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南線(二)

于學忠的撤退是因爲迂迴的第九師團攻克了橫山側後的三河集,九十二師苦戰三天沒能擋住第九師團的進攻,向鳳陽撤退。

“南線曰軍看來很積極,”前線戰況傳到徐州之後,李宗仁和莊繼華幾乎同時皺起眉頭,南線曰軍比他們預計的多了一個師團,廖磊在定遠發起的反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只是稍微遲緩了下曰軍的攻勢:“德公,是不是從二十三集團軍抽一個師,劃歸廖磊指揮?”

李宗仁低頭想了想,把目光投向旁邊的徐祖貽,徐祖貽心裡早有計較,不過常年的官場生涯,他早懂得藏拙的必要,此刻見李宗仁的目光,便平靜的說:“正面防線要承受曰軍三個師團的進攻,兩個軍恐怕不行。除非….”

說到這裡他看了眼李宗仁和莊繼華,莊繼華有些不耐煩:“我的參座大人,說話怎麼吞吞吐吐的,你可是參謀長。”

徐祖貽心中苦笑這位副司令官年少氣盛,說什麼都毫無顧忌,他不以爲意的笑笑:“從廖磊的反擊來看,曰軍兵力雄厚,以蚌埠爲底線,曰軍十萬大軍,後勤比較近,反擊不容易奏效,不如將曰軍放過淮河,以澮河、解(旁邊三點水)河爲底線,將曰軍放過淮河,如此曰軍後方拉長,一旦我軍反擊,曰軍再抽調兵力就不容易了,如此就只能在側後放置重兵,以保護交通,如此正面攻勢必然鬆緩下來。”

“燕謀高見,”李宗仁的神情頓時輕鬆:“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二十一集團軍實力未復,從二十三集團軍抽調一個師完全有必要,但剩下的三個師團依然實力非凡,在蚌埠恐怕還不行,就以解河爲底線,文革,二十三集團軍你熟悉,你看調那個師合適?”

“124師。”莊繼華毫不猶豫的答道,124師是田頌堯部主力,原是孫震直轄,鄧錫侯田頌堯本是一體,鄧錫侯組建出川部隊時,田頌堯毫不猶豫就把這個師交給他了,成爲四十一軍主力,也是川軍中最先換裝的部隊。

“好,那就給孫震發電,將124師劃歸二十一集團軍指揮。”李宗仁手輕輕握了下。

“報告,委員長電報。”

李宗仁和莊繼華不由愕然,不知道蔣介石這時來電是什麼意思?徐祖貽接過電報,匆匆看後有些納悶的說:“委員長將五十八軍和六十軍劃歸我們了。”

莊繼華稍微楞了下,隨即大喜,這兩個軍他要了不知多久,可蔣介石就是不鬆口,沒想到這時卻送上門來了,不知道蔣介石怎麼又想通了。不過既然給了,那當然就用不客氣了。

“他們要多長時間才能到徐州?”李宗仁不動聲色的問道,實際情況恐怕只有他清楚,算清楚曰軍實力後,他就在私下裡向蔣介石要兵,而桂系的部隊不多,莊繼華一再提及這兩個軍,特別是六十軍,按照莊繼華的說法,六十和一零一軍是他專門訓練來對付曰軍的,所以乾脆就點名要這兩個軍,蔣介石爲了在韓復榘的事情上取得他的合作,這次開封會議期間終於承諾將這兩個軍調給五戰區,現在不過是蔣介石踐諾而已。

“六十軍半個月內到,五十八軍恐怕時間更長一些。”徐祖貽把電報遞給李宗仁,李宗仁接過來看到又轉交給莊繼華,莊繼華一看才明白,蔣介石這是有條件的,要求這兩個軍只能用於反攻。

莊繼華有些鬱悶,還要半個月時間,不知道能不能趕上,不過有總比沒有強吧,他輕輕籲口氣問:“空軍方面怎麼樣?什麼時候可以提供空中支持了?現在天上可只有他們的飛機。”

“周至柔說空軍有幾個關鍵的雷達站還需要些時間,嗯,大約一週,一週以後就行了。”徐祖貽把籲空軍聯繫的接過告訴他,其實空軍現在有一百八十架P40,在希特勒關閉武器交易之前,還從德國買到了三十架BF109,這三十架BF109說來還有點驚奇,動用了莊繼華在德國的合作伙伴,工廠的提出十二架新的,其餘的還是德國空軍正在使用的,所以才能這麼快的送回來。除了德美的飛機,按照中蘇航空界協定的秘密條款,蘇俄向中國提供六十架伊-16,八十架伊-15,雙方正在商議由蘇俄派出援華志願飛行員的事。

無論飛機還是飛行員對中[***]隊來說是寶貴的,在淞滬戰場上嚐到雷達的甜頭後,周至柔無論如何不願在沒有雷達的情況下讓飛機升空迎敵,堅持要把雷達站建好後才投入戰鬥,這讓各戰區指揮官心裡恨得咬牙,可還拿他沒辦法。

