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少年從軍

由於有大渠灌溉的緣故,春日過後的祖厲河谷和關川河谷一片蔥綠,與兩側蒼莽的荒嶺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變化確實是李峴帶來的,幾道攔水大壩和引水乾渠正在悄然地改變着這一帶的環境。

兩岸的農田和樹林多了,放眼望去,滿眼綠色。

會川城李家莊園裡的甜菜地裡覆蓋的草簾早就被掀開在地頭,李峴在地頭檢查着這些新苗的生長情況。這是他最爲重視的一種作物,估計到明年,莊園裡的甜菜種植面積就能達到三百畝,他準備將其中的一半收穫開始用來製糖。

劉法和趙隆兩人不知爲什麼混到了一起,聯袂而來。

老劉從地裡刨出一枚青蘿蔔大小的甜菜根問李峴:“這就是你說的那種甜根菜?”

李峴點了點頭,又看了看一臉好奇的趙隆,心裡暗自上火,老劉你這夯貨能聲音小點不?果然趙隆伸出手來,也學着劉法的樣子挖出一顆已經長出綠葉的甜菜在手裡,仔細地觀看着。

“嘿嘿,這可是好東西。你看這玩意長出來的根比青蘿蔔還大,肉很厚,還很甜,一畝地能產兩千多斤。安國說那玩意能熬糖出來,老夫看即使不能做糖,直接當糧食也成。”劉法笑呵呵地向趙隆在賣弄他的見識。

靠,拿甜菜當吃的,那是餵豬!李峴一臉難看的在腹誹着。

“小子,等這回種子收了,可得分給老夫點吧,前年時問你要,跟要了親命似的。”劉法使勁拍着李峴的肩膀,順便把手上的泥也抹在了他的身上,全然不顧李峴難看的臉色。

“怎麼,看到你大伯心裡不舒服?”趙隆轉過臉來瞅着李峴。

“哪能呢,秋天時種子晾乾了,我叫人一家給你們送去一袋。”李峴努力在臉上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哼哼,這還差不多,你那胡蘿蔔和洋蔥種子呢?就過年給我送那麼幾袋子,夠誰吃的?”趙隆揹着手,似乎還不滿意。

“好好,過了秋收了種子也一塊給您送去!”

“哈哈,老夫家裡今年那些玩意種了有三十多畝,等過了秋我讓文彥給你拉兩車過去!”劉法在一旁得洋洋得意地顯擺道。

李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這老東西,這是想害死我啊!

果然,趙隆伸出手掌,張開五個手指對着他晃了一下。

五車?我倒,還翻了一下手掌,是十車!

李峴差點沒暈過去,這貨也太黑了吧!

捉弄夠了李峴,劉法的臉色恢復到了正常:“說正事,天家的金牌都發了下來,這整個西軍都要被抽空了!”

李峴看了看劉法:“那你怎麼還在這?”

“嘿嘿,老夫聽了你的勸告,稱病請辭。天家讓俺好生在家養病,順便替他看着隴右就成。”劉法一笑,“這回西軍由老種帶隊。”

“唉,老種一世英名,恐怕非得毀在這裡。趙伯父怎麼也沒去?”李峴看着趙隆。

“老夫是反對天家和童某人的徵遼方略,所以給發配到西寧州,主管河湟了。”趙隆笑呵呵的,一點也沒有被從京城發配回地方後的沮喪,反而有些自得。

“兩位老人家毫無報國之心,令晚輩感到有些不恥。”李峴瞅着這倆人的模樣不譏諷兩句有些難受。

“拉倒吧,明知不可爲還衝上去那是傻子!”趙隆擺了擺手,“就連童太尉在河北巡視了一番軍營的情況回來後也沒了信心,要不這事能拖到現在。聽說遼國的皇帝又打了敗仗,帶着人都跑到西京道,要不是天家天天在催促,童太尉估計還會拖下去,這回是沒辦法了才硬着頭皮開始動身。老種這次是沒躲過去,你當他願意去河北跟遼人打仗?”

