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血夜(二)

李峴進屋後,种師中勉力支撐着病體,強行坐起身來,向李峴和楊可世交待着後事:“如今山河破碎,天子蒙塵,這關中之地,有賴安國你們勉力支撐,才得以保全。某自壯年始,才隨兄從戎,躋身行伍,迄今以有三十餘年,自問還算是對得起國家。唯有太原一敗,讓某以爲終身之恥,至今羞憤難抑。還望子侄們能夠跟隨安國身邊,驅逐韃虜,恢復我漢家河山,也算是雪我前恥,如此,某雖死亦無憾事矣!”

李峴拉着他的手寬慰道:“某已經計劃在冬日就起兵收復燕雲,種帥好生將養身體,很快就會看到您報仇雪恨的那一天的。”

种師中搖了搖頭,又看向病榻旁的種洌、種澈等人道:“你們原來都是立志學文的,在這亂世裡,卻少了保全的本事,也不知是福是禍。不過有李帥和楊帥他們照顧,老夫也算是以安然而去了。”

他這強忍着病痛,說了這些話,虛弱的身體就已經全是虛汗。種澈用毛巾替他擦着汗道:“阿爹且先歇息片刻吧。”

种師中強自支撐着說道:“我現在已經無藥可救,命在旦夕,只是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還請安國能實話實說。”他用雙手抓着李峴的右手問道:“你是不是早就預料到了靖康之變,所以纔有當日的安排?”

李峴把左手放在膝蓋上緩慢地敲擊着,並沒有立即答話,而是呻吟了一會兒,這才點了點頭道:“是,我在去幽州與遼人談判時就想到了這個可能,只不過當時卻無力改變什麼。而現在麼,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种師中過了片刻,這才微微吧了口氣,對李峴道:“但願今後你能帶着大宋,走向漢唐一樣的盛世!”

李峴卻起身告辭,站起身來後這才又回頭說道:“不是大宋,是華夏!”

說罷,與楊可世兩人告辭離開了種府。

是夜,西軍老帥种師中病逝,種府上下,人人換成喪服,開始弔祭舉哀。

……

長安皇宮側門外。

太子少師謝克家和國舅朱孝章兩人從種府弔唁回來,又向朱皇后和太子報告了情況,兩人在皇宮裡呆了很長時間,這纔剛一起結伴離開了宮城。

此時天色已晚,兩人才出了宮城不遠,就有人攔下了馬車,說是樞相張浚有請。

張浚辦公的署衙原來是永興軍轉運使署衙,距離皇城不遠。來人是張浚的參議趙革,他是臨安朝廷所任命的荊襄路招撫使,但那王襄和王稟兩人拒不奉命,只能是跟着張浚一起來到了長安。

謝克家和朱孝章的馬車跟在趙革的車後,一起進了西路各軍招撫使衙門。

馬車直接進到了後院,卻見張浚和範致虛兩人正站在後堂的階前,恭迎他們的到來。

“怎麼樣?”幾個人進了屋裡,不等大家坐好,範致虛便急不可耐地問道。

“本來皇后是怎麼也不肯應允的,到最後還是孝章以大宋江山、太子的皇位來勸說,這才勉強答應下來。這李峴乃一世梟雄,早就不把太子府放在眼裡,其不臣之意、狼子野心早就昭然若揭,我等這回也是拼命一搏,爲大宋國除去這個禍患。”謝克家說道。

朱孝章在坐下後看向張浚:“我們這回可是冒着大風險,你說的那數萬兵馬可靠麼?”

張浚點頭說道:“那劉錫被李峴一句話就免了環慶路帥臣,心中怨忿至極。正好環慶路兵馬從京西返回,明日屯駐城外。這種師中一死,倒是給了我們一次天賜良機,這不少的西軍將領都會進城弔唁,城門處的盤查比往日鬆懈了不少。”

朱孝章在聽後皺了皺眉頭,沉吟了一下說道:“這劉錫手上的兵將可靠麼?”

“這倒不用擔心,這環慶軍與李峴的嫡系不是一路,這些人原來是劉錡帶出來的,後來劉錫又接手當了三年環慶路經略,只聽劉家的指揮。”張浚故作輕鬆地笑道,“另外李峴負責糧草運送的後軍主帥楊惟忠對李峴也是滿心怨氣,他原本早就是熙河軍副帥,這李峴、翟進等的職位都在其下,而如今眼見那翟進、楊可世甚至是高世宣都成了他的上司,心裡頭早就有和那劉光世一樣,脫離李峴投效朝廷的打算。我把任命其爲秦鳳路經略的公文和印信給他後,他也默不作聲地接受了。雖然他還沒有明確表態,但到時候也可以調其部一起入城幫着守城。”

範致虛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只要李峴和那楊可世兩個首惡伏誅,這些賊衆羣龍無首,我們在堅守長安幾天,再公佈他們謀反的證據,懸首示衆,他手下那些軍將自會作鳥獸散。想當年前唐時太宗皇帝秦王府也是沒多少人,只是驟起發難,誅除了太子建成和齊王,那太子府的軍將也是紛紛潰散歸降,這才最終成就了霸業。”

他這就是讀書讀得有些傻了,李二當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是作了充分的準備的,只不過史書上是無法真實記錄的,所以才刻意將李二發動叛亂寫成了被迫行事,匆忙發難的假象。許多人在讀史書時都不仔細想想,玄武門之變當天,侯君集和李世民手下最精銳的三千玄甲軍在哪裡,又幹了什麼?

