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漁出了花廳,立在二門邊等候饒管事牽馬出來,發覺西院門內頻有女子窺視,轉頭看時,依稀是那日在園子後面山澗窪地見過的那幾個放浪美婦,那個被陸妙想推下水的裴琳卻沒看到——
曾漁心想:“這些年輕婦人飢渴得緊哪,嚴世蕃就在這裡她們都還敢拋頭露面媚眼頻拋,嘿,這園子住不得,到介橋村才安穩。”
饒管事牽了馬出來,二人上路,曾漁依舊騎那匹名叫“黑豆”的蒙古馬,這馬原是那個嚴府伴當的,現在歸曾漁代步了,“黑豆”善能吃苦耐勞,又因爲曾漁從石田帶出來的驢名叫“黑寶”,所以曾漁對這“黑豆”也頗喜愛。
策馬行在去介橋村的田畈上,曾漁油然記起范成大的秋日田園詩:
“秋來只怕雨垂垂,甲子無雲萬事宜。獲稻畢工隨曬穀,直須晴到入倉時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從寄暢園去介橋村的路上,曾漁所見就是這種景象,曬穀打稻、搶種麥豆、植桑築場、輸租貯藏,一年當中最忙的一月即將過去,有些家境好的農戶開始籌辦豐收宴,把嫁出去的女兒接回孃家團聚,正所謂嬉嬉如也。
當然,曾漁看到的這一派田家樂只是表面現象,嘉靖以來徭役、賦稅漸重,農民一年辛苦,交完田租剩下的糧食往往不夠養家,在江西尤爲如此,仕宦諺語有云“命運低,得三西”,所謂“三西”就是指陝西、山西和江西,相對而言,江西土地貧瘠,且田少人多,所以江西人遊食四方的很多,堪輿、星相、醫卜輪輿、梓匠,這是江西人外出謀生的主要職業,如曾漁的祖籍興國三寮,一個村有一大半成年男子是風水師,周遊大明兩京十三省,不事子母,赤手空拳混飯吃——
策馬而行的曾漁心道:“我曾九鯉給權貴子弟做伴讀算是不務正業了。”又想:“此前我一直以爲一條鞭法是萬曆朝張居正首創,現在才知道嘉靖九年就已開始推行了,一條鞭法是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發展的里程碑,賦稅由實物轉向貨幣化,相對其他賦稅制來說比較公平簡便,折銀代役使得農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晚明商品經濟蓬勃而起與這種賦稅制度有很大關係,但一條鞭法似乎觸及了官紳地主的利益,所以阻力很大,嚴嵩作爲嘉靖朝重臣,一條鞭法若沒有嚴嵩的支持顯然是不可能推行的,士紳階層對嚴嵩意見很大,莫非與此有關?
曾漁心道:“反正我是不知道嚴嵩犯了什麼大罪,寫青詞奉迎皇帝算大罪嗎,徐階青詞比嚴嵩寫得還好,害死了夏言?沈煉?楊繼盛?政治鬥爭你死我活,沈煉、楊繼盛彈劾嚴嵩有十大罪、十五大罪,嚴嵩不反擊難道束手待死?都是封建王朝獨裁統治,嚴嵩的罪責一大半是替嘉靖皇帝擔的,只是嚴世蕃行事肆無忌憚實在太招人恨,方纔那個鄢懋卿也是個大貪官,送給嚴世蕃的禮單我隨便瞄了一眼,就看到有金麒麟壺二把、金龍雙耳杯六隻、金錠十二對,後面還有一長串,還瞄到公權,三個字,想必是鄢懋卿蒐羅來的柳公權書法軸帖——嚴嵩之敗大半因爲這個兒子啊。”
饒管事騎馬跟在曾漁身邊,見這個少年秀才一路不怎麼說話,便找話說:“曾公子,看到那片楓林沒有,那叫楓樹灣。”
曾漁朝饒管事手指的東北方向看去,午後秋陽照耀下,那一大片楓樹林紅如朝霞,黃如赤金,絢爛異常,大約有數十畝地、數千株高大的楓樹,潺潺的介溪繞過介橋村流淌至此,穿過楓林往袁水匯去,溪流清澈,並未被楓林染紅,只是時有落葉隨水漂浮——
“好一個楓樹灣,好景緻”曾漁大讚,又問:“這片楓林地是嚴閣老家的嗎?”
