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理國(二)

幾場戰鬥下來,由於國主李陽煥已死,幼主李天祿新立,原來就被大理人搞得筋疲力盡的交趾軍已經徹底沒了鬥志。

張遂、劉正彥、楊沂中也從北、東兩面逼近了善闡府。

原本動盪不安的大理國局勢在華夏軍到來後終於是稍稍恢復了平靜。

在岳飛、劉江所部包圍了善闡府三天之後,開始炮擊城池後,城頭上掛出了降旗。隨着緊閉的城門大開,新繼位的交趾國王李天祿身穿麻衣,自縛雙手,率還倖存了交趾百官出城請降。這位只有十五歲的亡國之君,手捧印璽,拜伏在岳飛身前。

受降的岳飛穿着一套傳統的盔甲,騎在一匹青色的戰馬上,顯得威風凜凜。

這是自朝朝立國以來,漢家的將軍第二次接受前唐後叛國的投降。

讓岳飛稍稍感到有些遺憾的是,早在兩年前,甘涼經略使何薊在慶興府接受了西夏國主李乾順的請降,成了第一位接受敵國投降的華夏將領。劉錡雖然攻克了南宋的陪都臨安,但卻沒有抓到宋王趙構,雖然有滅國大功,可惜也是沒能得到這位受降的榮耀。

江州軍和漢陽水軍是第二份得到這份榮耀的華夏部隊。

參加受降儀式的兩千江州軍和一千漢陽軍將士,個個衣甲鮮明,容光煥發,排起整齊的隊列,接受交趾君臣的投降。

劉江、王貴、王經、董直等一衆江州軍和漢陽軍的將領們,也都參加了整個受降儀式,在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只有張憲、岳雲和楊再興三部兵馬因爲要負責維持城內治安,監視投降的交趾軍,沒有機會參加這一受降儀式。

李天祿匍匐在岳飛面前,緊他身後的一衆交趾大臣、武將,也同樣是跪拜在地。

“罪臣李天祿,冒犯天朝上國,今願舉國降順,以求上國天子寬洪。”李天祿雙手將王璽舉過頭頂,泣聲說道。不過,少年李天祿的眼裡,滿是不甘之色。

岳飛倒也不理會他,下馬從他手中接過印璽,冷厲的目光掃過李天祿身後的交趾羣臣,然後厲聲說道:“丁朝竊據交趾二州,自甘爲蠻夷,前朝遷就,以爾等爲藩屬。不想上國懷柔,爾等竟然得寸進尺,禍亂華夏,自取滅亡。吾等奉命討逆,至於如何處置各位,還得到了京師由朝廷定奪!”

整個交趾殘餘的大臣,在他這番話說完,便又五體投地的跪拜下去,整個過程看起來是恭順無比。

岳飛自是不信他們這般作派的,交趾人狡詐陰險,時叛時服,根本就沒有任何悔改的可能。不過他倒也毫不在意,繼續朗聲宣佈道:“朝廷有令,交趾君臣,遷居於內陸,擇地安置,此番上京向皇帝請罪,各位還是儘早動身爲好!”

立在交趾君臣後面的黎太后忽然說道:“天朝如欲加罪,罪只及交趾君臣,還望將軍能夠饒過交趾百姓。”

岳飛的雙眼微微一眯,冷哼一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華夏以民爲本,自會善待自家民衆。有關交州、趾州民政事宜,朝廷和新到的地方官員自有安排,這個倒也不勞各位操心。”

他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這交、趾二州,重歸華夏,你們這些階下之囚就別再多動什麼心思了,從今以後,交趾一地一如前唐時期,再想重新割據是門都沒有。

他也不再多話,在受降完成之後,投降的交趾軍卒交由江州軍看押,等新任雲南路經略張遂一到,就移交給梓州軍,然後修築從善闡府到成都府、升龍府和邕州的官道。至於交趾君臣,則由漢陽水軍押解,坐船走水路,說是擇日押解送往京城。

交趾君臣押解前往元江羅槃部漢陽軍營寨,殘餘的交趾軍七萬餘人被關押在善闡府,開始整修新命名的昆明城。

董直跟在劉江身後在與岳飛告別後,率部也返回元江羅槃寨。

在半路上董直問劉江:“我們真的要回洛陽獻俘?”

“獻個屁,朝廷那邊哪有這份閒心,交趾的一切都是由李帥來安排。”劉江說道:“他的意思是把人弄到海上,然後把船給弄沉了……特麼的,到了升龍府後還得找一艘豪華一點的官船,給他們當棺材!”

