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沁河口保衛戰(二)

汴河大堤上,楊可世騎在馬背上,在手裡舉着一根銀殼的望遠鏡,注視着遠處騎兵在田野裡互相追逐所揚起的漫天黃塵。

石洵以一千二百騎兵佯攻金軍渡口防禦工事,沒想到居然還帶回來了大約一千多尾巴。再稍等一會兒李岌和翟亮帶着部隊繞到他們的側後,然後關門打狗,這支金國的追兵則會成爲一道開胃小菜。

想到這裡,楊可世的臉上終於露出難得的微笑,自從金軍南侵以來,宋軍基本上沒打過多少勝仗,這回準備一舒胸中的悶氣,把過河的金軍也攆到黃河裡餵魚!

他側過頭看了躲在河坡兩側樹林裡的部下們一眼,軍卒們倒也算衣甲鮮明,全都站起身來,大多數人的眼神裡都充滿了對於戰鬥的渴望。楊可世對於這些部下的們的表現還算滿意,又端起手裡的望遠鏡,察看了一下遠處李岌與翟亮兩人的運作,然後就舉起了右手。

“小的們,上馬,把過河的金人都趕進河裡喂王八!”

楊可世大喝一聲,一陣陣低沉的號角聲突然響起,喊殺聲震天,南陽軍的騎軍在嘴裡發出一聲聲怪叫,策馬從藏身的河坡樹林裡衝殺而出!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將對於麾下將士們的影響還是十分巨大的,楊可世勇悍過人,他手下的重騎兵還是十分驕傲的。當他還在種師道手下時,這支重騎兵還只有一千五百餘人,就敢對上萬人的夏軍主陣發動衝鋒,在幽州前線,他手下的三千騎兵在白溝河戰場上面對蕭乾的兩萬多騎後,也是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戰場。

而現在,這廝手上有了超過一萬的騎兵,這天下哪還有他不敢硬撼的軍隊!

只不過楊可世並沒有把他手下的三千重騎投入到這場戰鬥之中,這只是一場相互追逐的圍殲戰,根本沒有身披重甲的重騎兵的用武之地。

兩隊互相追逐的騎兵出現在視野裡,遠處還有金人斥候發出報警的短促牛角號聲不時傳來,阿里坎雖然驕橫,但卻是在戰鬥中卻是嚴格按照軍規行事,他向兩側所派出的小股警戒遊騎很快就發現了朝他們身後包抄而來的李岌和翟亮兩支騎兵隊伍。

正在追逐石洵部隊的阿巴坎猛地勒住戰馬,在辨別了一下報警的角號中傳達的信息後,果斷地揮了揮手,調轉馬頭,帶着人馬朝着側後李岌騎隊所形成的半弧狀包圍圈的中部衝了過去。

這支宋國騎兵有大約兩、三千人,阿巴坎有信心衝潰宋軍的軍陣,順利地返回渡口處的本陣,然後整軍再戰。

一千多金國騎兵以一百人爲一隊,很快化作了十來支尖利的鋒矢形狀,縱馬狂奔,將速度加快到了極致,他們的目標就是攔在自己前面的李岌所部宋軍右翼騎兵。

李岌這邊見狀也是隨之調整陣形,只見信旗招展,號角不斷作響。他是李峴的族中從弟,所部人馬也盡是會川城的精銳,裝備更是精良,一身的鍛鋼鎖葉騎甲,帶面具的頭盔,甚至每名騎手都裝備有一柄鋼柄陌刀和一把雁翎騎刀,另外還有一千騎軍裝備有改良後的騎軍用神臂駑,也算是武裝到了牙齒,甚至連弩箭也都是特製的三棱破甲錐。

立馬站在李字大旗下的李岌舉起了手中的陌刀,宋軍騎軍戰陣的兩側像是在瞬間生出了一對羽翼,弩騎兵首先出動,如同兩股洪流,從左右兩側迎着金軍的側翼奔涌而去。

隴右軍的騎兵對戰方式與一般的宋軍騎軍衝鋒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出動弓騎駑騎攻擊敵人的側翼,擾亂敵人的騎陣,其後纔是騎兵之間的衝陣肉搏。這樣做的好處是先能消耗敵人一部分實力,只不過對於平日的訓練要有更高的要求。

