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鐵廠

李和很興奮地告訴李峴現在清水縣冶坊堡的鐵工坊每月已經能夠出產五千斤生鐵,不料家主卻是一臉的平淡,根本不以爲意,這讓他感到很受傷。

廢話,後世哪個鋼鐵廠每個月不生產幾十甚至幾百萬噸鋼鐵,你拿着月產二點五噸的數字還好意思來我面前顯擺?

現在整個大宋國每年的鋼鐵產量大約在七、八千噸左右。後世也不知是哪個“專家”胡扯出了年產一百二十五萬噸的數據,讓一羣無腦黨們跟着後面起鬨,似乎大宋朝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十九世紀,全世界無敵!

你家一年一百多萬噸的鋼鐵產量還能把鑄鐵當半兩錢花?

一貫鐵錢是四公斤,一噸是250貫,這每年三億多貫的收入,大宋國人民都不用幹活了,朝廷光靠鑄錢就能把財政收入提高三、四倍。

可惜的是現在大宋國的現狀是有許多農民是連鋤頭都買不起。

會州積攢的西夏俘虜實在是有些太多了,這裡的煤炭銷量有限,李峴準備把大部分人都送去漢中的興州(略陽)開礦。有錢能使鬼推磨,況且現在大宋國還鼓勵民間開礦,唯一的缺點是鐵監的稅有些高。李峴在六月時已經辦好了開礦的文書,隨即鐵匠頭秦民就領着人在這一帶開始了尋礦的工作。

到了九月底,購買幾處礦點山林土地的地契手續都已經辦妥。

這個年代的漢中,還沒有經歷過南宋初年和明清兩代的大移民,人煙稀少,荒地都有很多,況且是那些無法種植的荒山林地。

興州濟衆監現在每年能產鐵六十多萬斤,也就是三百多噸,這在國內的鐵監當中也算是位居中游,收益還算是不錯。

漢中地處偏僻,利州路大部分地方也都是窮鄉僻壤,與發達的成都府路根本沒法相比。

所以利州路沒有經略使,只設有一個轉運使,負責將川中糧草調運西北之事,級別要比經略安撫使低一格。現利州轉運使是曹諶,他倒是開國大將魯國公曹彬的後代,也算是名門之後,可惜並不是主支子弟,家道早就中落。一直到曹湛在東京考中進士,這才又重新得到魯國公府的大力支持。

大宋國的開國勳戚們到現在家裡能成器的子弟少之又少,大都是些坐吃山空的紈絝,日漸沒落,能出來這麼一位進士,也算是個奇葩。

興州知州和濟衆監知監本以爲李峴只是開挖一兩座小的礦坑,卻沒想到他這回居然帶兵押了將近七千名西夏俘虜過來,一下子都嚇壞了。

李貴一馬當先在前面開路,一身的鎖子甲,身後還披着大紅的鬥蓬,手裡提前着一杆眉尖刀,馬鞍一側還掛着角弓、箭囊,看上去威風凜凜。兩營一千名的軍卒押送着將近七千名俘虜,浩浩蕩蕩就沿着嘉陵江坐船在興州碼頭上岸,如此大隊的人馬呼啦啦地從城外經過,引得人人側目,想低調一點都不成。

漢中的山路走起來十分困難,一衆人馬並沒有歇息,從興州城外繞城而過,直奔興元府方向而去。

見到此狀,興州知州楊覺站在城頭,頓時抹了一把冷汗,對濟衆監知監張杭說道:“去問着呢李安國這是想幹什麼,他弄了這麼一大羣西夏人回來,弄出亂子來怎麼辦?不行,這事還得上報給曹都使,讓他來處理吧。”

接到興州的報告後的轉運使曹諶也有些懵。

這李峴開煤鐵礦一事就是曹諶主張辦的,利州路窮啊,到處都是山,除了濟衆監和興元府的茶馬司能賺到些錢外,就根本沒有什麼其它進項。在李峴許諾最少每年上繳衆濟監不少於三十萬斤鐵之後,曹諶當時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誰知道現在這李安國會折騰出這麼大動靜來啊!

曹諶思來想去,這事還不能阻止,每年最少三、四萬貫的稅收,這可是筆不小的收入,但是這安全也得有個保障,那可是七千多黨項戰俘,都是些殺人不眨眼的兇狠蠻人吶!

這事還得要秦鳳路經略劉仲武來出面解決,當初不是他出面說情,咱也不會輕易答應那李安國開礦的請求。而且興州和興遠府都得增加廂兵的員額,以保證轄地的安全。

這些兇悍的俘虜一但逃跑出來可不是鬧着玩的。

李峴現在忙得很,不知道自己這番動作已經嚇壞了一大羣人,正忙着和一大羣工匠商量着在黑水河邊上建一座大豎式鍊鐵爐的設計。中國的鍊鐵豎爐構造已經很成熟了,和後世西方早期的高爐很相似,唯一的差別似乎是少了一根又粗又高的大煙筒。

在早期通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煙筒的抽風效果對於高爐內部燃燒效率提升作用是絕對無法替代的。

鍊鐵高爐的容積越大,所消耗的燃料就越少,生產效率就越高,生產成本則更低,這在後世都是些常識。

在古代,限制高爐容積增大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使用的主要燃料是木炭,而木炭的強度不夠,無法承受更多的鐵礦石的壓力。這一點在使用強度大得多的焦炭作爲燃料後應該可以得到解決了。二是供氧量不足,無法支撐爐內燃料充分燃燒,這一點在使用水排和修建一座高煙筒後應該能得到部分解決。三是爐體結構強度不夠,後世的高爐主結構都是以鋼材和鑄鐵作爲主要支撐物來增強結構強度,而老式的泥制豎爐肯定無法達到這樣的強度。

