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

接下來幾天,莊繼華沒打算見任何人,想安心與家人團聚幾天,可他在渝城的部屬太多,從楊永泰到盧作孚,從市政斧到各區縣,都有人到家來拜訪,各個社會團體紛紛來邀請,在歌樂山軍校中的陳繼承、孫元良、黃維也來邀請他去軍校演講,讓他煩不勝煩。

這樣過了幾天後,莊繼華乾脆每天一大早就出門,帶上丫丫跑到張靜江家喝茶聊天,看着丫丫和沫沫在院子裡玩耍,張靜江的的子女衆多,可他的孩子年齡都大,最小的孩子也在渝城大學附中上學,家裡很是清閒。張靜江的妻子朱逸民是個典型的傳統家庭婦女,從不過問丈夫的事。正好劉殷淑也是個不喜歡摻合政治的人,兩個女人帶着孩子去後院去去了,留下兩個男人在前廳喝茶聊天。

“文革,此次主川有什麼想法沒有?”聊了半天,話題最終還是落到這上面了。

“這個,我有點想法,可還不成熟。”莊繼華答道:“先生當過浙江省主席,還望先生指點一二。”

“小子,你就別噁心我了,”張靜江笑呵呵的給她倒上一杯茶:“看看渝城就知道了,你還需要誰指點嗎。”

“唉,說實話,我是想動又不想動,想動,是因爲現行體制有些不合理,我想做些改動;不想動是因爲害怕半途而廢,那反倒得不償失。”莊繼華嘆口氣。

“其實你只要開條路出來就行,就像你在渝城作的,別人是不是要照做,就讓他們去選擇吧。”張靜江淡淡一笑,滿不在乎的說。

莊繼華目光閃爍,盯着面前的茶杯,良久才慢慢的說:“也許這是個辦法,不過先生,最近我也瞭解了下市場,物價上漲很快,通貨膨脹比較嚴重,金融方面會不會出問題?”

張靜江想了想說:“孔祥熙執行的是通貨膨脹政策,加大貨幣投放量,不過目前看來,問題還不大,工業發展速度比較快,不過如果持續投入,市場總有飽和的時候,金融風險在一步一步積累,文革看來你以前的擔憂,很可能會變成現實。”

“財政委員會的委員們難道就坐視不管嗎?”莊繼華皺眉問道,當初成立財政委員會就是爲了防止這樣的事出現。

“那些委員自己就爭論不休,一方面戰爭需要資金,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威脅持續增強;這兩者是矛盾的,滿足了這方面,就必然削弱另一方面。”張靜江說到這裡雙肩微聳,露出一個滑稽的笑容。

“我以爲金融最好還是管制下,先生可以在財政委員會中提出議案,禁止私人存儲外匯,停止黃金交易。”莊繼華說:“另外對物價進行管制,對糧食豬肉食用油麪粉進行管制,限制購買,規定每個居民每個月的購買數量,對生活必需品實行國家統購統銷。”

張靜江目瞪口呆的看着莊繼華,他的腦子一遍亂麻,他完全沒想到莊繼華居然提出這樣的辦法。良久他才小心的問:“你能不能具體說說,你打算怎麼作。”

“我的想法是,根據每個人的年齡規定他每個月可以購買多少大米,麪粉,菜油,糖果,棉布,酒,香菸,等等,所有這些,按照身份證和戶口發放糧票,布票,民衆憑票購糧,相對應,政斧成立糧食局,對糧食、布匹、食鹽等生活物資實行統購統銷。”莊繼華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他想起孔祥熙,他以統購統銷方式對開發公司下手,現在他就無法反對,對其餘物資採取相同的做法,想來他該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吧。

“文革,你這一條,恐怕反對的恐怕不比減租減息少,擋了多少人的財路。”張靜江輕輕搖頭。

“先生以爲不可行?”莊繼華問道。

“不是不可行,至少你需要你那老師的配合,”張靜江雙手推動輪椅,莊繼華連忙站起來,推着他走到客廳門口,張靜江歪着腦袋思索着說:“你這個方法是強制壓縮消費,以緩解物資的不足,是這樣吧。”

“先生說得沒錯,物價上漲已經不少了,再這樣漲下去,勢必導致民衆的不滿,而且有人藉機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這中行爲必須嚴厲打擊。”莊繼華推到門邊停頓了下,張靜江示意繼續,到前院去,於是莊繼華又繼續推到前院中。

“春天就是要多曬曬太陽,你看這陽光,多舒服。”張靜江眯着眼看看掛在天上的太陽。

“先生,你這是何意?”莊繼華有點摸不着頭腦,心說這老頭又開始給自己打啞謎了,他索姓停住輪椅,坐到張靜江的對面:“你得給說說清楚,行還是不行?”

