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新的茶路

眼看年關將到,李峴被母親派人一次次派人催促,只得返回秦州城,在節前要專門去老丈人家一趟。

在宋代,兩傢俱結了婚契之後,女孩子雖然沒過門,也算是男方家的人了。趙夫人還是對李峴完婚之事不死心,想盡一切辦法想讓他提前把媳婦娶回家來。可李峴一聽說那趙家的女孩今年才十五歲,頓時把頭搖得跟波浪鼓似的,百般推諉,打死也是不肯現在就成親。

開什麼玩笑,雙方纔十四周歲,這不是殘害未成年麼,這要擱在後世那可是要判重刑的。他只能藉口這兩年正在與西夏人打仗,自己軍務繁多,實在是沒有時間,推說得等到戰事平息了再說。

不過禮節性的拜訪還要有必要的。

好在三弟李巖和趙家的老二趙珉在成紀縣學是同學,所以也就由他陪着李峴一起去李峴的老丈人家送節禮。這節禮無非是雞鴨魚肉之類的葷食和幾匹綢緞、青細布,東西沒多少,但用幾個大箱子裝了,佔了半個馬車,就顯得很隆重和顯眼了。

李峴和李巖乘着馬車往趙家而去。趙氏一族大都聚居在成紀西城這一帶,李峴的老丈人家屬於前唐時的宰相趙璟這一脈,所以尋常自稱以詩書傳家,頗有點清高的意味,可實際上他家裡也沒出幾個真正有功名的讀書人。

這裡離趙氏宗祠不遠,馬車到了趙家門前,李峴的大舅哥和二舅哥趙璵、趙珉兩人在接了通報後出門相迎,站在臺階前拱手爲禮:“兩位李兄,在下有禮了。”真他孃的虛僞,這趙璵明顯看上去歲數比俺大些,還喊人家老兄!李峴心裡不免腹誹了一句。

可是還得趕緊和李巖還禮:“見過兩位趙兄!”

這倆傢伙一點也不客氣,欣然受了李家兄弟一禮,然後說道:“外面天寒,兩位李兄快到屋裡坐吧。”

趙家的院子和李家差不多大,進了正堂,自家老丈人趙坊和丈母孃正端坐在屋中,兩旁還有幾個趙氏族人陪着,其中有一人李峴還認識,正是鞏州功曹參軍趙璋。

這回又不是正式的迎娶,倒不用行大禮,李峴躬身向趙坊和趙夫人深施一禮:“小侄拜見伯父、伯母!”

“嗯,安國尋常和那些軍漢們混在一塊兒,但尋常也該多讀些書,總歸是文靜些纔好。”首先發話的卻是老丈母孃,而且一開口就是勸誡,看來老趙家也是夫綱不振啊。

李峴久在軍中,整天在外面瞎跑,風吹日曬雨淋,面容黝黑,在軍中時與楊可世等一幫粗胚們在一起根本不顯,但站在趙家這一羣人當中就顯得相當醒目。趙夫人出身張氏名門,家裡做文官的人也多,見到李峴這副武夫的模樣後就面色有些不快,所以一開口說話就不怎麼好聽。

趙坊趕緊出來打圓場:“安國這是在軍中,也是身不由己,你看看璋兒,這兩年多不也是曬黑了許多。”他把趙璋也牽扯了進來,趙夫人就不好再說武人的不是了,因爲趙家現在頂門戶的趙隆就是武將出身。這婚事是還他定下的,而且聽說宗族裡的大佬趙隆也很看重自家這位女婿,否則今天也會派侄兒趙璋專門過來幫着待客了。

李峴有些尷尬,這一見面就不怎麼討丈母孃的喜歡,看來前景不妙啊!當然,也可能是自己找了兩個土蕃小妾的事被趙家知道了,讓丈母孃十分不滿,這事李峴也有些心虛。

趙坊連忙岔開話題,向李峴介紹自家親友,三位同族的長輩,一位得稱呼叔祖,另兩位是趙坊的堂兄弟,剩下的五人包括趙璋在內都是自家未婚妻的族兄。大家一一相認見禮,算是認識了,大家說話都很客氣,這秦州城的男人們大都聽聞過一些有關李家十七郎的傳說,倒是沒人敢輕慢對他。

大家閒聊了些邊地戰事和生意上的事情,就開了酒席,這節前拜會丈人家是要一定留頓酒飯的,要不也不用有那麼些同族親戚出面作陪。

三位趙家長輩看來是作了些功夫的,酒至半酣,就提出想送幾位家中子弟進到李家莊園的學堂學習“術法”,李峴倒是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下來。

