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軍事會議

李峴把他的陝西六路都統制節堂設在了長安城外萬年縣,只是出於禮節而去長安皇宮和東嶽萬壽道宮裡分別例行拜見了太子和太上皇后,就基本上不怎麼理會這在長安城裡的小朝廷事務。

宋代東宮式微,基本上不設署衙,也沒有什麼屬官。但根據謝克家的建議,長安的皇宮開始按照唐代的規制,重新恢復起了東宮機構。因爲官家在前往金營前,曾明詔以天子監國,由太子代理國政,所以恢復東宮制度和機構,動用東宮官員來處理國政,這也合情合理。

東宮機構中最重要的官員就是太子六師,一番平衡下來,李峴最看不上的範致虛成了太子太師,張叔夜爲太子太傅,吳革因爲護衛和擁戴有功,爲太子太保。另外加姚古爲太子少師,謝克家爲太子少傅,爲了拉攏西軍,進李峴爲太子少保。

李峴本來就因功被晉升爲光化節度使,這次掛上東宮屬官的職銜雖然沒有升級,但卻算是實官比原來的經略招撫使算是升了三級。由於有太子少保這個頭銜,他這個陝西六路都統制轉制使司的職權就堪比原來童貫伐遼時的宣撫使司了。

太子府最重要屬官除了六師和太子賓客外,就是詹事府了,由於是太子監國,詹事府的職掌就相當於是原來的內閣。其外還有左右春坊,職權相當於是原來的門下和中書兩省。另外東宮三寺爲家令寺、率更寺和僕寺。家令寺是比光祿、司農、太府三寺;率更寺制比宗正、太常、大理三寺及司天臺;僕寺則相當於原太僕寺、衛尉和鴻臚寺部分職掌。率府則爲東宮護衛機構,主管太子府侍衛禁軍。

長安太子府的恢復和設立也是爲了管理西北和西南川峽四路的軍政,另外更主要的是爲了制衡康王主導的南面朝廷。

與此相對,住在萬壽宮的太上皇就被限制和提防的很厲害,雖然太上皇趙佶到現在都還不到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他在宣和七年退位後,趙桓對他原來的老臣是百般提防和打壓,死的死、貶的貶,弄得太上皇是衆叛親離,誰湊近他誰倒黴,現在反而是找不到可以信賴的可用之人。

這事也怨不得別人,若不是他自己棄位而逃,換成了年青而毫無經驗的太子趙桓替他背黑鍋,這大宋國雖然疲弱,但也不一定能惹出靖康年這般的慘事出來。現在大家雖然明裡不好指責太上皇,但大都認定了他纔是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

而且李峴派自己的親軍大將李岌負責萬壽宮的護衛,長安城內的一衆官員也不好與太上皇走動得過於親近。

太上皇趙佶在經歷了在東京城內被太子軟禁,又被範瓊帶人拿着刀子逼迫他出宮前往金營等事件後,早已經消磨了雄心壯志,只求能安度餘人,做個平凡的富家翁,雖然有時也會鬱悶,但卻沒有什麼異動。

除了做皇帝是差了點,太上皇還是蠻有用的,至少他的書畫流傳到後世都很值錢。

李峴帶着隴右西軍精銳在長安城外駐紮了一個多月,又沒了任何動靜,讓太子府還有陝西路的一衆官員都是一頭霧水,不知是什麼意思。

你這是在做什麼?數萬大軍駐紮在長安城外,只是爲了向我們示威?!

說有這種心思就是有點冤枉李峴了,這主要是因爲李峴弄錯了金軍大舉南侵,打到江南的年份。在看到宗澤一份關於請太上皇和太子移駕回鑾的奏摺之後,李峴纔想到這汴梁城是在宗澤去逝後才又丟掉的,也就是說,金軍大舉入侵江南的時間是建炎三年,在建炎二年金軍就根本沒有渡過黃河。看來各地義軍的破壞騷擾和宗澤的積極抵抗策略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來李峴的計劃是趁着宗弼和宗翰大軍大舉南下,搜山檢海捕捉趙構之機,伺機反攻河東,現在看來由於自己對於時間估計上的偏差,這個計劃要延後執行。這就有點尷尬了,數萬大軍氣勢洶洶從隴右調往關中,現在一時找不到戰略目標,就只能暫時這麼幹耗下去。至於制訂戰略方面的失誤,李峴是打死也不會承認的。

這麼推算下來,宗翰、宗弼大舉南侵,攻入江南的時間應該是建炎三年,同時,完顏婁室統帥一支大約三萬人左右的偏師侵入關中。雖然以《金史》的記載完顏婁室以不足三萬大軍連破數十萬宋軍,但鑑於女真人吹牛的習慣,加之到了建炎四年張浚在指揮富平之戰時仍然能夠集中將近二十萬宋軍,可以看到除了範致虛在澠池大敗損失了一些部隊外,陝西各軍並沒有遭受到致命的打擊。

若不是因爲朝廷派了一堆不知兵事的文官來主持陝西防務,李峴並不認爲宋軍就一定守不住關中。南宋也正是由於淮河和陝西兩地在軍事上遭受到重大的挫折後,這才改弦更張,由武將統兵作戰,這纔開始涌現出象是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岳飛、劉錡、吳玠等一批所謂的“中興名將”出來。

只不過在局勢穩定下來之後,一心想與金國求和的趙構又開始極力大壓武臣,致使岳飛身死、一衆武將的軍事指揮權被剝奪,又重新葬送掉了對金國得之不易的優勢局面。

夜空下的長安城燈火闌珊,這個時代可沒有後世那種燈紅酒綠,車水馬龍般的景色,頭頂上月朗星稀,月光照耀在這一片黑暗中的城市裡,顯得格外清冷。

應李峴的要求臨時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是連夜在永興軍路經略署衙的節堂裡舉行的。

會議的氣氛顯得有些怪異,因爲李峴的會議一開始便宣佈,他準備帶着主力騎兵去京西路“剿匪”。

這就讓人難以理解了,你不是說這次率軍入關中是準備應對接下來金人和西夏人有可能對關中的入侵麼?

