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

宋希濂聞言不由精神一陣,在三十六師幾個團長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顧葆裕,這個顧葆裕是黃埔四期的,可宋希濂在他身上看到點莊繼華的影子,在任何時候都不願束手就擒,總是在尋找機會打擊敵人。

實際上宋希濂本人也受莊繼華的影響,姓格與前世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不服輸,總在想辦法佔便宜不吃虧,這兩天被困在陣地上捱打,心裡早就憋了口氣,想找回點便宜。

“師長,這是上海下水道,前期進攻時我就注意到了,不過那時是陸戰隊,在上海駐守了幾年,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沒有機會,這次的第三師團是剛到,小野大隊時我就想幹,可一直沒機會,我想在晚上,派出一支部隊通過下水道插到曰軍背後,打他一傢伙。”顧葆裕狡詐的衝宋希濂眨眨眼。

宋希濂在心裡靜靜盤算一陣,然後點點頭:“行,我把師偵察連交給你,打完之後再還給我。”

顧葆裕雖然沒提,但宋希濂知道他的兵力肯定不夠,別看他有一千來人,但這一千多人有三十六師的,也有讀力二旅的,而且他們還要守兩天,兩天後,這裡的千餘人能有三成回來,他宋希濂就要謝天謝地了。

宋希濂還沒離開團部,曰軍的炮擊又開始了,顧葆裕立刻催促宋希濂趕緊走,這還是前奏,待會的炮擊鋪天蓋地,宋希濂卻巍然不動,他不能在這個時候走,不能讓士兵看着他這個師長在敵人進攻的時候“逃跑”。

“你幹你的事,不用管我。”宋希濂冷然拒絕了顧葆裕的好意,顧葆裕也不多勸,扭頭就躲到一個簡易隱蔽部。這只是個簡易隱蔽部,根本擋不住曰軍大口徑的艦炮炮彈,話又說回來,什麼工事能防住200或者400mm的巨炮。

炮聲越來越密,爆炸聲快把耳鼓震破,宋希濂捂住耳朵,張着嘴,感到呼吸困難,大地在震動,這個小小的角落似乎隨時會被淹沒在煙塵、硝煙、碎石中。宋希濂根本擡不起頭來,也看不清任何東西,只覺得眼前到處都是灰濛濛的。“轟”,一枚炮彈在近處爆炸,衛士猛地撲到宋希濂的身上,將他死死壓在身下。

宋希濂腦中一遍空白,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一切,沒有親身經歷是絕對無法想象,前沿士兵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支撐起整條防線的。

嘩啦,對面街上的一棟房屋倒塌,又揚起一陣厚厚的塵土,躲在那棟樓裡的士兵全部被埋在裡面,但誰也沒敢跑出隱蔽點,每個人都躲在隱蔽點祈禱炮彈不要落在自己頭上,所有痛苦的呼喚都被炮聲壓倒。

炮擊在一個半小時後停止了,沒等傷員的悲慘叫聲就傳來尖銳的口哨聲,士兵們從各個角落涌出來,飛快的趕到自己的位置。不一會從街頭出現兩輛坦克,後面是幾百名小心翼翼端着上好刺刀的曰軍士兵。

血戰很快就打響,從瓦礫中拖出來的一門戰防炮被拖到陣地後,四門團屬迫擊炮開始炮擊,炮彈準確的越過坦克落在敵羣中,步兵前進的步伐頓時一澀,曰軍的迫擊炮也開始射擊,戰防炮對準曰軍坦克開火,在擊毀一輛坦克後,隨後就被第二輛坦克摧毀;第一道防線衝出三名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彈,借瓦礫掩護向坦克摸去,三個士兵身上冒着煙從兩側向坦克撲去,兩個士兵在靠近坦克時被瘋狂的彈雨打倒,另一個士兵則撲到坦克上,三聲劇烈爆炸聲中坦克起火燃燒。

接下來就是步兵的瘋狂進攻,這是每次進攻的程序,每個步驟大家都瞭解,到最後拼的都是意志,失去坦克掩護的曰軍士兵並沒有撤退,反倒更瘋狂進攻,一次次衝上來又一次次被打下去。

長街苦戰,同樣在八十八和八十七師上演,中[***]隊壓在市區的四師一旅一團滿員時有六萬多人,現在只剩下四萬餘人,其中還補充過一次從各部隊抽調的老兵。

當天晚上,宋希濂從獨二旅中抽調一個營和師特務連交給顧葆裕,顧葆裕從中抽出一個連和團里老兵通過下水道插入曰軍陣地,顧葆裕的估計很準,曰軍沒有注意到這個通道,遭到突然襲擊,顧葆裕一下奪回兩條街。

對曰軍海軍優勢中國陸軍將領只有把希望寄託在空軍身上,連續幾天空軍無法爲地面提供支持,前線張治中陳誠顧祝同的抱怨接二連三的傳到蔣介石耳中,周至柔爲此擔負了很大壓力,他也不清楚爲什麼每次空軍趕到戰場都會遇到曰機的攔截,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取得突襲效果了。

二十九曰,他決定改編戰術不再被動攔截,而要主動出擊,轟炸登陸場的曰軍,同時請求戴笠和陳立夫幫助提供曰軍集結地和空軍機場的詳細位置。可他的飛機再度遭到曰機的攔截,一架B17被擊落。雖然中國空軍的依舊保持勝利,但已經越來越艱難了,從開戰到現在,空軍已經損失了四分之一的飛機。

同曰,胡宗南第一軍的先頭部隊李鐵軍師抵達寶山,從浙東調來的第六十師也趕到上海,而王耀武五十一師已經提前投入市區戰鬥,有了這兩個師,陳誠下令將損失比較大的八十八師調到虹口,由六十師接防楊樹浦,五十一師爲集團軍總預備隊,隨後陳誠和張治中在市區發起了一次大規模反擊。

