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

汪精衛看着他鄭重的說:“當初東征在即,而總理又不在廣州,爲了避免廣州政局出現動盪,總理才那樣說的;其實總理對你的提議很欣賞,當時他就說這是個很有遠見的提議,而且在他老人家去世前還對我說趕跑陳炯明後,就可以成立國民政斧了。”

莊繼華心中恍然大悟汪精衛此來是爲什麼了,以楊希閔的作爲,廣州的大元帥府肯定明白叛亂就在眼前,汪精衛的思慮要遠點,他想的是平叛之後成立國民政斧的事,他立刻又想起汪精衛和陳壁君剛纔奇怪的笑容了,他心裡感到一陣好笑,繞了這麼大個圈子,原來是給自己拉選票來了,還讓自己手忙腳亂一番,真是不值得。

找到答案後莊繼華的眼中露出一絲興奮,不過他又很快掩藏起來,但卻沒有逃過一直注意他的白斯同,白斯同對這件事有些瞭解,他還不清楚黨內對這篇文章的看法,因此他現在還沒有多少顧忌。

“汪先生,您是不是打算向中央建議成立國民政斧?”白斯同問道。

“這個問題恐怕不是建議了,革命的發展已經到了需要我們成立國民政斧的時候了。怎麼,慎之,你不贊成?”陳壁君平靜的問,汪精衛這次瞞得很死,除了陳壁君外,連他的秘書都不清楚他的真正目的。

“不,夫人,我不反對成立新政斧,只是感到我們的力量小了點,要是能把廣西和福建拿下來就好了。鮑顧問會支持嗎?”白斯同解釋道,作爲汪精衛的秘書,在燕京他經常與鮑羅廷見面,沒有聽到他關於成立國民政斧的話。而鮑羅廷作爲大元帥府的政治總顧問,這種事情不可能不徵求他的意見。

這時江上刮過一陣風,陳壁君不由縮縮身子,感到有些冷,汪精衛見狀脫下自己的外套給她披上,陳壁君搖搖頭說:“你穿上,你身子還不如我,別再病着了。”然後轉頭對一旁的衛士說:“你去房間,我的箱子裡有件暗紅色的外套,給我拿來,還有左邊那口箱子裡有件黑色斜紋大衣,也拿來。”

衛士答應一聲就離開了,然後她才說:“先別管鮑顧問,我們自己要先有主意才行。我們的地盤雖然小,可我們的力量不小,已經有大半個廣東了,當初總理擔任非常大總統時,還沒有這麼大的地盤。”

“文革,你是怎麼看的?”汪精衛見莊繼華沒有說話,便想聽聽他的意見。

“我當然主張成立成立政斧。”

其實汪精衛問的是力量大小的問題,而不是該不該成立的問題;莊繼華偷換慨唸了。他在想通了汪精衛此行的目的後,對這場談話的興趣已經大爲降低,不過汪精衛找上門來,他也只好應付一句。

“我是問慎之所說的,是不是應當拿下廣西和福建後再建立政斧?”汪精衛略微皺眉的,顯然他對莊繼華的話有些不滿。陳壁君卻揚眉說道:

“文革,不要一朝被蛇咬,就當縮頭烏龜了;那可不是男子漢的行爲。”

莊繼華聞言心中不由苦笑一下,這個陳壁君說話也太直爽了,整個一男人做派,難怪汪精衛有妻管嚴呢。

“夫人說的是,不過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我這也是沒辦法。”

陳壁君不屑的哼了聲:“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讒言嗎,連這都怕,還革什麼命,趁早回家,老死牀上。”

“汪夫人真是女中英傑,豪氣不讓鬚眉,佩服。”

聽到莊繼華的話,看着陳壁君的樣子,汪精衛輕輕一笑,心中一陣溫暖,彷彿又看到那個當衆把護照撕得稀爛的姑娘。

“嗯,以我們目前的力量成立政斧綽綽有餘,廣西其實可以算已經拿下來了,李宗仁、黃紹弘已經表示服從大元帥府的指揮,有了李黃的協助,廣西平定指曰可待;至於福建,現在機會沒到,暫時還是不要碰它,因爲福建是孫傳芳的地盤,孫傳芳據有福建浙江兩省,打福建必然引發孫傳芳的全力應戰,反而化解了他與奉系的矛盾,對我們而言這得不償失。”

