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

不過現在這兩所學校都掛在華北戰區名下,而且幹部學校還屬於政治處管,自從出任戰區政治部主任後,李之龍很少留在司令部,幾乎全在戰區各地跑,名義上是組織動員民衆,加強政治工作,實際上是考察幹部,協調與第三黨在政治上的聯繫。

戰區除了這所幹部學校外,還有一所幹部學校,即第一干部學校,這所學校是莊繼華的幹部學校,由原西南開發隊幹部學校校長敖路主持,這所幹部學校已經從鄂北遷到濟南。

從西安事變後,西南開發隊陸續調出了大批幹部,這些幹部主要分佈在一五戰區和蘇魯戰區,這些幹部在地方上推行渝城模式,實行社會改革,經過數年的基層工作,積累了大量經驗,李之龍要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然後想辦法將他們聚合起來,從地方進入戰區,以備將來。

李之龍這半年中,走遍了山東河南湖北河北,吉普車都換了兩部,組織了六百萬人的支前隊,山東河北河南湖北幾乎每個村莊都派出了支前隊,村民們用螞蟻搬家的方式,一步一步將物資送到前線,大大緩解了後勤部的壓力。

副官回到車上,吉普車緩緩啓動,駛入校內,在學校行政樓前停下,李之龍從車上下來,四下打量下,學校看上去不小,除了四五棟教學樓外,還有幾排顯然充作宿舍的平房。

辦公樓也不是很高,只有兩層,外牆有些斑駁,牆角青苔歷歷,顯然小樓有些年月了。

“在田。”

嚴重從樓內快步出來,李之龍連忙向嚴重行禮,單從官職上看,李之龍的政治部主任比嚴重的校長要高;除了這點外,其他李之龍都要低,軍銜,嚴重已經是二級上將了,資歷,當然就更不用說了。

“老師好,這要去鄭州,順路過來看看。”李之龍微微一笑。

嚴重看看李之龍,李之龍皮膚黝黑,眼窩深陷,雙腮下凹,只是目光明亮,顯然精神尚好。嚴重還了個禮,然後伸出手,李之龍握住嚴重的手。

“我沒想到你會來,平津會戰正激烈,你不在司令部卻跑到這裡來了。”

“軍事上我幫不上忙,有文革和白崇禧就行。”李之龍有自知之明:“平津前線集中了接近兩百萬部隊,後勤壓力空前,文革讓我發動各地民衆組織支前隊,減輕後勤壓力。”

嚴重鬆開手輕輕點頭,倆人沒有向樓上走,而是轉身向側面走,嚴重邊走邊說:“是呀,兩百萬人的軍事行動,前所未有,規模空前。”

倆人邊走便聊,繞過辦公樓,穿過一個月亮門,再穿過一條長廊,進入了一個小院。李之龍明顯感到這個小院的警戒嚴密,這短短的距離中便有兩道檢查哨,小院四周還有幾個固定崗哨,院內有兩棟小樓,兩座小樓並排建立。

進入小樓後,李之龍斷定這就是第三黨建立的軍事指揮部,小樓內的安全保衛更加嚴密,兩層樓的樓道門口都有警衛人員,李之龍甚至認爲樓頂也有警衛人員。

陳銘樞已經知道李之龍過來,但他沒有下樓迎接,而是依舊呆在二樓,嚴重和李之龍進來後,李之龍注意到黃琪翔也在辦公室裡。

對黃琪翔,李之龍雖然很少接觸,不過也認識,當初在廣州便認識。不過根據他的情報,黃琪翔應該在江南戰區,怎麼出現在這裡?

略微寒暄後,李之龍便問起來,黃琪翔一笑:“陳誠擔任司令,我不走人家也要趕我走,擇生讓我不要主動辭職,就只好被人趕走了。”

原來,陳誠擔任江南戰區司令後,仿照莊繼華整軍,同樣赤裸裸的收編雜牌軍,遣散雜牌將領,黃琪翔是第三黨中人,當然不能再出任集團軍副司令,於是陳誠給他安排了個高級參議的虛職,黃琪翔順水推行,表示了自己的不滿後,辭職不就,跑到陳銘樞這裡教書,這一切看上去天經地義,但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陳銘樞將第三黨的主要軍事將領聚集到了軍校中,組成了第三黨的軍事指揮中心。

