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傳承

安頓好幾萬人的生活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好在南平軍有自己的農田,還有些茶園和桑田。廂軍本來就是幹活的,這些軍卒居然連挖礦燒窯的手藝居然也會。而那些婦孺們也能幹些揉茶捻葉的活計,李家銷往西北的茶葉本來就是要經過發酵的,這些活計婦人、少年和老人都能做。有了這些外快,至少這些軍卒的家裡生活就會過得寬鬆一些。

爲了節約運輸成本,李峴還決定把這些紅茶都壓成方塊狀的磚茶,這又是一項很費工的活計。從南平軍回到通川寨自家的莊園後,李峴便開始招集工匠,研究起了水力壓茶機來。

白天在巡視和督促自家在南平軍的開礦和鐵工坊的建設,晚上李峴則在書房裡奮筆疾書,編寫新的《格物》和《丹經》教材。由於已經試製出了玻璃和硫酸、火鹼,他覺得有必要再向自己的學生們傳授一些光學和化學中的酸鹼知識。

知識的傳承是個大問題,華夏民族本身是一個充滿了創造力的民族,但許多古人的發明和創造都又重新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裡。自從秦始皇時代開始,歷代的皇帝就開始喜歡上了使用焚書和禁書的方式來禁錮國人的思想。

漢民族的傳承斷絕是從工匠被禁錮開始的,在春秋戰國時代創造了十分燦爛文明的公輸家和墨家地位一落千丈,因爲皇家擔心他們發明的武器會危及到自己的統治甚至是生命。出身公輸家和墨家的工匠們被皇家禁錮成了私奴,地位低下,不允許他們讀書習字。於是原本一些發明創造只能靠心口相傳,而且思想越來越狹隘,手藝成了自家活命的保障。

於是開始出現傳承斷絕,加之異族入侵對於漢民族傳承的破壞,反而是後代的技術反而不如前代,比如說唐朝的天文測量儀器甚至還不如漢代精密。

這導致了文明的衰退。

秦始皇統一了整個華夏帝國,但也斷送了華夏文明不斷進取的精神。

許多文明的進步都是以軍事裝備的革命開始的,但是統一的中原帝國皇帝卻需要的是安定,他們永遠也不希望看到軍事方面的革新,因爲新的軍事技術出現,則意味着他手上那龐大的帝國在軍事裝備上的落後。

盛極而衰,最後死於安樂就成了中原帝國永遠的旋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於整個華夏文明最沒有價值的一種腐朽的哲學體系卻在不斷傳承,腐蝕着這個民族的創造力,而對於這個民族最有價值的工匠卻被視作最下等的奴隸。就是這種價值觀,徹底坑害了這個原本很偉大的民族。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亞歐交界的半島上,神教出現了,於是一切的發明和創造都被視作了異端,最終摧毀了這個世界上兩個很優秀的文明傳承。阿拉伯的鍊金師們在五代時期就發現了硫酸、硝酸和強鹼,他們的鍊鋼工藝也站在了這個世界的頂峰。然後,一切最終都被神教的光芒化作成灰塵。

李峴覺得有必要改變一下華夏文明的傳播方式,就好象是儒教一樣,給他披上一層道教的外衣。如果這樣的話,即使他出了什麼意外,他所傳播出來的文明還能繼續傳播和發揚下去。道家本身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宗教,只是華夏人的一種信仰寄託,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什麼教廷、神使之類東西,但卻一直有着十分頑強的生命力。

人是需要信仰的,因爲生活總是充滿了各種的苦難,而信仰則會給了人們帶來一種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

道家就從來沒有建立過一整套自己統一的理論體系,李峴目前所要做的,就是打着道家的旗號建立一套自己的學術體系和傳承,就好象是茅山派、符菉派、金丹派、內丹派和剛剛出現的全真派一樣,爲今後的發展打下科學的理論基礎。

無論哪一種學說,相信和學習的人多了,自然就會形成無比堅實的基礎,就象現在的儒家,幾乎沒人能夠撼動他們的地位。即使在後世,太祖反孔一生,最終也依然是沉渣泛起。他一直很奇怪花錢在國外建那麼多孔學院是在輸出文明還是糟粕。

李峴對於自己來自後世的知識有絕對的信心,因爲這代表了更加先進的學識和更先進的生產力。比如李家的莊園,出產的農畜產品就要比這個時代同樣規模的農莊多出兩倍,這就意味着更多的食物和財富。

人本身就是趨利的動物,即使是腐儒,在看到財帛時也沒有不動心的。

李峴實際上已經在違反科學的發展規律了,這也沒有什麼,本身他穿越這件事情就不科學。他並不想按部就班地按照西方的科學發展史來傳授自己的知識,因爲科學的發展本身並沒有什麼規律可言。

但是他需要培養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如果缺乏了這種精神,他就是教授了再多的知識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現在已經有許多學生在利用玻璃在探究光線的傳播了,只是還沒有總結出其中的規律而已,所以李峴只准備教授小孔成像、直射、反射和折射,再教給學生們製作凸透鏡和凹透鏡之後,就會撒手不管了。至於望遠鏡和顯微鏡等東西,那是需要讓學生們來發現的。