“管那麼多幹什麼,我們現在是種好地,能把自己這些人餵飽了再說。”李峴說道。

“嘿嘿,你小子不一定能躲得過去。前兩天送王稟走的時候,他說童太尉可能過幾天也會調你過去。”劉法在一邊幸災樂禍。

“叫我幹什麼?我這第三將可是廂軍!而且我的本事是怎麼讓大家能吃飽飯,而不是在戰場上。”李峴皺着眉頭。

“誰讓你顯擺身懷道術了,可能是童太尉自己心裡也沒底,想叫你去幫他算算命。”趙隆斜着眼看着李峴說道,“哦,對了,今年湟水上的兩座水壩安排得怎麼樣了?”

“地點都選好了,只等過了秋就開始動工。那是老劉的事,你替他着什麼急?”李峴看着趙隆。

“老夫現在是主管着河湟,他扔了兩萬多人在那一片地方,自己跑過了秦鳳,你說我不操心能成麼?”趙隆瞪着眼睛說道。

“水壩的事找他安排工匠指導就行,反正又不怎麼缺水泥就成。”劉法說道,又轉過頭來看着李峴,“我們這次找你,還是有個問題。這西軍差不多被抽空了,今年還得招收百十營的廂軍來補充,前一陣子聽你的意思是招收少年而非成人?”

“這個自然,這成人都要養家餬口,拖兒帶女的,這打起仗來誰肯真的賣命。想要煉出強軍,當然最好從少年就開始抓起,不能收有家室的。”李峴說道。

“這倒是個理。”趙隆點了點頭,“十五、六歲的少年訓練兩年之後,卻是正能打的時候,這當兵的歲數一大,就當油了。”他們這些人都是老行伍,哪有不明白這道理的事,不過大宋廂軍是終身制的,原來也沒什麼辦法。這一次算是臨時徵召,也許就是四、五年的時間,他們當然不會想到,大宋國很快就會陷入一場滅國危機當中。

“這樣也好,年青的娃娃好管,沒那麼些雜心眼。”劉法也說道,“不過,你那些教官和學生我們要借用一部分。”

“幹什麼?”李峴看着他。

“幫着訓練這些娃娃兵啊,反正你那些人也是訓練好的,康平他們訓練軍卒還是有些手段。我家那劉浩和劉滔就訓練得很不錯?”劉法笑眯眯地說道。

原來這倆老傢伙是存了要提拔自家孫兒的主意,李峴倒不反對他們這麼做,西軍中的軍官子弟除了一些特別優秀的人才,大部分還是得回到軍伍當中,這問題他在招生前就已經想清楚了。“劉浩不行,那是以後搞研究的好苗子,你家劉滔反正是調皮搗蛋的,倒是適合在軍營裡。趙洗也不能進軍營,至於趙涉麼看趙伯父您的意思。”

李峴反對自家的孫兒入行伍反而讓兩個老傢伙臉上很高興,看看,俺家也不光是盡出武夫,這是要出人才咧!誰知道這人才是幹什麼的,反正應該是很不錯的樣子。

“你看着點綴,至少要二百號人!”劉法很痛快地說道。

“這樣,我從學宮那邊抽出一百個學習差點但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出來,然後把身邊的這些跟了我兩年的少年給你們抽調出二百人。這些人都是些讀書識字的,學過淺顯的兵家知識,平常也練習過識圖繪圖。當然,這些少年的訓練還得您二老自個兒看着。”李峴說道,“這當兵就得識字,這不讀書,不識字就不懂得忠義二字,好兵得先從忠義教起。”

“說得好!如何教他們識字?”趙隆問道。

“我這裡有詳細的規章,等幾天讓康平拿給你們看。”李峴說道。

隴右這些年由於水利建設得比較多,抵禦天災的能力增強了不少,田地裡的收穫頗豐,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在冬天看到成羣的饑民了。這招募少年從軍的好處也有許多,至少不會對隴右屯墾的軍戶和農戶生產造成多大的影響。