……

交趾軍這大半年來把大半個大理國搞得是民不聊生,這裡的百姓生活困頓,百姓大多是衣不遮體。不過大理的王公貴族倒也不窮,依舊錦衣玉食,華夏軍到了大理後,倒也救濟窮困,把重點的打擊目標放在了那些不順從的洞主頭人身上。

朝廷剝奪了大理段氏的王號,反倒是任命原來大理國權相高氏爲大理知府,繼續掌管大理西南軍政。只不過在善闡府,隨着新任雲南經略張遂到任,華夏軍接管了大理以後甚至包括威楚府和弄棟府的軍政,將原來大理國大半的地盤劃歸了雲南路管轄範圍之內。

在大理國,朝廷並沒有採用象對交趾一樣的霹靂手段,而是採取了懷柔和逐漸教化,緩慢推進的治理方式。

在治理地方方面,從興元學府畢業,又在梓州和重慶府當過幾年轉運使的張遂要比軍中的武將們有經驗得多。隨着國內逐漸安定,地方的政務逐漸由武將們的手上轉移到了原來以技術爲主出身的官員們手裡。這些技術官僚逐漸掌握大權,形成朝堂中一股新的勢力。

覆滅交趾,又安定大理,段氏取消王號,南天自唐代都沒有平定的南詔大理國至少在名義上重歸華夏。曾經的交趾國,如今成了廣南西路轄下的交州和趾州,而大理國則屬於新增設的雲南路經略安撫使司管轄。

雖然在廣南西路和雲南路,南蠻的人數要比漢軍多得多,但是可以確定,隨着邊疆軍屯地的發展,這些地區終歸會慢慢趨於穩定。

由於是皇親,藉助安定廣南和平定交趾之功,李岌被封爲安南郡王,而南征的大將岳飛、劉正彥和楊沂中三人也因功封侯。反倒是趙洵和劉江兩人,雖然也是戰功赫赫,但卻因爲是文官系統,卻得不到封侯的榮耀。

二品以上爵位者,進議政院,參政議政,參與制訂中樞的重大決策。但卻必放棄中樞和地方職務,不得直接參與政務管理,這也是爲了所謂的公*正。

岳飛、劉正彥所部調往雲州,楊沂中坐鎮交州,這顯示中樞最新的戰略重心,已經徹底指向了北方……

25、閒議68、求援劉法(三)57、監軍42、部署77、蜀道24、商路79、平方臘(二)47、盛典五、北境44、一羣和尚18、西域于闐22、工業生產51、巡狩66、突襲河陽(二)68、安定7、太上皇64、天兵天將43、救援太原(二)24、商路55、汜水關(七)28、收復疏勒(二)82、返鄉50、西夏人來了49、西軍的衙內們34、沁河口保衛戰(三)10、 築城(一)41、京玉關57、蜀地42、青瑪寨39、何灌之死(一)77、升龍府9、使幽州(一)56、勳貴35、火槍(一)78、濁浪(二)43、無定河38、龍門渡49、西軍的衙內們15、太子的危機66、騷動32、沁河口保衛戰(一)74、北上61、暗流(二)10、永樂城(一)63、創造與失望72、會議65、突襲河陽(一)41、道法琉璃?32、剿滅曹成(二)18、馬放南山78、濁浪(二)78、平方臘(一)7、太上皇5、种師道64、天兵天將65、練軍(二)69、江州69、江州41、何灌之死(三)1、 寒冬33、剿滅曹成(三)33、沁河口保衛戰(二)45、基地問題3、 出逃(二)35、猛將劉法(一)18、荊襄56、勳貴1、 血夜(一)19、部曲55、風波再起29、招募流民9、聚議62、暗流(三)57、蜀地42、救援太原(一)58、野心58、野心4、 血夜(四)16、北地18、荊襄78、濁浪(二)19、南陽軍22、過年(二)22、工業生產32、剿滅曹成(二)57、監軍13、青貯池63、奸細們26、關山難越55、西南57、監軍60、淮西(二)70、穎昌之戰(四)81、平方臘(四)29、河東三、朝堂73、安南16、皇后朱璉八、流求41、道法琉璃?
25、閒議68、求援劉法(三)57、監軍42、部署77、蜀道24、商路79、平方臘(二)47、盛典五、北境44、一羣和尚18、西域于闐22、工業生產51、巡狩66、突襲河陽(二)68、安定7、太上皇64、天兵天將43、救援太原(二)24、商路55、汜水關(七)28、收復疏勒(二)82、返鄉50、西夏人來了49、西軍的衙內們34、沁河口保衛戰(三)10、 築城(一)41、京玉關57、蜀地42、青瑪寨39、何灌之死(一)77、升龍府9、使幽州(一)56、勳貴35、火槍(一)78、濁浪(二)43、無定河38、龍門渡49、西軍的衙內們15、太子的危機66、騷動32、沁河口保衛戰(一)74、北上61、暗流(二)10、永樂城(一)63、創造與失望72、會議65、突襲河陽(一)41、道法琉璃?32、剿滅曹成(二)18、馬放南山78、濁浪(二)78、平方臘(一)7、太上皇5、种師道64、天兵天將65、練軍(二)69、江州69、江州41、何灌之死(三)1、 寒冬33、剿滅曹成(三)33、沁河口保衛戰(二)45、基地問題3、 出逃(二)35、猛將劉法(一)18、荊襄56、勳貴1、 血夜(一)19、部曲55、風波再起29、招募流民9、聚議62、暗流(三)57、蜀地42、救援太原(一)58、野心58、野心4、 血夜(四)16、北地18、荊襄78、濁浪(二)19、南陽軍22、過年(二)22、工業生產32、剿滅曹成(二)57、監軍13、青貯池63、奸細們26、關山難越55、西南57、監軍60、淮西(二)70、穎昌之戰(四)81、平方臘(四)29、河東三、朝堂73、安南16、皇后朱璉八、流求41、道法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