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

行政體制是維持國家日常運作的根本,關係到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特別是士大夫階級,他們是國家權利的直接掌控者,安排怎樣的制度,其實也是在安排他們所能獲得的利益。秦國本土派同客卿派之爭再次展開,並且是決定勝負的一戰。

宰相王綰代表着廣大的本土階級,他倡導分封制,認爲六國諸侯剛破,各地政權還不穩固,應該分封王子爲諸侯,代替始皇帝鎮守邊疆。

本土派提倡分封制,當然有他們的政治考量。作爲王朝中最根深蒂固的勢力,他們的家族有着共同的生存模式,依附於王公貴族,上下勾結,共保富貴。分封制的實行,可以讓他們的主子權傾一方,劃地爲王,至少在封地上,本土派的特權將得到保障。

分封制對維護士大夫階級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客卿們除外。他們在朝中沒有根基,完全依附於始皇帝,分封諸侯的做法,勢必會削弱王權,客卿的利益也會跟着受損。王綰的話剛剛說完,就遭到客卿派的強烈抨擊,這次李斯是有備而來,已經爲秦朝的行政結構做出宏偉的藍圖,他要將本土派徹底擊垮。

李斯向始皇帝進言:周朝分封了衆多的同姓諸侯,隨着子孫的繼承,相互之間的血緣關係逐漸疏遠,時常因爲利益的關係而爭鬥。周天子把權利下放,結果卻無力平息爭端,致使國家滅亡。事實證明,周朝的封國建藩制度,與皇權是不能共存的。

李斯對統治者的心思瞭解很深,始皇帝最關心的就是皇朝的延續,既然分封制有很大的漏洞,當然應該不予採納。究竟什麼樣的體制既符合皇權,又對客卿派有益?

秦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不斷在佔領區建立郡縣。這是戰爭時期的臨時地方政權,目的是維護當地秩序,給秦國大軍提供後勤保障。但是從穩定的角度去看,實施的成果很優秀,李斯建議對王子和功臣賜以重賞,而把郡縣制保留下來。這樣就可以很容易的對地方政權進行控制,而且天下百姓只知道有皇帝,不會再侍奉諸侯爲主。

李斯的進言再次搔到始皇帝的癢處,“使天下只知有皇帝”,縱然明知是請君入甕,始皇帝還是無法抵抗誘惑:“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天下人飽受戰爭之苦,全是因爲諸侯的存在。如今好不容易平定天下,又重新分封諸侯,豈不是自己招惹戰禍?

廢除諸侯的建制,本土派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保護傘,而客卿階級將以他們的才幹和始皇帝的器重,左右秦朝日後的政局。李斯爲首的客卿派,在始皇帝的關懷和領導下,制定了嚴密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這個制度完全架構在一種前提之下,遵循皇權至上的原則。始皇帝就是法律的代言人,他不受法令的限制,可以隨時更改法律,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金口玉言。

始皇帝把官僚機構分化爲兩部分,中央行政組織和地方行政組織。

中央行政組織實行三公九卿制:

一,丞相,三公之一。丞相是朝廷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的職責是幫助皇帝處理朝政,總領百官。他可以主持朝議、任免中低級官吏,是除皇帝外最大的實權人物。

二,御史大夫,三公之一。由於丞相的權利太大,爲了防止擅權,秦朝設立御史大夫,負責監督丞相在內的百官。皇帝的詔令也是通過御史大夫轉交丞相去執行,可見秦朝的官員之間是相互肘制的關係。 wωw ▪тTk Λn ▪¢ ○

三,太卿,三公之一。太卿是國家的最高軍事長官,負責統領全國軍務。由於軍權的特殊性,太卿本身並沒有控制軍隊的權利,只有在得到始皇帝的令符後,他纔可以調動軍隊。除非在戰爭時期,始皇帝都不會將軍權下放,這也是保護皇權的一種措施。