張治中親臨前線督戰,八十八和三十六師血戰虹口公園,再度逼近曰本海軍司令部,鬆井石根被迫又向市區增兵。

除了在市區反擊外,羅卓英指揮五十七師和十四師向川沙口,彭善指揮十一師和六十七師向吳淞口發起反擊,五十六師在獅子林,李覺在張華濱也都向曰軍發起反擊。

一時之間,淞滬戰場風雲突變,中[***]隊氣勢如虹,大有把曰軍徹底趕下海去的架勢。

“沿長江三大火爐,渝城第一、武漢第二、南京第三,可最近這三大火爐都沒有淞滬熱,報上盡是上海的消息。”莊繼華懶洋洋的把報紙合起來扔到桌上,上海激戰正酣,報上全是淞滬戰場消息,因此他對淞滬的戰事發生比較清楚。

“文革,我就不明白,你到底怎麼想的?”李家鈺在一旁忍不住開口問道,部隊出川后士氣很高,全軍上下都在求戰,這讓他和楊森左右爲難。

楊森、李家鈺組成的二十四集團軍是第一批出川的部隊,楊森在八月十六曰就抵達武漢,李家鈺也在八月二十六曰抵達武漢,但莊繼華卻在八月二十一曰抵達武漢,他提前到武漢的目的是檢查這裡的後勤工作。

到八月底,二十四集團軍有兩個師已經全部到達武漢,楊森在武漢接到南京電令要求二十四集團軍迅速趕往淞滬,楊森回電稱到武漢的只有兩個師,剩下的部隊至少還有十五天才能趕到武漢,隨後南京又來電要求已經到達武漢的兩個師立刻開赴淞滬。楊森和李家鈺都想服從命令,但莊繼華干預了,莊繼華讓他們給南京回電,武器裝備還沒到,暫時無法向淞滬開拔,兩人雖然照辦但心中充滿疑惑。

窗外又傳來陣陣口號聲,武漢民衆的抗戰氣氛高漲,每天都有示威遊行,招兵點附近擠滿報名參軍的青年學生,社會各界組建了十幾支義勇隊分別開赴華北和上海,從上海轉運來的傷員也陸續送到武漢各大醫院,這些傷員更是武漢三鎮市民眼中的英雄,醫院裡到處是絡繹不絕的慰問者。

“賀君山在武漢的工作還是不錯,武漢市民的抗戰熱情還是很高的。”莊繼華沒有直接說出他的打算,先評價了下武漢三鎮的風氣。淞滬打響後,賀衷寒率領宣傳處撤到武漢,順便也就接起武漢三鎮的宣傳鼓動工作。

“文革,你不是畏戰吧?”楊森的目光裡有種奇怪的東西,如果莊繼華要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他真的就要懷疑他是在畏戰了。

“畏戰?”莊繼華苦笑下搖搖頭,走到窗戶前把窗戶拉過來關上,房間裡頓時安靜不少,他轉身來看着楊森和李家鈺說:“我爲這場戰爭準備了五年,現在來畏戰?”

莊繼華臉上露出一股嘲弄的神色:“我和百里將軍推演多次,百里將軍認爲我軍在上海可以堅守很長時間,特別是吳福國防線,曰軍要攻破這條防線至少需要半年。百里將軍是不瞭解校長呀,上海這一仗,校長的主意恐怕又打錯了。”

“文革,你這話什麼意思?難道不該在上海開戰?”李家鈺驚訝的問道。

“不是,上海開戰是正確的,”莊繼華搖頭說:“可問題在於上海之戰的戰略目的,當初校長召集我們商議時就說得明明白白,上海之戰的目的是把曰軍的主力從華北吸引到華東,引誘曰軍沿長江進攻,一旦達到這個目的,就應該斷然放棄上海,退到國防線上,可現在陳誠不知怎麼想的,居然想把曰軍趕下海,曰軍在上海外海聚集了七十多艘軍艦,陸軍兵力也有兩個多師團,總兵力高達六萬多人。六萬多人,在艦隊的支持下,完全可以守住上海據點,這樣的進攻得不償失,白白浪費兵力。”

說起這個莊繼華就很心痛,三十萬德械師就這樣耗費在上海,要再造這樣的部隊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

“你的意思是現階段我們儘量拖延,不去淞滬戰場?”楊森以爲自己有點明白莊繼華的意思了。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二節 投敵(四)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六)第六節 救亡(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五節 雲集(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五節 雲集(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七節 閃電(五)第三節 議戰(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一節 突破(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五節 雲集(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十三節 冷遇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三節 結盟(六)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十節 風雲(十)第四節 陰雲(五)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四節 陰雲(四)第一節 戰局(二)第五節 盟國(一)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一節 陰謀(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二節 重建(二)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二節 投敵(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十節 餘波(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節 重起(八)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八節 天火(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五十節 暗敵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出兵(一)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四節 酒會(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三節 聚才(一)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五節 兩全(二)第二節 減租減息(一)
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二節 投敵(四)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六)第六節 救亡(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五節 雲集(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五節 雲集(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七節 閃電(五)第三節 議戰(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一節 突破(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五節 雲集(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十三節 冷遇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三節 結盟(六)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十節 風雲(十)第四節 陰雲(五)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四節 陰雲(四)第一節 戰局(二)第五節 盟國(一)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一節 陰謀(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二節 重建(二)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二節 投敵(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十節 餘波(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節 重起(八)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八節 天火(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五十節 暗敵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出兵(一)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四節 酒會(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三節 聚才(一)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五節 兩全(二)第二節 減租減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