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雲集(九)

總體說來,莊繼華對這四個師的訓練還是比較滿意,這些主動參軍的青年學生,訓練的主動姓很高,部隊軍官普遍反應這批士兵是最容易訓練的,掌握武器技能很快。而且蔣介石對青年軍的重視,部隊裝備全部到位,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美式武器。

“青年軍應該成爲各軍的模範,”莊繼華臨走對易安華爲首的師部軍官們叮囑道:“無論是戰術技能還是軍紀,杜絕擾民,杜絕吃空額,貪污腐化行爲,要像黃埔教導團那樣,連隊財務公開,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發揮三青團員的作用,形成以黨員和團員爲核心的戰鬥團隊,除了武器裝備外,還要用信仰武裝士兵。”

“請司令放心,我們一定按照您的命令,嚴格訓練,儘快形成戰鬥力。”易安華向莊繼華保證,政治部主任伍彥陽則鄭重的保證:“我們政工人員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政治工作。”

“在政治工作上,我們應該向GCD學習,他們的政治工作就做得非常好,”莊繼華還是不放心,繼續對伍彥陽說:“政治工作要有針對姓,要緊跟時事。儘管他們加入了部隊,但他們還是青年人,只要是青年,就會對社會對時事感興趣,所以你們要想在前面,走在前面,不要等事情發生了纔來補救。”

莊繼華對政治工作很不放心,國民黨在軍隊中的政治工作一向薄弱,不懂得如何進行政治工作,莊繼華忽然想到龔楚和何畏,特別是龔楚,他在紅軍中曾經擔任過政委,可以讓他們寫一個如何進行政治工作的小冊子,也可以讓李之龍和龔楚辦個政工幹部學校。

離開青年軍後,莊繼華還是沒有回老河口司令部,而是去了新十七軍,新十七軍也是新部隊,實際是爲了補充五十集團軍在五十八軍調走後的缺額,莊繼華對四十九集團軍和六十軍進行了混編,對中下層部隊進行了一番調整,爲了不過於損傷六十軍的戰鬥力,他從四十九集團軍調出了三千人,從六十軍調出五千人,然後將讀力三十一旅和鄖西、房縣等地的保安團,再加上豫西鄂北招收的一萬六千多新兵,總兵力三萬兩千人。

新七軍軍長安恩溥,下設兩個乙種師(每師兵力一萬一千人)一個混成旅(總兵力五千人),此外還有軍直屬團,偵察營,工兵營,重炮團等。新五十二師和新五十三師,讀力混成一百二十四旅,新五十二師師長雲應霖,新五十三師師長劉元塘,讀力混成一百二十四旅旅長石元星。

安恩溥把新七軍的訓練場所選在老河口西北的均縣,新七軍的情況與青年軍又不同,這支部隊來源複雜,在成軍之前,部隊內已經形成各種成型的上下級關係。對這種關係,用好了可以增加部隊的戰鬥力,但在目前狀況下,卻對編練新軍很不利。爲了打破這種關係,安恩溥乾脆將所有部隊打亂,重新編組,主官全部調離原部隊,重新安排職務。

進行這樣的重組,部隊在初期曾經非常混亂,安恩溥從六十軍和四十九集團軍支援的士兵中提拔了一批軍士,在軍部辦了個教導隊,將一些刺頭調到教導隊學習,讓副軍長樑岱負責,自己每天下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整頓,莊繼華到來時,部隊總算有個樣子了。

安恩溥陪着莊繼華到部隊巡查,作爲四十九集團軍的老人,特別是一零一軍系出身,安恩溥身上的滇軍色彩漸漸淡了,莊系色彩變濃了。劉元塘則是個異類,當初整編部隊時,莊繼華從劉文輝二十四軍中唯一抽調的部隊,可最後卻沒有調出川,莊繼華還是顧慮藏省問題,給劉文輝留下了。

可劉文輝入藏時也沒帶這支部隊,將他留下看家,這就讓劉元塘不願意了,讀力旅中的將士也不願意了,鬧着要出川參加抗戰,正好蔣介石要抽空川康兩地川軍,便在武漢保衛戰後將劉元塘部調出川,先是調到一戰區,等莊繼華出任五戰區後,劉元塘便打報告,要求到五戰區,正好莊繼華也要求編練新軍,讓五十集團軍滿編,蔣介石也就順水推舟,將劉元塘調到五戰區,交給莊繼華擴編。

劉元塘和安恩溥是當初金沙江畔的對手,安恩溥先是追着劉元塘打,後來莊繼華插手,被莊劉聯軍全殲在金沙江北岸,自己也當了俘虜,但現在兩人卻成了同僚,相視一笑,所有恩仇都消泯在這一笑中。

安恩溥早就知道,以莊繼華的辦事風格,絕不會對新軍坐視不理,不過莊繼華這麼快就到了,還是讓他有些意外,因爲畢竟這裡不是渝城,整個五戰區,黨政軍各種事情壓在莊繼華肩上,他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

這個軍的指揮官都是老部下,劉元塘也算老熟人,莊繼華與他們的交談十分輕鬆隨意,可在軍部沒坐多久,宮繡畫就進來了,將一紙電報交給莊繼華。

莊繼華看完後,略微思索片刻對安恩溥說:“小鬼子有動作了,阿南惟幾新獲得援軍,兵力多少還沒有確定,先頭部隊讀力混成17旅團已經抵達武漢,後續部隊和物資還在源源不斷到來。”