駑騎兵在每人射出兩支弩箭後就與金軍騎軍隊伍交錯而過,但是密密麻麻的弩箭平射進了騎兵隊伍,破甲錐的巨大殺傷力頓時給衝鋒的金騎帶來了巨大的傷亡,讓正在全力衝刺中的金國騎陣變得混亂起來,整個勢頭爲之一滯。

“殺!”李岌高舉着手中的陌刀大喊一聲,

“啊喲……嗬!”

“殺啊!”

喊殺聲沖天而起,兩千餘宋國騎兵如同在原野裡捲起的巨大洪流,戰馬逐漸加速,迎着衝鋒而來金國騎軍正面席捲而去。

喊殺聲震天,馬蹄聲鋪天蓋地,甚至連大地都爲之顫動起來,只有十數呼吸的功夫,兩支瘋狂的騎軍就無比混亂地碰撞在了一起。

李岌用靴跟猛磕着坐下的烏稚馬,想要衝入金軍的騎隊裡,卻被數十名親軍團團簇擁在中間,挾裹而行,根本連金人的邊都夠不着。

騎軍互相沖陣,基本上不用揮動手中的武器,只需要緊緊握住手裡的陌刀,儘量不讓其掉落就行。兩軍一場混戰,實際上雙方接觸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鍾,所有的人只知道策馬向前急馳,相互搏殺,等到李岌發現眼前突然一空時,這支騎軍的主力已經衝透了敵陣。阿巴坎手下的不到一千騎兵,在突破宋軍兩千多人的騎陣後,只剩下不足二百騎。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宋軍的日子也不好過,只不過憑藉着手中精良的武器,損失比金人要略小一些,另外就是這片戰場上還倖存的傷者,宋軍還能夠得到救治,而金人只留下了被砍下腦袋的一條路。

連金軍主將阿巴坎也陣沒於這場混戰中,也不知道是讓誰給砍死的。

好吧,這點並不重要。

等楊可世和翟亮兩支騎軍追上來時,李岌已經又重新整理好了隊伍,那些弩騎兵正在打掃戰場,救治傷員,收攏在原野裡亂跑着的無主戰馬。

楊可世命令大軍繼續朝着泌水渡口方向前進,自己則帶着親軍過來詢問剛纔的戰況。

“報告將主,初步統計的戰果是殲滅金國騎軍近千,我方陣沒者四百一十餘人,倖存傷者二百三十餘人!”稗將吳盛跑過來向李岌報告,說完後又看了一旁的主帥楊可世一眼。

“小子,幹得不賴啊,死傷居然比金人還少!”楊可世在聽到後扯着嗓子大聲地誇讚了一句。

李岌在聽到這話後,臉上的肌肉不由得抽搐了一下,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己方居然還是出現如此重大的傷亡,也不知道十七兄在知道情況後會不會責罵自己。他只能搖了搖頭說道:“略有小勝而已,這種情況下,還是讓二百左右的金騎逃了出去,不能盡其全功,李某可當不得楊帥的誇獎。”

“呵呵,若是讓那些文官統軍,能一戰殺死上千金軍,可是足夠他們吹噓好一陣子的呢,可不算是一場小勝。”楊可世笑道,“走吧,你也暫且在一旁觀戰,看某家怎麼把那些金人趕到黃河裡去!”

從河陰到泌水渡口只有十餘里路,騎軍轉瞬即至,楊可世並沒有立刻下令騎軍立刻進攻金軍建立的簡易陣地,而是命令部隊先行休整,只是不斷騷擾着防守渡口的金軍營陣。

楊可世等衆將在外圍先觀察着渡口處和河對岸的敵情,他對李岌、楊可纔等衆將說道:“幸好這只是金人的一支偏師,否則是宗翰的主力過來,這纔是真正的難辦。可能我們也只能是暫避鋒芒,退回汜水關倚關而守。現在金虜士氣已墮,而且這臨時營寨也算不得堅實。可令將士飽餐之後,即刻出戰!”