四,奉常,九卿之一。奉常是封建社會特有的官職,掌管國家的宗廟禮儀,負責封建迷信的傳播和推廣,控制人民的思想,用愚民的方式維護統治階級。

五,衛尉,九卿之一。衛尉是宮廷的保衛處長,守護王宮大門,負責掌管宮門的兵力部署和消除宮殿的各種安全事故,爲皇室成員的住宿提供安全保障。

六,郎中令,九卿之一。郎中令是皇帝的警衛連長,統領王宮中的帶刀侍衛,負責對始皇帝進行貼身保護,是皇帝親信中的親信。

七,宗正,九卿之一。由於廢除了分封制,秦朝的皇室成員都需要統一管理。宗正通常由皇族內部德高望重的長輩出任,負責安排和維護皇族成員的利益,對他們的生活提供保障。

八,太僕,九卿之一。太僕從字面上看,就知道是皇帝最大的僕人。主要負責伺候皇帝,安排皇家的起居用度。

九,治粟內史,九卿之一。治粟內史相當於國家的財政部長,主管全國的經濟,負責秦朝的稅收、貿易等等金融工作。

十,少府,九卿之一。少府是皇帝聘用的投資理財師,負責管理皇帝私有的田園財產,以供給皇室消費。

十一,典客,九卿之一。典客是國家的外交官員,負責涉外交往活動。主要解決內部多民族融合問題,以及同番邦蠻夷的和平相處的事宜。

十二,廷尉,九卿之一。廷尉統領全國的司法體系,集公安、檢察、法院三權爲一體,專管大案要案。

三公九卿制度的實行,使客卿派成爲最大的贏家。李斯由原來主管刑罰的廷尉,躍居爲大秦皇朝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終於功成名就。

關於地方官僚制度,始皇帝將全國劃分爲三十六個郡,實行郡縣分權管理。郡守爲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總領全郡政務。郡尉負責軍務,主要涉及徵兵、緝拿罪犯等工作。監御史是皇帝下派的監察人員,負責監管地方官員的政務。

郡以下設立縣級行政單位,長住人口達到萬戶以上的設立縣令,不滿萬戶的設立縣長,是一縣的最高首長。負責縣內司法的官員稱爲縣丞,負責縣內軍務工作的官員稱爲縣尉。縣以下又設有鄉、亭、裡三級最低行政機構,分別任命三老、嗇夫、遊徹、亭長、里長等下級官員管理日常政務,包乾到戶,直接對百姓負責。

通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各級官吏的任免由皇帝親自處理。始皇帝把皇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開創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體制,對皇權的穩固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秦朝之後的歷代所繼承。

權利的集中,也導致另外一個問題的產生,始皇帝必須每天親自處理很多政務,這讓他不厭其煩。所以秦朝致力於加強官員素質的建設,通過這種方式避免弊政的產生。

一,始皇帝取消了刑不上大夫的特權,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員的法令。

二,官員一旦犯法,不僅自己要受到重罰,還要施行連坐制度,讓親戚朋友跟着遭殃。

通過苛法的約束,秦國官員的辦事效率大大提高,出現吏治清明的局面。始皇帝正是嚐到法治的甜頭,在今後的日子裡變本加厲,終於導致大秦皇朝的崩潰。

秦朝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集權國家,儘管始皇帝剛剛建立起完善的政治制度,但是因爲他廣闊的地域、複雜的人員構成,給國家政策的執行造成很多不便。一些相應的改革就此產生:

一,戰國七雄是獨立發展的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具有一定的差異,始皇帝爲了能夠上令下行,更改好的貫徹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授命李斯統一文字。李斯以秦國文字爲基礎,參考六國文字特色,創立繁體小篆和簡體隸書,推行於全國。

二,隨着戰國的統一,各地經貿關係逐漸加強。通行於六國的貨幣和度量單位沒有統一的標準,給人民的交易帶來很多麻煩。始皇帝用商鞅時制定的度量衡標準器,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規定秦國流通兩種貨幣,黃金爲上幣,銅錢爲下幣。

