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隴東和陝北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李峴可能很喜歡呆在東京這樣繁華的大城市,大宋的官家把那些勳貴們都圈養在汴梁附近,世代享受着高官厚祿。官府每年從國內各地榨取的財富,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都花在了官員和這些勳貴們的身上。

從賺錢的角度上來說,人口密集的汴梁和中原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可是現在他絕不能把精力浪費在朝堂與那些文官們不斷扯皮當中,所以纔會在皇宮裡暴起揍人,目的也是儘快逃離那一處是非之地。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其實並沒有小瞧這個時代的人,但也絕不會高看他們,雖然他考試甚至都比不過那些通過了省試的舉人們,武力值也絕對無法與那些西軍裡的猛人們相提並論,但擁有多出近千年的學識,這纔是他最大的資本。

他的長處在於創造財富,提高生產技術,這纔是他最能夠發揮才能的地方。

到目前爲止,他的人際關係也僅限於西軍內部,很單純也很簡單。

天天在朝堂上與那幫文人官僚們動心眼的事,這事他做不來,主要是也玩不過人家。

相對而言,軍人們的情感就要簡單直接得多,他們差不多會把對一個人的愛憎寫在臉上,雖然也時常互相拆臺,勾心鬥角,但論起陰謀詭計,與那些整天吹牛的文人們一比可不止差了一個檔次。

李峴需要一個簡單而穩定的環境,來慢慢推進這個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好讓自己能夠影響到的這個範圍裡的人都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無憂無慮的生活,雖然不能說是富足,但至少不再爲家人的食物來源而發愁。

過年之前劉錡回到了秦州,他因爲跟着李峴有樣學樣踹了幾名文官一頓,最終被御史和幾個文臣聯合起來彈劾,也貶出了東京,出任環慶路招討副使,與楊可世換了換位置。也有可能是老種在背後搗了鬼,把沒有後臺又背叛了自己,背後投靠了童貫的楊可世調任河湟經略副使兼知積石軍,擔任何灌的副手,發配到了大宋國西北最邊遠的軍州。

李家莊園的莊戶基本上算是大宋國生活最幸福的“窮人”了,他們的生活至少是其他地方的普通百姓無法比擬的。在李家莊園裡,糧食的畝產大約是大宋國平均糧食畝產的三倍,而規模化的養殖業讓李家莊園裡禽畜魚蛋等副產品的出產更是尋常地主莊園的十多倍。

在李家,農戶的平均收入是其他地主莊園農戶收入的數倍,另外就是在工坊裡做工的婦人們有許多人的收入甚至比家裡的男人還多,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這造成在許多家庭裡“陰盛陽衰”,女人的地位超過了男人。

立春過後又下了一場大雪,天晴之後,劉錡從秦州趕到了興州。

在整個冬天裡,李家莊園裡的客人就斷過,隴右西軍裡那些臉皮比城牆還厚的將領們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跑到李家來蹭吃蹭喝。來李家吃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興州莊園裡大夥房的炊煙一天到晚幾乎就沒斷過。

這讓李峴決定明年在莊園邊上蓋上一座大酒樓,而且一定要把自家的蔬菜大棚劃歸到酒樓的名下。

“你那法子還真的很管用,特麼的,我怎麼早沒想到還能用這麼一招讓自己離開京城!”劉錡一口把一個羊肉胡蘿蔔洋蔥餡的大包子吞到嘴裡,然後含含糊糊地對專門回來陪着他吃飯的李峴說道。

“拉倒吧,若不是老劉相公已經去逝了兩年多,你當他們真的肯會放你離開?看看你們家的老大,原來挺有前途的名將苗子,到如今在京城硬生生地都被養成了二百多斤的大胖子,我聽說他在年前又新娶了一房小妾?”李峴斜着眼看着劉錡說道。

“你說的也是,不過某家現在總算是逃出來了,也算是受了你的連累。”劉錡說道,“我現在的手下缺衣少糧,這事你可得幫我!”

“不會吧?你爹原來的手下日子雖然過得雖然不如我的秦鳳第三將,可也並沒有差了多少。”李峴看着他說道。

“問題是我爹原來的人馬都被劉法那老混蛋攏到了自己手裡,這老貨的德性你又不是不知道,吃進嘴裡的肉哪還有再吐出來的?現在撥給我的都是環慶路的老弱殘兵,能打的都被楊可世那廝之前帶去了河北,現在他正帶着人在山東賣力氣剿匪呢。”

“慶、渭兩州素有隴東糧倉之稱,你應該沒那麼窮罷?”李峴說道。

“要是都跟你家似的,當然沒那麼窮了。問題是那地方到處溝壑縱橫,灌溉不易,簡直就是窮山惡水,你得想辦法派些人到我那裡幫着修幾處水壩。”劉錡說道。

“可以,你只要付錢就成,就是幫着你建水泥窯都沒問題。”

劉錡頓時就苦着臉:“我哪裡有錢,你知道我每年的俸祿就千把來貫,而且武官又不似文官一般每年還有那麼一大筆度用開支。我又是家裡的老小,劉家的家產差不多一半都讓老大給拿走了,再分到我們八個兄弟手上,手裡根本就剩不了多少玩意。”