聽完黃琪翔的解釋後,李之龍一樂,兩棟小樓有二十多個軍官工作,另一座小樓的地下室內有七臺大功率電臺,負責與各地第三黨武裝聯絡。

“蔣將軍呢?我聽說他也在這裡。”李之龍問的是蔣光鼐,他名義上是學校的教導主任。

“他在上課,課後還要帶學生參加野營訓練,恐怕你見不到他了。”陳銘樞解釋道。

談話自然離不開前線的情況,陳銘樞問起平津前線的情況,可惜李之龍離開時戰鬥還沒打響,到現在還沒回過司令部,對前線的情況也不瞭解。

“兩百萬對五十萬,我們還有火力和空中優勢,除非文革犯錯,否則岡村寧次沒有機會。”李之龍淡淡的說,語氣十分平靜:“以我對文革的瞭解,他是個非常謹慎的人,還沒冒過險。”

嚴重點點頭,表示贊成李之龍的看法:“文革看上去詼諧幽默,行事大膽,實際上非常謹慎,他的大膽實際上是建立在對敵我情況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的。”

“恐怕他這輩子最危險的舉動便是牛行大戰。”李之龍在心裡又補充了句,還有與你們的合作。

嚴重搖搖頭:“恐怕不是,我看他最冒險的是西南開發,這個工程比牛行大戰更冒險。”

李之龍從頭到尾參與了西南開發,一度主持西南開發,他根本沒想到其中有什麼冒險的,可嚴重這一說,他纔想起,西南開發的中的風險,從最初入川,奪取渝城,社會改革,莊繼華幾乎每一步都在冒險。

陳銘樞呵呵一笑站起來:“看來在田是身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不過,我也看好文革,他這人狡詐詭變,南京商丘,那麼難的情況下,也能變出招來;平津會戰,他手上的牌比岡村可多多了,以他姓格,絕不會給岡村一點機會。”

嚴重和李之龍幾乎同時點頭表示贊成,黃琪翔也點點頭,他沒有與莊繼華共事過,不過他是第一個明確提出與莊繼華合作的,也正是因爲他的建議,嚴重才入川到莊繼華身邊工作。

“老師,陳將軍,你們這裡的情況呢?”

陳銘樞衝着嚴重和黃琪翔大有深意的一笑,然後站起來,從旁邊的文件袋中拿出一份文件交給李之龍:“我就估計文革會要了解我們的情況了,這是我們的計劃。”

李之龍打開文件,這是一份第三黨在冀東敵後的部隊分佈和近期作戰計劃,邊看邊記,過了會,又拿出紙筆記錄下幾個數字,然後將文件合上,閉上眼想了會。

根據陳銘樞提供的文件,第三黨在冀東和熱河各有一塊根據地,兵力分別爲五千人和七千人,兩塊根據地並沒有連成一遍,其中熱東根據地部分伸進遼西北,另外冀東根據地橫跨長城內外。

爲了配合平津會戰,陳銘樞命令熱東根據地部隊主力南下,會同冀熱根據地在冀東展開進攻,牽制曰軍,同時擴大根據地。

“陳將軍,”李之龍想了想說:“關東軍即將入關,總兵力高達三十萬左右,到時,曰軍雲集冀東,部隊將難以生存。”

陳銘樞點點頭,這個情況他已經瞭解,蔡廷鍇已經將傳過來了,不過他認爲,平津會戰是重中之重,即便有所犧牲,只要能獲得平津會戰的勝利,這些犧牲就值得。因爲一旦平津會戰勝利,曰本人便再也沒有機會。

“我的意思是,在冀東可能牽制不了曰軍,我認爲可以挺進到東北,這才能真正牽制關東軍。”李之龍說。

陳銘樞黃琪翔和嚴重沒有立刻答話,陳銘樞輕輕的說:“東北?到東北?”

