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奪軍(三)

陳延年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水平投下一枚炸彈,參加會議的人先是一愣,繼而激動,直接打擊帝國主義,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吸引力了。屋裡頓時響起一遍議論聲,陳延年沒有制止,而是讓大家自由談論,激動過後,衆人感到其中的困難。

“陳書記,罷工的規模要達到那種程度?”楊殷首先問道。

“最好能讓全香港的工人都參加。”鄧中夏接口道,剛纔衆人議論時,他沒有參加,而是與陳延年互相交換一下眼色,顯然陳延年事先與他討論過。

鄧中夏的話讓衆人都倒吸一口涼氣,全港工人蔘加,參加的工人無疑將達到幾十萬之衆,這在香港歷史上是沒有過的,就是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從未見過。

屋裡一時陷入沉默,陳延年見狀笑笑說:“怎麼啦?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今天開這個會就是讓大家集思廣益,有意見就大膽提。”

過了會,馮菊坡說道:“陳書記,在香港發動罷工我贊成,不過,按照以往經驗,參加罷工的工人都要回內地,這幾十萬工人回內地,如何安排他們的生活?還有香港工會中我們能控制多少?其他工會會不會參加?這些問題必須在發動之前搞清楚。”

“對,這可不是幾萬人的問題,其中很可能還有他們的家屬,人數很可能高達三四十萬人,這麼多人的吃飯穿衣問題,需要多少錢?”楊殷也感到這個問題十分棘手。這時候蘇俄的援助主要是針對廣東政斧,也就是國民黨,而且錢也不是很多,前後總共只有幾百萬,給中國[***]的經費根本不值一提。

陳延年點點頭,這個問題他也很頭痛,他與鄧中夏討論發動香港罷工時就曾經談到這個問題,當時也沒有能找到解決辦法。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先不談這個問題,其他同志還有什麼問題?”陳延年決定先放一下,先把其他問題解決了再說:“黃明誠同志,你有什麼想法?”

黃明誠在東征時的表現引起區委同志的注意,特別是擔任軍委書記的周EN來同志的注意,周EN來對黃明誠在樟木頭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廣東區委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即使在陳炯明統治下,樟木頭的工人運動發展非常迅速,90%的工人蔘加了工會,黨在工人中的威信非常高,更重要的是黃明誠不但發展了工會,還發展了農會,他成功的在樟木頭周圍四個鄉組建了農會,正是有了這個基礎,樟木頭之戰中黃明誠才能組織起工友團參戰。工友團的參戰在戰後受到東征司令部的高度評價,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蔣介石和許崇智對在收復地區發展工農運動的態度。陳延年由此非常欣賞黃明誠,他力主把黃明誠調到廣東區委工作,隨後又派他在全國總工會協助鄧中夏的工作,並且準備不久之後再讓他去北江地區負責那裡的農民運動,今天的會也是他提出讓黃明誠參加的。

陳延年點名讓黃明誠發言,卻給黃明誠出了個難題。黃明誠從心底裡贊成在香港發動罷工,而且他不認爲經費的問題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發動起這麼大規模的罷工。

“陳書記,我認爲經費是可以解決的,關鍵是要把罷工發動起來,可我對香港工會的情況不瞭解,還有我黨在工人中有多少黨員?能控制多少工會?這些情況我都不瞭解。”

陳延年這下感到自己的疏忽,其實不但黃明誠不瞭解香港工會的情況,在座的除了香港海員工會的蘇兆徵外,其他人中對香港工會最瞭解的恐怕是鄧中夏,但鄧中夏也只是在前段時間開會時瞭解了些,真實情況恐怕不是很細。

“是我疏忽了,這樣吧,蘇兆徵同志,你給同志們介紹一下香港工會的情況。”

蘇兆徵是個新黨員,黨齡還沒有半年,不過他的資歷卻很深,參加過同盟會,後來又加入了國民黨,領導過香港海員罷工,是香港海員工會的負責人。他面孔黝黑,說話孔武有力。

“好,我給同志們介紹一下香港工會的情況。香港工會組織很多,總數有百多個,主要是行業工會,分爲三大派;最大的是工團總會派,包含七十幾個工會,多屬手工業,就海員工會爲一大產業工會;其次是華工總會派,包含三十個工會,亦屬手工業,重要的只電車工會;剩下的大約有二十幾個工會,他們沒有組成派別,不過他們卻多是大工會,如機器、起落貨、煤炭、洋務等工會。”

“香港工人中黨員數量不多,不足十人,多爲碼頭工人,除海員工會外,都沒有領導權;其實就算海員工會,他的會長也不是我黨黨員,只是我黨的影響力比較強。”

蘇兆徵介紹完後,原本還有些樂觀的情緒完全消失了,這兩年內地的罷工都是在黨的力量比較強的地區發動的,對這種缺少黨組織基礎的…,能不能鼓動工人罷工大家感到完全沒有把握。

陳延年見大家的情緒有些低落,便問蘇兆徵:“你看能不能在香港組織起罷工?”

