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733章 紅粉難比

“什麼?不做官了?”衆人大驚。禮部侍郎尤惠安問道:“那麼。現在四川的知州或者主事是誰呢?”

張永答道:“現在主事的,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幫人。他們是,兩幫人。”

“當年,微臣入川之時,成都平原旱澇兩災,交替不斷,黎民易子而食,掙扎求生。微臣當時以爲,開倉放賑只能解救一時,而不能長久。於是臣就採取徵集民工,發放糧餉,以餉購糧的方法,修繕了都江堰。使之夏能蓄水,冬能灌溉。成都平原自此告別了旱澇。”張永說到這裡,似乎望着遠處的池塘出了一會神,然後嘆道:“這便是最初的錯,也是最大的錯。以後種種,皆因此而生。正所謂劍在弦上,不得不發爾。”

這時,皇帝似如夢初醒一般。說道:“愛卿此舉,雖有些不合法度,然事出於仁心,且造福於民,何錯之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臣錯就錯在,一下子斷絕了旱澇,造福過了分。這一下,就引來了第一幫人。”張永轉過身來,道:“這第一位,是精通武功兵法的溫玉華。臣將她引到軍中。她一去,便接掌了王公公的兵權,而且還與王公公相安無事。第二位,是農夫魯仁壽,是位種田的能手,手裡有高產稻種,要獻給官府,並且還可以教鄉親們怎樣栽種。第三位是斷案高手莫正儀,他要爲微臣解除雜案之擾,以便騰出精力,更好地關注民生。再後來,上行下效,共有三百多位能人異士先後投奔而至。同時,整個官府,也因此而劃分成軍隊、雜政、刑司、農具、醫館、教化、工匠、啄木鳥等八個方面,由其中爲首的八個人各領一方,分工配合。”張永說到這裡。停了下來,等侍皇帝的評判。

這些事,每一件,都沒有錯。加在一起,結果官府被分成了八塊,應該是錯了。但究竟錯在何處,卻不好判斷。皇帝身負天下重責,此時初聞異事,未敢出聲。

禮部侍郎尤惠安見冷場太久,爲免出錯,便從小處着眼,問道:“官府這麼多的人,稅銀夠開支吧?”話剛出口,隨即想到這些人顯然已經創造了更多的稅銀,盈餘有的是,豈是夠不夠開支的問題。自己真蠢!想到這,訕笑了兩聲,道:“其實我也是多此一問了。張大人得道多助,稅銀怎會不夠開支呢。”

“不錯,得道多助。”張永這才接着說道:“微臣當時也以爲是得道多助。但是後來,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才。在各自不同的領域皆有非凡的造詣。當他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微臣裁斷的時候,微臣什麼也不懂,實在是無法判斷。此外,衆所皆知,時間一長,權力就會產生腐敗。如何對他們進行監督,也成了微臣的一塊心病。於是,微臣就想了一個辦法,引來了第二幫人。

“微臣當時是想,無論第一幫人如何高明,他們始終得爲百姓做事。百姓的希望,就應該成爲他們下一步的行動;他們的成績,也應該接受百姓的評判。故此,微臣修建了一座閉合堂,讓民衆的代表在裡面對所謂張大人的決定進行猜測。而實際上,微臣卻已經將決定權交給了閉合堂的民衆。算起來,這已是前年春節的事了。”

皇帝問道:“這第二幫人,又出了什麼亂子?”

“啓稟皇上,亂子出在人選上面。”張永答道:“這第二幫人的身份是民衆。然而,如果讓百姓按人口輪流進入閉合堂,人口多的地方就必然會佔便宜;如果按地域規定進入閉合堂的人數,由於人口多事情就多,人口多的地方就會吃虧。況且,很多百姓不識字,上不了檯面,到閉合堂轉一圈一句話也說不了,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因此,在種種標準之後。最後就只剩下能言善辯的惟一標準。想進入閉合堂的民衆,只需隨便選一個話題,在茶館酒肆與他人探討。如果說得有新意,有見地,當場能得到七成以上百姓的推舉,就能獲准其資格。實行這個標準,也有一年多了。”

尤惠安附合道:“不錯,似乎也只能實行這個標準。”

兵部侍郎武潛陽亦道:“事情都是這樣。選來選去,最後留下的,必然就是最好的。用最好的標準才能最終選出最好的人。”

“事情就出在這兒。”張永道:“當我們把標準固定下來之後,所能選出的民衆也隨之而固定。這樣,就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第二幫人。按理,他們是百姓,應該沒有任何特權,那樣,他們才能代表廣大民衆的意願。但由於他們對第一幫人享有權力,第一幫人在行使自己權力的時候,就對這第二幫人有了顧忌,一部分權力便隨之轉移給了第二幫人。這第二幫人,慢慢的也就不乾淨了。

“巴州朝天門,民衆對微臣呼喊萬歲,想要借皇上之刀,殺掉微臣。這便是第二幫人乾的。他們要取消‘猜測張大人決定’的幌子。要堂而皇之地做主人。

“難哪,難哪。如果沒有他們,誰來監督第一幫人?有了他們,難道又需要第三幫人來約束他們?微臣黔驢技窮,已無計可施。怪只怪微臣當初不該以工代賑,去修繕什麼都江堰。故肯請皇上降罪於微臣,以警效尤。”

皇帝思考了一陣,問道:“依愛卿所言,最近四川擅自改換年貢的物種,軟禁八府巡按等等,都是閉合堂那幫人乾的了?”