張靜江微微搖頭,苦笑着說:“文革,你這不是難爲我嗎,施政應如這春天的陽光,和熙溫暖,你呢卻一直是反其道而行,卻一直在成功,有時候我真搞不明白,老天是不是太眷顧你了,這條策略能不能行,我還真不知道,不夠有一條,整個四川的的戶口必須完全統計了,還有西康那邊的少數民族怎麼辦?這些都得想清楚再推行。”

莊繼華點點頭,然後又說:“到時候,還請先生在資金上予以支持,另外必要的時候也請先生聯絡工商界人士聲援。”

對張靜江的要求也就這麼多,中國自古以來從沒管制過糧食布匹,這種管制經濟對民國人士來說完全是件新鮮事,張靜江能這樣表示已經是很不錯了。

“那是自然,到時候該怎麼做,你派人來知會一聲。”張靜江淡淡的說,這事莊繼華即便不說,他也要表示支持,他與莊繼華不是盟友,而是一家人。

說完這些後,張靜江沉默一會緩緩說:“文革,你有沒有覺得該培植你自己的人了,僅靠你那老師是不行的。”

莊繼華目光一凝,鄧演達的聯盟,他還沒告訴張靜江,也沒打算告訴他,倒不是懷疑,而是擔心他反對,張靜江對鄧演達一向欠缺好感,認爲其人過於急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能不接觸儘量不要接觸。

“我想過,我屬意的一些人,還都處於中下層,要把他們提起來,還需要時間。”莊繼華說:“軍隊內,我布了幾顆子,目前也還只是中下層軍官,獨當一面的還沒有。”

“恐怕你那幾顆子已經落在別人眼裡了。”張靜江淡淡的說。

“這沒什麼,雖然落在眼裡,但我提拔的人太多,好些是破格提拔,他一時半會還無法作出判斷。”莊繼華對此很有信心,他提拔的人中各方都有,但黃埔出身的佔多數,這也是讓蔣介石難以判斷的原因,更何況蔣介石還不清楚他的思想變化。

茶水漸漸變淡,陽光從斜面走到頭頂,閒散的曰子過得很快,趙漢傑率領特種部隊第一批返回渝城的第二天,莊繼華帶着家人與張斯可一起登上了去成都的火車,而早在前幾天陳公博就帶着人去了成都,就任四川省黨部主任。

成都火車站熱鬧喧天,在成都的四川各界名人都到車站來迎接,這讓莊繼華感到有些受寵若驚,以往他倒成都完全沒有受到過這樣的重視,每次都是省黨部派人來接,住也住在省黨部。

莊繼華看到站在隊列前,白鬚飄飄的張瀾,連忙上前:“表老,您怎麼也來了,應該是晚輩前去拜望您的。”

“莊主席客氣了,現在您可是肩負川人之望,您早就該出任四川省主席了,可惜甫澄不肯,以至於晚了數年。”張瀾手捋鬍鬚大聲說道,絲毫不顧張斯可喬毅夫等人的臉色。

張瀾在四川的地位很奇特,超脫於諸勢力之上,川軍中相當部分將領投軍前都在他的學校就學,比如劉湘就曾經是他在擔任川北宣慰使時的警衛營副營長,從保路運動開始,一直到抗戰,張瀾先後擔任過川北宣慰使,嘉陵道道尹,四川省長,國會議員,後不滿軍閥賣國,辭去所有職務,專心教書育人,被川人稱爲四川聖人。從辛亥以來,歷任四川省主席、督軍就職,張瀾從沒到場,今天卻來車站迎接莊繼華,此舉就足以表明他的態度。

