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宣撫使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李峴倒不是獨自一人在奮力拼爭,他在背後已經贏得了劉法、趙隆和姚古這三個碩果僅存的西軍老帥的支持,另外劉錡和王稟兩人也算是友軍,永興軍經略招撫使張孝純雖然態度不明,不過,最近戰事一起,他也有全面倒向西軍的趨勢。

由於此時的西軍被削弱的很厲害,有經驗的士兵僅餘不足七萬,還得留下一半來防備西夏人,而新招募的軍卒只進行了短時間的訓練,戰力十分有限,李峴手上的兵力並不足以與金國大軍正面抗衡。另外就是大宋國朝廷弄了一班沒膽子的文人統軍,又極大地削弱陝西和河南、京畿地方的抗金力量。

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很快就要發生了。

這個國家的滅亡,是從皇帝到大臣、武將們一大羣人一起合力造成的,非要拉出來讓某一些人來承擔責任嚴格來說並不怎麼公平。鑑於种師道、种師中、何灌等西軍將領們的下場,以劉法、趙隆、姚古和李峴、劉錡爲首的西軍將領們對於救援汴梁採取一種消極的態度,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往前挪動一段距離還是可以的。

李峴有自知之明,想要靠着他手上的八萬人馬就能正面與兵鋒正盛的完顏家一大幫兄弟子侄們硬剛,根本不太可能,而且作爲一個後世人,對於趙宋官家的忠誠可以說是沒有,他所痛心的只是華夏民族的苦難。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現在說這話還爲時太早,但是想要保住關中之地不失,正是他現在竭力去做的事情。

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由於錢蓋和範致虛等人把陝西、隴右的兵力抽調一空,造成西北兵力空虛,不僅西夏人趁虛而入,而且金國居然以完顏婁室人馬不足三萬的一支偏師,橫掃陝西、隴右,一直到大散關一線才被吳玠、郭浩等人統兵阻擋,文人統軍之弊端盡顯。其後,南宋一朝也是在盡力防止武人掌兵,岳飛由於在河南戰場上接連取勝,眼看着就能收復汴京,卻被強行招回杭州出任樞密副使,其後岳飛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遇害,也正是朝廷害怕岳家軍勢大難制。不光是趙構一人害怕岳飛,而是官家和滿朝的文臣都忌憚岳飛,這種情況下,岳飛去杭州任職本就是自己送死。

有宋一朝,只要立下大功,或是手握重兵的武將,下場都不會太好。

現在的李峴,因爲不聽調動和指揮,在一幫文臣眼裡,桀驁不馴,狼視鷹顧,有不臣之心,絕對是大宋國最大的敵人,其危險性甚至還在金人之上。

李峴把張克戩扔進了韓城的監獄裡,在理順了晉地的移民一事之後,這纔回到潼關。此時已經到了十一月初,宗望和宗瀚的大軍已經完成了對汴梁城的合圍。

在範致虛的一再催促下,李峴率大軍終於從潼關拔營,前往陝州。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包括李峴在內的西軍將領們對這一點都深有體會,即便上缺少訓練的鄉軍,只要能餵飽他們,就能保持一定的戰鬥力。大宋國的軍隊,絕大多數說白了就是一羣苦力,一但糧餉不濟,保準就會出現聚衆鬧餉之事。由於是文人統兵,一但軍卒們事情鬧大,就很難彈壓下去。

在許多普通的宋國軍卒心目中,就沒有軍紀這一概念。

李峴不敢奢望大宋的地方官們能夠給自己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如果他要這樣想的話,恐怕他手上的這支軍隊現在就快要被餓散了架。宋國官員們能提供的補給物資他不用想也都能知道是什麼樣子,指望着這些把軍卒們當牲口看待的官老爺們良心發現還不如祈禱天上能掉下些餡餅可能更靠譜一些。

不過隴右軍供應充足,軍紀一向嚴明,負責接收後勤物資的李貴和張成在肚子裡不知操了那些地方官們祖宗十八代多少回,可是從來沒有與人家翻過臉。李峴得罪的文官們太多了,如果手下再不停與人家幹架,這跋扈的帽子可真的就給戴實了。

好吧,現在盤踞在陝州的範致虛手上還有“十萬大軍”,只不過範致虛也對他剛招募的大軍究竟是啥鳥樣心知肚明,一直在此地流連徘徊,不敢再往東邁進一步。

朝廷對待金國這次南侵的態度一直戰和不定,如同抽風,一陣要各路人馬起兵勤王,過了一陣又下令各軍按兵不動,以避免破壞與金人之間的和議,真到金國大軍圍城之後,這才又重新下令讓四路總管統兵入衛。

這明顯爲時已晚。

李峴就是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期來到了陝州。

此時已經是十一月初,他這一路東行,居然在路上用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

還沒等李峴安頓下來,就接到了範致虛要求他增援洛陽並收復汜水關和鄭州的命令。

目前金軍在西京河南府和鄭州一帶只部署有兩萬多人,大部分還都是遼國降軍,真正的金軍精銳不超過五千,與他們打上幾仗並不是不行。本身一支軍隊的成長就需要不斷地在實戰中磨礪,李峴並不介意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與金軍作戰,令他反感的是範致虛的態度。一個一點軍事不懂的鳥文官不和他進行商量,就輕易決定一場戰役的作戰部署,而且毫無計劃性,對剛到陝州的李峴頤指氣使,還真把自己當成了個人物。