大家都是初次見面,言談間都有些侷促,唯有趙墇早就與李峴混得很熟。

“家叔準備過了上元節就一起去你在清水縣的鐵工坊裡瞧瞧,你得多留點心,這些老傢伙都是沾便宜的主,小心到時吃虧。”趙璋咐在李峴的耳邊小聲嘀咕。剛入冬時,李峴送給過他一把好刀,據懂行的匠人估計,這刀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寶刀,在東京能至少能賣到300貫以上,這貨一下就把李峴當成了自己人。

“另外還有誰?”

“小劉相公、苗履和何灌,我聽說很有可能種帥也要過來。”也許是因爲高俅殿前禁軍都指揮使的原因,劉仲武在攻下會州城不久就被天家召見,去了東京,連年都沒在家過。西軍將領在秋冬季節進行了一些調整,除了劉法依然還呆在熙河軍主帥的位置上外,劉法的副手姚古調去了陝西路,出任環慶路經略,苗履成了劉法的副手,而趙隆則調任秦鳳路招撫副使,原湟州知州何灌任蘭會路招撫使兼蘭州知州。

李峴嚇了一跳,這麼多不要臉的老貨,那不得吃死自己:“是得認真應付,都是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老傢伙。”

趙璋一聽,得,這把自家的叔父趙隆也算進去了。

“你多時就回去?”

“過了年初三就得動身,那邊事忙得很。”

一旁聽着的趙坊嚇了一跳:“怎麼,邊界上有事麼?”

李峴搖頭:“沒事,是青唐州那邊有些公務。”

趙坊輕舒了一口氣:“這就好,這戰事不休不止,總是不能讓人不得安生。”

李峴也有些無奈,民心思安,可是西夏人總是不安分,這也沒有辦法。

吃罷飯,起身告辭,卻見廂房的窗戶紙上摳出來個窟窿。李峴不由搖頭暗笑,小丫頭家家的,想看就看唄,何必躲躲藏藏。只不過等出了院門,才覺得有些吃虧,自己被人家瞧過了,可卻是咱卻還不知那沒過門小媳婦長得啥模樣?

不太公平啊!

於是偷偷一腳就重重踩在了二舅哥趙珉的腳背上,看着他臉色扭曲,卻又怕因失儀遭受長輩呵斥的神色,心情頓時又開朗了起來。

冬天的天色真的很好!

沒有任何污染,天很藍,雲彩也很白。

堂兄李瑞終於在節前從蜀地趕了回來,這個年頭通往蜀地的道路實在是太難走了。先得到鳳州河池坐船,沿嘉陵江南下,到了利州在昭化城下船,然後走劍門關到成都。況且李峴還讓他去恭州和南平軍(綦江)買地和山林,能在大半年內回來就還真的不錯了。

紅茶的製作過程比綠茶只是多了一道發酵工序,但口感絕不相同,因爲茶葉裡的大部分茶多酚在氧化後轉化成了茶黃素和茶紅素。相對於綠茶,紅茶更適宜烹煮,分解油脂的能力更強,也就是說更加適合草原民族的飲食習慣。

隴右一帶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與胡人相近,在吃飽了飯之後再喝一杯煮好的紅茶,確實有助於消化。

現在李家父子三人就坐在書房裡,一邊喝着色澤澄紅的茶湯,一邊商量着這份新的生意。茶葉本身就是一項大宗生意,否則喜歡斂財的大宋官府也不會將其列入官賣品。只不過在神宗年之後的管控沒那麼嚴了,允許商人自行收購和自運自銷,官府只負責收購。

由於李峴與土蕃和羌部的大部分首領關係較好,販賣茶葉在李家也算是一項大宗生意,僅僅次於自家的布匹生意。現在一種新的產品被開發出來,在生意場上一向頭腦和嗅覺很敏銳的李巒一下就看出了其中的商機——如果這東西在草原是深受歡迎的話,李家有可能拿到西北茶葉交易將近一半的份額!