“是授意。”張永答道:“是第二幫人授意。然後由第一幫人出面乾的。”

“衆愛卿,”皇帝對衆人說道:“張大人所遇之難題前所未有,亙古未見,希望諸卿多用心思,以期早日拿出良策。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卯時此地,我們再議。”

次日,由於皇帝焦慮閉合堂之患,夜不能寐,未能按時起牀。辰時,一個士兵衝進錦江莊園,帶來了大理國兵臨城下的消息,驚醒了皇帝。

皇帝當即起牀,簡單地梳洗了一下,然後與衆人一起,走出了莊園。

街道上靜悄悄的,民衆已被禁止外出。四周一片寂靜,似乎空氣都凝住了,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到了城南,轉向石階,皇帝邊上邊聽。城外似乎偶爾有戰馬嘶叫的聲音。

終於走上城牆,皇帝平息了一下呼吸,向前走了幾步,但見城下黑壓壓不知有多少士兵團團圍住成都。遠處敵軍亮出一面帥旗,上書簸箕大一個“杜”字,正自迎風招展。

一陣冷風吹來,皇帝不由得打了個寒戰。

兵部侍郎武潛陽道:“大理軍容整齊,將帥領兵有方。我等應效仿之。”

過了半晌,皇帝才道:“怎麼一下子就打到成都來了?這閉合堂怎麼也不叫軍隊沿途抵擋一下?”

張永道:“具體情由請恕微臣不知。不過,微臣聽到街頭巷尾紛紛議論,說是四川的軍隊已於二月底被閉合堂全部調去攻打吐蕃國去了。今天是四月十三,說不定,他們還沒走到拉薩。”

“什麼?打吐蕃去了?”皇帝頓時大怒:“那眼下這些大理軍隊該如何打發?”

張永道:“是戰是降,全憑聖意裁決。”

“張大人這是說的什麼話?堂堂天子,焉有不戰自降的道理?”羅忠信轉過頭來,又道:“啓稟皇上,隨駕十萬精軍正等候皇上的差遣。”

皇帝這時纔想起自己是帶軍入川的。穩定了情緒。同時,不由得對太后的英明再次生出幾分佩服。

“啓稟皇上,敵軍有動靜。”兵部侍郎武潛陽道。

衆人齊往城外望去。但見大理軍中忽然一陣鼓躁,然後轉爲鴉雀無聲。一將緩緩從中而出,馳到一箭之地停下。此人粉面朱脣,約莫三十歲年紀,頭戴紫金盔,身披黃金甲,跨下馬烏雲蓋雪,掌中刀青龍偃月,真可謂儀表堂堂。那人立住馬匹,望了望城樓上黃傘羅蓋,喝道:“大理掃北元帥杜聞秀在此。四川的張永,想不到你已經自封爲皇帝,背叛了天朝。你如此多行不義,吾將伐之。”

城樓上張永聞言,苦笑了一下,沒有搭腔。

皇帝走到箭垛缺口,朗聲道:“杜元帥請了。天朝大理,兩國素有邦交,長期和睦。杜元帥爲何帶兵前來,犯我疆土?”

杜聞秀喝道:“你是何人?快換張永出來答話!”

皇帝道:“寡人素聞大理乃蠻夷之鄉,直到今日方纔相信。看你粉面朱脣,卻原來只是披着一張人皮。”

杜聞秀這才知道,對方乃是天朝皇帝,但還是依然罵道:“你天朝枉稱仁義,自負上國,年年向我大理索貢,是欺我大理無人乎?今我領兵在此,小皇帝敢下來吃我一刀嗎?”

皇帝道:“我天朝兵強民壯,戰將如雲。你大理彈丸小國,還敢興兵作亂,豈非以卵擊石?”

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二卷 第585章 澄江霽月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95章 就不開關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534章 緩歌妖麗第二卷 第224章 餓了就搶第二卷 第731章 韶光明媚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562章 天際徵鴻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534章 緩歌妖麗第二卷 第143章 兩下山陽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一卷 第24章 忍氣吞聲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230章 殺了嚴輿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367章 蕭然巾岸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194章 守住范陽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一卷 第3章 加入黃巾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124章 風雨前夕第二卷 第803章 斜日杏花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787章 關鶯語近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141章 兵潮涌動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814章 高唐夢短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376章 流霞供酌第二卷 第759章 把人看待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二卷 第778章 又聞空階第二卷 第507章 驥才方騁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784章 有月嬋娟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570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573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138章 十步呼我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184章 屢戰不克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563章 盡日憑闌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808章 黃花衰草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725章 春荑明玉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135章 不救徐州第二卷 第694章 煙波拍岸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601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66章 跟班田蘭
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二卷 第585章 澄江霽月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95章 就不開關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534章 緩歌妖麗第二卷 第224章 餓了就搶第二卷 第731章 韶光明媚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562章 天際徵鴻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534章 緩歌妖麗第二卷 第143章 兩下山陽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一卷 第24章 忍氣吞聲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230章 殺了嚴輿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367章 蕭然巾岸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194章 守住范陽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一卷 第3章 加入黃巾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124章 風雨前夕第二卷 第803章 斜日杏花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787章 關鶯語近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141章 兵潮涌動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814章 高唐夢短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376章 流霞供酌第二卷 第759章 把人看待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二卷 第778章 又聞空階第二卷 第507章 驥才方騁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784章 有月嬋娟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570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573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138章 十步呼我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184章 屢戰不克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563章 盡日憑闌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496章 紅藥闌邊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808章 黃花衰草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725章 春荑明玉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135章 不救徐州第二卷 第694章 煙波拍岸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601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66章 跟班田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