“對,”李之龍點點頭:“爲了增援華北,關東軍幾乎傾巢而出,不但抽空了東北內的兵力,也抽空了遠東戰場,整個東北幾乎沒有兵力了,現在正是進軍東北的大好時機;其實,你們可能也知道,延安已經採取行動了。”

延安的行動,陳銘樞也清楚,下面也向他報告過,他也猜到延安的目的,不過他沒在意。按照莊繼華的計劃,東北將是第三黨和莊繼華的天下,延安也有部分地區。延安之所以現在就採取行動,恐怕還是擔心戰後莊繼華不認賬。

陳銘樞有些擔心的是,經過幾年的敵後戰鬥,根據地的重要姓從各種方面顯示出來,一旦出關,就意味着脫離根據地,進入一個陌生的地區,部隊很可能受到嚴重損失。

要開闢新區,要牽制曰軍;部隊擔負的任務過重,能不能完成任務,這讓陳銘樞和黃琪翔左右爲難。

“我看行。”黃琪翔看上去比陳銘樞更靈活反應更快,首先理解了這個部署的要點:“曰本人在東北兵力空虛,我們進入東北後,儘量分兵,在南滿北滿活動,特別是中蘇邊境和中朝邊境活動。”

陳銘樞也明白過來,但他不認爲是在南滿,而應該是北滿。莊繼華這是對延安的動作作出的反應,延安派兵進入東北,自然是要在戰後分一杯羹,但莊繼華也擔心,延安在戰後拒絕遵守承諾,不放棄佔領的遼寧地區。

此外,進軍北滿看上去危險,實際上沒有多少危險,這裡曰本人的兵力更空虛,而且這裡山高林密,適宜進行遊擊戰。

“好,命令他們以主力進軍北滿,在遼西留下一支有力部隊。”陳銘樞也表示同意。

“臨出來前,文革和我談過,他讓我轉告陳將軍和鄧主任,可以在政治上採取更進一步行動了。”李之龍目光炯炯的望着陳銘樞。

這句話的意思陳銘樞和嚴重明白,黃琪翔就有些不明白。與軍事上的巨大進展相比,第三黨在政治上的舉動可謂雷聲大雨點小,章伯鈞等人數次要求採取更進一步的舉動,但都被鄧演達和李濟深聯手壓制;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莊繼華的要求。

根據與莊繼華達成的約定,莊繼華要求在戰爭結束前保持政治穩定,所以第三黨演變爲明煮促進會,也沒有發動更大的舉動。

現在莊繼華開口了,不但解放他們,甚至要求他們採取些行動。這讓陳銘樞和嚴重都有些奇怪。

“文革的目的是在戰後保持國家和平,從目前的一黨[***]轉向明煮憲政,”李之龍繼續解釋道,來這裡之前,莊繼華給他送來一封長信,在信中詳細解釋了他的目的,和第三黨應該採取的行動。

“明煮促進會只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文革建議你們成立一個政黨,新的政黨,依託這個黨派展開活動。”

“有一個現成的東西,委員長同意在渝城十六縣實行普選,建議貴黨就在這上面下手,推動這個普選。”

黃琪翔微微皺眉有些不解:“在田,成立新黨,這個在我們計劃之內,可作爲一個新黨就要參加普選,我們可能贏不了。”

“贏不了沒關係,要的是推進普選。”嚴重淡淡一笑,畢竟與莊繼華工作多年,明白他做事的方式:“文革的目的是普選,誰勝誰敗他不管。要的是普選這個方式。”

陳銘樞鄭重的點點頭,以莊繼華在渝城爲國民黨打下的基礎,不管第三黨還是其他那個黨都不可能贏得選舉。莊繼華這一招可以稱爲欲取先予,第三黨這次作出犧牲,不過這個犧牲可以打開一扇門,消除戰爭,實現戰後和平的門。

“好,我把文革的建議轉告擇生和任潮。”陳銘樞爽快的答應下來,按照分工,他主管軍事,政治上的事情由鄧演達和李濟深作主。

李之龍對事情如此順利有些意外,畢竟發動政治行動,是第三黨在作犧牲,文革原本是打算在資金上予以幫助,畢竟成立新黨需要大批資金。

“在田,你在這裡能呆幾天?”陳銘樞站起來了,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從抽屜裡拿出兩支雪茄,扭頭問李之龍:“要不要來一支,他們兩受不了那個味。”

李之龍搖搖頭,掏出自己的紙菸,散給嚴重和黃琪翔:“待會就走,明天之前要趕到鄭州,洪君器在那等我。我也受不了,陳將軍,當你們採取行動時,靜江先生和老爺子會採取行動配合你們,另外,雲天那給你們準備部分資金,請鄧主任去與雲天聯繫。”

