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贏家

bookmark

半個月來,黑夫對毀去面容的張良,從來沒有二人獨處過。

這當然不是因爲他見張良毀了容,就此覺得索然無味。

而是因爲,張良不愧叫“良”,加個偏旁加個字,就成了狼滅,竟能毅然毀去面容。

故黑夫對他依然提防,每每相見絕不解下佩劍,室內也常留一二親信,二人相隔三步,黑夫朝其拱手:

“黃先生能讓陳人放下敵意?還請教我。”

張良正襟危坐,不急不緩地說道:“請讓我來說一說,對這陳地之人的瞭解。”

“我年少時曾學禮於淮陽,故知陳地之史也。”

“陳,古庖犧氏所都,曰大昊之墟。周初封舜後滿於此,爲陳國,陳嬀姓也,乃周之三恪之一,風俗與中原同。後陳爲楚附庸,器物漸漸楚化,楚惠王時終於滅陳,設縣,七十年前,楚項襄王自江陵徙此,稱之爲陳郢,後又畏秦而遷於淮南。秦始皇帝時,秦與楚爭奪此地,數次易主,終爲陳郡,陳郢亦改名淮陽。”

因爲特殊的歷史,古陳國之中夏之俗,與東遷後之楚人之俗,在此地交融,造就了獨特的陳楚文化。

張良不愧是長期在淮陽做過地下黨,從事反秦事業的,表現出了對陳地的極大瞭解:

“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陳地之俗爲西楚,言語則與汝南、淮北同,因多江陵遷民之故,亦能相同。”

“其口衆繁盛,淮陽城在十年前戶爲三萬五千,口爲十八萬,今飽經戰亂,又多有人隨楚軍南遁,僅剩十二三萬,其性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多輕俠,好諾然。”

“其信,陳人之後信舜帝,而楚人遷民信東皇太一、東君、大司命,與南郡同,而不論陳楚移民,皆信太昊,稱之爲人祖,爲其立廟,不論貴庶老幼皆祭之。”

“其士人學術,則好老子,因老子乃陳地苦縣人也。又儒術南漸,崇禮學儒者多矣。而文士頗喜屈原、宋玉之賦,據說當年宋玉隨楚王東遷,其《對楚王問》《諷賦》《釣賦》《登徒子好色賦》《高唐賦》《神女賦》六篇,皆爲遠遊後歸於陳所作。”

“其衣着飲食,貴人喜楚式高冠,長袖翩翩,而庶人則服楚制短服,女子好細腰之裙。”

黑夫細細聽着,他也曾在淮陽待過一段時間,但只是走馬觀花,對這座城市的瞭解,確實不如在里巷潛藏多時的張良。

但張良依然未提及黑夫的問題:

“如何讓彼輩放下敵意呢?”

張良卻笑道:“這一點,關鍵在夏公,而不在陳人。”

黑夫皺眉:“何意?”

“是否能讓淮陽楚人放下敵意,在於攝政是如何看待淮陽,看待楚人的。攝政說過,要重新給天下和平,那麼,今後在這煥然一新的天下里,又打算將楚人,楚地的數百萬人,置於何地呢?”

“是像北狄滅邢、衛兩國那樣,屠戮,爲隸臣妾。”

“還是像秦始皇帝那樣,對楚人,對六國之人排斥,提防。”

“亦或是第三種。”

張良看着黑夫:“兼愛而一視同仁!”

……

張良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一個重新統一後的國策問題:對過去不同國別的人,是一視同仁,還是進行“地域壓迫”?