這意味着什麼?每年數百萬貫的貿易額,即使是僅獲利兩成,那會是多少?想到這裡李巒的毛孔裡都往外散發着興奮。

李峴看到滿臉通紅的大哥和一臉無所謂的老爹,不由暗自嘆了一口氣,在做生意方面自己的老爹確實沒什麼天份,“這事我看由大哥去蜀中主持吧,當然隴右這邊收貨和出貨就只能父親多操心了。咱家的商行都運轉正常,無非就是增加一項新的貨品罷了。”

李巒站起身來:“我得儘快準備,破五拜完宗祠之後就動身,須得趕在春茶之前就安排好收購和製茶事宜。還有這發酵之法應當嚴格保密,需由自家可靠的人來經手。”

李峴笑道:“大哥還是太貪了點,這茶葉發酵並不難琢磨,實際上咱賣的茶葉裡就摻有沒焙乾好的半發酵紅茶,只不過是混在綠茶裡面,大家尋常沒注意到罷了。這獨門生意,做個三、兩年就好,時間久了,反倒容易讓人眼紅。我覺得咱家先做,等生意好了,別人家願意摻和也就隨他們,當然能夠大家合作一起賺錢最好。”

李巒點了點頭:“這事到後面我會考慮的。”

李峴稍微放心了一些,隴右這地方,在幾年後實在是風險太大了些,家中能避居到蜀地,確實要安全得多。他弄出這紅茶生意來,也是存了一些這方面的心思。

4、 進山23、軍情36、琴譜17、再見童貫13、淮東5、血夜(五)36、火槍(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45、重建晉陽78、平方臘(一)40、何灌之死(二)22、過年(二)54、學宮與修橋41、河東義軍(二)19、部曲78、克北寧關58、少府監19、揍人39、鐵廠11、永樂城(二)75、背鍋39、崩散39、崩散76、野望37、子弟兵57、蜀地72、穎昌之戰(六)78、克北寧關52、躁動的冬日25、閒議52、躁動的冬日23、軍情57、太學54、于闐國61、暗流(二)4、大軍初聚4、大軍初聚19、揍人69、江州58、少府監16、西軍砥柱15、太子的危機25、拖延49、雲中馬場28、京西13、使幽州(五)37、子弟兵54、汜水關(六)58、火炮(一)2、 廂兵營20、基業7、自立63、光明之始78、克北寧關4、 進山23、積蓄24、隴東和陝北53、鋼鐵啊六、大理國(一)27、牧場56、火藥31、野馬峽63、驕兵的代價33、問責51、巡狩70、大勢60、淮西(二)38、文明的起點2、 廂兵營41、河東義軍(二)4、 血夜(四)13、沒有和平81、平方臘(四)76、傳承32、會州城下(三)1、 血夜(一)57、太學35、南侵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66、突襲河陽(二)84、屯田53、戰後63、驕兵的代價58、少府監3、 施恩54、學宮與修橋51、平靜56、火藥75、雁門14、使幽州(六)36、琴譜7、高陽關43、無定河29、河東11、築城(二)80、右江道八、流求61、暗流(二)47、文明的散播3、 血夜(三)
4、 進山23、軍情36、琴譜17、再見童貫13、淮東5、血夜(五)36、火槍(二)34、沁河口保衛戰(三)45、重建晉陽78、平方臘(一)40、何灌之死(二)22、過年(二)54、學宮與修橋41、河東義軍(二)19、部曲78、克北寧關58、少府監19、揍人39、鐵廠11、永樂城(二)75、背鍋39、崩散39、崩散76、野望37、子弟兵57、蜀地72、穎昌之戰(六)78、克北寧關52、躁動的冬日25、閒議52、躁動的冬日23、軍情57、太學54、于闐國61、暗流(二)4、大軍初聚4、大軍初聚19、揍人69、江州58、少府監16、西軍砥柱15、太子的危機25、拖延49、雲中馬場28、京西13、使幽州(五)37、子弟兵54、汜水關(六)58、火炮(一)2、 廂兵營20、基業7、自立63、光明之始78、克北寧關4、 進山23、積蓄24、隴東和陝北53、鋼鐵啊六、大理國(一)27、牧場56、火藥31、野馬峽63、驕兵的代價33、問責51、巡狩70、大勢60、淮西(二)38、文明的起點2、 廂兵營41、河東義軍(二)4、 血夜(四)13、沒有和平81、平方臘(四)76、傳承32、會州城下(三)1、 血夜(一)57、太學35、南侵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66、突襲河陽(二)84、屯田53、戰後63、驕兵的代價58、少府監3、 施恩54、學宮與修橋51、平靜56、火藥75、雁門14、使幽州(六)36、琴譜7、高陽關43、無定河29、河東11、築城(二)80、右江道八、流求61、暗流(二)47、文明的散播3、 血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