“怎麼小鬼子要動?”劉元塘搶先問道,川軍數場大戰他都沒趕上,在川內聽到前方的消息,特別是川軍立功的消息,讓全旅將士興奮妒忌不已;可等他們出川后,正面戰場已經平靜下來,一戰區戰事更少,他們只參加過幾場遊擊活動,最大規模的戰鬥不過營級,全旅上下早就憋着勁,想與曰本人好好幹一場。

“不管動不動都沒你們什麼事,”莊繼華沒好氣的說,劉元塘的神色一下就暗淡下去了,莊繼華沒有管他,繼續說:“你們的首要任務是把部隊訓練出來,半年內,你們沒有戰鬥任務。記住,半年後,我要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

安恩溥和樑岱交換個眼色,安恩溥嘆口氣:“司令,部隊現在有三萬二千四百八十六人,人到位了,可武器裝備呢?後勤部說武器還要等兩個月,司令能不能催催洪君器,我們的武器能快點。”

讀力三十一旅的武器是渝城造,勉強符合要求,但其他部隊就差得太遠了,保安團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門,從前清的老套同到漢陽造再到中正式,各種式樣的都有,可就這樣,那些剛從農民穿上軍裝的,手中就只有木棍。

同樣是新編部隊,青年軍和新七軍就形成鮮明對比,這新七軍還是他莊繼華在主持擴編,要換成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對這種情況,莊繼華也沒辦法,況且他也不認爲洪君器會壓他。

“現在物資雖然比以前寬裕,但最近戰區部隊擴編太多,不僅僅是我們在擴編,九戰區,一戰區都在擴編,物資不夠是肯定的,你們只能暫時克服下,”莊繼華說:“當初我在黃埔時,全校只有七支步槍,還被陳賡搞壞一支,我們全拿木槍訓練。把情況給士兵們講清楚,物資緊張狀況,最遲七月便會改變,到時候什麼武器都有。”

莊繼華對曰軍增兵並沒有太在意,曰軍兵力就那麼多,不管從那個方面向十一軍調兵,最多也就調來兩三個師團,而十一軍要面對的有三個戰區,其他兩個戰區怎麼也要留四個師團,這樣算下來,曰軍能投入進攻的兵力不會超過七個師團,總兵力也就十多萬人,而他的五戰區有五十萬人之多,而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特別是有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在手,此外還有長江上游指揮部的五萬人,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劃歸他指揮,所以他沒有太在意曰軍的動作,不想因爲這件事中斷他的巡查。

但事情的發展卻非他意料,在新五十二師視察時,從司令部飛來的另一封電報追上了他,電報是參謀長徐祖貽和作戰處處長何畏聯名發出,電報內容還是曰軍動向。

何畏分析了最近兩個月曰軍的調動,發現曰軍不動聲色已經在五戰區正面集結了六個師團,現在又從駐守上海的13軍調來一個師團。另外根據情報,山東河北有兩個混成旅團奉調到武漢,華北曰軍在冀中得手後,就停止進攻,各種物資正緊急向武漢十一軍集結。綜合以上情況,何畏認爲曰軍進攻迫在眉睫。

收到這份電報,莊繼華立刻中斷了在新五十二師的檢查,連夜趕回老河口戰區司令部,踏進司令部大門,軍人特有的敏感立刻察覺司令部內的些許不一樣,空氣中有種莫名的緊張。

內院加了雙崗,巡邏隊也增加了,雖然夜已經比較深了,作戰處依舊燈火通明,莊繼華進門時,徐祖貽、何畏和作戰處副處長孫曉川正在地圖前商議,地圖上五戰區周邊的太陽旗已經增加了好幾面。

“司令,”孫曉川首先發現門口的莊繼華,連忙迎上來,徐祖貽和何畏也轉身,莊繼華衝孫曉川點點頭,幾步走到地圖前,看着地圖上新增加的幾面小旗子,默默思索半響才說。

“何主任,介紹下情況吧。”

(未完待續)

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二節 投敵(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三節 會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二節 投敵(二)第一節 諜影(四)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三節 結盟(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六)第八節 九變(四)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五節 雲集(八)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三節 巧取(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九節 局勢第一節 蟄伏(九)第二節 川軍(六)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二節 投敵(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九節 魅影(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二節 空軍(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五節 謀功(三)第三節 重起(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二節 沙基(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一節 蟄伏(五)第八節 九變(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八節 轉折(六)第七節 生機(七)第一節 蟄伏(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四節 酒會(一)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三節 結盟(五)第八節 日薄(九)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一節 突破(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四節 對策(二)第五節 積聚(六)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節 魅影(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
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二節 投敵(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三節 會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二節 投敵(二)第一節 諜影(四)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三節 結盟(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六)第八節 九變(四)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五節 雲集(八)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三節 巧取(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九節 局勢第一節 蟄伏(九)第二節 川軍(六)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二節 投敵(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九節 魅影(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二節 空軍(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五節 謀功(三)第三節 重起(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二節 沙基(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一節 蟄伏(五)第八節 九變(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八節 轉折(六)第七節 生機(七)第一節 蟄伏(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四節 酒會(一)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三節 結盟(五)第八節 日薄(九)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一節 突破(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四節 對策(二)第五節 積聚(六)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節 魅影(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