黑夫想起了秦始皇帝。

始皇帝在統一後國家採取大一統模式,廢棄封建,直接統治所有子民。

最初,他是希望其他六國人民認同這個國家的,怎麼辦呢?他又是封禪,又是到處巡遊,招攬六國儒道學者等等,甚至應了黑夫的提議,設置靖邊祠,將李牧等秦國昔日的敵人也納入祭祀。

但很可惜,不管哪方面,取得的效果都不太好,這不僅是六國之人不領情,也因爲秦始皇帝壓根沒給六國士人設置一個上升渠道。

於是最後,秦始皇又想通過戰爭來樹立人民對國家認同,於是,他北擊匈奴,西征月氏,但收到的只是遠戍者的抱怨。

直到後來,當他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做,都無法讓六國人認同時候,竟決定消耗他們來解決問題……

大工程,大征戰繼續上馬,南平嶺南,東擊滄海,確實消耗了不少六國之人的骨血,但也讓戰火從南方燃起,最後燒遍了天下。

作爲親歷者,黑夫對那十餘年裡,始皇帝的努力、失望、憤怒,他都一一看在眼裡。

而他自己,又會走怎樣的路呢?

“我已對齊韓魏之人一視同仁,發糧食賑之,若趙燕之人能投降,我亦可赦之。”黑夫說道。

“但楚人不一樣,尤其是楚地的輕俠、士人。”

“他們支持項籍,最爲冥頑不化,已經成了這天下,必須割去的毒瘤!”

製造一個敵人,然後強調它,以結成一個同盟,這是黑夫正在做的,他在所有宣傳輿論裡,將項籍說成是大魔王,而楚國也成了一個邪惡國家。

他希望將韓、魏之人這些年紛亂日子的怒火,轉移到楚國上,集結中原之力,儘快消滅這個復辟的政權。

這節奏,大有將楚國開除出諸夏的架勢。

而對站在自己對立面的楚人,戰後也將實行更嚴苛的管制政策……

但張良卻以爲不然,他說道:“曹參是楚人,蕭何是楚人,韓信是楚人,陸賈是楚人,陳嬰是楚人,周昌是楚人,吳廣是楚人,近來投降的呂澤、王陵、雍齒等,非得按其戶籍來算,皆楚人也!”

“籍貫並不一定決定其品性,大多數楚人,只是因爲畏懼,才投到項籍那邊,如果他們看到攝政無絕滅之意,自會離開項籍,甚至爲夏公反戈一擊。”

黑夫卻板着臉道:“我乃大秦攝政,我的立身之基是秦人,西河的瘡疤尚未痊癒,我不可能給楚人太多寬赦和優待。”

張良卻搖頭:“此項籍等人之罪也,若以此判定所有楚人,不就是從竹管孔裡張望天空,用貝殼做的瓢來測量海水麼?”

“更何況,夏公常自詡爲繼業者,難道,就只是秦始皇帝的繼業者麼?”

這倒是讓黑夫有些驚訝。

“夏公之所以爲夏公,意當爲諸夏之主公也,楚早已不是周時以蠻夷自詡的子邦,而早就是諸夏之一,難以割捨了。”

“故我以爲,夏公不當只繼秦之社稷天命,也當繼承六國之業,六國之人!六國之文俗!”

張良長作揖道:“這是秦始皇帝未能做到的事,他燒六國之史,禁諸子之學,固步自封。但夏公卻可以做到。“

“夏公不愛崑山之玉,不愛隨和之寶,鄭、衛之女不充後宮,不貪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

“夏公喜歡其他東西。”

張良似已十分了解黑夫:“公已接納三晉之士人策術,接納了齊臨淄之商賈繁茂,求利之心,甚至接納了鄒魯之儒俗禮樂,也應接納,陳地、楚人的文賦信仰。”

“以其民爲己民,如此方能真正一統天下!”

“或者說,誰站在這一天下的位置上,誰就必須做到這點!否則,枉稱繼業!”

黑夫面上默然,心裡卻十分感慨。

“這就是,開漢四百年的張子房麼!?”

不提他的主意如何,光這份胸襟和見識,他和那個一心想着刺秦亂天下的刺客張良,真是一個人?

但這,也可能是經過十數年流亡、衝動、反思後,才沉澱出的智慧罷。

一個亡國之人有這份見識,不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所以對於陳地,對於楚人。

此時,戰後,應當如何處置?