而在化學方面,人類在探索製取最基本的強酸和強鹼方面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其後的化學發展實際上就開始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李峴目前只會告訴他的學生們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物質包括空氣並不是單一元素構成的,而是一些化合物或是混合物,而冶金是一種還原反應,是把化合物轉化爲單一元素物質的過程。比如冶鐵、鍊銅、煉銀和用丹砂煉製水銀等等,但是有些物質就是由元素本身構成的,比如黃金、石墨。而丹術,就是要探索這些物質的組成成份。

另外就是酸、鹼和鹽的概念,比如木炭、白磷和硫磺等在燃燒後就會形成酸性氣體,這些氣體在溶入水之後就會形成酸,而與酸發生反應能夠生成鹽和水的物質就是鹼。當然目前能被稱之爲鹼的物質只有火鹼和熟石灰,而純鹼並不是鹼,而是一種碳酸鹽。這也人類用數百年的時間探索出來的規律就要傳授的,因爲讓學生們無目的地探索和實驗需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也有可能找不到正確的答案。

但也僅僅到此爲止了,李峴目前並不準備告訴他們元素週期表。

一個人的力量永遠也無法讓這個社會前進一大步,但是如果他帶動和引導許多人跟着他一起去探索的話,即使沒有任何成果,這個社會就已經前進了一大步。因爲此時,他已經爲許多人指明瞭正確的前進方向和探索方式。

李峴不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才能改變華夏民族被奴役的命運,但是他相信,只要他活着,可能只需要經過二十或者三十年,這個世界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前提就是他活着,在不斷地向自己的學生們傳授着知識。

所以,李峴絕不會不顧自己的安危跑到戰場上去和敵人拼命的,除非他牌比皇帝還嚴格的保護環境當中。因爲他的命,本來就比皇帝值錢得多。就好象是上次求援劉法,如果是遇到了強大的敵人,他保證自己會扔下劉法,掉頭就跑,決不會爲了劉法去冒生命危險的。

在戰場上與敵人拼命,那只是手下們應該乾的事。

他需要做的事是傳承文明和讓跟隨着他的人們能吃飽飯!

35、火槍(一)32、剿滅曹成(二)50、西夏人來了35、火槍(一)13、沒有和平80、右江道四、呼倫之戰36、出征68、穎昌之戰(二)29、收復疏勒(三)58、火炮(一)35、火槍(一)61、農業時代66、求援劉法(一)11、築城(二)51、巡狩56、勳貴57、蜀地4、 進山19、部曲44、一羣和尚55、西南72、穎昌之戰(六)21、過年(一)29、巡視襄陽80、濁浪(四)31、會州城下(二)23、軍情59、淮西(一)60、淮西(二)78、平方臘(一)52、汜水關(四)3、 施恩46、大撤退76、傳承54、造船27、歸你了41、京玉關59、干擾59、混亂41、河東義軍(二)79、濁浪(三)31、會州城下(二)28、岳飛30、李峴的手稿58、种師中24、塞外春寒52、躁動的冬日72、朝廷裁軍40、三方23、變化46、軍中事13、沒有和平43、收復河東(一)51、巡狩53、西域24、商路33、剿滅曹成(三)35、金城關54、汜水關(六)45、基地問題54、學宮與修橋13、青貯池5、种師道65、雲州51、汜水關(三)10、使幽州(二)2、請柬29、巡視襄陽78、濁浪(二)75、背鍋63、光明之始35、猛將劉法(一)9、北上救援44、收復河東(二)71、學生們3、 出逃(二)62、無奈的變通54、造船73、安南19、南陽軍64、拉攏14、康王登基81、平方臘(四)82、返鄉77、蜀道21、金國與華夏39、何灌之死(一)30、喜事60、淮西(二)五、北境30、五馬山寨74、救昭州72、朝廷裁軍72、朝廷裁軍19、部曲64、拉攏14、康王登基75、聚將27、牧場
35、火槍(一)32、剿滅曹成(二)50、西夏人來了35、火槍(一)13、沒有和平80、右江道四、呼倫之戰36、出征68、穎昌之戰(二)29、收復疏勒(三)58、火炮(一)35、火槍(一)61、農業時代66、求援劉法(一)11、築城(二)51、巡狩56、勳貴57、蜀地4、 進山19、部曲44、一羣和尚55、西南72、穎昌之戰(六)21、過年(一)29、巡視襄陽80、濁浪(四)31、會州城下(二)23、軍情59、淮西(一)60、淮西(二)78、平方臘(一)52、汜水關(四)3、 施恩46、大撤退76、傳承54、造船27、歸你了41、京玉關59、干擾59、混亂41、河東義軍(二)79、濁浪(三)31、會州城下(二)28、岳飛30、李峴的手稿58、种師中24、塞外春寒52、躁動的冬日72、朝廷裁軍40、三方23、變化46、軍中事13、沒有和平43、收復河東(一)51、巡狩53、西域24、商路33、剿滅曹成(三)35、金城關54、汜水關(六)45、基地問題54、學宮與修橋13、青貯池5、种師道65、雲州51、汜水關(三)10、使幽州(二)2、請柬29、巡視襄陽78、濁浪(二)75、背鍋63、光明之始35、猛將劉法(一)9、北上救援44、收復河東(二)71、學生們3、 出逃(二)62、無奈的變通54、造船73、安南19、南陽軍64、拉攏14、康王登基81、平方臘(四)82、返鄉77、蜀道21、金國與華夏39、何灌之死(一)30、喜事60、淮西(二)五、北境30、五馬山寨74、救昭州72、朝廷裁軍72、朝廷裁軍19、部曲64、拉攏14、康王登基75、聚將27、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