那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前名聲不顯,而在李二當了皇帝后,立刻躋身五大功臣之列,這又是爲什麼?那些史家故意忽略和隱瞞記載此事,就是爲了掩蓋李二實際上已經策劃叛亂許久,謀劃十分周詳的事實。

自古以來,凡是成功的兵變,沒有一個是臨時突然起意,倉促發難的!

你真當趙匡胤的黃袍是硬被手下的軍將給套到身上的?

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會自認爲要比別人聰明一些。

現在,這幫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們,就在謀劃和策動着一件“爲國除賊”的驚天大事。

大多數人在下定決心做某件事的時候是摻雜着個人感情的,實際上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是無法評判一件事的好壞的。就說這件事是出於公理和大義,亦或是出於個人的野心和私利?!

恐怕是兼而有之吧。

自古成王敗寇,成了他們就是大宋國的最大功臣,是匡扶宋室,爲國除奸的正面形象。失敗了,就是如同野狗一般人人喊打的角色,被丟進歷史的角落裡,沒人願意提及。

18、西域于闐3、曹府宴8、 連營78、平方臘(一)46、古浪寨72、穎昌之戰(六)58、野心21、見聞15、太子的危機22、北遼使團52、輪船21、金國與華夏45、基地問題32、突襲72、投效59、火炮(二)14、克承州15、決策31、會州城下(二)11、永樂城(二)34、戰爭之前11、永樂城(二)33、沁河口保衛戰(二)42、部署70、易幟61、農業時代81、平方臘(四)9、北上救援57、都作院30、會州城下(一)80、右江道六、大理國(一)65、突襲河陽(一)34、戰爭之前34、獎賞38、龍門渡55、招生74、救昭州9、北上救援22、回紇32、會州城下(三)12、茫崖城28、岳飛70、穎昌之戰(四)42、青瑪寨62、暗流(三)1、 寒冬7、自立71、文官們69、義軍43、收復河東(一)29、招募流民6、豈曰無衣31、韓城35、火槍(一)49、西軍的衙內們51、汜水關(三)31、韓城69、江州21、金國與華夏7、太上皇55、風波再起41、道法琉璃?35、火槍(一)68、穎昌之戰(二)10、 築城(一)46、太行陘77、升龍府21、過年(一)18、西域于闐57、監軍1、 寒冬31、韓城57、蜀地64、天兵天將58、种師中18、西域于闐61、農業時代63、創造與失望38、利益交換59、淮西(一)16、西軍砥柱53、戰後68、求援劉法(三)68、求援劉法(三)58、野心63、驕兵的代價57、太學34、戰爭之前66、不臣9、使幽州(一)70、娶親11、築城(二)18、西域于闐59、淮西(一)81、開拓37、仁多泉城68、康王69、穎昌之戰(三)
18、西域于闐3、曹府宴8、 連營78、平方臘(一)46、古浪寨72、穎昌之戰(六)58、野心21、見聞15、太子的危機22、北遼使團52、輪船21、金國與華夏45、基地問題32、突襲72、投效59、火炮(二)14、克承州15、決策31、會州城下(二)11、永樂城(二)34、戰爭之前11、永樂城(二)33、沁河口保衛戰(二)42、部署70、易幟61、農業時代81、平方臘(四)9、北上救援57、都作院30、會州城下(一)80、右江道六、大理國(一)65、突襲河陽(一)34、戰爭之前34、獎賞38、龍門渡55、招生74、救昭州9、北上救援22、回紇32、會州城下(三)12、茫崖城28、岳飛70、穎昌之戰(四)42、青瑪寨62、暗流(三)1、 寒冬7、自立71、文官們69、義軍43、收復河東(一)29、招募流民6、豈曰無衣31、韓城35、火槍(一)49、西軍的衙內們51、汜水關(三)31、韓城69、江州21、金國與華夏7、太上皇55、風波再起41、道法琉璃?35、火槍(一)68、穎昌之戰(二)10、 築城(一)46、太行陘77、升龍府21、過年(一)18、西域于闐57、監軍1、 寒冬31、韓城57、蜀地64、天兵天將58、种師中18、西域于闐61、農業時代63、創造與失望38、利益交換59、淮西(一)16、西軍砥柱53、戰後68、求援劉法(三)68、求援劉法(三)58、野心63、驕兵的代價57、太學34、戰爭之前66、不臣9、使幽州(一)70、娶親11、築城(二)18、西域于闐59、淮西(一)81、開拓37、仁多泉城68、康王69、穎昌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