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

見是賀衷寒,莊繼華也不好就這樣走了,上次在一起聊天時還是在棉湖戰後,莊繼華去野戰醫院看負傷的鄧文儀關麟徵時遇上的。到梅縣後,莊繼華忙於訓練,對賀衷寒他們在作什麼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他們要搞的哪個孫文研究會怎麼樣了,只是有兩次見他來三營找胡宗南他們,他也故意裝作沒看見,賀衷寒也沒找他。

“君山,中午就喝酒,可要小心別被周主任知道。”見賀衷寒滿嘴酒氣,莊繼華“好心”的提醒他。

“放心吧,周主任去汕頭了,你不知道?”賀衷寒有點意外的反問道“我這段時間忙得要命,誰知道這些長官去哪裡了。”莊繼華有些不好意思,隨即笑道:“難怪你敢在中午喝酒,原來城隍不在,你們這幫小鬼自然就無所顧忌了。”

“去、去,我們還不是好不容易輕鬆一下。既然撞上了,一齊喝兩杯。”

“這,….,”莊繼華有些爲難。

見莊繼華猶豫不決,賀衷寒心裡有些不高興,臉上就帶出來了,冷笑着打斷莊繼華的話:“這什麼這,當個營長就連酒都不敢喝,以後當上團長、師長,我們恐怕度不敢見你了。”

“團長、師長,我可不敢想,…,行,喝就喝吧。”

“這就對了,走吧,擴大哥他們都在。”賀衷寒這才笑了,領着莊繼華走進酒店。

還沒進雅間的門,莊繼華就聽見裡面傳出的喧譁聲,進門就見李安定對曾擴情嚷道:“喝,喝,快喝。”曾擴情看見莊繼華他們進來,趁機放下酒杯,笑呵呵的說:“文革,你來得正好,替我喝兩杯,我可不行了。”

冷欣卻起鬨道:“不行,不行,文革不能代酒,擴大哥,八兩將就,一斤不倒;這纔多少,頂多半斤。”

“對,對,喝。”旁邊一陣起鬨,曾擴情無奈只好把酒喝了。隨後嚷道:“文革來了,你們找他去,我可不行了。”

“不行,擴大哥,你現在最多喝了三兩,離八兩還差得遠。”冷欣不依不饒。

“這酒我喝不慣,要喝就喝我們四川酒。”曾擴情嘴上還是不肯認輸。

轟,衆人一陣大笑。莊繼華也笑了,知道曾擴情肯定自吹自擂,惹得衆人不肯放過他。賀衷寒見曾擴情好像不是說假話,便轉移目標,要喝莊繼華的升官酒,衆人又是一陣起鬨,莊繼華當然不敢說什麼升官酒,要這樣今天恐怕就得讓他們擡回去了:“別,喝酒就喝酒,別提升官。”

“怎麼不可以,大家說說,文革是我們黃埔同學中第一個擔任營職軍官的,今後必然成爲我黃埔同學中的領軍人物,大家說該不該祝賀。”李安定笑着說。

“對,對,理該祝賀。”周圍衆人的贊成聲卻有些低沉,莊繼華感到不舒服:“這杯酒我可不敢喝。於一兄,讓我當營長是校長栽培,溥泉、壽山、光亭、萌國他們支持,至於領軍人物,除了校長以外,我看不出還有誰能擔當。”莊繼華不聲不響把李安定的話給擋回去了,這話要傳到蔣介石耳中還不知道會引起他的什麼想法。

“廢話說那麼多幹什麼,喝酒,不爲別的,東征勝利,打垮陳炯明,喝。”桂永清不耐煩的嚷道。

“好,爲這個喝一杯。”莊繼華首先表示贊成。

接下來,你一杯我一杯,桌上觥籌交錯,莊繼華一會就喝了七八杯。這種酒是梅縣土釀的,度數不算高,帶點甜味,莊繼華知道一般這種酒喝時沒什麼,但後勁較大,自己是空腹,幾杯之後就趕緊吃菜,先填個半飽。

“對了,擴大哥,我問你件事,杜光亭是不是不回來了?”莊繼華突然想起前幾天團部正式任命王敬久爲七連三排排長。

“你不知道?光亭被派到河南去了。”

“河南?去幹什麼?”莊繼華有點納悶。

“國民二軍胡林翼想辦個軍校,廖政委就從黃埔派了些同學過去。”

“那還有誰?”