於是衆將士匆匆吃了些許乾糧,又喂好了戰馬,又重新披掛整齊,準備出戰。

44、收復河東(二)18、沒落的文明24、閒暇53、戰後41、道法琉璃?46、太行陘30、會州城下(一)75、聚將68、穎昌之戰(二)12、劉家九郎32、沁河口保衛戰(一)20、冶鐵工坊22、工業生產65、有關信仰59、干擾78、克北寧關20、冶鐵工坊62、風雪入洛陽4、大軍初聚35、金城關14、童大帥10、使幽州(二)49、西軍的衙內們24、隴東和陝北52、整訓31、會州城下(二)79、濁浪(三)59、淮西(一)31、野馬峽41、京玉關77、升龍府81、開拓6、劇本不對啊47、盛典45、紅城之下十、河清驛62、風雪入洛陽75、雁門72、會議20、冶鐵工坊5、种師道64、冬日82、返鄉43、無定河4、大軍初聚50、喀羅川(三)15、挨坑21、金國與華夏14、康王登基82、六分儀36、琴譜54、學宮與修橋46、太行陘15、太子的危機55、西南27、收復疏勒(一)3、 出逃(二)82、返鄉15、挨坑81、平方臘(四)73、入川78、濁浪(二)24、塞外春寒46、古浪寨75、雁門5、种師道79、橫掃19、部曲22、北遼使團77、蜀道35、金城關43、救援太原(二)78、平方臘(一)31、韓城52、整訓25、再入關中59、混亂29、巡視襄陽50、汜水關(二)6、鄉誼14、童大帥75、聚將22、北遼使團66、不臣28、京西57、蜀地2、 廂兵營72、會議3、曹府宴53、鋼鐵啊23、積蓄32、剿滅曹成(二)42、救援太原(一)71、穎昌之戰(五)46、大撤退15、決策4、 進山47、盛典14、康王登基55、汜水關(七)
44、收復河東(二)18、沒落的文明24、閒暇53、戰後41、道法琉璃?46、太行陘30、會州城下(一)75、聚將68、穎昌之戰(二)12、劉家九郎32、沁河口保衛戰(一)20、冶鐵工坊22、工業生產65、有關信仰59、干擾78、克北寧關20、冶鐵工坊62、風雪入洛陽4、大軍初聚35、金城關14、童大帥10、使幽州(二)49、西軍的衙內們24、隴東和陝北52、整訓31、會州城下(二)79、濁浪(三)59、淮西(一)31、野馬峽41、京玉關77、升龍府81、開拓6、劇本不對啊47、盛典45、紅城之下十、河清驛62、風雪入洛陽75、雁門72、會議20、冶鐵工坊5、种師道64、冬日82、返鄉43、無定河4、大軍初聚50、喀羅川(三)15、挨坑21、金國與華夏14、康王登基82、六分儀36、琴譜54、學宮與修橋46、太行陘15、太子的危機55、西南27、收復疏勒(一)3、 出逃(二)82、返鄉15、挨坑81、平方臘(四)73、入川78、濁浪(二)24、塞外春寒46、古浪寨75、雁門5、种師道79、橫掃19、部曲22、北遼使團77、蜀道35、金城關43、救援太原(二)78、平方臘(一)31、韓城52、整訓25、再入關中59、混亂29、巡視襄陽50、汜水關(二)6、鄉誼14、童大帥75、聚將22、北遼使團66、不臣28、京西57、蜀地2、 廂兵營72、會議3、曹府宴53、鋼鐵啊23、積蓄32、剿滅曹成(二)42、救援太原(一)71、穎昌之戰(五)46、大撤退15、決策4、 進山47、盛典14、康王登基55、汜水關(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