“抵禦金夏入侵,確保關中不失,是我們既定的戰略,這並沒有任何改變。”李峴見衆人不說話,於是擺了擺手,又繼續說道:“但是臨陣用兵,卻要靈活處置。根據最新的情報判斷,由於兩河地區義軍蜂擁而起,金軍疲以應付,明年他們的戰略當以安定兩河地區爲主,有很大的可能並不會大舉發動進攻。也就是說,我們在明年需要面臨的軍事壓力要輕得多,那麼我們現在就集中那麼多主力駐守在關中,就顯得有些浪費。現在國事艱難,各地官府逃亡、投降大半,以致地方糜爛混亂異常,各地盜匪橫行。這陝西、隴右之地有賴各位的努力,尚算安定,但是京畿周邊乃至河北、河東、京東各地,卻是山寨林立,平不聊生。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這內患不除,將來在抵禦金人南侵時就會麻煩不斷,某雖不才,卻也願先訓練場軍前往,平息各地匪患,以解生民倒懸,另外也是要消彌一些今後的隱患。”

“這……這種事不是可遣幾名稗將前往,就能解決的麼?”張叔夜老覺得這其中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但又一時搞不明白,於是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

李峴巴不得現在有人頂他兩句,於是立刻迴應道:“這陝西、京西戰場自成一體,這關中保衛戰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取決於京西,甚至是荊襄一線的戰況。某做爲陝西六路各軍都統制,統轄各地軍務,自然需要親自出面,對於京西一帶的防禦情況,及早作出安排!”他這話說得咄咄逼人,等於是宣佈將京西路也納入了他的管轄範圍之內。

他這番話出來理直氣壯,一時竟讓人無法反駁。

21、準備32、沁河口保衛戰(一)八、流求16、皇后朱璉83、少年從軍63、奸細們46、古浪寨63、光明之始18、馬放南山78、平方臘(一)51、巡狩65、雲州11、永樂城(二)37、仁多泉城54、于闐國29、收復疏勒(三)18、沒落的文明41、京玉關60、淮西(二)69、穎昌之戰(三)69、穎昌之戰(三)十、河清驛29、河東76、殲敵1、 平遼事21、過年(一)14、克承州八、流求71、學生們76、殲敵45、重建晉陽80、濁浪(四)37、情歌79、橫掃10、使幽州(二)60、宣撫使47、文明的散播22、回紇53、戰後36、琴譜72、朝廷裁軍28、京西18、荊襄7、自立64、練軍(一)10、灰燼37、仁多泉城3、 出逃(二)71、穎昌之戰(五)70、穎昌之戰(四)29、招募流民74、救昭州73、安南75、聚將52、躁動的冬日63、奸細們42、青瑪寨62、暗流(三)68、求援劉法(三)56、勳貴17、再見童貫45、基地問題39、西域屯田56、勳貴27、收復疏勒(一)18、馬放南山57、蜀地22、過年(二)74、龐恭孫11、永樂城(二)36、出征19、揍人75、背鍋1、 平遼事22、過年(二)45、紅城之下23、變化56、宗弼渡江34、戰爭之前41、河東義軍(二)36、琴譜59、淮西(一)63、光明之始23、軍情78、克北寧關四、呼倫之戰51、汜水關(三)60、火紅的七月65、練軍(二)74、北上69、穎昌之戰(三)二、股份19、部曲53、鋼鐵啊63、光明之始19、揍人60、宣撫使59、淮西(一)37、仁多泉城47、盛典
21、準備32、沁河口保衛戰(一)八、流求16、皇后朱璉83、少年從軍63、奸細們46、古浪寨63、光明之始18、馬放南山78、平方臘(一)51、巡狩65、雲州11、永樂城(二)37、仁多泉城54、于闐國29、收復疏勒(三)18、沒落的文明41、京玉關60、淮西(二)69、穎昌之戰(三)69、穎昌之戰(三)十、河清驛29、河東76、殲敵1、 平遼事21、過年(一)14、克承州八、流求71、學生們76、殲敵45、重建晉陽80、濁浪(四)37、情歌79、橫掃10、使幽州(二)60、宣撫使47、文明的散播22、回紇53、戰後36、琴譜72、朝廷裁軍28、京西18、荊襄7、自立64、練軍(一)10、灰燼37、仁多泉城3、 出逃(二)71、穎昌之戰(五)70、穎昌之戰(四)29、招募流民74、救昭州73、安南75、聚將52、躁動的冬日63、奸細們42、青瑪寨62、暗流(三)68、求援劉法(三)56、勳貴17、再見童貫45、基地問題39、西域屯田56、勳貴27、收復疏勒(一)18、馬放南山57、蜀地22、過年(二)74、龐恭孫11、永樂城(二)36、出征19、揍人75、背鍋1、 平遼事22、過年(二)45、紅城之下23、變化56、宗弼渡江34、戰爭之前41、河東義軍(二)36、琴譜59、淮西(一)63、光明之始23、軍情78、克北寧關四、呼倫之戰51、汜水關(三)60、火紅的七月65、練軍(二)74、北上69、穎昌之戰(三)二、股份19、部曲53、鋼鐵啊63、光明之始19、揍人60、宣撫使59、淮西(一)37、仁多泉城47、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