“都是些北方來的同學,象徐象謙、閻揆要、張耀明這些陝西山西籍同學。”

聽說杜聿明去了北方,莊繼華有點遺憾,另外他一直沒搞清楚的是不是徐帥的徐象謙也去了,就更讓他遺憾了。要是的話,國民二軍就有了來自國共的兩員大將了。

“我說文革,一到梅縣,你就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爲練兵忙;不但自己把自己累得要死,連帶宗南他們也被你逼得夠嗆。”

“我可沒你們政治部的人輕鬆,我手下三百多號人,吃飯訓練打仗那樣不艹心,不信問問於一。怎麼壽山他們向你們抱怨了,那好,明天我就給他們放假。”莊繼華半真半假的說道。

“我們輕鬆?我們是背個名,每天扯皮的事不斷,煩都煩死了。我還寧願下部隊帶兵打仗。”賀衷寒一臉憤然。

“怎麼,你和在田還在鬧。”莊繼華問道。

“和他鬧,他也配?”賀衷寒沒好氣的說:“我就是看不慣他的樣子,校長和周主任表揚幾句,看他那趾高氣揚的樣子,我呸。”

“現在宣傳隊解散了,回到政治部,一天到晚指責這個指責那個,動不動就是什麼青軍會的,好像整個青軍會中就他李之龍革命似的。也不想想我還是青軍會的總幹事,他只不過是個委員而已。”

“對,他就是仗着[***]得勢,要給他點顏色看看,不讓他會翻天的。”潘佑強提起李之龍就生氣。

莊繼華見他們的樣子,心中暗自憂慮,李之龍怎麼一下就得罪這麼多人。他還沒說話,曾擴情又說:“與[***]相比,我們國民黨同學就是一盤散沙,他們通過青軍會組織起來,我們搞個孫文主義學會,也組織起來,他們有周主任的支持,我們也有王和尚的支持,大家比比看。”

(作者注:孫文主義學會創始之初稱爲中山主義會,25年底改名並正式成立孫文主義學會。本書爲小說,就直接進入孫文主義學會。)賀衷寒見莊繼華不開口,便把事情說開了:“文革,我知道你不贊成我們成立這個學會,可是,文革,你想過沒有,目前的確存在國共之爭,躲是躲不開的。你知道嗎?我們在前面打仗,後面[***]就在接收政權,海豐、陸豐、潮汕、興寧這些地方的縣黨部都被[***]佔據了,他們打着國民黨的旗號推廣[***]的主張。長此以往,我們國民黨不亡于軍閥帝國主義就亡於[***]。”

“君山說得對,學校裡他們把持了政治部,刊物有《士兵之友》,學校外面,他們把持了青軍會,各個大學裡他們還有青年團,我們如果再不組織起來,兩到三年之後,黨將不黨,國民黨就名存實亡了。”冷欣神情很是激動。

“文革,我們商量好了,首先在軍校裡成立,然後再推廣到廣州各學校中去。同時向上海北直的學校發展,首先在青年中推廣三明煮義。”曾擴情說道。

莊繼華沒說話,拿起桌上的酒杯在手裡把玩,李安定冷冷的說:“文革,你沒有參加青軍會,說明你對[***]是有看法的,既然如此爲什麼不能與我們一起反對[***]呢?”

莊繼華心裡對他們的敏銳很是稱道,二十多年後,[***]會在全國取得勝利,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只是他想知道是不是蔣介石授意他們組織這樣一個組織的。於是他試探的問:“校長知道你們成立這個組織嗎?”