李宗仁放寬了底線,但李品仙卻不想這樣,他認爲完全可以利用淮南一帶的有利地形,最大程度的遲滯消滅曰軍,所以他除了命令鄧錫侯調出124師外,其餘沒做任何變化。

五十一軍退到明光,爲抑制第九師團的進攻,四十六軍全軍前移,鳳陽臨淮關交由十一集團軍守禦。

四十六軍軍長樊崧甫是名老兵,近四十多歲的年紀,十七歲就參加辛亥起義,擔任浙軍敢死隊隊長,二次革命中兩度被捕,後報考保定軍校成爲一名職業軍人,北伐之前他到了廣州,投入譚延闓的第六師擔任參謀長,譚延闓去世後被他的女婿陳誠攬入土木系中。

長期的軍人生涯,讓樊崧甫身上的軍人氣息非常濃厚,儘管長途行軍非常疲勞,他還是立刻到了二十八師檢查戰前準備。

二十八師師長董釗是黃埔一期畢業生,不過他也是樊崧甫推薦上去的,作爲黃埔一期學生,他雖然比不上胡宗南、宋希濂、杜聿明這些人,但比起其他人來說也算非常不錯的了。

“介生,記住戰壕要挖深,這山雖然不大,炮擊時要隱藏在反斜面,戰區送來的那本小冊子我看了,有些東西很不錯。”樊崧甫邊看邊叮囑,小山丘上,衆多士兵正爭分奪秒的構建防禦工事,陽光下,陣地上塵土飛揚,遠處隱隱傳來隆隆炮聲,九十二師正奮力阻擊曰軍。

樊崧甫擡眼看着明媚的陽光,他不僅有些氣惱,江南的梅雨季節怎麼這麼快就過去了,要是象三四月那樣,連綿大雨,淮河水猛漲,曰軍的攻擊難度無疑增加十倍。

“這道坡的坡度不大,注意曰軍的坦克,佈置些反坦克地雷,對了,我記得你們師新配屬火箭筒要好好利用,這玩意打坦克一打一準。”樊崧甫站在一處緩坡前,士兵們正沿緩坡棱線構建戰壕。

“反坦克地雷布在前面那段路上了,”負責這段陣地的團長指着前面的一段平地:“布在這段坡上有可能毀在曰軍攻擊前的炮火上。”

樊崧甫點點頭,對團長的細心很是滿意,董釗心裡有些無奈,一個上午走了三個團的陣地,樊崧甫每道陣地都要詳查,這管得未免太細,不愧弟兄們稱的樊婆婆。

不過對於二十八師他還是很有信心的,擔任這個師的師長已經四年了,這四年裡他把這個師的軍官逐步都換成了黃埔出身,他熟悉這個師的每一個軍官,甚至一些老兵。

“大樁子,洞挖好了嗎?”

董釗朝一個二十多歲的士兵叫道,這個士兵看上去比較瘦,雙臂肌肉卻十分強壯,他的大名叫馬大樁,是二十八師的老兵,在中原大戰中立過戰功。

“長官,”馬大樁正聚精會神的加固他的防炮洞,沒注意到董釗,擡頭看見董釗已經到了身前,連忙立正報告:“卑職正在加固工事。”

“已經是上士了,”董釗看着馬大樁精赤的上身,微微搖頭:“怎麼還這樣。”

“嘿嘿,”馬大樁嘿嘿一笑,摸摸後腦勺。

這個馬大樁立過戰功,可就是不識字,升到上士就很難再進一步了。董釗不喜歡那些有些流氣的兵痞,馬大樁有點對他的胃口,每次到這個團來都要找機會與他聊幾句,就這幾句,馬大樁在團裡的地位就明顯不一樣。

董釗看看馬大樁的防炮洞,上面加固了木頭,周圍的泥土打得很結實,除非重炮炮彈直接命中,否則不會塌,迫擊炮炮彈對他根本沒用。

這種防炮洞是他戰區長官部的那位同學提供的小冊子上提供的,對於戰區長官部的那個老同學,當年在學校他們的交往不多,那時他很普通,而另一個卻是天之驕子,早早的就成爲黃埔雙雄,在牛行大戰以前他並不認可這個稱呼,而南京大戰讓他徹底服了。

抗戰已經打了一年,二十八師參加的戰鬥並不多,他們一直駐守在陝西,防備[***],直到年初才調到潼關,在潼關打了兩場小規模戰鬥,今年四月才調到五戰區,籲曰軍的作戰經驗不多。戰區發下來的小冊子,他已經仔細研究過,他明顯感到這是他那位同學的傑作,在教導團時就傳出他每場戰鬥結束後都要帶人返回戰場,重新研究總結,看看在戰術上有那些值得改進的。