“當然能。”蘇兆徵毫不猶豫的大聲說:“海員大罷工時我們就組織了總同盟罷工,參加罷工的工人高達十萬人。海員大罷工勝利後,工人都認識到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我黨人數雖少,可是我黨的威信很高,特別是目前席捲全國的反對帝國主義浪潮,有利於我們開展工作。我有信心把罷工發動起來。”

“說得好,同志們,我們不能只看到困難,不看現在的政治氣候。”鄧中夏激動的站起來說:“五卅事件以來,各地風起雲涌的抗議顯示革命的高潮即將來臨,我們必須抓住時機,我們不能孤立的看待香港大罷工,應該把它看成全國反帝運動的一部分,我黨應該勇敢的站出來領導這次革命,香港大罷工可以加強我黨的領導地位。”

鄧中夏激動的用力把手向下一揮:“同志們,我知道在香港我黨力量很弱,可是香港工人有勇於鬥爭的傳統,我相信大罷工能發動起來,而且最後也一定能取得勝利。”

“對,經費我們可以請求省政斧提供部分,另外還可以組織內地工人支援部分,我們再自己設法解決部分。”黃明誠受到感染也站起來說道。

黃明誠的提議讓陳延年眼前一亮,施卜也表示說可以組織部分工人到廣州工廠中做工,楊殷提出在廣州建立罷工總指揮部,負責協調各工會的行動。

解決了幾個主要問題後,會議迅速轉入對細節的磋商。

邵力子進屋的聲音打斷了莊繼華的“神遊”,邵力子是新任命的軍校校長秘書長,與莊繼華不是很熟悉,進門後他見莊繼華站在那裡背對着蔣介石,而蔣介石居然毫不生氣,不禁有些愕然。

莊繼華先向邵力子點頭算是打個招呼,然後轉身對蔣介石說:“校長,我大致想清楚了。”

“好,儘快給我份報告。”蔣介石停頓一下又說:“你先去政治部,那裡有一份你的任命。”

莊繼華有些意外,新任命,怎麼不要我作副官了,讓我做什麼呢?

帶着滿肚子疑問,莊繼華來到政治部,還沒進門,就聽見裡面一遍嘈雜聲,推門一看,人到不少,曾擴情、胡宗南、蔣先雲、陳賡、黃蟹、李默庵等人都在,看見胡宗南讓他不由有些意外。

這些人見進來的是莊繼華,全都有些意外,陳賡首先跳過來,抓住他的手說:“文革,辛苦辛苦,進來坐。”說着把莊繼華拉進辦公室,然後摁在椅子上,然後笑着對大家說:“同學們,我們首先祝賀莊文革同學榮升;”他故意停了下,然後才拖長口音說:“成爲本校第一位大特務。”

陳賡的話音剛落,莊繼華就差點跳起來,大特務?情報工作是自己在主持,陳賡怎麼知道的。轟,蔣先雲、胡宗南等人立刻大笑起來。好像沒有惡意呀,莊繼華有些莫名奇妙的看看他們。他心中有鬼,臉上便有些慍怒:“陳賡,你說什麼呢?我是大特務,我看你纔是大特務。賊眉鼠眼的,都不用化妝,完全反派。”

陳賡哈哈笑道:“我這樣玉樹臨風的人,走在大街上別人一看就知道,這人有學問,爲什麼呢?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的,就算是特務,絕對是文化特務,不象文革,看上去老實,其實滿肚子壞水。”

莊繼華有些掛不住了,今天陳賡的話怎麼處處對着他的隱秘來呀,蔣先雲邊笑邊對莊繼華說:“你來找周主任?”莊繼華點點頭,蔣先雲笑着說:“周主任在對面,是不是找周主任要人呀?”

莊繼華有些摸不清頭腦,要人,要什麼人?見莊繼華的樣子不象裝假,蔣先雲問:“你還不知道?”

“知道什麼?”

“你被任命爲司令部情報科長,負責組建情報科。”

莊繼華這才恍然大悟,隨即又不明白了,蔣介石這是什麼意思?當初的情報處不是很好嗎?爲什麼要亮明招牌呢?自己這下的活動可就麻煩了。

莊繼華穩定一下情緒,看看陳賡,嚴肅的說:“嗯,我要打個報告,把陳賡調進情報科。”說完之後他就一扭一扭的向門邊走去,捏着嗓子道:“各位長官,本仙姑給你們請大神。”

說完莊繼華拉開房門迅速離開,安靜片刻,隨後傳來一陣鬨堂大笑。

(未完待續)

第三節 會戰(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八節 日薄(五)第三節 聚才(五)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一節 突破(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十節 餘波(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八節 南線(二)第三節 議戰(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一節 奪軍(八)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三節 議戰(二)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十節 撤退(二)第五節 號角(四)第二節 川軍(五)第五節 謀功(三)第五節 盟國(六)第二節 投敵(八)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四節 外交(四)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六節 救亡(九)第九節 號角(一)第一節 辦學(一)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七節 風暴第二節 策劃(二)第三節 聚才(五)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一節 法幣(六)第五節 號角(八)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節 策劃(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五節 突擊(一)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七節 閃電(一)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五節 盟國(八)第一節 遏制(三)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七節 風波(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五節 號角(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十四節 圍殲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三節 會戰(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五節 突擊(三)第三節 戰鼓(十)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一節 返川(五)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陰雲(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
第三節 會戰(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八節 日薄(五)第三節 聚才(五)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一節 突破(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十節 餘波(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八節 南線(二)第三節 議戰(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一節 奪軍(八)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三節 議戰(二)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十節 撤退(二)第五節 號角(四)第二節 川軍(五)第五節 謀功(三)第五節 盟國(六)第二節 投敵(八)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四節 外交(四)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六節 救亡(九)第九節 號角(一)第一節 辦學(一)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七節 風暴第二節 策劃(二)第三節 聚才(五)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一節 法幣(六)第五節 號角(八)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節 策劃(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五節 突擊(一)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七節 閃電(一)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五節 盟國(八)第一節 遏制(三)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七節 風波(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五節 號角(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十四節 圍殲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三節 會戰(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五節 突擊(三)第三節 戰鼓(十)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一節 返川(五)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陰雲(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