“等我們成立之後再告訴校長和廖黨代表。”賀衷寒還沒來得及說話,冷欣就搶着答覆道。

蔣介石居然不知道,莊繼華眉頭深皺,難道不是他授意的?賀衷寒瞪了冷欣一眼,心中恨其亂說話,便婉言解釋道:“校長肯定支持,沒有校長的支持,王和尚絕不會表態支持我們的。況且我們這也是爲黨出力,並非爲個人謀利。”

莊繼華心裡贊成賀衷寒的判斷,只是賀衷寒誤會他了,但他也不想解釋,讓他誤會去。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是總理提出的,現在總理剛去世,你們就想改變這三大政策,這合適嗎?”莊繼華想想後提出他的問題。

“我們不是要反對總理的三大政策,只是想促進本黨的發展。”賀衷寒說。

“可是看你們剛纔的態度,成立孫文主義學會的目的就是和[***],更直接點就是和巫山他們鬥。”莊繼華說得很慢,但語言如劍,直刺問題的核心。

冷欣、李安定有些答不上來。賀衷寒卻說:“不是我們要和他們鬥,而是他們要從內部顛覆我們國民黨,我們不得不和他們鬥。”然後他嘆口氣又接着說:“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想你的那篇文章,文革,恐怕當初你就想到這個問題了,否則爲什麼你會主張黨外合作,反對跨黨。”

“君山,我承認,我反對黨內合作,但我不反對國共合作,而且我堅決支持國共合作,反對任何破壞國共合作的事情和行爲,東征過程中,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得到民衆的支持,在樟木頭、魚洞嶺;沒有[***]組織的工會、農會我都無法取得勝利。這些都是事實。”莊繼華的態度很誠懇。

“可是他們掌握各地黨部,掏空我們國民黨也是事實。”李安定不爲所動。

“可是大部分縣黨部是[***]員組建起來的,這就有個問題讓我們思考,爲什麼[***]員能夠組建國民黨的縣黨部,反而我們國民黨員,卻不能組建國民黨縣黨部。還有[***]員能打着國民黨的旗號下鄉發動羣衆,而從未見國民黨員舉着國民黨的旗幟下鄉發動羣衆。”莊繼華頓了下接着說:“魚洞嶺和我們一起戰鬥的農會負責人彭分田,他是曰本留學回來的,家裡是海豐地區的大富翁,但,於一,你是過這個人的,你說說他的打扮是什麼。完全就是一個農民。”

“這是裝模做樣,他們就靠這套蠱惑人心。”桂永清不服氣的說。

“不要否認別人的優點,率真兄,要和別人鬥就不要否認別人的優點。蠱惑人心?人心既然能被蠱惑,說明人心思變。”莊繼華尖銳的反駁道:“既然[***]能這樣蠱惑人心,爲什麼我們國民黨不能這樣呢?”

莊繼華不等其他人說話,又接着說:“我們國民黨的缺點就是太浮誇,我們太缺少象彭分田這樣的幹部,黨內同志就喜歡高層鬥爭,不喜歡深入基層,與普通羣衆一起,認爲拿着書本,寫兩篇文章就是宣傳革命了,如果孫文主義學會也這樣,我可以斷言,依然不如巫山他們。”

“那你說怎麼辦?我們不能眼睜睜看着我黨被架空。”賀衷寒有些喪氣,莊繼華提的問題他都承認,只是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們成立組織總要有綱領吧,把下基層與普通羣衆結合在一起寫進你們的綱領中,最好上書中央組織部,各縣黨部要有一半的人是純粹的國民黨員,而不是跨黨黨員。”

“第二要提出你們的工運主張和農運主張。第三、要旗幟鮮明的支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莊繼華忍不住替他們出主意,然後又補充道:“我不參加你們的組織,是因爲那件事情還沒過去。”

冷欣聽到莊繼華說不參加他們的組織,有些生氣,便站起來說:“文革,戰場上你是個好漢,怎麼這就變孬種了。”

莊繼華沒管他,賀衷寒卻替莊繼華說話了:“容庵兄,文革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隨後莊繼華就不再說什麼了,過了會,他就告辭離開,賀衷寒還要留他,他以要準備明天執法隊爲名堅持走了。

莊繼華走後,李安定忍不住說:“君山,爲什麼你一定要勸莊繼華參加,他不參加我們的組織就不成立了?”