陳銘樞好像鬆了口氣:“這太好了,我們正缺少資金,我幾次給渝城去電,要求資金,可擇生的回電卻是讓我們自籌,要不是別廷芳,我這裡恐怕就斷頓了。”

李之龍有點意外,他皺眉問道:“學校的經費呢?戰區沒撥?不可能吧。”

陳銘樞苦笑下:“我們這個學校招收的學員是定額的兩倍,另外情報工作和直屬部隊也需要錢,我們的情報工作纔剛剛成型,需要資金的地方很多,可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我黨收到的捐款大幅度減少,已經入不敷出了。”

第三黨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南洋華僑捐款,曰軍佔領南洋後,捐款自然大幅減少,曰子過得非常艱難,要不是以前還有點積蓄,早就斷炊了。

“我和別廷芳談過了,他決定再動員兩萬人,想再組建一個新軍。”黃琪翔問道。

李之龍一笑:“御行將軍是不是手癢了。”

黃琪翔和陳銘樞苦笑下,說實話,作爲軍人,誰不想象莊繼華那樣指揮百萬大軍,與敵寇決戰疆場。

“恐怕不行。”李之龍收斂笑容說:“平津會戰後,部隊必定有大量傷亡,你們這個時候要求建立新軍,恐怕…,委員長不會同意。”

陳銘樞的武裝力量絕大部分在華北戰區,在莊繼華麾下,在陳銘樞剛纔提交的文件中,詳細列出了第三黨的武裝力量,總兵力已經高達六十萬,比起八路軍新四軍來說,數量還不足,但質量和裝備卻超過了,特別是夏陽林等人統帥的主力部隊。

不過,李之龍看看黃琪翔:“不過,黃將軍的願望可以得到滿足。”

黃琪翔精神一振,連連追問,李之龍笑笑說:“按照文革的慣例,戰後整頓部隊是肯定的,作戰中表現不好的部隊會被整編,另外,還要整編出幾個集團軍,對了,你們和于學忠有沒有聯繫?”

陳銘樞想都沒想便答道:“有,早在西安事變之前,我黨便與張學良楊虎城有聯繫,不過西安事變後,聯繫少了。抗戰開始後,我們和于學忠和何柱國周福成都有聯繫,但他們對我們有戒心。”

李之龍想了想便明白過來,西安事變時,鄧演達率第三黨通電反對,主張和平解決,此舉讓東北軍上下耿耿於懷,不過,抗戰這些年了,東北軍中的有識之士也明白過來,第三黨實際是他們最好歸屬。于學忠、何柱國和周福成開始小心翼翼的與第三黨恢復接觸,原東北軍重將劉多荃乾脆參加了第三黨。

不過,蔣介石對東北軍防範很嚴,整個東北軍被分散使用,于學忠的五十一軍和繆徵流五十三軍在山東,劉多荃的49軍在淞滬作戰後,被縮編爲一個師,劉多荃被調任軍事參議院,剩下的部隊在王鐵漢率領在江西作戰;五十三軍先是在湖南,現在江淮戰區;此外還有被縮編爲108師的67軍,何柱國的騎兵第二軍。

這是一股龐大的力量,蔣介石想消滅這支部隊,GCD和第三黨在拉攏這支部隊,莊繼華也在打這支部隊的主意。

“老師,陳將軍,平津會戰後,就是進軍東北,”李之龍想了想說:“你們可以聯繫與你們熟悉的東北軍將領,要求參加光復東北的戰鬥,不過,委員長肯定不會就這樣同意,文革,到時候就會向委員長提出改編東北,將東北軍打散,與西北軍和部分地方部隊混合整編,重新任命一批將領,文革估計,這個條件下,委員長有可能護同意,黃將軍,這樣你的機會便來了。”

嚴重和陳銘樞幾乎同時露出笑容,整編雜牌軍,這是蔣介石堅定不移的方針,莊繼華這個設想的確很可能得到蔣介石的批准。當然他們也同時想到,莊繼華當然不會這樣“善良”,肯定有部分落入他的手中。

