軍隊的領導人,即便要以粵軍爲核心也應該先撤掉許崇智。

隨後周主任再度表示:“建立黃埔的目的就是爲革命培養一批青年軍官,再以這批軍官爲核心建立一支新型軍隊,現在要排除黃埔改以粵軍爲核心,恐怕廖仲愷先生首先就不會贊成,汪精衛會不會贊成也值得斟酌。加侖同志,黨軍在東征時的表現您也看見了,這樣的軍隊不值得大力發展嗎?”

鮑羅廷別墅的討論進行的激烈之時,莊繼華正在辦公室裡伏案急書,海風從窗外吹入,這個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的晚間,讓他汗流浹背,窗戶大開着,海風從窗外灌入,吹散了桌上已經寫滿文字的紙,飄落的紙上赫然寫着《川軍改造計劃》。

(未完待續)

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九節 魅影(十)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三節 結盟(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突破(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五節 反擊(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二節 川軍(四)第一節 黨爭(一)第一節 遏制(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九節 轉機(一)第七節 風波(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九節 號角(一)第七節 閃電(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七節 曙光(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六節 救亡(四)第一節 返川(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七節 閃電(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一節 黨爭(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交易(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五節 雲集(四)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五節 雲集(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五節 雲集(二)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八節 日薄(四)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一節 霧(二)第四節 戰鼓(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八節 九變(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五節 突擊(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九節 魅影(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六節 救亡(六)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四節 對策(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二節 策劃(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五節 積聚(七)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五節 反擊(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六節 救亡(十)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一節 蟄伏(十一)
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九節 魅影(十)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三節 結盟(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突破(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五節 反擊(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二節 川軍(四)第一節 黨爭(一)第一節 遏制(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九節 轉機(一)第七節 風波(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九節 號角(一)第七節 閃電(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七節 曙光(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六節 救亡(四)第一節 返川(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七節 閃電(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一節 黨爭(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交易(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五節 雲集(四)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五節 雲集(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五節 雲集(二)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八節 日薄(四)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一節 霧(二)第四節 戰鼓(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八節 九變(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五節 突擊(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九節 魅影(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六節 救亡(六)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四節 對策(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二節 策劃(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五節 積聚(七)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五節 反擊(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六節 救亡(十)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一節 蟄伏(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