李峴最恨的就是這種人,即沒膽略,又沒本事,臭架子倒是擺得挺足,見到敵人後跑得最快的也是他們,大宋國最後的一點國力,就是被這幫無良文人們給揮霍一空的。相對於金人,他倒是沒什麼仇恨,大家各站在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一邊進行交戰,實話說也談不上誰是正義的和非正義的。

這幾天天氣不好,天上正零星飄着雪花,在這種天氣下,範致虛居然逼着自己出戰,專門帶着楊可世和何薊找上門去的李峴自然是沒好臉子給他看。

西軍出身的李峴,對於宣撫使司這種主要由文官組成,卻要在戰爭中行使指揮權,掌控軍隊作戰的機構天生就沒什麼好感。在宋朝,文臣凌駕於武將之上,這種嚴格的控制,崇文抑武,是造成中原民族逐漸衰弱的根本原因。

隴右軍已經在潼關駐了將近一個月,無論是錢蓋還是接任的範致虛,甚至是西道總管王襄,都想把這支精銳的部隊拉攏到自己的名下。他們在暗中活動,鄜延路副帥劉光世禁受不住蠱惑,帶着自己的部隊跟着錢蓋跑去了鄧州。對此,李峴並沒有說什麼,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家志向不同,彆彆扭扭湊在一起,還不如早點分開,省得日後翻臉。

但李峴絕不允許宣撫使司插手他的統帥權,沒有他的許可,範致虛連隴右軍的一兵一卒都支使不動。爲了分化李峴的手中的權力,他們甚至學着童貫在河北曾經玩過的一手,把隴右軍的副帥楊可世提到了與李峴並列的都統制位置上,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隴右軍的裝備和給養都要依靠李峴,但楊可世心裡卻很清楚,如果離開了李峴提供的補給,僅憑大宋國地方官員們提供給部隊的“飼料”,用不了多久,他的部隊就會散架,所以他很明確地拒絕了範致虛的任命,自甘居於李峴之下。

現在,李峴算是第一次出現在陝西六路宣撫使司的街門裡。

2、出逃(一)6、豈曰無衣31、剿滅曹成(一)八、流求47、盛典71、風雲再起58、火炮(一)77、濁浪(一)8、易水河36、火槍(二)71、穎昌之戰(五)13、使幽州(五)19、揍人55、西南63、創造與失望69、救援劉法(四)27、牧場30、會州城下(一)62、觀望24、隴東和陝北33、問責28、收復疏勒(二)18、荊襄73、穎昌之戰(七)81、平方臘(四)39、崩散一、 造船廠30、會州城下(一)40、河東(一)9、北上救援78、平方臘(一)2、請柬4、出逃(三)42、救援太原(一)71、穎昌之戰(五)42、青瑪寨35、猛將劉法(一)81、開拓72、穎昌之戰(六)64、練軍(一)72、投效76、殲敵55、風波再起43、無定河24、閒暇77、濁浪(一)51、汜水關(三)9、聚議29、招募流民65、練軍(二)62、暗流(三)76、傳承5、獵熊二、股份20、人事十、河清驛51、巡狩1、 平遼事51、新的茶路46、軍中事66、不臣45、基地問題15、使幽州(七)62、暗流(三)78、克北寧關19、揍人64、拉攏47、文明的散播51、汜水關(三)66、突襲河陽(二)六、大理國(一)70、娶親29、巡視襄陽8、易水河22、回紇79、橫掃18、馬放南山69、江州59、淮西(一)7、自立19、揍人77、蜀道35、猛將劉法(一)68、穎昌之戰(二)57、監軍65、有關信仰47、文明的散播80、平方臘(三)66、不臣30、喜事9、 劉仲武41、京玉關66、騷動76、殲敵78、平方臘(一)39、鐵廠八、流求8、 連營38、學琴54、于闐國
2、出逃(一)6、豈曰無衣31、剿滅曹成(一)八、流求47、盛典71、風雲再起58、火炮(一)77、濁浪(一)8、易水河36、火槍(二)71、穎昌之戰(五)13、使幽州(五)19、揍人55、西南63、創造與失望69、救援劉法(四)27、牧場30、會州城下(一)62、觀望24、隴東和陝北33、問責28、收復疏勒(二)18、荊襄73、穎昌之戰(七)81、平方臘(四)39、崩散一、 造船廠30、會州城下(一)40、河東(一)9、北上救援78、平方臘(一)2、請柬4、出逃(三)42、救援太原(一)71、穎昌之戰(五)42、青瑪寨35、猛將劉法(一)81、開拓72、穎昌之戰(六)64、練軍(一)72、投效76、殲敵55、風波再起43、無定河24、閒暇77、濁浪(一)51、汜水關(三)9、聚議29、招募流民65、練軍(二)62、暗流(三)76、傳承5、獵熊二、股份20、人事十、河清驛51、巡狩1、 平遼事51、新的茶路46、軍中事66、不臣45、基地問題15、使幽州(七)62、暗流(三)78、克北寧關19、揍人64、拉攏47、文明的散播51、汜水關(三)66、突襲河陽(二)六、大理國(一)70、娶親29、巡視襄陽8、易水河22、回紇79、橫掃18、馬放南山69、江州59、淮西(一)7、自立19、揍人77、蜀道35、猛將劉法(一)68、穎昌之戰(二)57、監軍65、有關信仰47、文明的散播80、平方臘(三)66、不臣30、喜事9、 劉仲武41、京玉關66、騷動76、殲敵78、平方臘(一)39、鐵廠八、流求8、 連營38、學琴54、于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