“沒錢一切免談,我家又不是開善堂的。”李峴很認真地說道,“你現在跟着東京裡的文人們學的一身壞毛病,沒錢了就想收刮富人,找他們捐款,這種想法最是要不得。我告訴你修水壩是很賺錢的,具體怎麼辦你回去找人商量。”

“你至少先借我點錢修上幾處水壩讓那些富人們看到效果之後我纔好說話,否則空口無憑,哪裡有人肯相信。這個年頭,山裡的土財主能有什麼見識你又不是不清楚。”

李峴搖了搖頭:“白借肯定是不行的,不過算作投資也不是不能做,我得找人先過去看上一看。不過,每年需要收田租的一成當作澆地的水費。”

“你也太心黑了罷,這水費竟然要收田租的一成?!”劉錡差點跳了起來。

“你倒底幹是不幹?不願意就立馬閉嘴!再說,老趙都答應了,也輪不到你出頭。”

劉錡瞪着眼睛看了李峴一會兒,這才又抓起一個包子塞到嘴裡,“唔,我忘了你家大爺現在是主管環慶,他自然是不會放過你的,這也算是狗拿耗子。”

“你大爺的!”李峴怒道,這貨居然現在學會拐着彎罵人了,果然是跟河南人呆的久了,學了一肚子花花腸子。

實際上隴山以東環慶和麟延地區現在這裡的山林植被還沒有象後世那樣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上氣候的原因,河流水系要比後世發達的多。只不過這一地區的降水大部分都集中在夏末秋後,再加上得到不很好的利用,對於農業生產幫助不大。

入主環慶和麟延兩路的趙隆和姚古兩人在去年春天都已經找過了李峴,這邊也已經派出了數支由工匠和學員所組成的考察隊前往兩地作實地勘測,第一是選擇修築水庫的地點及規劃灌溉乾渠的路線,另外就是尋找煤鐵和石灰岩礦藏。修築大壩對於水泥的使用量是很大的,而且現在也開始慢慢增加了鋼材的使用量。

82、六分儀13、使幽州(五)2、 血夜(二)55、汜水關(七)30、會州城下(一)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57、都作院43、無定河31、剿滅曹成(一)36、火槍(二)8、易水河54、造船51、巡狩26、關山難越41、京玉關64、拉攏38、龍門渡70、娶親21、過年(一)72、會議7、太上皇16、西軍砥柱28、京西40、河東(一)36、出征38、學琴57、監軍28、族兄42、救援太原(一)70、娶親84、屯田41、何灌之死(三)30、李峴的手稿8、 連營61、統軍的和尚16、北地21、金國與華夏50、沒有希望4、 進山55、西南20、人事32、沁河口保衛戰(一)10、使幽州(二)29、收復疏勒(三)15、挨坑78、濁浪(二)74、北上42、部署58、种師中5、种師道69、江州47、決戰前50、喀羅川(三)21、見聞18、西域于闐58、火炮(一)65、練軍(二)61、淮西(三)66、求援劉法(一)28、京西7、 牧場73、入川54、汜水關(六)52、整訓52、輪船31、剿滅曹成(一)69、義軍55、汜水關(七)68、康王72、穎昌之戰(六)30、李峴的手稿18、西域于闐57、都作院23、積蓄58、少府監76、野望47、盛典52、整訓27、收復疏勒(一)46、軍中事37、情歌31、會州城下(二)45、基地問題70、易幟29、招募流民18、西域于闐54、造船13、沒有和平24、商路82、返鄉60、火紅的七月68、安定29、招募流民39、何灌之死(一)76、殲敵22、北遼使團42、救援太原(一)21、金國與華夏7、高陽關40、西域國師
82、六分儀13、使幽州(五)2、 血夜(二)55、汜水關(七)30、會州城下(一)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57、都作院43、無定河31、剿滅曹成(一)36、火槍(二)8、易水河54、造船51、巡狩26、關山難越41、京玉關64、拉攏38、龍門渡70、娶親21、過年(一)72、會議7、太上皇16、西軍砥柱28、京西40、河東(一)36、出征38、學琴57、監軍28、族兄42、救援太原(一)70、娶親84、屯田41、何灌之死(三)30、李峴的手稿8、 連營61、統軍的和尚16、北地21、金國與華夏50、沒有希望4、 進山55、西南20、人事32、沁河口保衛戰(一)10、使幽州(二)29、收復疏勒(三)15、挨坑78、濁浪(二)74、北上42、部署58、种師中5、种師道69、江州47、決戰前50、喀羅川(三)21、見聞18、西域于闐58、火炮(一)65、練軍(二)61、淮西(三)66、求援劉法(一)28、京西7、 牧場73、入川54、汜水關(六)52、整訓52、輪船31、剿滅曹成(一)69、義軍55、汜水關(七)68、康王72、穎昌之戰(六)30、李峴的手稿18、西域于闐57、都作院23、積蓄58、少府監76、野望47、盛典52、整訓27、收復疏勒(一)46、軍中事37、情歌31、會州城下(二)45、基地問題70、易幟29、招募流民18、西域于闐54、造船13、沒有和平24、商路82、返鄉60、火紅的七月68、安定29、招募流民39、何灌之死(一)76、殲敵22、北遼使團42、救援太原(一)21、金國與華夏7、高陽關40、西域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