是將他們,這些和黑夫說着相似話語的人,也許是後世中國幾億人的祖先排斥在外呢?

還是……

兼容幷包?

“你說得對。”

黑夫沉吟半響後道:“站在這個位置,站在這個節點,倘若不能將過去幾千年的傳承,數百年的諸子爭鳴,七國的文俗典章,百姓喜樂統統繼承下來,來一場大總結。”

“我,便枉稱繼業之人!”

他站起身來,擲地有聲:

“炎黃之血脈。”

“三代之傳說。”

“周之禮樂。”

“秦之律法,郡縣,車同軌書同文之制。”

“六國良俗,諸子百家之學,不同籍貫的有才之士,全天下從這場戰爭裡倖存的三千萬生民。”

黑夫大手一握,露出了笑:

“我全都要!”

……

二人深談了許久,直到張良離開時,黑夫纔想起來,正事還沒說完呢!

“且慢,你還沒說你有什麼辦法,能讓陳人消除敵意。”

張良也才反應過來,笑着反問道:

“攝政身上穿的是什麼?”

黑夫低頭一看。

這當然不是品如的衣服。

他穿的,是因多年在南方生活,習慣了的短制楚服,畢竟他們南郡,也是西楚啊……

黑夫瞭然:“我明白了。”

張良頷首:“讓楚人知曉,攝政絕無爲了報復,絕滅楚地、楚人之意。”

“讓他們知道,攝政,自己本就是個荊楚之人啊!是陳人的同鄉啊。”

“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世上只有一個贏家,那便是秦始皇帝。”

“其餘的六國,統統都是輸家,不只是六王社稷絕滅,百姓也輸了,他們本來抱有期盼,卻未能得到和平,得到更好的生活。”

“而如今不同。”

“眼下包括秦人自己,也輸了。”

張良感慨道:

“沒有什麼,比天下無序,肝腦塗地更差了,比秦始皇帝在時還差!所以天下人,其實並沒有太多奢求,他們只希望活下來,不用再打仗,能夠安定度日。”

這期盼很簡單,卻遲遲不能做到。

“所以,當這場仗打完後,韓人也好,楚人也好,只是將自己的命運,交到了一個,能讓全天下和平,九州同貫的人手中!”

張良發出了由衷的期望,對黑夫的期望,對未來的期望:

“這一次,天下人,都將成爲贏家!”

……

PS:當你們以爲我鴿了時沒有鴿,亦是一種鴿,這是3號的第三章,錯字和標點還沒改。

第53章 鄉里鄉親第721章 陸梁第108章 張子房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658章 陽山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607章 南征第878章 狗血第15章 長見識了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284章 秦王(上)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689章 象箸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703章 拾骨第689章 象箸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256章 王翦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789章 望夫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463章 大生產第519章 一夫第355章 宰之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61章 匿名信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67章 踏月而行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203章 退婚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688章 將軍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231章 帆影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61章 匿名信第15章 長見識了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158章 受金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567章 平原津第858章 三呼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72章 驕傲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966章 焦土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347章 法術勢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124章 攻權第622章 故人第325章 李斯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37章 順杆爬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11章 自食其果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192章 回不去了
第53章 鄉里鄉親第721章 陸梁第108章 張子房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658章 陽山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607章 南征第878章 狗血第15章 長見識了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284章 秦王(上)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689章 象箸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703章 拾骨第689章 象箸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256章 王翦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789章 望夫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463章 大生產第519章 一夫第355章 宰之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61章 匿名信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67章 踏月而行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203章 退婚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688章 將軍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231章 帆影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61章 匿名信第15章 長見識了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158章 受金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567章 平原津第858章 三呼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72章 驕傲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966章 焦土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347章 法術勢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124章 攻權第622章 故人第325章 李斯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37章 順杆爬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11章 自食其果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192章 回不去了