這時衛士把衣服拿來了,莊繼華停下來,衛士說:“夫人,您看是這兩件嗎?”陳壁君點點頭,然後站起來,從衛士手上先拿起大衣給汪精衛披上,然後纔拿起外套,也不穿上,只是披在身上。

“成立政斧主要是在政治上的需要,全國各階層人民對北洋政斧失望之極,他們早想推翻這個政斧了,渴望有一個新的,能挽救中國於危險之中的政斧,我們成立政斧就是告訴人民,我們將承擔起這個責任。然後我們再在廣東實行社會改革,革新廣東社會,如此在人心的競爭中我們自然會取勝,而後就是把這種政治勝利轉化爲軍事勝利。”

“其次成立政斧可以在經濟和外交上給北洋政斧施加壓力,比如,我們可以通告各國大使,自本政斧成立之後,凡北洋政斧所借外債,本政斧皆不承認;如此列強要想借錢給北洋政斧就要考慮能不能收回了,北洋政斧要想借錢就沒那麼容易了。”

“最後就是成立政斧可以解決很多目前體制下不能解決的問題,因爲大元帥府是不能制定法律的,而政斧卻是必須要制定法律的,所以我們可以用法律來解決目前的一些問題。”

這些話並不出奇,有些觀點他在文章已經闡述過了,此時不過重複一下,有些卻不是,最後雖然莊繼華沒有明確說明目前的問題是些什麼問題,不過汪精衛是明白的,陳壁君也是明白的,但白斯同卻不明白。

“目前存在的問題?莊少校認爲目前有哪些問題需要用法律來解決?”

莊繼華有些爲難了,考慮到白斯同的身份,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他不由看看汪精衛和陳壁君,卻見兩人也饒有興趣的在看着他,他心中不由一動,如果汪精衛能聽進去一些,如果以後他在政斧中地位夠高,那麼可不可以由他出面去制定法律呢?有沒有這種可能呢?莊繼華決定試試。

“白兄是跨黨黨員吧?”莊繼華不打算迴避了。

白斯同心中一愣,隨即明白,莊繼華所說的問題必然與兩黨關係有關,他的神情變得凝重了。他沒有否認,這事汪精衛夫婦都知道。

聽到莊繼華的問話,汪精衛和陳壁君交換一下眼色,兩人會意的一笑,陳壁君的眼中閃過些許讚賞。

“現在國民黨和[***]存在一些矛盾,主要體現在如何對待工農運動上;具體的說就是城市裡是工人待遇,農村裡是土地問題;依照蘇俄的經驗,農村中應該沒收地主富農的土地,然後再分給失地少地的農民;城市裡呢,則應該將工廠收歸國有。這與國民黨的主張就產生了矛盾。”

“可是[***]方面並沒有堅持要實行這種策略。”白斯同辯解道,隨後又有些激動的說:“蘇俄採取這種方式不是很快由弱國轉變成強國了嗎?難道這不是事實,總理說過以俄爲師,我們當然可以實行俄法。”

“你別急,聽我慢慢說。”莊繼華示意他別激動:“我不能說那種方式更好,現在的問題是國共之間有分歧,而且隨着革命的發展,這種分歧會越來越大,這必然會給兩黨的合作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我們現在不想辦法解決這個矛盾,那麼矛盾會越集越多,最終我擔心會使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不會,對那些右派分子,我們可以與他們進行鬥爭,把他們徹底趕出革命陣營,我相信大多數國民黨是贊同的。”白斯同顯然不認同莊繼華描繪的前景。

“白兄,這種分歧的根源是兩黨理論的不同,不是人的問題,你想完全消滅這種分歧,除非把三明煮義理論和[***]理論合二爲一,你能做到嗎?”莊繼華反問道。

“總理說過,三明煮義與[***]不矛盾。”白斯同沒有輕易認輸,但汪精衛和陳壁君卻知道他這是在強辯,因爲不矛盾不等沒有差異。

果然,莊繼華平靜的說“相似與一樣畢竟有差別,白兄,我不是與你討論那種主義好,我沒那能耐,我說的只是事實,事實上是存在差異,而且正是這種差異導致了很多矛盾。”

莊繼華咽口口水,又說道:“比如,工人罷工,農民抗租抗稅;對這種事情兩黨的認識就不一樣,白兄,不用我再說他們認識上的差別了吧。”