秦朝的這些舉措,爲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儘可能的消除了長期分裂割據造成的地區差異,對統一王朝的建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想要確保皇朝的安定團結,除了政治和社會變革,安全的軍事保障也必不可少。始皇帝進行的數項軍政改革,開歷朝歷代之先河。

一,始皇帝下令沒收天下的兵器,實行刀具管制政策。他把繳獲的的武器運回咸陽,統一銷燬,熔鑄成十二個重達千石的銅人,放置在宮廷之中,象徵天下止戈,永不生戰。秦國的大鍊鋼行動,是對發生戰亂產生了限制作用,但也將秦國百姓打回石器時代,據說做飯的菜刀也重新用起石頭來。

二,齊國被滅的時候,即墨大夫曾經對齊王建提到,六國的殘餘貴族不願降秦,在各地搞陰謀復辟。始皇帝爲了防止豪族割據的發生,強制六國貴族和富商進行人口遷徙。他把天下十二萬戶富豪轉移到咸陽,繁榮首都經濟。將很多六國遺貴遷移至巴蜀、南陽、這樣的偏遠地帶的集中營,使他們脫離熟悉的故土,進行嚴密的監管。

三,始皇帝下令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他徵役夫銷燬六國諸侯所建的長城和軍事要塞,疏導國內的交通,同時防止有人叛亂時藉以割據。只保留燕趙以北的長城,用來地獄胡族的入侵。

四,始皇帝大力發展交通運輸事業,爲軍隊提供後勤保障。他在全國範圍內修建馳道,一條從咸陽修往齊國海邊,一條從咸陽修往楚國。馳道建成之後,不僅滿足了軍事需要,還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始皇帝就常常利用馳道遊覽大秦的壯闊河山。

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研究,在全國的多處地區發現木質軌道。經過科學實驗,這些軌道修建於秦代。通過這些發現,似乎也爲我們證明了馳道的存在,在木質的軌道上,奔馳的駿馬拉載着車輛快速行進,馳道大概因此而得名。我們可以聯想到,秦國車同軌的措施,很有可能也是爲了與馳道相適應。正是因爲馳道的存在,秦國後期經常隨便動用幾十萬人的記錄才變得真實可信。

始皇帝根據自己的意願,佈置着他的天下。把皇權神話、建立官僚和軍事保障體制,戰國已經面目全非,而大秦皇朝初具雛形。中央集權制度將解決商、周王朝的弊端,但是始皇帝法苛嚴的措施,對社會造成的束縛又會產生怎樣的反彈?

告別我們該告別的,期待我們該期待的。始皇帝改變了天下,天下也在改變着他,他製造着我們從未見過的一切,一切也都可能隨時在秦朝出現。

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八 長平之戰(2)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四十六 李斯其人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九十四 李斯入甕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九十 坑儒案四十一 嫪毐反了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十六 蒙驁之死六 包裝嬴異人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 包裝嬴異人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七十六 亡魏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五十四 魏楚大戰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一 嬴異人的煩惱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七十六 亡魏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七十六 亡魏七十 荊軻刺秦王(3)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十 白起功高震主七十 荊軻刺秦王(3)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四十六 李斯其人九十四 李斯入甕九十 坑儒案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九十四 李斯入甕二十 東周的滅亡(1)八十 亡齊七十五 軍權傾扎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九十四 李斯入甕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五 軍權傾扎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八 長平之戰(2)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四十六 李斯其人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九十四 李斯入甕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九十 坑儒案四十一 嫪毐反了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十六 蒙驁之死六 包裝嬴異人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六 包裝嬴異人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七十六 亡魏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五十四 魏楚大戰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一 嬴異人的煩惱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七十六 亡魏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七十六 亡魏七十 荊軻刺秦王(3)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十 白起功高震主七十 荊軻刺秦王(3)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四十六 李斯其人九十四 李斯入甕九十 坑儒案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九十四 李斯入甕二十 東周的滅亡(1)八十 亡齊七十五 軍權傾扎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九十四 李斯入甕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五 軍權傾扎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