李峴實際上在慢慢改變了許多人的觀念,至少在隴右和西軍裡有許多人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抓好生產,讓大多數人能吃飽飯,才能保證安穩,也才能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51、巡狩36、火槍(二)70、娶親19、部曲26、私軍7、自立22、工業生產39、西域屯田59、混亂24、塞外春寒79、濁浪(三)66、不臣27、收復疏勒(一)60、火紅的七月14、克承州81、開拓49、西軍的衙內們14、使幽州(六)77、升龍府53、汜水關(五)19、南陽軍50、沒有希望四、呼倫之戰59、干擾71、風雲再起58、火炮(一)67、杭州與興元56、勳貴70、大勢60、淮西(二)37、子弟兵34、衛州城下14、康王登基28、岳飛29、巡視襄陽六、大理國(一)34、獎賞26、太行義軍52、整訓28、族兄49、西軍的衙內們29、河東70、娶親3、曹府宴41、京玉關5、血夜(五)37、仁多泉城26、私軍60、宣撫使67、救援劉法(二)20、基業16、西軍砥柱45、紅城之下79、橫掃33、問責30、五馬山寨68、康王42、部署66、騷動62、風雪入洛陽29、收復疏勒(三)40、何灌之死(二)10、永樂城(一)4、 血夜(四)5、种師道29、收復疏勒(三)65、突襲河陽(一)73、穎昌之戰(七)五、北境23、變化34、衛州城下35、猛將劉法(一)80、濁浪(四)54、汜水關(六)8、易水河67、太行寨38、學琴82、六分儀22、北遼使團29、招募流民37、情歌7、高陽關61、統軍的和尚31、會州城下(二)12、使幽州(四)33、傷兵營67、穎昌之戰(一)44、西風起26、關山難越74、龐恭孫36、猛將劉法(二)71、穎昌之戰(五)三、朝堂22、回紇29、收復疏勒(三)20、人事7、 牧場32、突襲72、投效
51、巡狩36、火槍(二)70、娶親19、部曲26、私軍7、自立22、工業生產39、西域屯田59、混亂24、塞外春寒79、濁浪(三)66、不臣27、收復疏勒(一)60、火紅的七月14、克承州81、開拓49、西軍的衙內們14、使幽州(六)77、升龍府53、汜水關(五)19、南陽軍50、沒有希望四、呼倫之戰59、干擾71、風雲再起58、火炮(一)67、杭州與興元56、勳貴70、大勢60、淮西(二)37、子弟兵34、衛州城下14、康王登基28、岳飛29、巡視襄陽六、大理國(一)34、獎賞26、太行義軍52、整訓28、族兄49、西軍的衙內們29、河東70、娶親3、曹府宴41、京玉關5、血夜(五)37、仁多泉城26、私軍60、宣撫使67、救援劉法(二)20、基業16、西軍砥柱45、紅城之下79、橫掃33、問責30、五馬山寨68、康王42、部署66、騷動62、風雪入洛陽29、收復疏勒(三)40、何灌之死(二)10、永樂城(一)4、 血夜(四)5、种師道29、收復疏勒(三)65、突襲河陽(一)73、穎昌之戰(七)五、北境23、變化34、衛州城下35、猛將劉法(一)80、濁浪(四)54、汜水關(六)8、易水河67、太行寨38、學琴82、六分儀22、北遼使團29、招募流民37、情歌7、高陽關61、統軍的和尚31、會州城下(二)12、使幽州(四)33、傷兵營67、穎昌之戰(一)44、西風起26、關山難越74、龐恭孫36、猛將劉法(二)71、穎昌之戰(五)三、朝堂22、回紇29、收復疏勒(三)20、人事7、 牧場32、突襲72、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