問題是現在根本無法找到足夠的鋼材。

只能是先用老式的磚泥土鍊鐵高爐先湊合着生產,等以後鋼鐵材料湊夠了再重新建一座新的大高爐。

反正這個年代鍊鐵高爐和磚窯一樣,差不多使用上幾年也就報廢了。

李和根據以往的經驗估算了一下,如果使用水排和高煙筒的話,鍊鐵時鐵水熔化的速度差不多還可以提高一倍多,原來需要三天出一爐鐵,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天多一點就能開爐出鐵了。

這樣的話,一座一丈方圓,高兩丈的豎爐差不多一次能出六千多斤鐵,不過還要除去降溫、除渣、上料這些工序所使用的時間,差不多三天就能煉出一爐鐵來。也就是說,一天能出二千多斤鐵,僅僅這一座鍊鐵爐,就差不多和濟衆監十多座鐵爐產量相當了。

李和很興奮,李峴卻很鬱悶。

他還需要把這高爐容積再擴大三倍,才能達到後世那些被淘汰的早期小高爐的生產水平。看着圖紙上的煙筒,他忽然想到,一座煙筒正好能帶三座豎爐,如果三座豎爐輪流生產,那麼產量不就提高了三倍嗎?

想到這一點,他立刻興奮了起來,一年一千噸的鐵,在這個年代,也算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吧。

雖然這隻頂後世那些普通高爐一天的產量。

這玩意真是沒法比。

那些西夏俘虜只能在看守嚴密的礦山勞作,而運輸和生產,則還需要僱傭大量的工人。

這又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

22、北遼使團64、練軍(一)33、傷兵營35、南侵4、大軍初聚9、北上救援75、背鍋80、右江道59、干擾21、準備21、金國與華夏59、火炮(二)61、淮西(三)41、京玉關14、童大帥29、河東2、 廂兵營68、安定59、淮西(一)6、豈曰無衣55、西南78、克北寧關1、 知識很重要37、禪位27、軍事會議47、盛典25、雁門關前6、劇本不對啊2、出逃(一)2、出逃(一)75、聚將22、北遼使團71、文官們8、易水河46、軍中事55、汜水關(七)12、使幽州(四)32、會州城下(三)13、淮東71、風雲再起65、練軍(二)63、驕兵的代價32、剿滅曹成(二)6、劇本不對啊67、穎昌之戰(一)36、火槍(二)34、獎賞75、背鍋29、收復疏勒(三)33、傷兵營55、西南57、監軍1、 平遼事78、平方臘(一)9、聚議二、股份60、宣撫使51、新的茶路64、冬日9、 劉仲武69、穎昌之戰(三)57、監軍29、巡視襄陽九、親政68、求援劉法(三)32、沁河口保衛戰(一)68、康王69、穎昌之戰(三)61、統軍的和尚28、族兄59、火炮(二)62、風雪入洛陽25、閒議46、太行陘49、雲中馬場73、安南23、軍情24、隴東和陝北81、平方臘(四)16、皇后朱璉64、練軍(一)67、太行寨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26、關山難越48、喀羅川(一)44、救援太原(三)3、 出逃(二)53、鋼鐵啊27、牧場40、三方39、何灌之死(一)29、招募流民63、光明之始63、驕兵的代價72、會議1、 寒冬4、出逃(三)76、傳承31、野馬峽
22、北遼使團64、練軍(一)33、傷兵營35、南侵4、大軍初聚9、北上救援75、背鍋80、右江道59、干擾21、準備21、金國與華夏59、火炮(二)61、淮西(三)41、京玉關14、童大帥29、河東2、 廂兵營68、安定59、淮西(一)6、豈曰無衣55、西南78、克北寧關1、 知識很重要37、禪位27、軍事會議47、盛典25、雁門關前6、劇本不對啊2、出逃(一)2、出逃(一)75、聚將22、北遼使團71、文官們8、易水河46、軍中事55、汜水關(七)12、使幽州(四)32、會州城下(三)13、淮東71、風雲再起65、練軍(二)63、驕兵的代價32、剿滅曹成(二)6、劇本不對啊67、穎昌之戰(一)36、火槍(二)34、獎賞75、背鍋29、收復疏勒(三)33、傷兵營55、西南57、監軍1、 平遼事78、平方臘(一)9、聚議二、股份60、宣撫使51、新的茶路64、冬日9、 劉仲武69、穎昌之戰(三)57、監軍29、巡視襄陽九、親政68、求援劉法(三)32、沁河口保衛戰(一)68、康王69、穎昌之戰(三)61、統軍的和尚28、族兄59、火炮(二)62、風雪入洛陽25、閒議46、太行陘49、雲中馬場73、安南23、軍情24、隴東和陝北81、平方臘(四)16、皇后朱璉64、練軍(一)67、太行寨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26、關山難越48、喀羅川(一)44、救援太原(三)3、 出逃(二)53、鋼鐵啊27、牧場40、三方39、何灌之死(一)29、招募流民63、光明之始63、驕兵的代價72、會議1、 寒冬4、出逃(三)76、傳承31、野馬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