賀衷寒卻笑着搖搖頭說:“於一兄,你還是不明白文革,我今天終於清楚了,文革爲什麼不參加我們的組織了。”

“爲什麼?”桂永清也沒從莊繼華的話裡聽出什麼。

“爲什麼?因爲文革所圖甚大,令人佩服。”賀衷寒說完端起桌上的酒杯給自己倒杯酒喝下:“文革擔心的是我們如果僅僅侷限於與巫山他們青軍會爭論,如果是這樣那麼文革永遠不會加入我們,文革想對付的是整個[***],你看看他說的,提出我們的工運和農運主張,各縣黨部要有一半的人是純粹的國民黨員。這就從根上砍斷了[***]對國民黨的顛覆,保證了我黨發展,而且還不破壞三大政策。厲害吧。”

“那他爲什麼不參加我們的組織呢?”曾擴情對這個有點不理解。

“還不是容庵兄說錯話了。”賀衷寒嘆息的說。

“我說錯什麼了。”冷欣有點不明所以。

“文革問校長知道不知道,你怎麼說的。你說成立後再告訴校長和廖政委。”賀衷寒解釋道:“於是莊繼華知道校長不知道這件事,我們是揹着校長作的,他當然不會參加。不過他還是支持我們的,所以他纔給我們出了那麼幾個主意。另外他不參加恐怕還真顧慮那篇文章的後遺症,你們想想中央組織部現在是由幾個[***]員在主事,他時那篇文章的作者,雖然我們沒往外說,但你能肯定巫山他們也不說?”

莊繼華要是聽到賀衷寒的解釋,肯定會擁抱親吻賀衷寒,他的解釋太完美了,離他的本意差距沒有十萬八千里也有十萬裡了。

他的主意從根本上來說是維護國共合作,阻止這個組織與青軍會的爭鬥,他無法阻止這個組織的成立,那麼就從開始影響它改變它,只要維護國共合作寫進它的綱領中,那麼組織中人就必須維護國共合作,至少可以減少其在暗中搞破壞的可能姓,提出工運主張和農運主張可以緩減國共之間的矛盾,國民黨還沒有明確的工運和農運策略,[***]的工運和農運策略來自莫斯科,而這恰恰是莊繼華最擔心的,如果孫文主義學會提出工運和農運主張,那麼很可能會成爲國民黨全黨的主張,自己再施加影響,把前世的經驗拿過來就能極大的彌合兩黨分歧,降低國共破裂的危險。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六節 救亡(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五節 積聚(十)第一節 湖議(二)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三節 暗戰(五)第五節 反擊(三)第二節 投敵(三)第三節 重起(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七節 閃電(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節 視察(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一節 黨爭(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八節 天火(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五節 反攻(八)第五節 謀功(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十節 暗棋(三)第二節 投敵(十)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一節 奪軍(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七節 風暴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三節 重起(六)第二節 沙基(一)第十節 虎嘯(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五節 反攻(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六節 懲韓(二)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八節 南線(六)第四節 外交(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四節 戰鼓(一)第二節 策劃(八)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遏制(一)第七節 塞克特(三)第一節 挽弓(十)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七節 風波(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節 考試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五節 雲集(二)
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六節 救亡(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五節 積聚(十)第一節 湖議(二)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三節 暗戰(五)第五節 反擊(三)第二節 投敵(三)第三節 重起(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七節 閃電(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節 視察(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一節 黨爭(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八節 天火(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五節 反攻(八)第五節 謀功(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十節 暗棋(三)第二節 投敵(十)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一節 奪軍(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七節 風暴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三節 重起(六)第二節 沙基(一)第十節 虎嘯(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五節 反攻(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六節 懲韓(二)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八節 南線(六)第四節 外交(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四節 戰鼓(一)第二節 策劃(八)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遏制(一)第七節 塞克特(三)第一節 挽弓(十)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七節 風波(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節 考試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五節 雲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