平津會戰,部隊傷亡肯定驚人,陳銘樞知道,新一期的預備役士兵已經應徵入伍了,正在後方加緊,河南每個縣都設有新兵營,湖北山東的情況也差不多,當然西南地區更是如此。實際上,此次徵兵,已經波及到兩廣,廣東廣西的新兵已經送到鄂北。

這裡必須解釋下,抗戰開始後,李宗仁白崇禧宣佈接受中央領導,廣西的所有資源願意全部交給中央,李宗仁白崇禧說到做到,廣西兵源除了補充桂系軍隊外,也補充中央軍。

這樣一場大戰後,軍隊肯定有三到五個月的休整,這給了莊繼華一個整編軍隊的機會,這個時候肯定有渾水摸魚的機會。

“御行要到部隊中,恐怕現在就要作準備。”陳銘樞提醒道,李之龍當然聽懂了,黃琪翔不能從軍校直接到部隊,最好現在便以某種名義到莊繼華身邊。

可這是困難的,莊繼華身邊已經有了蔡廷鍇,突然增加個黃琪翔,以蔣介石的多疑,不產生懷疑纔怪。

但李之龍也沒有立刻拒絕,第三黨的幾個重要將領重返部隊掌握軍權,這是原本定好,只是需要一個機會。

接下來,四個人到作戰室,對着地圖商議出關部隊的數量和活動地區,在這方面李之龍就顯示出他的弱點了,他缺少帶兵打仗的經驗,長期從事行政和政治工作,作戰反而成了他的弱項,因此他主要是傾聽。

主要是陳銘樞在講,黃琪翔偶爾插話提出疑問或補充說明,旁邊的參謀又不斷補充,最後陳銘樞決定讓冀東熱河兩個根據地調集八千兵力出關,不過陳銘樞也請李之龍向莊繼華報告,在出關前,爲出關部隊補充一批武器彈藥。

李之龍看看時間,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三個小時,已經到了上路的時間了,於是便向陳銘樞和嚴重告辭,可嚴重無論如何要他吃了晚飯再走,於是匆忙吃過晚飯,李之龍才上路。

陳銘樞和黃琪翔沒有送李之龍出門,依舊在小院內。望着李之龍的背影,黃琪翔有些不解,李之龍傳遞的內容固然重要,但用不着李之龍親自跑一趟,讓蔡廷鍇傳達不就行了。

“這就是莊文革謹慎小心的地方。”陳銘樞嘆口氣。

這次李之龍過來是代表莊繼華過來,主要問題是兩個,一個是政治問題,一個是軍事問題,莊繼華擔心他們有疑惑或意見,所以安排李之龍來告訴他們,也向他們解釋;當然,同時也是爲了保密。

(未完待續)

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八節 九變(五)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七節 閃電(八)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二節 沙基(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二節 川軍(一)第十節 衝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三節 魅影(六)第五節 友人(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五節 積聚(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二節 策劃(二)第七節 風波(三)第五節 積聚(一)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二節 初戰(六)第九節 文革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七節 曙光(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節 調整(一)第二節 策劃(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五節 積聚(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三節 暗戰(五)第七節 生機(八)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一節 黨爭(四)第四節 外交(四)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五節 盟國(四)第七節 生機(六)第八節 轉折(十)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七節 生機(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六節 救亡(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一節 突破(九)第二節 端倪(二)第三節 狙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五節 兩全(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一節 戰局(二)第一節 法幣(六)第八節 轉折(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二節 交易(五)第七節 風波(二)第二節 川軍(五)第一節 辦學(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五節 突擊(九)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
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八節 九變(五)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七節 閃電(八)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二節 沙基(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二節 川軍(一)第十節 衝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三節 魅影(六)第五節 友人(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五節 積聚(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二節 策劃(二)第七節 風波(三)第五節 積聚(一)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二節 初戰(六)第九節 文革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七節 曙光(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節 調整(一)第二節 策劃(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五節 積聚(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三節 暗戰(五)第七節 生機(八)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一節 黨爭(四)第四節 外交(四)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五節 盟國(四)第七節 生機(六)第八節 轉折(十)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七節 生機(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六節 救亡(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一節 突破(九)第二節 端倪(二)第三節 狙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五節 兩全(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一節 戰局(二)第一節 法幣(六)第八節 轉折(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二節 交易(五)第七節 風波(二)第二節 川軍(五)第一節 辦學(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五節 突擊(九)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