饒管事道:“這片地是老太爺的高祖方伯公買下的,歸家族公有,靠溪頭那一側建有家廟。”
曾漁知道嚴嵩的高祖嚴孟衡是永樂年間的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這麼一個小小的介橋村百年間就出了兩個進士,分宜嚴氏蔚然大族,卻聽饒管事補充了一句:“十三姨和嬰姿小姐如今就住在那邊。”
曾漁問:“十三姨是哪位,是嬰姿小姐的姨母嗎?”
饒管事道:“正是。”
曾漁一直想打聽陸妙想和嬰姿的去向,但他一個外來的青年男子打聽嚴世蕃女眷消息顯然是很不妥的,所以一直忍着沒問,心想早晚總會知道,沒想到消息得來全不費工夫,這饒管事隨口就說出來了,只是稱呼陸妙想爲十三姨讓他有些不適,問:“嬰姿小姐她們先前不是住在寄暢園嗎,爲何搬到這邊來?
饒管事道:“十三姨堅決不肯讓嬰姿小姐與松江徐家的公子訂親,這十三姨厲害,當初——”
說到這裡,饒管事停頓了一下,改口道:“十三姨以絕食相逼,嬰姿小姐也跟着絕食,四天四夜不吃不喝,老爺竟拗不過她二人,就以守孝期間暫不論婚姻回了徐家的婚事,楓樹灣嚴氏家廟邊上有一座小庵堂,原是老太爺已故的二姐姐修行唸佛的地方,十三姨就帶着嬰姿小姐住到小庵裡去了,老爺曾發火說要餓死她二人,不過還是按時派人送去米糧果菜,老爺侍妾數十,有名份的只有五人,十三姨並無名份,還傷害過老爺,卻最得老爺寵愛,實是一樁奇事
曾漁默然,當初他對陸妙想暗示說嚴世蕃必敗,想讓陸妙想和少女嬰姿早作打算免得受日後嚴氏抄家的牽連,只是提個醒容易,真要做起來難啊,無依無靠的兩個弱女子而已,除了以死抗爭,再無別法——
這一刻,曾漁下了決心,一定要幫助陸妙想和嬰姿,只要巧爲佈置,應該不難。
去介橋村的路從楓樹灣南邊半里外經過,紅如烈火、燦若黃金的楓葉對曾漁有強烈的吸引力,不過呢,還是打馬匆匆而過吧。
過了楓樹灣不到三裡地,就是介橋村。
介溪潺潺,古樟森森,走在石板路上,時聞書聲琅琅,這小小介橋村文風頗盛,嚴嵩的功名激勵着嚴氏子弟奮發苦讀,除了獨子嚴世蕃,嚴嵩並沒有給家族多少關照,象侄兒嚴世芳,本身是府學庠生,如果嚴嵩肯幫忙,去國子監讀個兩年書,豈不能選個縣官噹噹,升遷之下做到五品知府不算難事,但嚴嵩就讓嚴世芳憑自己本事求功名,絲毫不肯舉薦徇私,大奸若忠嗎,這實在是很耐人尋味的事——
高高瘦瘦的嚴世芳見到曾漁,甚是驚訝,問:“曾生怎麼來了?”聽曾漁說了原委,點頭道:“既然來了,那就在這裡安心學習,你也是府學生員,我豈敢爲你師,平日你只管自己讀書作文,不須顧及其他,我堂兄之所以要請你做紹慶、紹庭二人的伴讀,乃是是讓他二人有個榜樣,看看你是如何勤學苦讀的,你學業人品俱佳,堪爲他二人的楷模。”說罷,命僕人去喚嚴紹慶和嚴紹庭二人來與曾漁相見——
曾漁心道:“我千里迢迢跑到這裡來讀書啊,不過也不錯,嚴氏收藏的書畫定然極多,我可大飽眼福,就不知那些書畫是不是在這裡,若都在北京那就無趣了。”
曾漁向嚴世芳提出過年一定要回上饒,嚴世芳道:“這個自不用說,豈能讓你與老母幼妹過年都不能相聚了,哪有這麼不近人情的。”又道:“今日是九月初七,你在這裡伴讀三個月,臘月初八送你回鄉,如何?”
騎馬的話不須十日就能回到上饒,也還算方便,曾漁謝過嚴世芳,又說了幾句話,嚴紹慶和嚴紹庭兄弟二人進到瑞竹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