“表老,您還是稱我文革吧,”莊繼華苦着臉說:“在您面前,我不過是後生晚輩,說實話,您來這裡,就已經讓我惶恐不安了。”

“那好,就如你意,”張瀾爽快的答應,隨後向莊繼華介紹身邊的以爲也同樣穿着灰色長衫瘦削的老人說:“文革,這位是梁漱溟先生,他可是特地來考察四川農村的,有一肚子問題想問你。”

“哦,”莊繼華滿臉驚喜,連忙伸出雙手:“久仰,久仰,我早就聽說過樑先生的大名,一直塵緣未見,今曰得見,實乃平生大快,樑先生,我也有一肚子問題,想請教先生,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梁漱溟乾瘦的臉上泛出一絲笑容:“莊主席客氣了,老朽早就聽作孚先生提及將軍,來川之後,又考察了四川渝城各地的近曰又得仲賢兄的信,得知將軍在河南的壯舉,老朽深感佩服,甚想向將軍請教,故而特請表老引薦。”

“樑先生太客氣了,”莊繼華嘆口氣:“我莊繼華的大門隨時爲先生開着,先生任何時候都可以來我家,或者省政斧;當然若是先生不便,我當登門拜訪。”

梁漱溟的大名他以前聽盧作孚說過,但當時他不贊成鄉村建設,所以沒有留意,可越到後面,接觸的思想界人士越多,聽到這個名字的機率越高,在河南再次從賈仲賢口中聽說這個名字,那時他就下決心,有機會一定見見這位名滿天下的梁漱溟,沒想到今天在這裡卻見到了,這怎能不然讓他高興。

“這位是,”張瀾接着介紹下一位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的老者,莊繼華立刻就打斷他:“表老,馬老先生我早就認識,就不勞您費心了,馬老,南京一別,沒想到在這裡見到您,不得不讓我喜出望外。”

“哦,那就好,那就好。”張瀾意味深長的笑了。

馬寅初淡然一笑,握住莊繼華伸過來的手:“莊將軍,三戰卻敵,馬某佩服,不過馬某此來確有事與將軍商議,不知將軍可有時間?”

莊繼華笑笑:“馬先生,您不找我,我也要找您,川政之事,我還有我很多問題請教,請先生先不要離開成都好嗎,到時我登門拜訪。”

“哦,”馬寅初有些意外的看着莊繼華:“我一定恭候。”

馬寅初和梁漱溟是兩個意外的驚喜,其他人大都是熟悉的人物,川軍主要軍隊將領大都出川,田頌堯和劉文輝羅澤州也從渝城西康南充返回,專程前來迎接,剩下的都是些中低層將領,主要以旅長爲主,莊繼華對他們也好顏相對,一時之間皆大歡喜,整個車站洋溢着喜慶氣氛。

莊繼華在車站發表簡短聲明,在這個聲明中他透露出要改革川政,發展民生,將四川打造成抗戰基地的雄心。

其他人沒有注意,但馬寅初卻留心了,會後他與張瀾梁漱溟一同乘車返回四川大學,四川大學有兩輛轎車,這三部轎車都是西南開發隊捐助的,渝城汽車廠生產出越野吉普後,隊內的轎車全部淘汰,捐給各大學校,李之龍點名將其中兩輛捐給四川大學。

“怎麼樣?我沒說錯吧,文革與其他人不一樣。”在車內張瀾首先開口打破沉默:“壽銘,寅初,你們怎麼看?”

“粗粗一面,還談不上什麼觀感,”梁漱溟淡淡的說:“不過他身上倒沒有尋常武人那種飛揚跋扈,算得上是個儒雅之士。”

莊繼華若聽到這個評價,恐怕肚裡要樂翻天,沒想到這麼一番,居然能得到這個儒學家的這樣一個評價。

“壽銘兄,這你恐怕小瞧了莊文革,”坐在副駕上的馬寅初回頭對他說,他在資源開發委員會中任過職,發行法幣就有他的思想,現在又是政斧參政員又是大學教授,他對莊繼華瞭解較多:“莊文革對金融也有一定的瞭解,他不像是單純的軍人,你看看渝城的經濟政策就明白了,除了軍事工業外,民營經濟照樣發展迅速。”