“既然如此,那麼怎麼解決呢?我以爲用法律解決,比如,[***]可以推動政斧制定一個法律,保護工人,也可以推動制定法律保護農民;有人反對罷工,認爲罷工多了會影響財政收入,那麼好吧,可以制定一個罷工管理條例,比如批准你罷工你才能罷工,否則罷工就違法。”

聽到這話,三人象看個怪物一樣看着莊繼華,批准罷工才能罷工,誰會批准罷工?白斯同嘲弄的說:

“莊兄,這未免有點匪夷所思了,批准罷工,我要是一直都不批准呢?是不是就一直不罷工了。”

“我只是舉這樣一個例子,其實只要制度設計得好,不批准是不可能的。”莊繼華沒有理會白斯同的嘲笑:“比如,政斧不批准罷工,那麼政斧就必須派人進行調節,如果在規定時間裡調節失敗,罷工就自動獲得批准,不再另外申請;如此工人照樣可以進行罷工。你說是不是呢?”

此言一出,三人的笑容同時凝固了,但莊繼華假裝沒看見,繼續說道:

“作爲政斧有責任保護每個國民的財產,你不能說他是地主就可以隨意沒收他的財產,因爲今天你可以隨意沒收地主的財產,那麼將來你也可以隨意沒收農民的財產;這讓所有人都不會有安全感。那麼如何幫助農村的農民呢?我以爲用法律規定一個最高地租是可行的,其實這個方法貴黨領袖彭湃在海陸豐就曾經推行過。高利貸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付。”

“最高地租?高到什麼程度合適呢?”汪精衛問道,他出身書香門第,對農民不是很瞭解。

“我估計四成到五成比較合適,具體多少需要調查。”

汪精衛聽後若有所思,他長期在黨的中樞工作對目前國民黨與[***]之間的分歧有清醒的認識,國民黨需要蘇俄的資金和武器裝備,因此雖然對廣州頻繁爆發的罷工很反感,不過由於知道這是[***]在後面推動的,他們也不得不容忍,象廖仲愷就曾經很無奈的告訴他,省政斧門前幾乎每天都有罷工工人來示威。但這種容忍在國民黨內引起的爭論越來越大,胡漢民就是明顯的例子,原來他是贊成三大政策的,支持總理對國民黨進行改組的,可現在他的立場也已經轉變了,黨內還有很多人與他相同,象戴季陶、吳稚琿等等,這未嘗不是這個原因。莊繼華所說之法不知有沒有效果,如果自己能順利當選,也許可以試試。

(未完待續)

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五節 曙光(三)第七節 曙光(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三節 聚才(四)第五節 積聚(四)第七節 閃電(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四節 戰鼓(八)第一節 湖議(一)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三節 狙擊(一)第九節 豪賭(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五節 積聚(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七節 生機(七)第八節 艱難的花(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一節 法幣(二)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八節 天火(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四節 酒會(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六節 突破(六)第五節 曙光(八)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九節 魅影(八)第五節 反擊(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對策(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五節 “異心”(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五節 盟國(八)第十節 虎嘯(八)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十節 暗棋(四)第十節 風雲(四)第六節 救亡(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五節 反攻(二)第十二節 破局第二節 起航(五)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四節 戰鼓(二)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二節 川軍(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十五節 教導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謀殺(三)第二節 川軍(六)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八節 天火(五)第六節 救亡(四)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
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五節 曙光(三)第七節 曙光(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三節 聚才(四)第五節 積聚(四)第七節 閃電(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四節 戰鼓(八)第一節 湖議(一)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三節 狙擊(一)第九節 豪賭(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五節 積聚(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七節 生機(七)第八節 艱難的花(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一節 法幣(二)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八節 天火(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四節 酒會(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六節 突破(六)第五節 曙光(八)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九節 魅影(八)第五節 反擊(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對策(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五節 “異心”(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五節 盟國(八)第十節 虎嘯(八)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十節 暗棋(四)第十節 風雲(四)第六節 救亡(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五節 反攻(二)第十二節 破局第二節 起航(五)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四節 戰鼓(二)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二節 川軍(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十五節 教導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謀殺(三)第二節 川軍(六)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八節 天火(五)第六節 救亡(四)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