董釗很清楚其中的價值,所以不但他自己看,還給全師每個軍官發了一本,要求他們仔細研究,作爲土木系的干將,陳誠對二十八師的關注絲毫不亞於十八軍和十一師,各部都想要的火箭筒,就優先裝備他們,雖然每個團只裝備了三具,但只要運用好了,這三具火箭筒也能發揮大作用。

九十二師的弟兄爲他們爭取了一天的時間,夜色降臨時,周光烈帶着剩下的幾千人從前方撤下來,望着這些傷痕累累,疲憊不堪的兄弟,還在忙碌的二十八師的士兵們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呆呆的看着他們。

二十八師的軍官趁機開始鼓動士氣:“弟兄們,九十二師的弟兄們阻擊了四天,我們不能比他們差,加把勁,把工事修牢點,我們至少要擋住小鬼子五天。”

“弟兄們,明天就是我們了,別當孬種,讓九十二師的弟兄笑話。”

………士兵從麻木中清醒過來,趕緊有揮動鎬頭,這些東西都是從附近的農家蒐集來的。到半夜,前出偵查的小分隊帶回消息,曰軍前鋒在三裡外休整。

陣地很快安靜下來,二十八師老兵較多,都清楚戰前休息,儲備體力的重要。漫長的一夜,陣地上的氣氛十分壓抑,緊張。

士兵們三三兩兩躺在戰壕裡,山風徐徐,帶來一絲涼爽,吹乾了士兵的身軀,卻吹不散他們心上那塊沉重的石頭。

不知是誰在悄悄的打起鼾聲,黑暗中卻傳來秦地的小調,滄桑、雄渾、厚重,自由的在山野間遊走。

啓明星悄悄在天角升起,一絲輕霧升起在林間,空氣清新,純淨,天空綻放出蔚藍,大地安靜得落下根針也能聽見,往曰在山野躍動的鳥兒悄無聲的消失了。

陽光在漸漸明媚,空氣卻組建壓抑,陣地上的大部分人已經退到五十米外的戰壕裡了,剩下一個班的弟兄在戰壕裡往外窺探。

“嗖”,刺耳的尖嘯劃破了清晨的寧靜,沉悶的爆炸,將有些沉醉的士兵帶回到現實世界中。

“炮擊!”“防炮!”

隨着叫喊聲,陣地上原本不多的人立刻消失不見,成串的炮彈雨點般落在陣地上,暴躁濺起的煙霧和火光將陣地全部遮掩。馬大樁躲在防炮洞中,雙手緊捂住耳朵,身體儘量捲曲,這個防炮洞就是董釗看到的那個防炮洞。

馬大樁感到自己就像風浪中的一條小舟,隨時都有可能傾覆,他在心裡默默祈禱,別讓那該死的炮彈砸中。

炮擊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可就這半個小時,彷彿就象經歷了一個世紀。

炮聲一停,馬大樁鑽出防炮動,吹響口中的哨子,活着的士兵從泥土堆裡鑽出來,馬大樁拿眼一掃,少了三個,他心中頓時輕鬆了些,這表示他的班只減員三人。他迅速沿着戰壕跑,邊跑邊叫:“準備戰鬥!”

(未完待續)

第二節 投敵(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六節 禍根(二)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十節 虎嘯(九)第二節 川軍(四)第九節 殤(六)第二節 起航(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一節 遏制(四)第十節 風雲(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九節 號角(四)第一節 戰局(三)第一節 奪軍(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一節 奪軍(五)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節 交易(二)第三節 整編(二)第五節 “異心”(三)第七節 風波(三)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三節 會戰(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二節 策劃(一)第四節 謀殺(四)第三節 會戰(八)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二節 交易(六)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十節 風雲(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一節 湖議(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五節 雲集(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起航(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三節 魅影(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三節 結盟(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八節 南線(四)第一節 出兵(三)第六節 懲韓(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五節 試探第三節 巧取(六)第九節 殤(五)第五節 兩全(一)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二節 重建(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五節 友人(一)第九節 豪賭(一)第十節 撤退(一)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七節 閃電(九)第五節 積聚(一)第九節 轉機(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九節 號角(一)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
第二節 投敵(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六節 禍根(二)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十節 虎嘯(九)第二節 川軍(四)第九節 殤(六)第二節 起航(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一節 遏制(四)第十節 風雲(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九節 號角(四)第一節 戰局(三)第一節 奪軍(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一節 奪軍(五)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節 交易(二)第三節 整編(二)第五節 “異心”(三)第七節 風波(三)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三節 會戰(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二節 策劃(一)第四節 謀殺(四)第三節 會戰(八)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二節 交易(六)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十節 風雲(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一節 湖議(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五節 雲集(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起航(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三節 魅影(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三節 結盟(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八節 南線(四)第一節 出兵(三)第六節 懲韓(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五節 試探第三節 巧取(六)第九節 殤(五)第五節 兩全(一)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二節 重建(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五節 友人(一)第九節 豪賭(一)第十節 撤退(一)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七節 閃電(九)第五節 積聚(一)第九節 轉機(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九節 號角(一)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