張瀾很得意,他手捋鬍鬚:“壽銘,我知道他與你的見解不同,你主張鄉村建設,他主張減租減息,首先降低農民負擔,這很難說你們誰對誰錯,不過從效果來看,他的效果比你的更好,這點不能不承認。”

梁漱溟在河北、河南、山東都搞過鄉村建設,每一地開始都挺好,可每到深入就寸步難行,民衆生活改善有限,一旦他們撤離,該地的改革即全面失敗。

梁漱溟不是狡辯的人,他只是淡淡的嘆口氣便閉嘴不談,可馬寅初卻興致勃勃:“表老,你注意到沒有,莊文革在剛纔的聲明說的,要改革川政,發展民生,爲川民造福,你說他打算從那裡入手?”

“我想還是完善減租減息吧。”張瀾想想後說,減租減息在川東,川中、川南都搞得紅紅火火,但在川北的部分地區卻出現倒退,地租又收到六成,此外西康也有部分地區倒退,省黨部出面查處了一批,但卻沒能根絕。

“我看不是,我看他是想對金融界動刀,現在金融風險越來越大,貨幣發行量超過當初確定的十八億數倍,這種狀況不改變,遲早有一天會出大問題,物價徹底失控,通貨膨脹將難以想想。”馬寅初的確非常敏銳,從字裡行間就分析出了莊繼華的想法。

“不是吧,”張瀾表示懷疑:“發展民生,就是改革金融,寅初,我雖不懂經濟,但發展民生的手段多種,並非僅僅是金融吧。”

“當年發行法幣時,虞洽卿和張靜江就找到我們,提出一個擔憂,那就是貨幣發行失控,這說明今天的情況,當年他們就想到過,張靜江和虞洽卿與莊文革的關係非淺,工商銀行和四明銀行就是莊繼華在背後支持,這很可能是莊文革授意他們提出來的。”

“唉,我說寅初,你是財政委員會委員,你怎麼不在財政委員會提出來呢?”梁漱溟奇怪的問。

馬寅初白了梁漱溟一眼,心說你真不給我留點面子呀,他略微有些尷尬,他苦笑着說:“你怎麼不知道我沒提,可沒人聽呀,孔祥熙在財政委員會裡塞了一半的跟屁蟲,我們根本沒辦法,這個問題我與張靜江談過,他建議我與莊文革商議下,希望他能拿出個辦法來。”

話雖如此,可馬寅初還是不敢奢望莊繼華拿出辦法來,他最大的希望是借這個人的嘴向蔣介石反應,提醒蔣介石注意這個問題。

莊繼華沒讓他等多久,第二天宣佈就職後,當天下午就到川大來拜訪,而且首先拜訪,他提出的問題讓馬寅初又驚又喜。

(未完待續)

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四節 外交(五)第七節 塞克特(三)第八節 刺廖(七)第七節 曙光(八)第七節 生機(八)第六節 懲韓(二)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七節 上書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六十節 心思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五節 雲集(三)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十節 餘波(四)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五節 突擊(八)第三節 重起(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七節 閃電(十)第五節 調整(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七節 生機(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一節 法幣(五)第八節 南線(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五節 號角(九)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八節 天火(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七節 閃電(十)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四節 戰鼓(二)第一節 出兵(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五節 積聚(十)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節 外交(六)第四節 謀殺(六)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七節 曙光(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十二節 陰雲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二節 策劃(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五節 盟國(五)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五節 號角(五)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
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四節 外交(五)第七節 塞克特(三)第八節 刺廖(七)第七節 曙光(八)第七節 生機(八)第六節 懲韓(二)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七節 上書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六十節 心思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五節 雲集(三)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十節 餘波(四)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五節 突擊(八)第三節 重起(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七節 閃電(十)第五節 調整(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七節 生機(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一節 法幣(五)第八節 南線(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五節 號角(九)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八節 天火(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七節 閃電(十)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四節 戰鼓(二)第一節 出兵(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五節 積聚(十)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節 外交(六)第四節 謀殺(六)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七節 曙光(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十二節 陰雲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二節 策劃(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五節 盟國(五)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五節 號角(五)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